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勐煥大金塔位于云南德宏傣族景頗族自治州芒市(州府所在地)孔雀湖畔雷牙讓山頂,海拔1079.6米,是德宏傣族景頗族自治州和芒市的標(biāo)志性建筑,也是傣族人民的圣地,現(xiàn)如今它成為了吸引中外游客的佛教旅游勝地。</p><p class="ql-block"> 勐煥大金塔曾于1966年被毀,而雷牙讓山佛塔也于1942年抗戰(zhàn)時期被毀,之后政府將兩塔合一重建,命名為勐煥大金塔,2007年5月1日主體工程竣工,并舉行了開光加冕大典。</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勐煥大金塔大門多頭龍形雕塑“那伽”,它在東南亞佛教和印度教文化里是一種蛇神,被視為守護(hù)神靈,具有驅(qū)邪避兇、守護(hù)圣地和佛法的寓意,在寺院、佛塔等宗教建筑的入口、臺階兩側(cè)等位置常見 ,象征著保護(hù)進(jìn)入圣地的信眾,同時也增添了建筑的神圣與莊嚴(yán)感。</p> <p class="ql-block"> 拾階而上,才是大金塔的真正檢票口,進(jìn)入大門首先映入眼簾的是大金塔南門。大金塔塔高76米,底寬50米,八角四面三層空心,占地面積35畝,建筑面積3757平方米,是中國第一金佛塔、亞洲第一空心佛塔。</p> <p class="ql-block"> 大金塔基座之上的主心柱以大鐘和13個缽上壘砌而成,最高點戴有重達(dá)2.3噸的大金頂。下三層為空心大廳,第一層大殿面積達(dá)2000平方米。</p> <p class="ql-block"> 大金塔建筑屬于南亞傣王宮的風(fēng)格,有著深厚的民族文化內(nèi)涵。?</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大金塔第二、三層外平臺的16座群塔的塔亭內(nèi)有16尊漢白玉佛像。</p> <p class="ql-block">門神之一</p> <p class="ql-block">門神之二</p> <p class="ql-block"> 大殿內(nèi)中心鑄有四面塑佛,東面釋迦牟尼佛,南面觀音菩薩,西面藥師佛,北面彌勒佛,均為整塊4米多高的緬甸上等漢白玉雕塑。</p> <p class="ql-block">觀音菩薩</p> <p class="ql-block">釋迦牟尼佛</p> <p class="ql-block">彌勒佛</p> <p class="ql-block">大殿內(nèi)四周擺放眾多組群佛像,每一組都述說著與佛教有關(guān)的典故,非常值得細(xì)細(xì)品味!</p> <p class="ql-block">金塔外圍均為眾神矗立,仿佛在保護(hù)大殿內(nèi)的佛祖。</p> <p class="ql-block"> 相傳釋迦牟尼生前曾轉(zhuǎn)世為金雞阿鸞,并在雷牙讓山(勐煥大金塔所在的山)修煉 ,金雞阿鸞每天報曉,呼喚光明,為人們帶來黎明,因此芒市的傣語名字叫做“勐煥” ,意為“黎明之城”。后來,佛教弟子在此修行,建立了大佛(金)塔。</p><p class="ql-block"> 金雞阿鸞被視為傣族的保護(hù)神,象征著果敢、高貴、美麗 ,也代表著希望與力量。</p> <p class="ql-block">臥佛</p> <p class="ql-block"> 勐煥大金塔前最高的桿子是經(jīng)幡柱,也叫佛幡柱,它是傣族佛教文化的一種具象體現(xiàn),代表著傣族人民對佛教的虔誠信仰。經(jīng)幡柱與勐煥大金塔整體建筑風(fēng)格相融合,已成為大金塔宗教文化景觀的重要組成部分。</p> <p class="ql-block">大金塔入口山坡上佛像</p> <p class="ql-block"> 在傣族人的心目中,大象是傣族神靈的代表,象征著神秘力量和能力,是吉祥幸福的象征。其不同形態(tài)有不同寓意,象鼻向上高揚代表迎賓,象鼻自然下垂代表和諧與和平,象鼻向內(nèi)卷曲代表招財 。</p> <p class="ql-block">站在大金塔觀景臺上可將芒市風(fēng)景盡收眼底。</p> <p class="ql-block">芒鑼</p> <p class="ql-block">與大金塔對應(yīng)的是銀塔,建在山腳下。它只是為了迎合大金塔而新建的建筑,因此我們僅在大門口拍拍照沒有買票進(jìn)入。</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