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魔就是邪惡,道就是正義,魔就是傷害道就是救助,你不能把魔和道混到一起,魔和道就是勢不兩立的存在,我立志今生必將斬盡天下妖魔鬼怪邪惡之徒。</p><p class="ql-block"> 你這話說得浩然正氣,然而世間事,往往并不是這般黑白分明。妖魔鬼怪本就是宇宙空間眾生之一,和佛,道,人一樣,本就共同生存在宇宙空間之內(nèi)。你這斬釘截鐵的論斷,恰似一道利劍劈開混沌,卻未必道盡世間真相。細(xì)究起來,這世上的事,哪有這般非黑即白的簡單?不能把魔和道混到一起?可是你細(xì)品。魔和道是不是形影不離的?正所謂一念佛一念魔。</p><p class="ql-block"> 倘若世間沒有魔的傷害,又何須道來救助?從這個角度來說,魔與道,是不是如陰陽同出一理。如太極雙魚圖中,陰抱陽,陽含陰,正邪道魔,原是一體兩面。就如農(nóng)人種地,天旱時盼雨,久旱則禾枯;雨多時又盼晴,久澇則苗淹。這不正顯出陰陽相濟之妙?無魔顯不出道,無道顯不出魔??梢宰兂珊?,道也可以變成壞 ,這正是陰陽相生的道理,恰如禪宗所言"煩惱即菩提",魔障反成修行的增緣。 至于魔在何處,為何除之不盡?此乃天地自然之理,非人力所能強為。我們所能做的,不過是隨緣救助罷了。</p><p class="ql-block"> 魔與佛,原如陰陽,相生相克,相輔相成。就像那野火燒不盡,春風(fēng)吹又生的野草,魔性永遠(yuǎn)在人性中若隱若現(xiàn)。這不是宿命,而是對生命本質(zhì)的深刻認(rèn)知。如,我們平日里以禮待人,和顏悅色,柔聲細(xì)語。但是如果我們?nèi)ギ?dāng)兵,上了戰(zhàn)場,面對敵寇,難道能用以禮待人,柔聲細(xì)語的佛相令其退兵嗎?此時是不是必要該打的打,該殺的殺,使敵人恐怖,畏懼,傷亡而退。否則,我們迎來的便是戰(zhàn)友兄弟們的傷亡,同胞百姓的涂炭。 當(dāng)我們當(dāng)兵上了戰(zhàn)場,在敵我對立的時,身后背負(fù)著千千萬萬同胞百姓的生命。如果我們還顯慈悲相,九會有千千萬萬同胞的生命因我們消失。 </p><p class="ql-block"> 這個時候我們就必須顯現(xiàn)魔相,以魔性對治?方可退敵才能保家衛(wèi)國。你說,這個時候的魔是正是邪,是好是壞?這樣是多修行人所說的,霹靂手段和菩薩心腸的應(yīng)景使用。但是,日常生活中什么時候該顯魔相 什么時候該顯道相,這個度和分寸也不是那么好把握的,過度的魔性會造成傷害,過度的慈悲也會造成傷害。這需要有的修行底蘊 ,極深的智慧 ,能隨時隨地隨機應(yīng)變 。</p><p class="ql-block"> 我們不必用枷鎖,牢籠鎖困自己。因為一切皆是相,平日里面對我們的兄弟姐妹,我們的同胞,自然要和顏悅色,顯現(xiàn)佛道之相,以我們有限的力量,慈悲的慈悲,能救助的救助。魔和道根據(jù)場景來選定,什么場合就顯現(xiàn)什么相,就如觀世音菩薩顯現(xiàn)各種身相,為各種不同的眾生說法是一個道理。為什么菩薩要顯現(xiàn)各種身相,為不同的眾生說法呢?因為眾生的根基不同,所以菩薩必須根據(jù)眾生的同情況,用不同的方式來說法,才能保證眾生都能聽懂他說的法。魔和道也是同理。該顯現(xiàn)魔相的場合就像魔相,該顯現(xiàn)道相的場合就顯現(xiàn)道相。是根據(jù)不同的環(huán)境場合隨時隨地變換的。</p><p class="ql-block"> 魔,道原在一念之間,正邪本系一心之轉(zhuǎn)。識得此理,便知剛?cè)嵯酀?,明曉殺伐慈悲之機。魔相,佛相,道相,都是相,一切顯現(xiàn)都是相,不過應(yīng)機而現(xiàn)罷了。就像水,遇方則方,遇圓則圓,卻不失其本性。人生在世,不必執(zhí)著于相。該佛時佛,該魔時魔。正如天有晴雨,地有高低,陰陽輪轉(zhuǎn),方成世界。一個真正覺悟的人,既能以慈悲心待人,也能以霹靂手段除惡。這不是矛盾,而是應(yīng)對世事的圓融智慧。</p><p class="ql-block"> 魔道本是一體,正如手心手背,看似相反,實則同屬一手。悟透此理,方能在紅塵中既不失慈悲,也不乏降魔之力。世間萬物,皆有其存在的道理。魔之為魔,道之為道,不過是人心所向罷了。若執(zhí)著于斬盡殺絕,反倒失了中道。須知,最可怕的魔,往往藏在人心深處;而最偉大的道,也常常隱于平凡之中。陰陽相生,正邪相成。明乎此理,方能在這紛繁世間,既不迷失于慈悲,也不沉溺于殺伐。魔與道,原是一體兩面,正如那太極圖中的陰陽魚,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生生不息,循環(huán)往復(fù)。</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