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清晨五點半的宜昌,在連日陰雨后,被一層輕柔的薄霧溫柔環(huán)抱,恰似天地間徐徐展開的一幅未干的水墨長卷。我攀上37層高樓,又匆匆奔向江畔,試圖用手機定格這場與霧的“邂逅”。然而,這場探索卻意外賦予了我更深刻的自然饋贈——霧中隱約浮現(xiàn)的江景、隨風(fēng)流動的霧氣、被霧“藏起又顯形”的山巒,雖因光線與設(shè)備的局限未能完美留存,卻以另一種方式詮釋了“美在過程而非結(jié)果”的哲理。</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霧中宜昌:一場“視覺蒙太奇”的誕生。江面云霧繚繞,遠山如黛,霧氣時而“吞沒”江畔的馬群,時而隨風(fēng)飄散,顯露出山的輪廓。這種“霧隱山現(xiàn)”的動態(tài)美學(xué),恰似電影中的蒙太奇手法:霧是導(dǎo)演,山與江是演員,光線的明暗是節(jié)奏,而我的奔跑與拍攝,則是這場即興表演的觀眾與記錄者。霧氣并非靜態(tài)的幕布,而是流動的畫師。它以風(fēng)為筆,將山巒、江水、馬群化作水墨中的留白與實景,時而濃墨重彩,時而輕描淡寫。這種“不確定的美”,正是自然最動人的語言。</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拍攝的“遺憾美學(xué)”:缺陷中的真實與溫度。手機鏡頭在弱光下未能完美還原場景,卻意外記錄了“霧中尋山”的探索過程:從高樓俯瞰的江面全景,到江邊近距離捕捉的霧氣流動,照片與視頻雖模糊,卻因“不完美”而更具真實感。設(shè)備的“局限”與“自由”:專業(yè)相機或許能捕捉清晰的山影,卻可能失去霧氣流動的“呼吸感”。手機拍攝的模糊與噪點,反而成為這場邂逅的“時光印記”,證明美無需完美,只需真誠。分享的“意義”:將未修飾的照片與視頻分享給他人,本質(zhì)上是在傳遞一種“共同體驗”的邀請。正如古人以詩寄情,我以“不完美”的影像,邀請他人感受這場霧中江景的意境,而非追求視覺的震撼。</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自然與城市:一場“動態(tài)共生”的啟示。霧中的宜昌,既展現(xiàn)了自然的詩意,也映照出城市的生命力。江畔的馬群、高樓的天際線、霧氣中若隱若現(xiàn)的山影,共同構(gòu)成了一幅“人與自然共生”的畫卷。霧的“凈化”與“連接”:霧氣模糊了城市與自然的邊界,讓高樓與山巒、馬群與江水在朦朧中融為一體。這種“模糊”并非混亂,而是提醒我們:城市與自然本應(yīng)相互滲透,而非對立?!凹磁d”的哲學(xué):我清晨的奔赴、拍攝的嘗試、分享的沖動,皆是一種“即興”的生活態(tài)度。在快節(jié)奏的時代,這種主動與自然對話的勇氣,比完美的照片更珍貴。</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愿這份清晨的霧中江景,能讓你在忙碌的生活中,偶爾駐足,與自然來一場“即興對話”。</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作者;鐘建華</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