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圖片/網絡</p><p class="ql-block">文稿編輯/ 谷志剛搜集整理村史資料</p> <p class="ql-block">農業(yè)合作化運動是新中國成立后,向社會主義過渡時期對農業(yè)進行社會主義改造的過程。在我們村,有一段關于合作社的故事,至今仍被人們津津樂道。新中國成立后,村里的人們開始思考如何走向共同富裕的道路。土地改革完成后,村里的互助組逐漸發(fā)展起來。那時候,村里的田間地頭常常能看到大家齊心協(xié)力勞作的身影。隨著土地改革后多數(shù)農民經濟地位上升,農村開始出現(xiàn)中農化的趨勢。中農們既是小生產者,又是小私有者,其中有少數(shù)富裕中農上升為新富農。</p> <p class="ql-block">1956年初,人們正熱火朝天大搞農業(yè)生產。一天,馬駒橋五區(qū)王區(qū)長從通縣開會回來,來到北堤村,馬上召開群眾大會。在會上,王區(qū)長向大家宣講了總路線公布的全國農業(yè)合作化運動的形勢,說毛主席還為農村合作化寫了文章,指出互助合作是五億農民的方向,真正調動群眾的生產積極性和農業(yè)合作社的優(yōu)越性。如土地集中可以實現(xiàn)機械化、水利化、電燈電話的新面貌啦,他的一席話把大家心里的熱勁都鼓舞起來了。會后紛紛要求成立合作社,把土地、牲畜、農具全部投資,結果全村農戶都入了社,地主富農也在此時入了社。廣大貧下中農真正擁護社,愿意走合作化道路。貧農陳萬福高興地說,“王區(qū)長要早來,我們不早加入了嗎”!“要走社會主義道路,合作社是橋梁”!但是,就在這時,卻有一些富裕中農不愿入社,即使入了社也是心懷兩個心眼兒,不是真心。成立高級社的時候,發(fā)動社員投資,“死財變活財”??墒歉辉V修r都反對,那些地主富農則看大勢已去,不得不勉強入了社。這一年春天,區(qū)里召開了三級干部會,號召以鄉(xiāng)為單位組織高級社。壯丁屯,河北段,海戶屯,堤上村四村是一鄉(xiāng)就組成一個高級社,叫“友誼社”,共七個大隊。后來因為社變大缺乏統(tǒng)一領導,各村之間也好鬧矛盾,于1956年幾個村就分開了。</p> <p class="ql-block">1956年春,北堤和南堤組成了“東升社”。合作化以后,生產一天天提高。除在“友誼社”的時候,因為社隊領導犯了一些錯誤,違反了黨的方針政策,造成沒有因地制宜使生產有些損失外,產量一年比一年增加。1956年春天,麥苗長得特別好,社員的干勁十足,為抗旱保苗,大搞水利建設,一春天打了十三口磚井。社員們日夜奮戰(zhàn),拉車送糞,平整土地,改良土壤,爭取畝產千斤糧,500斤棉花的指標。當時流傳著這樣一句順口溜,“河泥摻蜜土,必定達到五塊五”。地不虧人,這年麥秋社員分到不少麥子,家家吃白面烙餅,白面饅頭,大家都說,“要不是打那些井,這白面也就撈不著吃了”??墒堑刂魑篨X在政府動員挖井時卻造謠說,別聽政府的話,把地都挖成眼了,這一個個窟窿,總有一天,老百姓會被淹死!聽聽多么惡毒。</p> <p class="ql-block">1956年麥秋收成好,大秋卻因雨多成災,糧食減了產,造成社員生活的暫時困難。1957年春天,青黃不接的時候,政府從外省調來大批糧食,幫助社員解決生活困難。社員們激動得流下眼淚,說無論如何也要齊心協(xié)力把生產搞好,多賣給國家余量??僧敃r有些地主富農富裕中農也跟老吵鬧,說糧食不夠吃的,有一個富裕中農的老婆更刁,看見來豆腐她也去叫,說要買豆腐渣吃??匆娬畞砭葷Z她更跑到前頭,救濟糧要救濟的是困難戶,怎能供給她,可她蠻橫不講理,說什么“要餓死人了,你們還不管”?有些不缺兩個腦子也跟著鬧了起來,這一鬧倒把真缺糧的戶鬧回去了,不敢領救濟糧。干部看到這一情景決定挨家挨戶檢查,看看到底誰家真有缺糧,誰在那瞎喊搗亂。一天隊長程九儀和幾個村干部來到這家,問到“你家到底還有多少底糧”?她一口咬定說“我家一點也沒有”!隊長程九儀看她家西屋門緊關著,就說,把那屋門打開!她說沒鑰匙打不開,開始耍賴,程九儀說,你不開,我開!一下把門推開。嘿,屋里滿滿的一缸花生餅,炕上還堆著好多棒子和麥子。這家人見漏了餡,再也不敢喊了。</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農業(yè)合作化運動不僅改變了農村的生產方式,也改變了農民的生活方式。在這個過程中,有歡笑,有淚水,有困難,也有成就。這段歷史是我們鄉(xiāng)村文脈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我們應該銘記和傳承的鄉(xiāng)愁記憶。通過合作社,農民們不僅實現(xiàn)了共同富裕,也培養(yǎng)了團結互助的精神,這種精神將繼續(xù)激勵著我們前進。</p><p class="ql-block">未完待續(xù)</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