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精品久久性爱|玖玖资源站365|亚洲精品福利无码|超碰97成人人人|超碰在线社区呦呦|亚洲人成社区|亚州欧美国产综合|激情网站丁香花亚洲免费分钟国产|97成人在线视频免费观|亚洲丝袜婷婷

寧波方特東方欲曉之逛上海街,觀《巾幗》傳奇

貝貝舟

<p class="ql-block">今天的美篇繼續(xù)寧波方特東方欲曉紅色之旅,這是一條熱血澎湃的路線,逛民國上海街,到巾幗劇場親歷《巾幗》英雄的事跡,讀一讀催人淚下的楊開慧的"情書"和趙一曼就義前留給兒子的遺書,親見革命年代巾幗英雄的音容笑貌…</p><p class="ql-block">↓在"天下為公"牌門前</p> <p class="ql-block">↓逛民國上海灘,在上海街留影…</p> <p class="ql-block">↓打卡百樂門</p> <p class="ql-block">↓候車站</p><p class="ql-block">我喜歡寧波方特</p><p class="ql-block">更喜歡這里遇見的你</p> <p class="ql-block">逛上海街隨拍…</p> <p class="ql-block">↓雪世界</p> <p class="ql-block">↓港式茶餐廳</p> <p class="ql-block">↓明珠大飯店</p> <p class="ql-block">↓永光百貨</p><p class="ql-block">民間工坊</p><p class="ql-block">糖貴妃</p> <p class="ql-block">↓糖貴妃冰糖葫蘆雕塑</p> <p class="ql-block">↓街頭雕塑</p> <p class="ql-block">↓街頭的民國美女廣告…</p> <p class="ql-block">↓長安牌熱水瓶</p> <p class="ql-block">↓傳承經(jīng)典,人文瑰寶</p><p class="ql-block">寶麗唱片上海總店</p> <p class="ql-block">↓上海啤酒風行全球</p> <p class="ql-block">↓司茂咖啡</p> <p class="ql-block">↓美華理發(fā)店</p> <p class="ql-block">↓安娜咖啡</p><p class="ql-block">戴錦記鮑汁肥牛飯</p> <p class="ql-block">↓和昌盛洋服</p> <p class="ql-block">↓匯金洋貨、羅記甜餅</p> <p class="ql-block">↓美泰銀行</p> <p class="ql-block">↓東南百匯公司</p><p class="ql-block">寶利唱片行</p> <p class="ql-block">↓可口可樂主題館</p> <p class="ql-block">↓新月公館</p><p class="ql-block">寶華金飾</p> <p class="ql-block">↓旗袍體驗館</p> <p class="ql-block">↓有軌電車</p> <p class="ql-block">↓港式咖啡</p><p class="ql-block">香港大劇院</p> <p class="ql-block">↓裕興鐘表店</p> <p class="ql-block">↓裕興鐘表店</p><p class="ql-block">幽魂舊館</p> <p class="ql-block">↓在香港街跳街舞的女神們…</p> <p class="ql-block">↓都會游樂場</p><p class="ql-block">包羅萬象</p><p class="ql-block">熱鬧非凡</p> <p class="ql-block">↓來到巾幗劇場</p> <p class="ql-block">↓走進巾幗劇場</p> <p class="ql-block">↓走過當代花木蘭,人民女英雄塑像長廊</p> <p class="ql-block">↓郭如夢飾秋瑾</p><p class="ql-block">秋瑾(1875年11月8日~1907年7月15日),初名閨瑾,乳名玉姑,字旋卿,號旦吾,東渡日本留學后,改名瑾,字競雄,自號“鑒湖女俠”。浙江紹興人。中國女權和女學思想的倡導者,近代民主革命志士。</p><p class="ql-block">秋瑾是為推翻數(shù)千年封建統(tǒng)治而犧牲的女烈士,為辛亥革命做出了巨大貢獻;提倡女權女學,為婦女解放運動的發(fā)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動作用。</p><p class="ql-block">1907年2月,秋瑾回浙江接任紹興大通學堂督辦,與徐錫麟共籌在皖、浙兩地發(fā)動武裝起義。7月6日安慶起義失敗,7月13日清兵包圍大通學堂,秋瑾不幸被捕,7月15日從容就義于紹興軒亭口。</p><p class="ql-block">辛亥革命后,在她就義處建立起了秋瑾烈士紀念碑。1912年,孫中山題贈挽幛“巾幗英雄”。1939年,周恩來題詞“勿忘鑒湖女俠遺風,望為我越東女兒爭光”,號召世人向秋瑾學習。</p> <p class="ql-block">↓李僉彤飾楊開慧</p><p class="ql-block">楊開慧(1901年11月6日—1930年11月14日),字云錦,乳名霞,女,漢族,出生于湖南省長沙市長沙縣清泰都鄉(xiāng)板倉(現(xiàn)開慧鎮(zhèn)開慧村),中國共產(chǎn)黨黨員,中國近代倫理學家、教育家楊昌濟女兒、毛澤東妻子。</p><p class="ql-block">1920年冬,加入中國社會主義青年團;同年,與毛澤東結婚;1922年,加入中國共產(chǎn)黨,負責中共湘區(qū)委員會的機要和交通聯(lián)絡工作;1924年6月,同向警予組織女工夜校;1925年2月,協(xié)助毛澤東創(chuàng)辦農(nóng)民夜校并擔任教員;1927年,于長沙板倉開展地下斗爭;1930年10月,于長沙板倉被捕;1930年11月14日,殉難于長沙識字嶺,時年29歲。</p><p class="ql-block">2009年9月1日,列入100位為新中國成立作出突出貢獻的英雄模范人物。無論是倡導婦女解放,還是楊開慧甘愿拋頭灑血的大無畏氣概,都體現(xiàn)了心懷天下、視死如歸的精神,對新時代青年價值觀的培育和養(yǎng)成,有著重要的借鑒和指導意義。</p><p class="ql-block">。</p> <p class="ql-block">↓徐婷婷飾趙一曼</p><p class="ql-block">趙一曼(1905年10月25日-1936年8月2日),原名李坤泰,又名李淑寧、李一超,在東北參加抗日斗爭時化名趙一曼,四川宜賓人,抗日英雄。1926年夏,加入中國共產(chǎn)黨。</p><p class="ql-block">趙一曼出生于四川南部山區(qū),從小就具有強烈的反封建思想,曾經(jīng)以絕食來抗爭反對纏足。少年時期她開始接受進步刊物,更加堅定了反對封建制度、進行社會革命的理想。1923年,加入中國社會主義青年團。1926年11月,入武漢中央軍事政治學校學習。1927年9月至1928年11月,在蘇聯(lián)莫斯科中山大學留學。</p><p class="ql-block">回國后,在宜昌、南昌和上海等地秘密開展黨的工作。九·一八事變后,被派往東北地區(qū)發(fā)動抗日斗爭。先后任滿洲總工會秘書、組織部長,中共濱江省珠河縣中心縣委特派員、鐵北區(qū)委書記,領導工人進行罷工運動,組織青年農(nóng)民反日游擊隊與敵人進行斗爭。1935年9月,趙一曼任東北人民革命軍第三軍第一師第二團政治部主任;11月間,趙一曼為掩護部隊突圍,身負重傷,養(yǎng)傷期間被日軍發(fā)現(xiàn),戰(zhàn)斗中再度負傷,昏迷被俘。1936年6月28日,在看護和看守幫助下逃出醫(yī)院。1936年8月2日,在珠河被敵殺害。</p><p class="ql-block">2009年9月10日,被評為“100位為新中國成立作出突出貢獻的英雄模范人物”之一。2014年8月,趙一曼入選民政部公布的“第一批著名抗日英烈和英雄群體”名錄。</p><p class="ql-block">為了國家和民族的存亡,趙一曼舍子從戎、奔赴東北。她組織了一系列宣傳抗日的活動,并帶領一支游擊隊馳騁于白山黑水之間,“紅槍白馬”的英姿令日寇聞風喪膽。</p><p class="ql-block">。</p> <p class="ql-block">↓陳婧予飾劉胡蘭</p><p class="ql-block">劉胡蘭(1932年10月8日—1947年1月12日)</p><p class="ql-block">劉胡蘭,1932年10月8日出生在山西文水縣云周西村一個貧苦農(nóng)民家庭。</p><p class="ql-block">劉胡蘭8歲上村小學,10歲起參加兒童團。1945年進中共婦女干部訓練班,1946年到山西省文水縣云周西村做婦女工作,擔任婦救會秘書,后為主任。</p><p class="ql-block">1945年11月,劉胡蘭參加了文水縣黨組織舉辦的婦女訓練班?;卮搴?,她擔任云周西村婦救會秘書,與黨員一起發(fā)動群眾推翻地主、送公糧、做軍鞋,動員青年報名參軍。1946年6月,她被批準為中共候補黨員。這一年,她才14歲。</p><p class="ql-block">1946年10月,國民黨軍進犯文水縣城。為保存革命力量,縣委決定大部分同志轉(zhuǎn)移上山,留下部分同志堅持斗爭。她以自己年紀小、熟悉環(huán)境為由,主動要求留下來。她和留下來的同志一起向各村黨組織傳達黨的指示,組織群眾掩埋糧食,并配合武工隊鎮(zhèn)壓了反動村長。</p><p class="ql-block">1947年1月12日,國民黨閻錫山軍和地主武裝“復仇自衛(wèi)隊”包圍了云周西村,將群眾趕到場地上,劉胡蘭因叛徒出賣被捕。在敵人威脅面前,她堅貞不屈,大義凜然。敵人問她:“你給八路做過什么工作?”劉胡蘭大聲說:“我什么都做過!”“你為啥要參加共產(chǎn)黨?”“因為共產(chǎn)黨為窮人辦事。”敵人惱羞成怒:“你小小年紀好嘴硬??!你就不怕死?”劉胡蘭斬釘截鐵地回答:“怕死不當共產(chǎn)黨!”殘忍的敵人為了使她屈服,在她面前將同時被捕的6位革命群眾用鍘刀殺害。劉胡蘭毫無懼色,從容走向鍘刀,壯烈犧牲,尚未滿15周歲。</p><p class="ql-block">毛主席知道后非常傷心,專門為劉胡蘭題字:"生的偉大,死的光榮"。她也是唯一三代領導人均為其題字的英雄。</p><p class="ql-block">2009年9月10日被評為100位為新中國成立作出突出貢獻的英雄模范人物之一。</p> <p class="ql-block">↓李若瑜飾江姐</p><p class="ql-block">江竹筠(1920年8月20日—1949年11月14日),原名江竹君,曾用名江志煒,又名江姐。女,漢族,出生于四川省自貢市大安區(qū)大山鋪鎮(zhèn)江家灣(現(xiàn)江姐村),中國共產(chǎn)黨黨員。</p><p class="ql-block">1939年加入中國共產(chǎn)黨;1940年,任重慶新市區(qū)區(qū)委委員,負責學運工作;1945年,與彭詠梧結婚;1947年,負責中共重慶市委地下刊物《挺進報》的組織發(fā)行工作;1947年11月,任中共川東臨時工作委員會委員兼中共下川東地下工作委聯(lián)絡員;1948年6月14日,被叛徒出賣于四川萬縣(現(xiàn)重慶萬州區(qū))被捕,關押在重慶渣滓洞集中營;1949年11月14日,殉難于重慶渣滓洞集中營電臺嵐埡,時年29歲。</p><p class="ql-block">2009年9月1日,列入100位為新中國成立作出突出貢獻的英雄模范人物。</p> <p class="ql-block">↓八女投江</p><p class="ql-block">1938年10月,抗日戰(zhàn)爭時期在黑龍江省牡丹江市林口縣烏斯渾河,以冷云為首的東北抗日聯(lián)軍8名女官兵,在指導員冷云率領下,與日偽軍展開激戰(zhàn)。她們主動吸引日偽軍火力,使部隊主力迅速擺脫敵人的攻擊,但卻被敵軍圍困河邊。在背水戰(zhàn)至彈盡的情況下,她們面對日偽軍逼降,誓死不屈,毀掉槍支,挽臂涉入烏斯渾河,高呼:“打倒日本帝國主義!”高唱《國際歌》,集體沉江,壯烈殉國,表現(xiàn)了中華民族同敵人血戰(zhàn)到底的英雄氣概,在人民群眾中廣為傳頌。</p><p class="ql-block">她們分別是第2路軍第5軍婦女團的指導員冷云,班長胡秀芝、楊貴珍,戰(zhàn)士郭桂琴、黃桂清、王惠民、李鳳善和被服廠廠長安順福。她們中年齡最大的冷云23歲,最小的王惠民才13歲。</p><p class="ql-block">八名女戰(zhàn)士為中華民族的解放獻出了她們年輕的生命,寫下“八女投江”的壯麗篇章,1986年9月7日在黑龍江省牡丹江市舉行“八女投江紀念碑”奠基典禮。時任全國政協(xié)副主席、全國婦聯(lián)主席的康克清為工程奠基題詞:“八女英靈,永垂不朽!”。2009年9月14日,她們被評為100位為新中國成立作出突出貢獻的英雄模范之一。</p> <p class="ql-block">↓李雪飾冷云</p><p class="ql-block">冷云(1915年—1938年10月20日),東北抗日聯(lián)軍第五軍婦女團政治指導員,黑龍江省樺川縣人。1934年夏加入中國共產(chǎn)黨。</p><p class="ql-block">。1925年,冷云進入小學讀書。1931年,冷云進入樺川縣立女子師范學校讀書,受到進步教師的影響,思想逐漸傾向革命。九·一八事變后,冷云積極參加抗日救亡運動。入黨后,她與另外兩名同學組成了第一個女生黨小組,在學生中秘密開展抗日活動。1936年初,冷云畢業(yè)后被分配到家鄉(xiāng)學校任教,啟發(fā)和激勵學生和教師參加抗日斗爭,同時與偽警憲特有關人員接觸,利用他們掩護抗日活動,獲取日偽情報。1937年8月,由于斗爭形勢發(fā)生變化,冷云離參加周保中領導的東北抗日聯(lián)軍第五軍,在軍部秘書處做文化教育工作。此后,冷云被調(diào)到婦女團工作,曾擔任小隊長。1938年5月,冷云任抗聯(lián)五軍婦女團政治指導員,參加了東北抗日聯(lián)軍第二路軍西征,隨關書范領導的五軍一師行動,在極度艱苦的環(huán)境與日寇周旋。部隊從五常地區(qū)突圍后,婦女團僅剩下以冷云為首的八名女同志。10月19日晚,冷云率婦女團隨部隊來到刁翎三家子西北的烏斯渾河西岸露營,準備第二天天亮渡河。</p><p class="ql-block">1938年10月20日晨,抗聯(lián)遭到敵人圍攻。為了掩護大部隊突圍,冷云與其他七名女同志主動吸引敵人火力,被敵人包圍,戰(zhàn)斗到彈盡援絕。為了不被敵人俘虜,冷云率七名女同志投入烏斯渾河,壯烈犧牲,史稱“八女投江”。冷云犧牲時年僅23歲。</p><p class="ql-block">2014年9月1日,冷云等八名女戰(zhàn)士被列入民政部公布的第一批著名抗日英烈和英雄群體名錄。</p> <p class="ql-block">↓李愷麗飾胡秀芝</p><p class="ql-block">胡秀芝(1918年-1938年10月),“八女投江”烈士,中國共產(chǎn)黨黨員。黑龍江林口縣刁翎鎮(zhèn)馬蹄溝人。東北抗日聯(lián)軍第五軍婦女團班長。1938年在與日寇的戰(zhàn)斗中,彈盡糧絕,她與七位戰(zhàn)友寧死不屈,毅然投江,全部犧牲,年僅20歲。</p> <p class="ql-block">↓廖迪穎飾安順福</p><p class="ql-block">安順福(1915年-1938年10月),“八女投江”烈士之一,朝鮮族,黑龍江省牡丹江市穆棱鎮(zhèn)人。中國共產(chǎn)黨黨員。東北抗日聯(lián)軍第四軍被服廠廠長。1938年夏,隨抗日聯(lián)軍第四、五軍西征時,加入五軍婦女團。是年10月。隨軍返還牡丹江沿岸休整時,在烏斯渾河與優(yōu)勢敵人遭遇。為掩護大隊撤出戰(zhàn)斗,沖出重圍,與其他女戰(zhàn)士一起,有意將敵人引向自己方面。經(jīng)過激烈戰(zhàn)斗,在彈盡援絕的情況下,寧死不作俘虜,毅然向河水深處走去,壯烈犧牲。</p> <p class="ql-block">↓楊明慧飾郭桂琴</p><p class="ql-block">郭桂琴(1922年-1938年10月20日),黑龍江省勃利縣人。1936年春,因家貧難得溫飽和不堪“亡國奴”之苦,她決然剪掉發(fā)辮投奔抗聯(lián)五軍。1938年春,經(jīng)人介紹,與教導團分隊長馮文禮定婚。1938年7月隨軍西征。10月隨西征部隊返回刁翎根據(jù)地。20日凌晨,她與其他7名女戰(zhàn)友在掩護部隊突圍后,因彈盡,一起投入烏斯渾河,壯烈殉國,時年16歲。</p> <p class="ql-block">↓楊雪純飾王惠民</p><p class="ql-block">王惠民(1925年-1938年10月),黑龍江人,八女投江眾英雄之一。</p><p class="ql-block">1925年生于黑龍江省林口縣刁翎鎮(zhèn)四合村的四合屯。王惠民11歲隨父親參加了抗聯(lián),隨五軍女兵隊活動。</p><p class="ql-block">1938年7月隨軍西征。10月隨西征部隊返回刁翎根據(jù)地,19日晚露宿于三家子村西北的烏斯渾河西岸老道口附近的谷地之中。是夜,部隊被日偽軍發(fā)現(xiàn)。20日凌晨,八位女戰(zhàn)友等九人欲渡河時戰(zhàn)斗打響,王惠民與其他七位女戰(zhàn)友在掩護部隊突圍后,因彈盡,一起投入波濤滾滾的烏斯渾河,壯烈殉國。年僅13歲。以后遺體被戰(zhàn)友們找到,葬在烏斯渾河的河岸邊。</p> <p class="ql-block">↓劉姍姍飾楊貴珍</p><p class="ql-block">楊貴珍(1920年一1938年10月),黑龍江林口人,“八女投江”烈士之一。</p><p class="ql-block">1936年1月參加東北抗日聯(lián)軍第五軍,為婦女團戰(zhàn)士。曾在抗聯(lián)密營被服廠工作。1937年秋加入中國共產(chǎn)黨。1938年,隨五軍一師西征,任班長;10月,隨軍返回牡丹江沿岸休整時,在烏斯渾河與優(yōu)勢敵人遭遇。為掩護部隊撤出重圍,減少損失,與冷云等女戰(zhàn)士向敵人猛烈開火,有意把敵人引向自己。經(jīng)過激烈戰(zhàn)斗,最后彈盡援絕。寧死不作俘虜,毅然走向河水深處,壯烈犧牲。</p> <p class="ql-block">↓程笑男飾李鳳善</p><p class="ql-block">李鳳善(1918年-1938年10月20日),朝鮮族,黑龍江省林口縣龍爪鎮(zhèn)人,“八女投江”烈士之一。</p><p class="ql-block">李鳳善身高1米6左右,體胖且健壯,長得漂亮,能歌善舞。參軍后,在婦女隊工作。她好學上進,工作積極,是做服裝的巧手。經(jīng)常隨隊下連,為戰(zhàn)士縫補衣服,受到戰(zhàn)士們的贊揚。她意志堅定,作戰(zhàn)勇敢。</p><p class="ql-block">1938年7月隨軍西征。10月隨西征部隊返回刁翎根據(jù)地,19日晚露宿于三家子村西北的烏斯渾河(滿語意為“兇猛暴烈的河)西岸老道口附近的谷地之中。當天夜里,她所在的部隊被日偽軍發(fā)現(xiàn)。20日凌晨欲渡河時戰(zhàn)斗打響,她與其他7位女戰(zhàn)友在掩護部隊突圍后,因彈盡,一起投入波濤滾滾的烏斯渾河,壯烈殉國。時年20歲。</p> <p class="ql-block">↓潘思雨飾黃桂清</p><p class="ql-block">黃桂清,戰(zhàn)士,1918年生于黑龍江省林口縣刁翎鎮(zhèn)四合村的合心屯(原南圍子河西),“八女投江”烈士之一。</p><p class="ql-block">黃桂清家是抗聯(lián)“堡壘戶”,家中經(jīng)常住著抗聯(lián)戰(zhàn)士。因不堪日寇的蹂躪奴役,全家積極參加抗日斗爭,黃桂清參加了抗聯(lián)五軍,在婦女隊中工作。她平時工作積極,好學上進,作戰(zhàn)勇敢。因她家的屯子是支援抗日的“堡壘村”,在日偽軍殘暴地實行“三光政策”(搶光、燒光和殺光)、制造無人區(qū)時,將黃家及全屯房子燒毀,黃桂清家人不知去向。</p><p class="ql-block">1938年7月隨軍西征。10月隨西征部隊返回刁翎根據(jù)地,19日晚露宿于三家子村西北的烏斯渾河(滿語意為“兇猛暴烈的河)西岸老道口附近的谷地之中。是夜,部隊因籠篝火御寒被日偽軍發(fā)現(xiàn)。20日凌晨,8位女戰(zhàn)友等9人欲渡河時戰(zhàn)斗打響,她與其他7名女戰(zhàn)友在掩護部隊突圍后,因彈盡,一起投入波濤滾滾的烏斯渾河,壯烈殉國。時年20歲。</p> <p class="ql-block">↓巾幗</p><p class="ql-block">在戰(zhàn)爭年代,許多巾幗英雄在歷史的烽煙中,留下了自己濃墨重彩的一筆。大型室內(nèi)舞臺表演項目《巾幗》選取了一批具有代表性的英雄女性角色,通過全新的舞臺形式、亦真亦幻的表演效果,帶領游客走近巾幗英雄的生平事跡。</p><p class="ql-block">大型舞臺表演劇場《巾幗》帶我們走進秋瑾、楊開慧、劉胡蘭等英雄在荒煙蔓草的年代感人肺腑的事跡,感受她們深沉的家國情懷。</p> <p class="ql-block">《巾幗》序幕,介紹滿清政府與西方列強的戰(zhàn)爭:</p><p class="ql-block">第一次鴉片戰(zhàn)爭</p><p class="ql-block">第一次鴉片戰(zhàn)爭,英國經(jīng)常稱其為第一次中英戰(zhàn)爭或“通商戰(zhàn)爭”,是1840年至1842年英國對中國發(fā)動的一場非正義的侵略戰(zhàn)爭,也是中國近代屈辱史的開端。</p><p class="ql-block">1840年(道光二十年),英國政府以林則徐的虎門銷煙等為借口,決定派出遠征軍侵華。1840年6月,英軍艦船47艘、陸軍4000人在海軍少將喬治·懿律、駐華商務監(jiān)督義律率領下,陸續(xù)抵達廣東珠江口外,封鎖海口,鴉片戰(zhàn)爭開始。</p><p class="ql-block">鴉片戰(zhàn)爭以中國失敗并賠款割地告終。中英雙方簽訂了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喪權辱國不平等條約《南京條約》。中國開始向外國割地、賠款、商定關稅,嚴重危害中國主權,開始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喪失獨立自主的地位,并促進了小農(nóng)經(jīng)濟的解體。同時,鴉片戰(zhàn)爭也揭開了近代中國人民反抗外來侵略的歷史新篇章。</p> <p class="ql-block">↓1856年10月一1860年10月</p><p class="ql-block">第二次鴉片戰(zhàn)爭</p><p class="ql-block">英法聯(lián)軍約2.5萬人,清軍約20萬人,清軍戰(zhàn)敗。</p><p class="ql-block">第二次鴉片戰(zhàn)爭是1856年10月至1860年10月英、法兩國在美、俄支持下聯(lián)合發(fā)動的侵華戰(zhàn)爭。其目的是英、法為了進一步打開中國市場,擴大在華侵略利益。因為英法分別以亞羅號事件及馬神甫事件為借口發(fā)動戰(zhàn)爭,所以被英國人稱為“亞羅號戰(zhàn)爭”(The Arrow War)。又稱“英法聯(lián)軍之役”(Anglo-French expedition to China)或“第二次中英戰(zhàn)爭”(Second Anglo-Chinese War)。同時因為這場戰(zhàn)爭可以看作是第一次鴉片戰(zhàn)爭的延續(xù)和擴大(兩次戰(zhàn)爭的本質(zhì)目的相同),所以也稱“第二次鴉片戰(zhàn)爭”。</p><p class="ql-block">1860年,英法聯(lián)軍攻入北京,清帝逃往承德,英法聯(lián)軍闖入圓明園并掠奪珠寶、將其焚毀。戰(zhàn)爭中沙俄出兵后以“調(diào)停有功”自居,并脅迫清政府割讓150多萬平方公里的領土,從而成為最大的贏家。戰(zhàn)爭以清政府被迫簽訂《北京條約》結束。</p><p class="ql-block">第二次鴉片戰(zhàn)爭迫使清政府先后簽訂《璦琿條約》《天津條約》和《北京條約》等不平等條約,列強侵略更加深入。中國因此而喪失了東北及西北共150多萬平方公里的領土,戰(zhàn)爭結束后清政府得以集中力量鎮(zhèn)壓了太平天國,維持統(tǒng)治。外國侵略勢力擴大到沿海各省和長江中下游地區(qū)。</p> <p class="ql-block">↓中日甲午戰(zhàn)爭</p><p class="ql-block">中日甲午戰(zhàn)爭,是指19世紀末日本侵略中國和朝鮮的戰(zhàn)爭。按中國干支紀年,戰(zhàn)爭爆發(fā)的1894年為甲午年,故稱甲午戰(zhàn)爭。日本稱“日清戰(zhàn)爭”,朝鮮半島稱“清日戰(zhàn)爭”,西方國家稱“第一次中日戰(zhàn)爭”。</p><p class="ql-block">明治維新的日本開始走上資本主義道路,對外積極侵略擴張,確定了以中國為中心的“大陸政策”;此時的清朝是一個通過洋務運動回光返照的帝國,政治腐敗,人民生活困苦,官場中各派系明爭暗斗、爾虞我詐,國防軍事外強中干,紀律松弛;世界主要資本主義國家逐步向帝國主義過渡,日本的侵略行徑在一定程度上得到西方列強的支持。</p><p class="ql-block">1894年,朝鮮爆發(fā)東學黨起義,朝鮮政府軍節(jié)節(jié)敗退,被迫向宗主國清朝乞援,日本乘機也派兵到朝鮮,蓄意挑起戰(zhàn)爭。</p><p class="ql-block">1894年(光緒二十年)7月25日豐島海戰(zhàn)爆發(fā),甲午戰(zhàn)爭開始,由于日本蓄謀已久,而清朝倉皇迎戰(zhàn),這場戰(zhàn)爭以中國戰(zhàn)敗、北洋水師全軍覆沒告終。中國清朝政府迫于日本軍國主義的軍事壓力,1895年4月17日簽訂了《馬關條約》。</p><p class="ql-block">甲午戰(zhàn)爭的結果給中華民族帶來空前嚴重的民族危機,大大加深了中國社會半殖民地化的程度;另一方面則使日本國力更為強大,為其躋身列強奠定了重要基礎。</p> <p class="ql-block">↓八國聯(lián)軍侵華戰(zhàn)爭</p><p class="ql-block">八國聯(lián)軍侵華戰(zhàn)爭,是指1900年5月28日(清光緒二十六年)以英國、美國、德國、法國、俄國、日本、意大利、奧匈帝國</p><p class="ql-block">八個主要國家組成的對中國的武裝侵略戰(zhàn)爭。</p><p class="ql-block">1900年春,義和團運動成為了八國聯(lián)軍侵華戰(zhàn)爭的導火索,以此為借口,八國聯(lián)軍以鎮(zhèn)壓義和團之名行瓜分和掠奪中國之實。1900年6月10日,英國海軍中將西摩爾率領聯(lián)合特遣隊2000余人分批由天津租界進犯北京,經(jīng)廊坊之戰(zhàn),傷亡近300人,被迫退回天津。6月17日,聯(lián)軍攻占大沽,7月14日,占領天津。8月4日,聯(lián)軍自天津出發(fā),先后攻占北倉、楊村、河西務、通州等戰(zhàn)略要地。14日攻陷北京,而后縱兵搶掠3天,并對北京實行分區(qū)占領。此后,繼續(xù)增兵,自京、津出兵四向攻掠,控制了南至正定、北至張家口、東至山海關、西至娘子關的京津四周要隘。聯(lián)軍初期沒有成立聯(lián)合指揮部,作戰(zhàn)時通過司令官聯(lián)席會議分配任務。8月17日,決定由德國陸軍元帥瓦德西任聯(lián)軍總司令。</p><p class="ql-block">1901年9月7日,以《辛丑條約》的簽訂為結果,中國自此徹底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給當時的國家和人民帶來了空前沉痛的災難。</p> <p class="ql-block">觀看幻影成像劇場《巾幗》,以全新的舞臺形式和亦真亦幻的舞臺效果,生動再現(xiàn)革命年代巾幗英雄感人至深的英雄事跡,感受她們在內(nèi)憂外患時代下所展現(xiàn)出的深沉的家國情懷。秋瑾、楊開慧、趙一曼、江姐等一大批巾幗英雄名字被廣為傳頌!</p> <p class="ql-block">↓英勇就義的秋瑾</p> <p class="ql-block">1928年10月,楊開慧寫下五言詩《偶感》,寄托對毛澤東的思念之苦。</p><p class="ql-block">天陰起朔風, 濃寒入肌骨。</p><p class="ql-block">念茲遠行人, 平波突起伏。</p><p class="ql-block">足疾已否痊, 寒衣是否備?</p><p class="ql-block">孤眠誰愛護, 是否亦凄苦?</p><p class="ql-block">書信不可通, 欲問無人語。</p><p class="ql-block">恨無雙飛翮, 飛去見茲人。</p><p class="ql-block">茲人不得見, 惆悵無已時。</p><p class="ql-block">良朋盡如此, 數(shù)亦何聊聊。</p><p class="ql-block">念我遠方人, 復及數(shù)良朋。</p><p class="ql-block">心懷長郁郁, 何日重相逢。</p><p class="ql-block">↓楊開慧與兒子毛岸英、毛岸青合影</p> <p class="ql-block">示兒書</p><p class="ql-block">趙一曼在慷慨就義之時,留下了對兒子的期盼:“母親對于你沒有能盡到教育的責任,實在是遺憾的事情。母親因為堅決地做了反滿抗日的斗爭,今天已經(jīng)到了犧牲的前夕了。希望你,寧兒??!趕快成人,來安慰你地下的母親!在你長大成人之后,希望不要忘記你的母親是為國而犧牲的!”</p><p class="ql-block">↓趙一曼與兩歲兒子合影</p> <p class="ql-block">↓八女投江</p> <p class="ql-block">↓開國大典</p> <p class="ql-block">↓只要我們還記得,她們就活著…</p> <p class="ql-block">↓本篇最后,再次帶你完整的體驗臨空飛翔的逼真感覺,翱翔于歷史悠久的名勝古跡和現(xiàn)代化的繁華都市,飽覽祖國的大好河山,感受巾幗英雄們用青春和生命換來的祖國大地歲月靜好的勝景…</p> <p class="ql-block">明天的美篇繼續(xù)帶你游寧波方特東方欲曉,敬請關注…</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