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斷舍離,出自日本山下英子所著《 斷舍離 》一書。描述的是一種做減法的生活態(tài)度,后發(fā)展成網(wǎng)絡(luò)用語。斷,即斷絕不需要的;舍,即舍棄多余的;離,即脫離對外物的依賴。其宗旨為,重新審視物我,變關(guān)注外物而為關(guān)注自我。</p><p class="ql-block"> 之所以想寫這樣一個話題,確乎因了幾件真實的撩引或說剌激。需要說明的是,筆下所寫,與山下英子的,至少在內(nèi)含外延上有所不同。</p><p class="ql-block"> 一位已逝朋友,生前不只喜歡寫點兒什么記點兒什么,更醉心于一己之好之樂的搜集收藏,且認(rèn)真到不得有一絲茍且。如此一來,到他大去前,讓他如視至愛家珍的一本本、一冊冊、一集集,擺滿、堆滿了書房。最讓他想不到的是,在處理后事中,他的那些至愛,竟在后人的抱怨里,讓一位拾荒人論斤過秤象征性地給仨瓜倆棗兒一倒騎驢拉了去。但不知那朋友的在天之靈可得安生,九泉之軀可得安息。</p><p class="ql-block"> 另位大我一輪的老姐姐倒是想得開,早在近十年前就開始有意識地為自己的生活作起減法了。翻出自己所有照片,揀出持別喜歡的幾張后,把與自己合照且比自己年輕又能聯(lián)系得上的,或電話告之自己處理意向,或郵寄給對方留存,余者,全部付之一炬。再后,清理自己的衣物及其它用品,凡兩年以上不曾用過的,或捐或扔,一樣不留。雜物盡去的大姐逗著說,如今的自己只管清清爽爽地活好每一天就是了。之于哪天走,都可利利索索,了無牽掛。好一位豁達(dá)的老大姐!</p><p class="ql-block"> 近日,虛歲六十有五的老弟,竟在晚飯后的熟睡中悄然而去,斷個果決,舍個利落,離得連句話兒都不曾留下。</p><p class="ql-block"> 身外之物,再珍貴,斷也就斷了,舍也就舍了,離也就離。然,屬于人只有一次的生命,又怎能說斷就斷,說舍就舍,說離就離呢?一如老弟那般,是天命,而非人為,且百里千里萬里又有幾人?但現(xiàn)實中,還真有極其體面、極具尊嚴(yán),令人肅然起敬的生命斷舍離。</p><p class="ql-block"> 某鄉(xiāng)下獨(dú)居老人,稍年輕時收養(yǎng)了一個孤兒,含辛茹苦視如己出地將孩子養(yǎng)大成人。只可嘆,孩子大學(xué)畢業(yè)且在城里立業(yè)成家后,便與養(yǎng)父漸行漸遠(yuǎn),甚而在養(yǎng)父老來需人贍養(yǎng)時,竟老死不相往來了。老人在確知義子絕對指望不上后,悄然買了木板,為自已釘了口棺材。在老人認(rèn)為身后第一大事兒了卻后,去了村里平日走動多些的鄰居家,說要外出幾天,求鄰居時不時地去他家照看照看。然后回到家里,找出存錢不多的存折,給住在另村的侄兒寫了幾字絕筆,讓侄兒用這點兒錢請鄰居把他發(fā)送出去。一切辦妥,穿上平日舍不得穿的衣帽鞋襪,把早就拆洗得干干凈凈的被褥平平整整地在棺材里鋪好,足量地服下平日用心攢下的安眠藥,從容地躺進(jìn)棺材。當(dāng)受托鄰居發(fā)現(xiàn)時,老人早已長眠。全村聽聞噩耗,無不動容。不用誰請,紛紛主動為老人發(fā)喪。老人的悲絕,令人心碎;養(yǎng)子的無義,讓人發(fā)指。誰都知,好死不如賴活著。老人之果絕,雖不能提倡,但著實令人感佩。</p><p class="ql-block"> 一位圈內(nèi)公認(rèn)的好人、要強(qiáng)人,獨(dú)自一人把兩個孩子拉扯大。在本該樂享晚年時,竟罹患不治。明白了一輩子、要強(qiáng)了一輩子的人,怎會不知這病最后該是怎樣?人財兩空的事兒何苦非要走走過場?生不如死的必然何必被動苦捱?于是,在收拾了家里所有該收拾的地方,洗凈了家里一切該洗的東西,就連經(jīng)夏長了嘟嚕的小米都挑了,不能吃的撒到外邊喂鳥;再后,還與同學(xué)故舊談笑風(fēng)生地作了視頻聊天兒。就這樣,在自認(rèn)一切心事了卻后,安然更灑脫地毅然而去。不要說孩子,凡與其熟悉的人,哪個不深深地懷念,誰人不仰佩難已?</p><p class="ql-block"> 不都說斷舍離不是失去,而是更好的擁有嗎?請試問,連生命都沒了的,還能擁有什么?</p><p class="ql-block"> 回答此問前,還有一個反問。請試想,人生唯有生命才屬唯一嗎?人生是絕對的單程,任何失去都不會重來,這不由人不聯(lián)想到若干不亞于失去生命換來的永恒擁有。</p><p class="ql-block"> 居里夫人,不只才華超人,且美貌驚人。夫人寧愿把自已僅可能擁有的幾十年美麗深藏于實驗室,終得以自己蓋世的成就擁享了世世代代的美麗。</p><p class="ql-block"> 中國核潛艇之父,不也曾與家人、世人失聯(lián)幾十年,仿佛人間蒸發(fā)般地隱姓埋名于國家民族偉業(yè),用自己的青春乃至畢生,贏得了共和國的永世銘記。</p><p class="ql-block"> 還有多少軍工七子的天驕們,畢業(yè)即失蹤,唯有那一如戰(zhàn)機(jī)的轟嗚、戰(zhàn)艦的浪花、導(dǎo)彈的曲線,才得盡顯其韶華之美。</p><p class="ql-block"> 雖說我那老弟、那位鄉(xiāng)下的老者、那位圈兒內(nèi)熟知,縱不敢與如上同日而語,但他們那不論被動還是主動的斷舍離,終歸贏得了悉數(shù)親人、熟人,甚而只是聽聞的陌生人的仰重、惋嘆、懷念。</p> <p class="ql-block"> 當(dāng)斷不斷,必受其亂。舍得舍得,不舍何得?距離不只產(chǎn)生美,更能生發(fā)懷戀。</p><p class="ql-block"> 舍棄,也可以是一種幸福。</p><p class="ql-block"> 又有幾個相類親見,則從另面實證著斷舍離的聰慧與意義。</p><p class="ql-block"> 一位老大姐,雖不知其所患何病,但臥床多年且?guī)状伪痪茸o(hù)拉走卻是確知。近二年,大姐已失去自主能力,自也失去了吞咽能力,唯靠吸氧和鼻食維持著勉為其難的生命。只是,老頭和兒女們誰也不忍說出拔掉那維持生命的管子。于是,以老大姐毫無生命意義的活受罪,換得了一家人的心里安慰。從老頭按部就班地去公園打牌看,從兒女照例出去游山玩水看,從隔輩滿院瘋玩的歡樂看,老大姐的留去似已無關(guān)痛癢了。這不由人不想到,一旦哪一天老大姐解脫了,家人們還會有悲衷發(fā)嗎?</p><p class="ql-block"> 一位同齡,嚴(yán)重血栓十年,雖生活不能自理,且又遭疫情重創(chuàng),但生命依然頑強(qiáng)。直到把老伴拖得精疲力盡,把孩子累得身心憔悴,才戀戀不舍地閉上了眼??梢韵胂?,到了這步天地,活著的人唯剩的,也只能是如釋重負(fù)的長岀一口氣了。悲從何生?淚從何來?</p><p class="ql-block"> 都說久病床前無孝子,可那哪里只是子不孝呀!更多的,還是無奈。狼心狗肺的必竟少數(shù),更多的還是有良心的子孫。只是,再有良心,孩子們也有自己的生活,也得活命??!都說忠孝難兩全,養(yǎng)家活命與孝老送終往往也難兩全呀!請體諒年輕點兒的上有老下有小的種種不易吧!全身心管老的,小的嗷嗷待哺。全力掙錢養(yǎng)家,老的身邊沒人照顧。分身無術(shù),進(jìn)退兩難,直讓他們苦不堪言,言又無語。就此,作為漸近殘年的人,在其清醒時,在其能力尚可時,在無傷倫理的大前提下,以科學(xué)的態(tài)度、唯物的精神、務(wù)實的操作,有意識于斷舍離,則必將造福于自己、造福于親人、造福于社會。僅此,亦定當(dāng)讓此生更加功德圓滿。</p><p class="ql-block"> 萬請不要誤會,這里絕無丁點兒勸人自消自滅、自我了斷的意思。恰恰相反,而是實現(xiàn)了無牽掛后輕松、樂觀、積極地?fù)硐砝蟻砩睢?lt;/p><p class="ql-block"> 正所謂:</p><p class="ql-block"> 斷舍離不是結(jié)束,而是新的開始。</p><p class="ql-block"> 斷舍離是一種生活態(tài)度,是對過去的告別和對未來的期待。</p><p class="ql-block"> 斷舍離是一種生活方式,更是一種心靈的自由。</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漸近耄耋,經(jīng)歷了太多的生死離別,更記不清去過多少次火葬場,親見實感讓人漸次覺得,坊間的那句 ″ 活不起死不起 ",并非完全調(diào)侃,亦非無厘頭的渲泄。</p><p class="ql-block"> 竊以為,生孩子,包括月子里特別養(yǎng)護(hù)之類一條龍下來,花個兩萬、三萬倒還值得。孩子是家族的賡續(xù),是祖國的花朵,是民族的未來,花點兒不冤。只要還可承受,就用著斷然拒絕、舍不得在別處省省、望而生怯離得八丈遠(yuǎn)。</p><p class="ql-block"> 竊以為,為一個死去的人,少則兩三萬,多則十幾萬、幾十萬,連價兒都不能講地花錢,不只是毫無意義的糜費(fèi),更是一種非理智的愚孝。</p><p class="ql-block"> 竊以為,當(dāng)下的殯葬習(xí)俗在經(jīng)濟(jì)利益的驅(qū)使下,已嚴(yán)重扭曲、變形、走味兒。試看,那些經(jīng)匠心構(gòu)思,與時俱進(jìn)花樣翻新、舊習(xí)不棄新俗迭出,只有你想不到?jīng)]有人家設(shè)計不到,足令眼花繚亂應(yīng)接不暇的諸多環(huán)節(jié),哪一節(jié)離得了錢?哪一環(huán)少得了錢?</p><p class="ql-block"> 竊以為,殯葬愈加鋪張奢華的原因,重在這條利益鏈上那些無良商家目的明確的炒作渲染進(jìn)而約定俗成了的道德綁架、倫理綁架、親情綁架、習(xí)俗綁架、民風(fēng)綁架,以致讓易風(fēng)移俗、節(jié)儉殯葬沒了空間與自主自由。</p><p class="ql-block"> 當(dāng)然,不排除個別為了安慰活著不孝那顆自譴難安的心,抑或就為欺世盜名用老人之喪當(dāng)?shù)谰叩目桃獯蟛俅筠k。</p><p class="ql-block"> 當(dāng)然,不排除就是錢多到不知往哪兒花,借老人之喪炫富招搖極盡鋪張的。</p><p class="ql-block"> 當(dāng)然,不排除以喪事之名,行回收人情禮往,甚而斂財之實的心機(jī)用盡。</p><p class="ql-block"> 您聽過如此匪夷所思的事兒嗎?</p><p class="ql-block"> ″ 你好!某某某嗎?期待你能來參加我父親的葬禮。"</p><p class="ql-block"> ″ 呦,老爺子走了,哪天的事兒?新添什么病了嗎?"</p><p class="ql-block"> ″ 還沒呢!先打個招呼。"</p><p class="ql-block"> 誰聽說過這件兒還能預(yù)先通知的?為老人的事兒上心如此,其意還用細(xì)說嗎?</p><p class="ql-block"> 不少地方,竟大興起喪事喜辦之風(fēng)。請吹鼓手的,搭臺唱戲的,還有用大功率擴(kuò)音設(shè)備播放樂曲的。噪擾四鄰不說,只那些什么《 今天是個好日子 》、《 今夜無眠 》、《 何日君再來 》等曲目,直讓人啼笑皆非?,F(xiàn)如今,哭,都可以花錢請專業(yè)人員以固定的腔調(diào)固定的詞兒代哭了。</p><p class="ql-block"> 老人辭世,后輩的不舍還有幾分是真的?</p><p class="ql-block"> 鑒于類此種種真實,作為每位去多來少的老人,實在有必要在神智尚清、能力尚可時,用理智的斷舍離,力所能及地能動地做點什么。</p><p class="ql-block"> 類此明智,古今皆有楷模可范。</p><p class="ql-block"> 最重禮樂的至圣先師孔子,兒子孔鯉竟先他而去,白發(fā)人送黑發(fā)人的悲痛里,先師依然苛行薄葬,堅持只用棺不加槨。</p><p class="ql-block"> 理應(yīng)擁享九五之尊的漢文帝,早早頒下遺旨,嚴(yán)令駕崩后喪禮從簡、從儉,不得討擾百姓正常生活。</p><p class="ql-block"> 毛岸英犧牲于朝鮮戰(zhàn)場,主席含悲忍痛說道″ 處處青山埋忠?,何必馬革裹尸還 ",堅拒回國厚葬。</p><p class="ql-block"> 周總理逝世后,遵其遺囑,骨灰分別撒在北京上空、密云水庫、天津海河、黃河入???。</p><p class="ql-block"> 類此對傳統(tǒng)、規(guī)制、習(xí)俗、理念的斷舍離,不只難于對物質(zhì)的割舍,更見胸襟與氣度。</p><p class="ql-block"> 寫到這兒,忽而又想起一個真實。</p><p class="ql-block"> 一位熟人圈兒里公認(rèn)對老孝、對妻敬、對子慈、對友善的哥們兒,似乎在不經(jīng)意間竟變得判若兩人了 —— 無事生非、無端發(fā)火、得理不讓人、無理辯三分。漸次,致朋友敬而遠(yuǎn)之、兒女恭讓退避、老伴兒罵他改腸。就在漸致悉數(shù)親人、熟人無奈疏遠(yuǎn)中的某天,一病不起且不消幾日便撒手人寰。老伴兒整理遺物時,方在最私密處發(fā)現(xiàn)早在一年前的癌癥晚期診斷書。老伴這才如夢初醒,丈夫何以暴戾到讓人陌生。</p><p class="ql-block"> 東邊日出西邊雨,道是無晴卻有晴。世間還有比這愛情、親情、友情的斷舍離更艱難、更感人、更高尚的嗎?</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以胸襟氣度對傳統(tǒng)、規(guī)制、理念、習(xí)俗作挑戰(zhàn)式斷舍離的偉人名人,必將導(dǎo)引建樹一代新風(fēng)。</p><p class="ql-block"> 以仁忍慈善對愛情、親情、友情、人情作絕決式斷舍離的俗人凡人,必將推助良俗蔚然成風(fēng)。</p><p class="ql-block"> 當(dāng)下含殯葬在內(nèi)的系列祭祀文化亂象,除諸多為利益而精心策劃的綁架行為外,自也有諸多因誤區(qū)乃至愚昧而形成的惡俗得以猖獗的土壤。</p><p class="ql-block"> 君可知,那些挖空心思掙死人錢的人,竟能大言不慚地美其名為創(chuàng)新祭祀文化、搞活殯葬經(jīng)濟(jì),拉動消費(fèi)、繁榮市場。聽那語氣之豪邁,仿佛該名列共和國功臣一般。</p><p class="ql-block"> 君可知,消費(fèi)也有正負(fù)之分,臧否之別。一如當(dāng)下政府大力提倡極力促動的以舊換新,在拉動消費(fèi)、改善生活、節(jié)能降炭的同時,又提振了制造業(yè)的活躍度和創(chuàng)新性,拉升了社會預(yù)期與景氣指數(shù)。如此正向消費(fèi),自是多多益善。回看那些五花八門、神神叨叨、烏煙瘴氣的祭祀殯葬消費(fèi),有幾樣不是宣揚(yáng)唯心、愚奉迷信、破壞生態(tài)、勞民傷財?shù)模看说蓉?fù)向消費(fèi),不是越少越好,而是沒有也罷。</p><p class="ql-block"> 君可知,陳規(guī)不去陋習(xí)層出,還有一個絕大多數(shù)如我這般風(fēng)燭殘年之人對死這個話題諱莫如深的緣故。中國人講究個逝者為大,只要是故去人留下的話,上到帝王偉人的遺旨遺昭、中到公侯名家的遺書遺訓(xùn)、下到平民百姓的遺言遺囑,通常情況下,后人少有或說幾無敢于違而不遵的。既如此,后事如何辦法在清醒時留個話兒,后人不就有了不怕非議的遵循嗎?只可嘆,少有自作主張的,多為任人擺布的。何故?蓋因一個忌諱所致 —— 別說活得好好的,哪怕大限已近,哪有把死掛在嘴邊兒的?晦氣。</p><p class="ql-block"> 君可知,此想差矣!有生必有死,自然鐵律,無一能違。忐忑于斯,禁若寒蟬,恐因不安而折壽。坦然面對,笑談生死,或因無忌而天年。更有,連死都可從容的人,活著時還有什么能亂其方寸?就此,斷舍陳規(guī),離卻舊習(xí),憑借將去之人位卑亦可言重之獨(dú)具,樹新風(fēng)、揚(yáng)正氣,自己后事自己作主,不只會讓人生句號更加圓滿,或可讓平淡一生陡生濃墨重彩而留下小小的不朽。</p><p class="ql-block"> 本是位可和藹可親的老者,可那身兒價格不菲的裝老服飾一穿一戴,口含銅錢手握小寶紅絲一絆,瞬間弄得讓人毛骨聳然陡生忌憚了。穿身自己生前喜歡的,沒資格覆蓋任何旗幟就蓋襲白布單兒,一如熟睡般安祥地躺在那兒,不比武裝成那個樣子,頭上身邊又輔設(shè)了那么些瘆人巴拉的供品祭品好多了?你看人家那些有資格進(jìn)八寶山的,哪位整成那樣了?哪位又因沒依舊規(guī)而影響家族興旺了?</p><p class="ql-block"> 那具臭皮囊,實話實說,真還不如可供食用的家禽牲畜呢!就此,成灰后裝入昂貴的盒子你就身價百倍了嗎?就一把灰,用什么盛裝抑或要都不要了,又有什么不妥?省下那少則幾千多則上萬的錢,給活著的干點兒什么不好?老百姓的錢,哪分是天上掉的、地上長的、大風(fēng)刮的?哪分不得汗珠子摔八瓣兒辛辛苦苦地掙?干嘛非要花在那些一無用處的事上?之于入土為安,家有祖墳?zāi)沟氐模懋?dāng)別論。讓平常日子都節(jié)衣縮食精打細(xì)算的兒女,少則幾萬、十幾萬多則幾十萬地為你現(xiàn)買塊尚有時限的一坑之地,地下有知的你安息得了嗎?李連杰有錢不,病中的他都囑咐妻子,自己走后或樹葬或水葬,一切從簡。除此兩種,遺體捐獻(xiàn),似為諸多選項中的上乘之選。不只省去兒女諸多麻煩,重要的還在于實現(xiàn)了廢物利用。且經(jīng)專門機(jī)構(gòu)專門人員的無害化處理,又絕對環(huán)保。不累人,又小作貢獻(xiàn),善莫大焉,何樂不為?</p><p class="ql-block"> 之于其后的那些繁文媷節(jié)媽媽令兒,竊以為,不是可有可無,最好是陳規(guī)盡去。設(shè)靈堂守靈三天,熬得一眾親人昏頭脹腦。什么三天圓墳七天一期乃至百日、周年,那不都是為安慰活人看給外人的形式嗎?于逝者何益?倘實在覺得在鄉(xiāng)不隨俗而難安,那就在時間、精力、物力都允許的前提下,選個應(yīng)俗節(jié)點,族人齊聚,或茶或酒、或放看先人生前視頻、或讀聽先人所留文字,憶憶先人為一家生計的種種不易,念念先人對一家老小的種種之好,秉承先人遺志,賡續(xù)良好家風(fēng),族人同心,薪火相傳。如此這般,方為先人之愿。如此這般,恰是告慰得體。</p><p class="ql-block"> 逝者長已矣,生者當(dāng)勉勵。逝者為大,生者為重。一切有礙生活的陳規(guī)陋習(xí),都應(yīng)在斷舍離的義無反顧之中。</p><p class="ql-block"> 正所謂:</p><p class="ql-block"> 紙燼灰飛,香殘燭淚,幾多迷誤。冥鈔百萬,爭買泉途豪富。更哪堪,笙簫鼓鈸,喧闐難醒愚人誤。嘆荒丘累累,空碑寂寂,盡成虛路。 凝佇。斜陽暮。漸世易時移,陳除陋去。青煙淡處,一簇鮮花新墓。待春來、草長鶯啼,清風(fēng)皓月伴我住。把窮奢、斷舍離拋,且與文明度。</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