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精品久久性爱|玖玖资源站365|亚洲精品福利无码|超碰97成人人人|超碰在线社区呦呦|亚洲人成社区|亚州欧美国产综合|激情网站丁香花亚洲免费分钟国产|97成人在线视频免费观|亚洲丝袜婷婷

糧食大印與米面小印

老右玉

<b><font color="#ff8a00">天下太平糧食印版長29厘米寬7.5厘米厚3.3厘米上世紀(jì)50年代</font></b> <h1><b>  提起印章,對于我們中國老百姓那是最熟悉不過的事了。過去,在我們黎民百姓家,每個男掌柜的都會刻一枚手章,當(dāng)?shù)厝藗兯追Q“戳日”。在物質(zhì)短缺的計劃經(jīng)濟(jì)時代里,一年一度領(lǐng)布票、棉花證;逢年過節(jié)供應(yīng)一兩花椒,二兩糖;平素分配半斤堿面,一斤鹽……凡涉及物質(zhì)供應(yīng)的事兒,辦手續(xù)時都短不了要簽章。</b></h1><h1><b> 再是,個人有事,自己解決不了,需求得政府幫助,很小的事,也要蓋好幾個公章,我記得上世紀(jì)60年代,村里誰家老人跌倒頭,裱棺材需購紅紙,做村錢紙需買麻紙,那也得由大隊出具證明并加蓋公章,然后再到鄉(xiāng)里換取介紹,供銷社售貨員見到蓋有鄉(xiāng)政府紅堂堂的大印,方可賣給你麻紙與紅紙。</b></h1><h1><b> 在大集體年代的日常生活中,人們不僅可以經(jīng)常見到紙張上的印章,還可看到農(nóng)業(yè)社糧食堆上的印章,確切地講是印版,糧食印又稱谷印、倉印等,是一種蓋在糧堆上的特制印版,用以在貯藏的糧食上面封蓋作記號,作為信驗的憑證。它是伴隨著農(nóng)耕文化應(yīng)運而生的傳統(tǒng)器物。在我記憶中,它在農(nóng)業(yè)社時期,曾風(fēng)靡一時,改革開放后,農(nóng)業(yè)社一塌爛,它便淡出歷史舞臺,靜靜地躺在了歷史博物館里。</b></h1><h1><b> 糧食印版的材質(zhì)一般為硬質(zhì)木料,多就地取材。但我在江浙一代的民俗博物館中,曾見到過紫檀、黃花梨、老紅木等名貴木材制成的糧食印版。據(jù)館中解說員介紹說,這些老物件,皆是舊社會當(dāng)?shù)卮蟮刂骼县斨?,一些糧坊大戶為顯示其富有和氣派而所為。而在我們右玉這個農(nóng)業(yè)欠發(fā)達(dá)的縣份,我所見過的糧食印版,多為柳木刻制,因這種木料柔韌性好,材質(zhì)較軟,容易作造。</b></h1><h1><b> 其實,制作印版的材質(zhì)名貴也好,孬次也罷,而它們的作用是相同的,即在糧食進(jìn)場晾曬、篩選、臨時堆放或進(jìn)倉儲存時,在其上面密密匝匝地加蓋糧印以防偷盜,并作為信驗的重要憑證,如同門上的封條一般。然而,糧印僅限于封蓋顆粒較小的谷類糧食,如稻谷、小麥等主糧和莜麥、玉米、高粱、豌豆、黑豆、糜谷黍等雜糧,對于塊狀的像山藥蛋之類的東西、糧印就不適用了。</b></h1><h1><b> 前不久,我到高家堡鄉(xiāng)楊家后山村外父門上,去支書楊表枝家串門兒,在堂屋缸蓋上發(fā)現(xiàn)一把該村上世紀(jì)人民公社化時期的糧食印。印面為長方形,長29厘米,寬7.5厘米,厚3厘米,印把因年長日久使壞脫落。印面上有“天下太平”四個大字,陰文深刻。楊支書拿下來,揭起缸蓋,現(xiàn)場將它蓋在缸中莜麥上,表面的莜麥顆粒便即刻呈現(xiàn)出醒目的立體陽文字。</b></h1><h1><b> 據(jù)楊支書介紹,該村過去掌握這把糧食大印的保管員叫曹世亮,他是全村公認(rèn)的厚道人。每年當(dāng)莊稼上場后,社員們早起鋪場,晌午打場,后晌收場,黑將來無論捎多大的昏,那怕掌燈也要把打下的糧食堆成堆。此時,曹世亮就會叫上看場的和生產(chǎn)隊長在糧食堆從上往下加蓋印。第二天,檢查驗印,如印面完好無損,就說明沒問題。否則,就要查原因,追究看場人員的責(zé)任。</b></h1><h1><b> 糧食邊打邊曬,曬干的糧食分批分給社員工分糧、人口糧,再完成國家的征購糧,然后才將剩下的糧食,存放進(jìn)生產(chǎn)隊的倉庫中。倉庫管理是極其嚴(yán)格的,入庫必須兩人以上,一人不得擅自進(jìn)入。為了確保萬無一失,還要在庫房門上兩道鎖,隊長、保管各拿一把鑰匙,兩人必需同時到場,方能打開倉門。</b></h1><h1><b> 晌午,我和原元堡子鄉(xiāng)司法助理劉忠就在楊支書家吃的莜面壓饸饹,開花兒餾山藥,煮笨雞蛋。按村里輩分排,我還是人家楊支書八架算盤打不起來的三姑父,可人家一晌午三姑父長,三姑父短,待我既熱情又尊敬,一個印版話題直獨獨(整整)和我拉沓了一叼晌。村里人憨厚,好打交道,要是不上他家,兩人路上打上一架也不知道,要是去了他家,不認(rèn)識的踢開門也能吃開飯,要是多少能攀貼起點兒親友,不疼的肉也舍得割給你吃。</b></h1><h1><b> 飯快吃完時,他突然跟我說:“三姑父,我好像記得過去一隊隊長家里還有一塊花印版,不知現(xiàn)在他冒砍了沒有,他家住的離我這里不遠(yuǎn),您們先圪躺一會兒,我給上他家眊一眊?!睕]多大功夫,他提溜著一塊花卉紋印版回來啦。我接過來一塊,雖說印版摱在爛窯里,漚擦的不成樣兒,但圖案還很清晰,并且它的印把還雕了一條魚紋,又多了一分文化含量,它象征糧食如山,富貴有魚。</b></h1>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font color="#ff8a00">花卉紋糧食印版長28厘米寬7.3厘米厚3厘米上世紀(jì)50年代</font></b></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font color="#ff8a00">花卉紋印版背面</font></b></h3> <h1><b>  后晌,我們跑了八里路,來到下窯村,下窯是劉忠的老家。劉忠現(xiàn)在與我同住朔州世紀(jì)星城小區(qū),1992我倆同在元堡鄉(xiāng)工作一年,關(guān)系甚好。老家他還有光溜溜五間大正窯,我倆先回了他家,他讓老伴兒給我殺了一顆西瓜,泡了一壺山茶,安頓住我,他跟我說:“賀主任,叼晌也沒睡覺,你在家吃瓜喝茶,好好歇緩歇緩吧,我給你出村轉(zhuǎn)上一圈兒,看人們家里頭有沒有你需要的印版之類的東西?!?lt;br></b><b> 大約過了一個時辰,我從玻璃窗瞭見他兩手各拿一只印版回來啦,進(jìn)得門來,他把兩塊印版扔上炕。他說:“大的是我本家大爺當(dāng)完保管抬裹下的,小的是我姑奶奶的婆婆傳下的,聽她說小的不是糧食印版,而是舊社會人們家里使喚的米面印版?!?lt;br></b><b> 我接近70歲,農(nóng)業(yè)社的糧食印版我見的不待見啦,可米面印版我還是頭一回聽說。我知道米面印版顧名思義就是壓在米面上的印。但我不明白,過去,難道一家人對一家人不放心,米面上還要加蓋印?我?guī)е@一疑惑,拉著劉忠上了他姑奶奶家。<br></b><b> 我問老人家,舊社會為啥自個兒家里還使喚米面印,她說:“過去的人們結(jié)婚結(jié)的早,娶回的媳婦普遍年齡小,老奶奶擔(dān)心她拋米撒面,不會過光景,飯由媳婦斅的做,可印把子掌握在婆婆的手里頭,每頓飯用多少面,下多少米,全由婆婆說了算,米面挖出后,爾后婆婆就會蓋上印。也有的婆婆雞腸小肚,擔(dān)心剛過門的媳婦怕和自家不一心,溜開空兒怕把米面偷到她媽的家里頭?!?lt;br></b><b> 我看到米面印的名稱叫“同來堂”,大概意思為婆媳同處一堂,同居一家,從今往后咱們就是一家人啦。既然如此,婆婆還有啥對媳婦不放心的地方呢?為啥新媳婦做飯連個挖米面的權(quán)利也不給?這分明是舊社會對婦女的一種歧視。</b></h1>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color:rgb(255, 138, 0);">粟如山糧食印版長30厘米寬7厘米厚3厘米上世紀(jì)50年代</b></p>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font color="#ff8a00">同來堂米面印版長11.5厘米寬4.5厘米厚2.8厘米清代</font></b></h3> <h1><b>  米面印,過去除家庭使用外,一些加工售賣米面的糧行、做麻花、麻葉、月餅的干貨鋪以及兼賣面點的飯店,上述地方的掌柜們,為對店鋪食材實施嚴(yán)格管控,防治米面偷竊走漏,一般他們手中都會有一把米面印,或自己親自掌握,或由直系親屬保管。</b></h1><h1><b> 據(jù)右衛(wèi)老城古玩店老板張利說,在他一開始經(jīng)營古玩店時,老城的人們常往來送這種東西,當(dāng)時,他也不理解它的文化價值,認(rèn)為收藏界沒人稀罕它,即便有人收攬也賣不下幾個錢,因此,后來人們再送來印版他索性也不要啦,可邊墻內(nèi)外賣古董的人,事先也不清楚他不收印版,雜七亂八的舊物背來一蛇皮袋,其它的他留下了,個別人量為巴掌大個爛印版,也不值摟再帶回去,于是,摱在他家也就不要啦。</b></h1><h1><b> 一次,我上張利家,看到墻仡佬堆著五六把小米面印,我問他:“多少錢一把?”他說:“我半分錢也沒花過,賀主任你要覺得有用,一起拾掇去吧?!蔽覐闹羞x了貫錢紋和花卉紋各一把。根據(jù)實物,我判斷它們多則是過去右衛(wèi)老城糧行飯鋪老板的遺物。雖說,眼下它們并無多大經(jīng)濟(jì)價值,但它們也曾是右玉商業(yè)繁榮的見證。</b></h1>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font color="#ff8a00">貫錢紋米面印長9.5寬7厘米民國 (一)</font></b></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font color="#ff8a00">貫錢紋米面印長9.5寬7厘米民國 (二)</font></b></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font color="#ff8a00">花卉紋米面印版長9.5厘米寬6.5厘米上世紀(jì)50年代 (一)</font></b></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font color="#ff8a00">花卉紋米面印版長9.5厘米寬6.5厘米上世紀(jì)50年代 (二)</font></b></h3> <h1><b>  另外,米面印在1958年大躍進(jìn)時期也是十分流行的,在公社化運動中,全國的生產(chǎn)隊普遍成立了公共食堂,有些生產(chǎn)隊除設(shè)有倉庫糧食保管員外,另外還配備了食堂米面管理員,像右玉的小村小隊,多數(shù)是兩種保管一人兼,前年我竄達(dá)到牛心鄉(xiāng)劉振撫村,在一位姓李的老人家里發(fā)現(xiàn)一把“雙興”的米面印,老人說,我們村大躍進(jìn)時期,曾是全縣公共食堂辦得最好的村莊之一,被雁北地區(qū)樹為先進(jìn)單位,縣里大幾百號人在我村開過現(xiàn)場會,那時我們右玉劃歸左云縣,我們劉振撫村是左云縣燈塔人民公社甘泉莊管理區(qū)的一個生產(chǎn)隊,現(xiàn)場會支書作了“食堂管理巧,省錢吃的好”的典型發(fā)言,同時食堂保管員孫振業(yè)也作了“掌好米面印,防止小偷盜”的發(fā)言。據(jù)李老回憶,振業(yè)老漢是個老黨員,光棍一條,辦事公道認(rèn)真,他當(dāng)食堂保管期間,成天腰節(jié)骨揙掖著一把米面印,村人看他總是很威嚴(yán),有時見他比支書還瘆人,天每他總是早起第一個到食堂,黑將來最后一個離食堂的人,一天到晚把食堂里那點兒吃的喝的,總是點驗的一清二楚。哪怕一個麻猴猴小山藥或一把莜麥面也甭想從他眼皮底下流出去。</b></h1>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font color="#ff8a00">雙興米面印版長9厘米寬7厘米厚3厘米上世紀(jì)50年代</font></b></h3> <h1><b>  歸納起來,糧食印與米面印,它們二者之間其功能是相同的,先輩們使用它們目的,都是為了確保糧食安全,防范盜取。但它們也有不一樣的地方,前者壓在毛糧上,后者蓋在成品糧上,糧食印版,尺寸稍大一點,一般長度30厘米,寬度10厘米左右。米面印版則要小一些,一般長度10厘米、寬度6厘米左右。<br></b><b> 另有,我們的先輩們還將印版作為一種驗信憑證和道德考量載體,它們凝聚著中華歷史之美、文化之美,我大小印版共收藏了十幾把,本人愿將農(nóng)耕文化傳統(tǒng)之美永遠(yuǎn)保留下去。 </b></h1><h1><b>2016年8月29日于右玉</b></h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