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梅沙海濱公園 <p class="ql-block">一早我們就乘地鐵趕到"大梅沙海濱公園"去游覽,這里是一處集休閑度假、觀光旅游、運動娛樂為一體的沙灘公園。</p><p class="ql-block">還是著名的 海濱浴場,以清澈的海水和細膩的白沙而聞名。</p><p class="ql-block">沙灘東部7座飛人雕塑、風信廣場上的愿望塔等,更增加對公園游覽的熱情。</p> <p class="ql-block">海灘沙雕</p> 大梅沙地鐵站 <p class="ql-block">"大梅沙地鐵站 "位于深圳市鹽田區(qū)境內, 是深圳地鐵8號線的途經站點。</p> <p class="ql-block">地鐵站內色彩基調以深藍色和白色為主,以"回憶之海"為主題。</p><p class="ql-block">它的藝術大燈、采光天窗、通高中庭,均利用魚嘴及天窗,打通了地面上下的空間聯(lián)系,將海濱公園多層次的立體景觀延伸到地下車站內,營造出潮韻山海的意境,為人民所喜愛。</p> 小梅沙 <p class="ql-block">"小梅沙"位于鹽田區(qū)大鵬灣綿長的海灘上,素有"東方夏威夷"美譽。三面青山環(huán)抱,一面海水蔚藍,一彎新月似的沙灘鑲嵌在藍天與碧波之間。</p><p class="ql-block">上世紀40年代,東江縱隊曾在這里設立交通站。擔負著傳送情報和轉移人員的任務,在抵抗日本侵略斗爭中發(fā)揮著積極作用。</p><p class="ql-block">當我們面朝大海,感受著微風拂面的時候,心中愉快之情難于言表。</p> <p class="ql-block">在前往中英街的地鐵車廂里…</p> 到中英街去游覽 <p class="ql-block">"中英街"位于鹽田區(qū)沙頭角街道與香港特別行政區(qū)北區(qū)的交界處,這里原名"鷺鶿徑" ,處于長約250米,寬約4米的河床淤積區(qū)上, 深圳、香港各占一半,街心以"界碑石"為界,不同社會制度相處于一街之上,繁榮成市。 </p><p class="ql-block">這里曾被評為"深圳八景"之一。</p> <p class="ql-block">街面鑲嵌的銅板上清晰的寫著"公元一九九七年七月一日中國政府恢復對香港行使主權"。面對厚重的歷史,終于可以揚眉吐氣了。</p> <p class="ql-block">街心上的這棵136年樹齡的古榕樹,樹根旁就是中英街的"第4塊界碑",立于1898年。</p><p class="ql-block">古榕樹的樹干高達25米,樹冠廣展,老樹上生出銹褐色氣根圍繞樹干,景觀效果凸現(xiàn)。</p> <p class="ql-block">"東和墟市"墻雕,相傳清.道光十年,當?shù)剜l(xiāng)坤建議在沙頭角建立墟市,以解決鄉(xiāng)民赴深圳趕墟的不便。沙頭角"十約"積極響應,決定建立墟市,并確定農歷一、四、七為墟日,初稱"桐蕪墟",后易名"東和墟"。</p><p class="ql-block">東和墟位于今橫頭街一帶,七十二家店鋪均采用前店后坊的經營形式,日用百貨、柴米油鹽均有經營。</p><p class="ql-block">直到1938年一場強臺風吹過。整個墟市毀于一旦,但百年東和墟名聲在外,就是這面墻雕的由來。</p> <p class="ql-block">據(jù)說清朝末年,中英街還是一處交通閉塞的小漁村。人們靠出海打漁維持生計,那時出海的危險性高,事故頻發(fā)于海上。人們?yōu)榱私o出海的親人們祈福,紛紛到榕樹下焚香叩頭,寄希望它的枝葉繁茂具有逢兇化吉的寓意,遙望出海的親人平安歸來。</p><p class="ql-block">久而久之當?shù)鼐?lt;span style="font-size:18px;">形成了大量種植榕樹的習俗。</span></p> <p class="ql-block">再往前走,臨街騎樓的墻面上用馬賽克瓷磚拼出了"中英街"圖案,很受游人歡迎。</p> <p class="ql-block">當你走進店里,這面墻的內容則更為豐富。</p> <p class="ql-block">"中英街歷史博物館"到了,走進去看看,可以了解到更多的歷史故事。</p> <p class="ql-block">上面這張圖片中說的是:沙頭角鎮(zhèn)內 "沙欄嚇村"吳氏祖先吳尚儒于清康熙年間率領族人跋山涉水,從博羅來到沙頭角開基立村。相繼還有:擔水坑溫氏,山咀村黃氏、邱氏,上禾坑李氏,谷埔村宋氏、楊氏等客家人的先祖也于這一時期陸續(xù)遷居沙頭角一帶生活。</p><p class="ql-block">造就了這一帶的繁榮。</p> <p class="ql-block">鄉(xiāng)盟"十約",在1820至1830年間,沙頭角地區(qū)一些較富裕的村落組成了最早的村落聯(lián)盟。后發(fā)展為"十約",即十個小的聯(lián)盟,從初期的10幾個自然村落,發(fā)展到后來的50多個村落。</p><p class="ql-block">每個"約"都有父老組成的委員會,而"十約"經常召開各約的上層會議,既"東和局"這個最高會議名稱的由來。</p><p class="ql-block">它在領導鄉(xiāng)民艱苦創(chuàng)業(yè)、協(xié)調解決民事糾紛、舉行大型祭祀活動、治安管理、控制交通和發(fā)展教育事業(yè)等方面,發(fā)揮了極為重要的作用。</p> 海上世界公園 <p class="ql-block">"深圳海上世界"是一個集旅游、餐飲、文化于一體的綜合性娛樂中心,由"明華輪"和"海上世界廣場" 兩部分所組成</p><p class="ql-block">明華輪原為法國建造的豪華游輪,船高9層,長168米,排水量1.4萬噸。</p><p class="ql-block">而"海上世界廣場"采用歐洲下沉式設計,包含西餐酒吧區(qū)、特色餐飲區(qū)等,營造出了鮮明的國際風情。</p> <p class="ql-block">你看地面怎么了,只見小塊地磚的奇特拼放,利用了視覺的延遲,波浪形地面幻覺被被營造出來了。</p> <p class="ql-block">到這里游覽可以感受到新奇和愉快。只可惜游輪正在檢修,讓苫布遮擋的嚴嚴實實。</p> <p class="ql-block">"女媧補天雕塑",指中國古代神話女媧煉石補天拯救黎民的故事。塑造出了改造天地的雄偉氣魄和大無畏的斗爭精神。</p> <p class="ql-block">看眼前這尊"袁庚"先生雕像,他是位百歲老人,更是中國改革開放的重要探索者。他曾是招商局集團原常務副董事長,蛇口工業(yè)區(qū)創(chuàng)始人。</p><p class="ql-block">他提出的"時間就是金錢,效率就是生命"口號聞名全國,被譽為"蛇口模式"的探索創(chuàng)立者。</p><p class="ql-block">企業(yè)推行"獨立核算、自負盈虧"等市場化改革,進一步強調了"時間就是金錢,效率就是生命"的觀念,打破了過度強調計劃經濟的思維束縛。</p><p class="ql-block">太不簡單了。</p> 19.? 崗廈北地鐵站 <p class="ql-block">深圳"崗廈北地鐵站"是地鐵交通的樞紐站,1號淺、2號線、10號線、11號線和14號線等5條線路在這里交匯,也是崗廈北綜合交通樞紐的重要組成部分 ,方便了人們在這里的換乘和出行。</p><p class="ql-block">因位于崗廈村北側而得名。</p><p class="ql-block">崗廈北站共開通21個出入口和1條連接崗廈站的換乘通道,十分便利。</p> <p class="ql-block">地鐵站的建筑風格獨特,其中央的大型天窗設計。陽光透過天窗灑入站臺大廳,形成猶如明亮"天空之眼"的獨特景觀。</p><p class="ql-block">站內空間設計巧妙,首次實現(xiàn)了大跨度的無柱式空間設計,頂部天花螺旋、交錯、秩序并然,構建出密集的網(wǎng)狀結構,</p><p class="ql-block">此外樞紐中庭別具匠心,布置了26個自然采光天井,使得陽光能夠穿透并映射到空間各處。</p> 蓮花山公園 <p class="ql-block">深圳地王大廈就在這里。</p> <p class="ql-block">"深圳蓮花山公園"是位于福田區(qū)中心的生態(tài)型市政公園,以鄧小平銅像廣場、風箏廣場、蓮花湖等為核心景點,兼具自然風光與人文歷史價值,是深圳八景之一"蓮山春早"所在地。</p><p class="ql-block">搭乘地鐵3號線、6號線可以直達這里,交通十分便捷。</p> <p class="ql-block">從大的視角去觀察,這里因有七個山頭相擁,狀如盛開的蓮花,故得名"蓮花山公園"。</p> <p class="ql-block">鄧小平塑像位于海拔106m的山頂之上,高6米,重6噸,為青銅鑄造。2000年11月14日,江澤民同志親自為銅像題字和揭幕。</p><p class="ql-block">鄧小平銅像被評為"深圳十大歷史建筑之一"、 銅像廣場為深圳八景之一,并命名為"蓮山春早"。</p> <p class="ql-block">在深圳和香港的游覽就要結束了,明天將乘坐"樣樣巴士"的大巴車到珠海去…</p> <p class="ql-block">歡迎朋友到訪閱讀,留言指導!</p><p class="ql-block">感謝圖片原創(chuàng)作者!</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