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北海,因盛產(chǎn)“南珠”又得名珠城。這座位于廣西壯族自治區(qū)最南端的濱海城市,倚靠北部灣,是中國西部唯一的沿海開放城市,也是古代“海上絲綢之路”的重要始發(fā)港。她以“灘長平、沙細白、水溫凈、浪柔軟、無鯊魚”的銀灘聞名,更因火山海島、紅樹林濕地和千年人文積淀,成為南海之濱的璀璨明珠。</p> <p class="ql-block">北海合浦是漢代海上絲綢之路的始發(fā)港,兩千年前商船由此遠航印度洋、阿拉伯海,成為中外貿(mào)易樞紐。其重新建有的海絲首港景區(qū)通過建筑、演藝、文物展示重現(xiàn)“舟楫往來、商賈云集”的盛況。</p> <p class="ql-block">進入海絲首港廣場,映入眼簾的是首港古堡,它是漢風(fēng)與波斯風(fēng)格融合的白色建筑群,高20米、長200米,被譽為“北海布達拉宮”,是網(wǎng)紅攝影打卡地。</p> <p class="ql-block">退臺式建筑群中,漢街、漁村、碼頭錯落分布,商鋪經(jīng)營者均穿漢服,售賣南珠、海絲主題工藝品。絲路芳洲上,草坪、湖泊與異域木舟構(gòu)成休閑區(qū),海邊市集提供特色小吃和文創(chuàng)產(chǎn)品。</p> <p class="ql-block">階梯式設(shè)計使每層均可觀賞廉州灣日落,霞光與古港交映成畫。沿著海棧道漫步觀潮,看潮起潮落,岸邊的萬畝紅樹林生態(tài)區(qū),500多米桐花樹親海棧道可觀察白鷺、沙蟹等生物,被譽為“天然氧吧”。</p> <p class="ql-block">北海老街(又稱珠海路老街)位于廣西北海市海城區(qū),是嶺南地區(qū)保存最完整、規(guī)模最大的中西合璧騎樓建筑群,被譽為“近代建筑年鑒”和“海上絲綢之路文化活化石”。始建于1821年,初名“升平街”,僅長200米、寬4米。1876年《煙臺條約》簽訂后,北海成為通商口岸,西方領(lǐng)事館、洋行聚集,推動老街?jǐn)U展至現(xiàn)今的1.44公里長、9米寬,并更名為珠海路。</p> <p class="ql-block">建筑類型是傳統(tǒng)的嶺南、閩南的騎樓建筑風(fēng)格:二層以上懸挑形成走廊,遮陽避雨,方形石柱承襲古羅馬風(fēng)格,兼具實用與美學(xué)。</p> <p class="ql-block">在裝飾細節(jié)強,卷拱窗頂、雕花線飾、西式女兒墻,搭配中式花窗與牌坊,形成“空中雕塑長廊”。臨街墻面浮雕涵蓋蟲鳥、神話等主題,工藝精湛。</p> <p class="ql-block">色彩與材質(zhì)是以灰、黃、黑三色為主調(diào),斑駁墻面與褪色商號匾額(如“陳榮和”“潘德祥”)無聲訴說著往昔榮光。</p> <p class="ql-block">北海老街如同一本攤開的立體史書:晨光中,斑駁騎樓與雙水井倒映百年滄桑;夜幕下,蝦餅香氣與霓虹燈光交織現(xiàn)代活力。這里不僅是建筑的博物館,更是疍家號子、海絲商魂、市井煙火的共生之地——穿行其間,每一步都是與歷史的對話,每一瞥皆是向海而生的城市基因。</p> <p class="ql-block">北海銀灘,由石英砂堆積形成,因在陽光照射下呈銀光而得名。西起僑港鎮(zhèn),東至大冠沙,全長約24公里,最寬處達3公里,總面積38平方公里,為國內(nèi)最大海濱浴場之一。 空氣中負離子含量是城市的50-1000倍,因而有“南方北戴河”之稱。</p> <p class="ql-block">海灘公園建有北海市的標(biāo)志性建筑之一的仿珍珠型的大鋼球雕塑,以及銀灘冰境、銀灘海洋館等。</p> <p class="ql-block">銀灘冰境有海獅表演,其模仿人的鼓掌、敬禮、跳躍、套圈、頂球等等惟肖惟妙,令人贊不絕口。</p> <p class="ql-block">銀灘海洋館內(nèi)的各種各樣水母,在五顏六色不斷變化的燈光照射下,靈動飄逸,美輪美奐。而美人魚表演配合著音樂的舒緩深情旋律,演繹著一段如泣如訴、哀婉動人的美麗故事。</p> <p class="ql-block">趕海最具北海疍家特色,退潮時在漁民帶領(lǐng)下戴著漁家斗笠,攜帶趕海工具前往近水海灘挖海螺、挖沙蟲、抓螃蟹、摸蝦,體驗有趣的漁家生活。</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