《尚書》中的《夏書·禹貢》記載,大禹的時候,天下分為“九州”,分別為豫州、青州、徐州、揚州、荊州、梁州、雍州、冀州、兗州。九州的范圍,北有燕山山脈、渤海灣和遼東;南至南海;西至甘肅銜接西域;東至東海?!熬胖荨备拍畹奶岢觯枪糯乩斫?qū)W者對未來統(tǒng)一國家的一種規(guī)劃,也是他們的一種政治理想——華夏應(yīng)包含的地理范圍。九州涉及的雍州,地當陜甘、青海日月山以東。其與西域交界的河西走廊 ,則是中國內(nèi)地通往西域的要道。她東起烏鞘嶺,西至古玉門關(guān),南北介于南山(祁連山和阿爾金山)和北山(馬鬃山、合黎山和龍首山)之間。像一條高山沙漠間的狹窄走廊,西有祁連山,東有合黎山、龍首山等山脈及巴丹吉林沙漠、騰格里沙漠。由西北指向東南,長約1200公里,寬數(shù)公里至近200公里。地形平整狹長且直,形如走廊,因地處黃河之西,故名“河西走廊”。是中國北方四大軍事要沖之一。既是中原連接新疆以及中亞的交通孔道,又是蒙古高原與青藏高原交集地帶,還以烏鞘嶺為界,與陜甘溝通??胺Q東亞大陸橋而等同于馬六甲海峽的海上咽喉要隘地位。 我對這片軍事上意義非凡的神奇土地,神往久矣。從上世紀八十年代起,四次往返河西走廊,對歷史書籍中早已聞名的這片土地知之深、愛之切。因為我的先輩光緒年間西征,足跡印遍了這片土地,他們遠離家鄉(xiāng),矢志衛(wèi)國,真正是“萬里赴戎機,關(guān)山度若飛。朔氣傳金柝,寒光照鐵衣……”汗水、血淚,青春完全獻給了她,又為了這片曾經(jīng)貧瘠的土地,嘔心瀝血,守邊御疆,有家難回! 我的第一次河西走廊之行,是作為作家高嵩的助手,探訪中唐張儀潮起義,使沙洲(敦煌)回歸故國時與吐蕃的浴血交戰(zhàn),吐蕃押解唐俘,經(jīng)肅州、甘州,翻越祁連山扁都口至青海的行蹤。<br> 第二次河西之行,是考察醫(yī)療衛(wèi)生,從蘭州北上,遍歷河西四郡,穿越隋煬帝西狩越過的扁都口、景陽嶺、俄博、大阪,沿湟水歸來、<br> 第三次河西之行,是在寒風(fēng)料峭中,北上酒泉、金塔,離衛(wèi)星城也就不遠。侄女婿的父母,抗美援朝歸來后,隨大渡河勇士之首——孫繼先中將,全軍轉(zhuǎn)戰(zhàn)于此??箲?zhàn)前額濟納旗日寇間諜案爆發(fā),從北師大西歸的父親,參加西北邊防軍,赴額濟納,任職邊防軍軍司令部秘書的行軍路線也是它。 河西之行,從地理意義講,是啟程于烏鞘嶺。藏語稱哈香聶阿,意為和尚嶺。其東西長約17公里,南北寬約10公里,主峰海拔3562米,位于天祝藏族自治縣中部,年均氣溫-2.2℃,來自西伯利亞的寒風(fēng)從河西走廊貫通南下,因此烏鞘嶺是"盛夏飛雪,寒氣砭骨",冬季積雪,冷徹骨髓。其南河流金強河、石門河及其大小支流屬于黃河水系;其北河流都是石羊河的支流,屬于內(nèi)流水系。所以,她是標準的分水嶺,亦是河西走廊的南部門戶。其北有安遠古城,其南有安門古城。雖已成廢墟,但依約可見銜接始于令居(今永登縣西北)的漢長城的遺跡,也能見明長城的輪廓。我第一次乘火車越過烏鞘嶺,隔著車窗看景,嶺上并沒有多少樹木。極目是無盡的洪荒。人氣基本集中在古代的安遠驛,樹木在國道邊。 第 二次去河西,烏鞘嶺隧道還沒有開通。國道攀嶺而上,蜿蜒曲折上行、下行。嶺上除了堡寨,人煙稀少、地域荒涼。放眼望去,四周都是高山峻嶺。馬牙雪峰聳立在接近祁連山的西面,雪峰下是抓喜秀龍草原。北面遙望,是大名鼎鼎的雷公山、牛頭山和尖山。南面,毛毛山群峰綿延,渺不知其所以;只有東面是坦蕩的包圍在騰格里沙漠中的平原。天盡頭,云靄下,望中是極淡的隱入天際的山影。莽蕩天地,無盡蒼茫,正是“君不見走馬川行雪海邊,平沙莽莽黃入天?!?lt;br>向西望,關(guān)隘天成,懸?guī)r危石,天開一線。烏鞘嶺四面山河如畫,景色奇麗。 第三次去河西,攀越烏鞘嶺已不肖于爬山了,20公里的隧道直通壁立千仞的古浪峽口。繞過峽口,就駛上了風(fēng)景如畫的涼州綠地。 嚴格地說,河西走廊并不是人煙輻輳、完全一馬平川的綠地。而是被戈壁沙漠隔離的一塊塊綠洲。第一大綠洲,就是烏鞘嶺北石羊河流域的涼州——武威地區(qū)。<br>石羊河,在《水經(jīng)注》中又名谷水,全長250公里。發(fā)源于祁連山脈東段冷龍嶺北側(cè)的大雪山,內(nèi)流至民勤騰格里沙,漠的古湖“潴野澤”?!渡袝び碡暋?、《水經(jīng)注》記載潴野澤,稱之為“碧波萬頃,水天一色”,上世紀末已干枯,本世紀生態(tài)救治,復(fù)現(xiàn)水面。石羊河流域,大靖河、古浪河、黃羊河、雜木河、金塔河、西營河、東大河、西大河等八條河流如細密的毛細血管,分布在這片廣饒的土地上。但綠洲仍被戈壁、沙漠隔離,分為古浪、武威、永昌、金昌、民勤板塊。從西面遙遠的祁連山麓,伸展來一道道渠道,都是用水泥、卵石砌護堤岸。寬約兩米,深約一米半,筆直地伸向前方的綠洲。夕陽下的綠洲閃爍著綠色的波光,連那沃野中鱗次櫛比的村莊、建筑也閃動在這光波里,似乎在炫耀著雪山戈壁的綠色農(nóng)業(yè)文明。 過了武威、永昌綠洲,看到了一側(cè)的龍首山脈。一段漢長城矗立在西邊道口,猶如雄關(guān)鎖鑰。漢長城的建筑材料主要有土、石、木料、瓦件、草料、紅柳等,一般就地取材。河西的長城,沒有磚包的外殼,就是用沙土、草料、紅柳枝(起拉接筋骨作用)層層夯筑而成。結(jié)構(gòu)為夯土城墻、敵樓、關(guān)城、墩堡、營城、衛(wèi)所、鎮(zhèn)城烽火臺等,多種防御工事所組成的一個完整的軍事防御體系。當然。咽喉關(guān)塞是用磚石砌筑而成。 這里屬于甘州地界,也就是張掖綠州。屬于黑河內(nèi)流流域。發(fā)源于祁連山區(qū)南部的青海祁連。我對她并不陌生,因為父親一度在那里下放勞動。分東西兩支的黑河:東支為干流,上游分東西兩岔,東岔俄博河又稱八寶河,源于俄博灘東的景陽嶺,我行車經(jīng)過過那里。八寶河?xùn)|向西流長80余公里;西岔野牛溝,源于鐵里干山,由西向東流長190余公里,東西兩岔匯于黃藏寺折向北流,稱為甘州河,流程90公里至鶯落峽進入走廊平原,始稱黑河。從發(fā)源地到居延海全長 821公里,橫跨三種不同的自然環(huán)境單元,流域面積北接蒙古,東以大黃山與武威盆地相連,西部以黑山與疏勒河流域毗鄰。河西諸縣山丹、民樂、張掖、臨澤、高臺、肅南、酒泉分屬中流;上游屬青海省祁連;下游屬甘肅金塔和內(nèi)蒙阿盟額濟納旗 。<br>我的第四次河西之行,就是專程去金塔,再往東就是酒泉衛(wèi)星城和居延海了。 黑河西支源于陶勒寺,上游稱討賴河,也有東西兩岔,于朱龍廟附近匯合,稱北大河(或臨水河)。黑河從鶯落峽進入河西走廊,于張掖城西北10公里附近,納山丹河、洪水河,流向西北,經(jīng)臨澤、高臺匯梨園河、擺浪河,穿越正義峽(北山),流程185公里,進入阿拉善草原。流經(jīng)正義峽谷后,在金塔縣境內(nèi)的鼎新與北大河匯合,北流150公里至額濟納旗境內(nèi)的狼心山西麓,又分為東西兩河,東河(達西敖包河)向北分八個支流(納林河、保都格河、昂茨河等)呈扇形注入東居延海(蘇泊淖爾);西河(穆林河)向北分五條支流(龔子河、科立杜河、馬蹄格格河等)注入西居延海(嘎順淖爾)。 黑河流域東、中、西三個子水系。其中西部水系為洪水河、討賴河水系,歸宿于金塔盆地;中部為馬營河、豐樂河諸小河水系,歸宿于明花、高臺鹽池;東部子水系包括黑河干流、梨園河及東起山丹瓷窯口、西至高臺黑大板河的20多條小河流。古時稱現(xiàn)在的黑河為弱水(合黎山以北段)、黑水(一般指弱水下游黑河內(nèi)蒙古段)。所謂“弱水三千,吾只取一瓢飲”的典故,說的弱水就是這里。典故源自《紅樓夢》第九十一回,《縱淫心寶蟾工設(shè)計,布疑陣寶玉妄談禪》。在這回中,林黛玉向賈寶玉提問關(guān)于薛寶釵的問題,賈寶玉的回答。意思是:柔美的少女再多,我也只愛一人。弱水也曾名合黎水、甘州河等,是甘肅省最大的內(nèi)陸河。流至居延海消失。下游有西漢軍事要隘和西夏黑水城遺址。 張掖綠洲倒是一塊整體,張掖、臨澤、高臺最為富庶。所謂“金張掖,銀武威”之說,可見一斑。我的二叔抗戰(zhàn)八年,勝利炮響后退伍回甘肅,應(yīng)聘為臨澤中學(xué)校長,最后埋骨河西走廊。臨澤的西米,曾是皇家貢品,栽培者曾經(jīng)被限量食用。小棗翠嫩而甜,享譽河西。這一帶面食精美,張掖綠地真正是魚米之鄉(xiāng)。 從這里向北,是走廊新開墾的地段,飲馬河到玉門鎮(zhèn),沿途是戈壁上新起的農(nóng)莊和整片的白楊林。農(nóng)八師、農(nóng)九師曾經(jīng)駐扎于此。這里特色農(nóng)業(yè)綻放了三朵金花,即種子繁育、高原夏菜和葡萄美酒。所產(chǎn)種子質(zhì)量上乘... 過了玉門鎮(zhèn)后,景物單調(diào)了起來,東北面出現(xiàn)了一眼望不到頭的黑戈壁,蒼涼洪荒。在馬鬃山南部的丘陵中有一座滾坡泉,曾經(jīng)是河西悍匪黑喇嘛的城堡。黑喇嘛本是伏爾加河流域的一個村民,投機革命又復(fù)叛變,被蘇聯(lián)通緝,逃至中國,入西藏密宗學(xué)習(xí)經(jīng)論和神秘功夫。后至外蒙,佯作革命,成為 西 蒙 古 軍 隊 的 最 高 統(tǒng) 帥 ,入侵新疆 科 布 多 城 。 攻 克了 這 個 本 屬 大 清 的 西 部 重 鎮(zhèn) , 將 城 中 的 非 蒙 古 居 民 趕 盡 殺 絕 。由此與新疆軍閥楊增新結(jié)怨。遭遇剿滅而逃至此地,切斷西域和內(nèi)地的聯(lián)系,上世紀二十年代,為禍一方十余年。又危害到外蒙與蘇聯(lián)的利益。被蘇聯(lián)克格勃特工隊入境絞殺。<br>從此地再往北,安西一線,多漢唐遺存古墓。因為這里就是”飲馬渡秋水,水寒風(fēng)似刀“的真正邊塞。 到安西地界,算是進入了疏勒河流域,主流向西北流,不再東行,古名籍端水。源于祁連山脈西段托來南山與疏勒腦,西北流經(jīng)肅北縣的高山草地,穿大雪山—托來南山間峽谷,過昌馬盆地。出昌馬峽以前為上游(昌馬堡至玉門鎮(zhèn)段,當?shù)胤Q昌馬大河),水豐流急。將山地切割成數(shù)百米深的疏勒峽谷,兩岸山峰高峻,谷地長65千米,平均寬7千米。經(jīng)昌馬、玉門鎮(zhèn)、飲馬場后,折向西流,接納踏實河、黨河后,入敦煌市西北的哈拉。尾閭為間歇性河道、消沒于新疆維吾爾自治區(qū)東部邊境的鹽沼之中 。疏勒河綠洲并不連片,被沙漠、戈壁分為玉門鎮(zhèn)、安西、敦煌、柳園、瓜州等小板塊。祁連山西北麓尚有石油河、黨河等水流,皆沒入沙漠。<br>河西的生命力在于祁連山的雪峰和冰川。青海方面陰濕多雨,河西一側(cè),干旱少雨。假如雪線升高,冰川融化,三大水系干涸,下游水澤湮沒。昔日的河西美景將不復(fù)存在?;羧ゲ≌饔懞游鲿r,這里森林茂密、水草豐美,牛羊成群,曾經(jīng)是大月氏立國的故地。匈奴時代,是左賢王及其部屬游牧的地方。漢武帝奪取居延海,能以數(shù)萬大軍筑城防御,可見水源不缺。戰(zhàn)爭、劫掠、過度放牧和樵采,特別是近半個世紀的工業(yè)不適度開發(fā),破壞了河西的生態(tài)平衡。居延海、潴野澤、羅布泊和許多湖泊都消失了,河西在近代才逐漸荒涼貧瘠。 河西除千佛洞、嘉峪關(guān)、四郡文物遺存外,最值得一觀的是古長城。西漢元狩二年(公元前112年),最早修筑河西長城“令居塞”700多公里。明王朝重新規(guī)劃長城九邊,也未忽視不在自己版圖的西域各國進犯河西,共修筑長城近千公里。迄今山丹縣境內(nèi)的漢明長城、烽燧、列障,是目前國內(nèi)保存最完整的一段古長城,<br>元狩二年(公元前121年),驃騎將軍霍去病率軍兩次長途奔襲,進攻匈奴右郡河西地區(qū),采取大迂回戰(zhàn)術(shù),經(jīng)居延攻打祁連山北麓的匈奴部落,從此匈奴節(jié)節(jié)潰散,敗走漠北,只留下“亡我祁連山,使我六畜不蕃息;失我焉支山,使我婦女無顏色”的挽歌。到東漢時,大將軍竇憲、耿秉徹底擊敗匈奴,將其趕出蔥嶺外,奔亡于西方。 河西漢長城共分三段,東段“令居塞”,東起今永登縣濱河處,向西北繞過民勤縣北部,西過永昌、山丹、張掖之北,經(jīng)過東山寺口子、人宗口、加嶺墩等地,越臨澤、高臺,而達酒泉以北的金塔縣境。中段是酒泉至玉門關(guān)之間的邊塞。西段是敦煌至鹽澤之間的邊塞,從玉門關(guān),沿疏勒河向西,經(jīng)哈拉湖到達鹽澤(今新疆羅布泊)。 河西,春夏是五谷的芬芳中夾雜著微涼的來自雪山的濕氣,秋暮的夕陽極大、極圓、極紅,冬日的陽光極其明亮、白熾而并不溫暖的光焰眩人眼目,投影修長。筆直的道路,無限的悠長,渺不知其所以,使人不由地生出 “古道西風(fēng)瘦馬,斷腸人在天涯”的感慨。這里,不僅是“摐金伐鼓下榆關(guān),旌旆逶迤碣石間。校尉羽書飛瀚海,單于獵火照狼山”(高適《燕歌行》)這樣的邊塞詩;也是“明月出天山,蒼茫云海間。長風(fēng)幾萬里里、吹度玉門關(guān)”的邊城江山圖。更是無數(shù)代報國志士的夢。包括我的先輩!真的是“最臥江村不自哀,尚思為國戍輪臺。夜闌更聽風(fēng)雨聲,鐵馬冰河入夢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