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老家杜橋早年的語境里,沒有猴子一說,說猴子都用猢猻(音wū sēn)替代。又有,說自己的小孩,亦常稱猢猻,若生養(yǎng)多個孩子,則有大猢猻小猢猻之戲謔,皆因猢猻頑皮有趣可樂,說孩子為猢猻是愛稱。</p> <p class="ql-block">但在日常,不可當面指稱對方的孩子為猢猻,這是冒犯,畢竟猢猻有可愛的一面,也有頑劣的一面。當然,可以泛指孩子為小猢猻,如,幼兒園里有許多小猢猻、這班(群)小猢猻鑼鼓敲得蠻好聽的等等。</p><p class="ql-block">至于孩子長多大不可再叫猢猻沒有明晰的時間線,反正叫著叫著就不叫了,說不清是什么時候。一般說來,讀高中了,大人不再叫猢猻,孩子也不再喜歡被叫猢猻,所謂尊重、自尊是也。</p> <p class="ql-block">當厭惡一個人,無論這個人多大年紀,都可稱之為猢猻,而且,就連發(fā)音都變了,由wū sēn而wò sēn,可見其厭惡之至。當然,由稱呼wò sēn而吵架甚至干架,亦會時有發(fā)生。</p><p class="ql-block">背地里,杜橋人常把年紀有點大而又頗狡黠的人稱老猢猻,如此,不乏嫉妒,又不乏敬佩。</p> <p class="ql-block">說到底,我們?nèi)酥阝┆s,不但神交,更有猩猩相惜的淵緣。去動物園看得最多的是猢猻,最喜歡打卡的也是猴(猢猻)山。初中時老師跟我們講人類的起源,說我們祖先的祖先祖祖先就是猢猻,還說這是唯物史觀,我們深信不疑。看猢猻的眼睛鼻子嘴巴的模樣以及三者的配置關(guān)系跟我們?nèi)祟惡纹湎嗨?,如果在我們臉上身上都粘上皮毛,又何嘗不是猢猻的!?</p><p class="ql-block">猢猻的聰明勁常常令我們刮目相看,而猢猻的不少能力又常常令我們自嘆弗如,由人類寫就的《西游記》神話,世界上最聰明的動物就是一只猢猻,可見我們對猢猻的欽佩之心。</p> <p class="ql-block">沒有多高的樹是猢猻不能攀爬的,沒有多險峻的山嶺是猢猻不能翻越的,猢猻的超能力,無論其聰慧精明,無論其靈動機巧,都讓我們贊嘆有加。但老家杜橋人偏偏創(chuàng)造了一方言曰:(這碗飯盛得)猢猻都爬不上!</p><p class="ql-block">一碗飯盛得得有多高,能讓猢猻都爬不上去?。?lt;/p><p class="ql-block">在那逝去的艱難歲月里,吃不飽飯是常事。一鍋子飯,一桌子人享用,要是第一碗飯不盛得滿滿當當?shù)?,不盛得極高極高的,想去盛第二碗,飯鍋早見底了。所以,第一碗飯,一定堆壘得越高對自己越有利。杜橋人說話的夸張技藝天下無敵,把人的貪心描述得多么淋漓盡致多么入木三分。不過,這貪心又怎能算貪心,這是無奈的貪心,是酸楚的貪心,是令人淚流滿面的貪心。</p> <p class="ql-block">現(xiàn)如今,還有人把一碗飯盛得讓猢猻爬不上的么?恰恰相反,許多人家,半碗飯、一勺飯甚至粒米不進成了常態(tài)。為減肥而節(jié)食,成了風(fēng)尚。我有一朋友尤為激進,已然十幾年不吃米飯,他家里連米桶都沒有了的。</p><p class="ql-block">今天要是跟人說,這碗飯盛得連猢猻都爬不上,一定會讓人一臉茫然:啥意思?這是?</p><p class="ql-block">如此說來,這句方言的失傳,又何嘗不是一種幸福!</p><p class="ql-block">(圖片源自網(wǎng)絡(luò))</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