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廣州黃埔攝影家協(xié)會2025年年會在黃埔幸福里舉行,使我有緣到那闊別了二十多年的地方去走走看看。</p><p class="ql-block"> 黃埔幸福里就是以前的黃埔文沖村。三十五年前我在廣州經(jīng)濟技術開發(fā)區(qū)的新港碼頭工作時,上班的交通車每天至少兩次都經(jīng)過廣深公路邊上的文沖村。自2007年調往南沙工作后直到這次走入文沖村之前,就再沒有到過或經(jīng)過文沖村了!</p><p class="ql-block"> 當我走出地鐵五號線大沙東站C出口往文沖村走去時,簡直驚呆了!文沖村大變樣了!我竟然找不到我舊時的記憶和舊時的路了。我只好掏出手機求助于高德地圖導航。依著導航,看著路牌,趨步前往。</p> <p class="ql-block"> 抵達幸福里時,首先映入眼簾的便是那座古樸的石牌坊,“幸福里”三個金色大字在陽光下熠熠生輝,仿佛是歲月寫下的溫暖注腳。牌坊上精美的雕刻,細膩地勾勒著傳統(tǒng)建筑的韻味,飛檐、神獸,每一處細節(jié)都彰顯著工匠的巧思。</p> <p class="ql-block"> 站在牌坊下,我不禁回想起,這里過去是狹窄的街巷,民居大多都是“握手樓”(鄰居間的窗戶或陽臺之間的距離可以相互握手)。而如今,它以嶄新的姿態(tài)擁抱時代,卻又小心翼翼地保留著過去的根脈。這道牌坊,就像一道時空之門,跨過去,便走進了幸福里的前世今生,讓我滿懷期待地去探尋它的每一個變化。</p> <p class="ql-block"> 看著時間尚早(由于多年未到,我故意提前出門,所以離協(xié)會集中時間尚早)我遂手執(zhí)相機在幸福里里到處走走、逛逛、拍拍。</p> <p class="ql-block"> 沿著路標前行,目光被周圍多棟嶄新的高層住宅吸引。這些住宅外觀現(xiàn)代,線條簡潔流暢,在藍天白云的映襯下,散發(fā)著蓬勃的朝氣。很難想象,這里曾經(jīng)是破舊的舊城區(qū)域,是文沖村居民們生活了大半輩子的地方。</p><p class="ql-block"> 舊城改造的浪潮襲來,為這片土地帶來了新生,也讓居民們的生活發(fā)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p> <p class="ql-block"> 聽一群正在納涼的老大姐說,曾經(jīng)的老房子破舊擁擠,基礎設施落后,生活多有不便。而如今,他們搬進了寬敞明亮的高層住宅,配套設施完善,電梯、綠化、休閑區(qū)域一應俱全。</p><p class="ql-block"> 站在小區(qū)里,看著老人們在花園里悠閑地納涼、吹水侃山,孩童們歡快地追逐嬉戲,那種從心底溢出的幸福,是對舊城改造最好的詮釋。這些改造后的樓宇不僅僅是建筑的更新,更是幸福生活的新起點。文沖村的居民們在時代的浪潮中,穩(wěn)穩(wěn)地握住了屬于自己的美好,成為了幸福里的幸福人。</p> <p class="ql-block"> 在現(xiàn)代建筑的環(huán)繞中,氏族祠堂宛如一位沉默的老者,靜靜佇立,承載著家族的記憶與傳承。</p><p class="ql-block"> 走近祠堂,古樸的氣息撲面而來,青石板、舊磚墻,每一處都刻滿了歲月的痕跡。祠堂門口的對聯(lián)、匾額,雖歷經(jīng)風雨,卻依舊清晰,傳遞著文沖村家族的榮耀與信仰。</p> <p class="ql-block"> 踏入祠堂內部,莊嚴與肅穆之感油然而生。供奉的祖先牌位、陳列的家族史料,像是一部無聲的家族史,訴說著先輩們的奮斗與堅守。在這里,能感受到一種強大的精神力量,那是家族文化的傳承,是血緣與親情的紐帶。盡管外面的世界日新月異,可祠堂內的一切,依舊保持著最初的模樣,守護著家族的根脈。</p><p class="ql-block"> 我不禁想到,在舊城改造的過程中,如何保護這些承載著歷史與情感的建筑,是一道難題。而幸福里做到了,它讓祠堂在現(xiàn)代都市的喧囂中,成為了一片寧靜的精神原鄉(xiāng),讓后人依舊能觸摸到家族的溫度,感受到傳統(tǒng)文化的厚重。</p> <p class="ql-block"> 祠堂背后,現(xiàn)代的高樓大廈悄然矗立,新舊建筑以這樣奇妙的方式相遇,像是在無聲地對話,訴說著舊城改造帶來的變遷。</p> <p class="ql-block"> 穿過舊祠堂的通道,仿佛進入了一個獨特的世界。通道一側是古老的磚墻,承載著歷史的滄桑;另一側是現(xiàn)代的建筑,展現(xiàn)著時代的風貌。陽光透過縫隙灑進來,在地面上勾勒出奇妙的光影,像是時光在這里留下的筆觸。</p> <p class="ql-block"> 漫步在幸福里建筑群中,新舊建筑的對話愈發(fā)清晰。古老的祠堂講述著過去的故事,現(xiàn)代的高樓描繪著未來的憧憬,而這條通道,就是連接過去與未來的橋梁。在這里,我感受到了幸福里獨特的魅力——它不只是簡單的舊城改造,而是在尊重歷史、傳承文化的基礎上,擁抱現(xiàn)代,讓過去與當下和諧共生。</p> <p class="ql-block"> 每一步都像是在翻閱一部時光的書卷,舊與新的碰撞,產(chǎn)生了奇妙的化學反應,讓這片土地既有歷史的厚重,又有現(xiàn)代的活力。這是幸福里給予我的獨特體驗,讓我深刻理解到,城市的發(fā)展并非要摒棄過去,而是要在傳承中創(chuàng)新,讓歷史與現(xiàn)代共綻光彩。</p> <p class="ql-block"> 走進幸福里的氏族祠堂,內部的展陳吸引了我的目光。這里陳列著家族的老照片、古老的器物、先輩的手稿,每一件展品都像是一把鑰匙,打開了家族記憶的大門。老照片里,先輩們的音容笑貌清晰可見,那些過去的故事,透過照片,仿佛能在空氣中隨手可觸。</p> <p class="ql-block"> 古老的器物,承載著家族的生活軌跡,從生活用品到祭祀器具,每一件都有著獨特的意義。先輩的手稿,字跡雖已有些模糊,但字里行間透露著的智慧與情感,卻依舊鮮活。這些展陳,不僅僅是對家族歷史的記錄,更是對傳統(tǒng)文化的傳承與弘揚。</p> <p class="ql-block"> 在舊城改造的大背景下,幸福里用心守護著這些家族記憶,讓后人能夠了解自己的根脈,感受家族文化的魅力。這是一種對歷史的敬畏,對傳統(tǒng)文化的珍視,也讓幸福里在現(xiàn)代都市的浪潮中,保留了一份獨特的人文底蘊。</p> <p class="ql-block"> 黃埔文沖村人,不!現(xiàn)在應稱呼為黃埔幸福里人。在村落改造中不僅很好地保留了傳統(tǒng)的氏族祠堂,還把氏族祠堂打造成村里的文化學堂,凝聚村中年輕人(其中不乏中老年人)學文化。通過學書法、學繪畫、學攝影、學唱歌等學習形式提升村人文化素養(yǎng),使村民行為質素與家園環(huán)境改善相得益彰。</p> <p class="ql-block"> 廣府人的氏族祠堂不單是供奉祖先、祭祀宗族先人的場所,還往往是氏族族人婚姻嫁娶婚宴和傳統(tǒng)節(jié)日聚集歡宴的首選之地??粗笞陟糸T上還透著新鮮氣味的對聯(lián)和墻上張貼的族中喜事告示,可以想象幸福里族人在祠堂辦喜事的熱鬧場景!</p> <p class="ql-block"> 祠堂外還未拆除的風雨棚,宴席后還未來得及收拾的桌椅,想必是前不久的端午節(jié)幸福里族人宴請親朋戚友吃龍船宴的地方。那里留存的熱鬧氣息,仿佛還在空氣中飄蕩。紅色的桌布、整齊擺放的餐具,讓我仿佛能看到端午節(jié)時,這里人來人往、歡聲笑語的場景。</p> <p class="ql-block"> 龍船飯是廣州地區(qū)的傳統(tǒng)民俗,蘊含著祈福、團圓的美好寓意。在幸福里,這一傳統(tǒng)并未因舊城改造而消失,反而在新的環(huán)境中繼續(xù)傳承。居民們聚在一起,品嘗著美食,分享著生活的喜悅,傳承著民俗文化。這不僅僅是一頓飯,更是一種情感的交流,一種對傳統(tǒng)文化的堅守與弘揚。</p> <p class="ql-block"> 看著這些未收拾的桌椅,我仿佛看到了鄰里間的親密無間,看到了民俗文化在現(xiàn)代生活中煥發(fā)出的新活力。幸福里用這樣的方式,讓傳統(tǒng)民俗融入百姓生活,讓煙火溫情在歲月流轉中延續(xù)。</p> <p class="ql-block"> 走著拍著,我發(fā)現(xiàn)了一幢在廣州地區(qū)極為罕見的炮樓。據(jù)介紹說是建于明嘉靖四十五年(1566年)的文沖炮樓。</p><p class="ql-block"> 文沖炮樓是舊社會文沖村民用于護村守土、抗擊盜匪而修建的碉樓,是廣州市區(qū)唯一尚存的民居碉樓,是廣州重要的歷史文化遺產(chǎn)之一。對研究廣州城市歷史具有重要的文化價值。</p><p class="ql-block"> 幸福里在城市改造中能夠把文沖炮樓保存并修繕起來實屬難能可貴!</p> <p class="ql-block"> 新建的舞臺為幸福里居民營造了一處娛樂場所,為這片土地增添了一抹亮色。古色古香的建筑風格,與周圍的環(huán)境相得益彰,飛檐翹角,紅燈高掛,仿佛在等待一場精彩的演出。舞臺雖新,卻承載著傳承文化、豐富居民生活的使命。</p> <p class="ql-block"> 這個舞臺,不僅僅是一個表演的場地,更是幸福里文化生活的縮影。它讓居民們有了展示自我的平臺,讓傳統(tǒng)文化以鮮活的方式傳承下去,也讓現(xiàn)代藝術在這里綻放光彩。在舊城改造的過程中,幸福里沒有忘記對居民精神文化生活的打造,用這樣一個舞臺,點亮了大家的生活,讓幸福里真正成為了充滿活力與溫情的社區(qū)。</p> <p class="ql-block"> 在這里,我有幸看到了幸福里居民的文娛活動。身著鮮艷服飾的舞者們,手持扇子,翩翩起舞,用靈動的舞姿展現(xiàn)著對生活的熱愛。他們的笑容燦爛,感染著每一個觀看的人。舞臺下,居民們圍坐在一起,欣賞著表演,掌聲、笑聲此起彼伏,洋溢著濃濃的歡樂氛圍。</p> <p class="ql-block"> 在舞臺前的廣場上,我還看到了居民們的太極拳運動。身著白色太極服的老人們,動作舒緩,神情專注,在陽光下勾勒出一幅寧靜祥和的畫面。太極拳作為中國傳統(tǒng)武術,在這里不僅僅是一種運動,更是一種生活態(tài)度的體現(xiàn),展現(xiàn)著居民們對健康、對傳統(tǒng)文化的追求。</p> <p class="ql-block"> 舞臺前的文娛活動現(xiàn)場,熱鬧非凡。歌聲、笑聲、掌聲交織在一起,傳遞著幸福與歡樂。在這里,我看到了幸福里居民的生活百態(tài),他們積極、樂觀,熱愛生活,在舊城改造后的新家園里,盡情享受著幸福的時光。</p> <p class="ql-block"> 游歷完廣州黃埔幸福里,我的心中滿是感慨。這片土地,既有舊城改造帶來的現(xiàn)代風貌,又有對歷史文化的堅守與傳承;既有高層住宅帶來的舒適生活,又有氏族祠堂、龍船飯等民俗文化的溫情延續(xù);既有新建舞臺、文娛活動的活力展現(xiàn),又有太極拳、家族展陳等對傳統(tǒng)文化的深耕。</p><p class="ql-block"> 幸福里就像一個微縮的城市樣本,它向我們展示了舊城改造的正確打開方式——不是簡單的拆舊建新,而是在尊重歷史、傳承文化的基礎上,融入現(xiàn)代生活元素,讓居民在享受現(xiàn)代便利的同時,依舊能觸摸到歷史的溫度,感受到傳統(tǒng)文化的魅力。</p><p class="ql-block"> 愿更多的城市區(qū)域,能從幸福里的改造中汲取靈感,讓每一片土地都能在傳承與創(chuàng)新中,綻放出屬于自己的獨特光彩,讓每一位居民都能在時代的變遷中,穩(wěn)穩(wěn)握住幸福的生活,讓歷史的根脈在現(xiàn)代的土壤中,茁壯成長,生生不息。</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文章完成于2025年6月20日</p><p class="ql-block"> 攝影編輯 : 礁石鳴琴</p><p class="ql-block"> 文字編撰 : 礁石鳴琴</p><p class="ql-block"> 模板設計 : 礁石鳴琴</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