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四庫全書》讀書筆記(22)</p><p class="ql-block"> 2025/06/21</p><p class="ql-block"> 當(dāng)合上書本之后,留在自己腦海里比較深的印象還有多少?我試試看讀完騰文公章句后還有哪些印象。</p><p class="ql-block"> 文章開頭說到孟子道行善,言必稱堯舜。我們常聽說“孔孟之道”??鬃邮墙處煹淖鎺煚?,讓人尊重的程度無需言表。孟子提倡的仁政也深受歡迎。可能自己是技術(shù)人員,對政治不是特別關(guān)注,歷來對“孔孟之道”并沒有太大的興趣。年輕時就是沒有讀過論語,對孟子更是知之甚少。再在讀《孟子》,才知道我們平時所提到的許多“名言警句”都可以在《孟子》中看到。</p><p class="ql-block"> 文章中說到古人守孝三年,定為三年之喪。父兄百官皆不欲。我不知道在這三年內(nèi)都在做什么?,F(xiàn)在守孝是多久,有沒有明確的規(guī)定?剛巧聽到一位老師講解蘇軾的生平,蘇軾為母親守孝三年,后來又為父親守孝三年,這樣就是六年辭官回鄉(xiāng)守孝,是不是有點太遺憾?文章中提到三年之喪,只是父兄百官皆不欲,并沒有說到不能為官。但是古人回鄉(xiāng)守孝三年又是最常提到的。</p><p class="ql-block"> 關(guān)于生養(yǎng)死葬,孟子說:“父母的喪事本來就應(yīng)該盡心竭力去辦”。曾子說:‘父母活著的時候,依照禮節(jié)侍奉他們;父母去世時,依照禮節(jié)去安葬他們,依照禮節(jié)祭祀他們,這樣就可以叫作孝了?!?lt;/p><p class="ql-block"> 孔子說過:‘君王去世,太子把一切政務(wù)都交給宰相代理,自己每天以稀粥為食。面色深黑,就臨孝子之位便哭泣,大小官吏沒有誰敢不傷心的,這是因為太子親自帶頭的緣故?!?lt;/p><p class="ql-block"> 可是歷史上真實的情況,卻有多少為了爭權(quán)奪利而父子相殘,兄弟互撕的情形,尤其是帝王之家更是如此。前幾天剛巧看到“八王之亂”的文章,讓人驚心悼膽。每當(dāng)看中國歷史,更是深感人性的殘酷。十分慶幸我們生活在這相對和平的時代。</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