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精品久久性爱|玖玖资源站365|亚洲精品福利无码|超碰97成人人人|超碰在线社区呦呦|亚洲人成社区|亚州欧美国产综合|激情网站丁香花亚洲免费分钟国产|97成人在线视频免费观|亚洲丝袜婷婷

建川博物館

西岐布衣

<p class="ql-block">參觀建川博物館</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風和日麗的夏日,我有幸踏入了建川博物館,開啟了一場意義非凡的歷史之旅。這座由個人投資修建的博物館聚落,是目前國內民間資金投入最多、建設規(guī)模和展覽面積最大、收藏內容最豐富的民間博物館,現館藏珍貴文物已超過1000余萬件,其中國家一級文物達到121件,如此豐富的館藏,讓我未入館便已滿懷期待。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走進博物館,首先映入眼簾的是群雕廣場上200多位全民族抗日將士英雄群體形象。他們昂首挺立于天地之間,氣宇軒昂,仿佛仍守護著這片他們曾拋頭顱、灑熱血的土地。我的心瞬間被震撼,仿佛穿越回了那個戰(zhàn)火紛飛的年代,感受到了英雄們堅定的信念和無畏的精神。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依次參觀了各個展館。在中流砥柱館,那矗立著向天而望的殷紅石柱,象征著中國共產黨戰(zhàn)士甘心為抗戰(zhàn)流盡最后一滴血,那是用戰(zhàn)士們的鮮血澆灌、凝固、矗立而成的。在那樣艱苦的條件下,中國共產黨帶領人民取得了勝利,將日本人趕出了國門,這是一個偉大的奇跡,也是歷史的必然。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走進正面戰(zhàn)場館,墻上掛著二百五十六位國軍戰(zhàn)士的陶瓷像,他們同樣為抗戰(zhàn)做出了巨大的貢獻。他們在正面戰(zhàn)場上浴血奮戰(zhàn),抵御外敵,他們的英勇事跡不應被遺忘。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而在不屈戰(zhàn)俘館,當我走在四面都鑲切有無數戰(zhàn)俘的狹窄長廊時,我的心情格外沉重。那些戰(zhàn)俘們受盡了折磨和苦難,但他們依然保持著不屈的精神,這種堅韌不拔的意志讓我深深敬佩。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讓我印象深刻的還有中國老兵手印廣場。那灰白的廣場上,一片片鮮紅的手印印在玻璃板上,每個手印墻寬約1.2米,高約2.6米,手印墻排成V字形,寓意著勝利。這些大小不一的手印,代表著不同的老兵,他們有著共同的信念,為了國家和民族的尊嚴,奉獻出了自己的一切。看著這些手印,我仿佛看到了他們當年在戰(zhàn)場上奮勇殺敵的身影,他們是當之無愧的民族英雄。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參觀日本侵略者將普通中國農民用作細菌戰(zhàn)、人體解剖試驗品的展品時,我的憤怒達到了頂點。這些慘無人道的暴行,是日本侵略者無法抹去的罪惡。同時,這些展品也是對日本修改歷史、否認侵略的最有力的證明,是告知后人這段歷史最有力的教材。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當來到汶川地震館,生命的脆弱與頑強形成了鮮明的對比。在災難面前,生命從未如此脆弱,但生的意志卻讓災民奮力自救,也為搜救人員贏來了時間。一幕幕感人的畫面不斷上演,牽動了億萬人民的心。多難興邦,在災難面前,中國人民再一次展現了強大的民族力量,向世界宣告著,災難壓不垮我們,更打不倒我們。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參觀結束后,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靜。這段參觀經歷,讓我深刻認識到歷史的厚重與殘酷。那些為國家和民族做出貢獻的英雄們,他們的奉獻和犧牲讓我深感自己的渺小。同時,我也更加珍惜現在來之不易的和平生活。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歷史不僅是要向我們展示它曾經的艱難困苦,更是要我們在這幸福的時代銘記先輩們曾經的苦難,勿忘過往,開拓明天。我們應該從歷史中汲取力量,堅定信念,努力學習,認真工作,為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我相信,只要我們銘記歷史,不忘初心,就一定能夠創(chuàng)造更加美好的未來。</p> <p class="ql-block">建川博物館</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建川博物館,又名建川博物館聚落,由民營企業(yè)家樊建川創(chuàng)建,位于中國博物館小鎮(zhèn)——中國四川省成都市大邑縣安仁鎮(zhèn)迎賓路,占地500畝,建筑面積近10萬平方米,是一座地方綜合性博物館。建川博物館由北京大學建筑學研究中心主任張永和與建筑設計師劉家琨進行整體規(guī)劃。</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建川博物館以“為了和平,收藏戰(zhàn)爭;為了未來,收藏教訓;為了安寧,收藏災難;為了傳承,收藏民俗”為主題。館藏文物以抗戰(zhàn)、民俗、紅色年代、抗震救災等為特色,擁有藏品一千余萬件,其中國家珍貴文物4790件。建川博物館現已建成開放中國共產黨黨史、抗日戰(zhàn)爭、紅軍長征、抗震救災、改革開放等33個主題陳列館、廣場和展覽。</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建川博物館先后獲得全國愛國主義教育基地、成都市市長質量獎等榮譽稱號。2004年,建川博物館被文化部授予“全國文化產業(yè)示范基地”稱號。2009年,建川博物館被評為國家AAAA級旅游景區(qū)。2020年12月21日,建川博物館獲評國家一級博物館。</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歷史沿革</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2003年4月10日,四川安仁建川文化產業(yè)開發(fā)有限公司在四川省大邑縣注冊成立,法定代表人為樊建川先生。</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2003年5月5日,建川博物館聚落項目被列為成都市人民政府重點項目。</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2003年11月28-30日,建川博物館(聚落)設計研討會在大邑縣安仁鎮(zhèn)召開。2003年3月、7月、9月,中國抗日戰(zhàn)爭史學會與建川博物館聯(lián)合在北京、安仁分別舉行了三次“‘血肉長城’抗戰(zhàn)歷史人物研討會”,確定了“血肉長城”群雕的人物名單,為雕塑家的創(chuàng)作提供了前提,該群雕將投入900萬元。</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2004年6月初,建川博物館總平面市政基礎設計完成。2004年6月,2008年奧運標識評委林磐聳先生、董繼湘先生負責的博物館形象標識設計工作開始,核心標志圖形已經確定。</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2005年1月,建川博物館的共產黨抗日軍隊博物館、四川抗日軍隊博物館等12個館已開工建設,同時抗戰(zhàn)系列館陳列文物的初步整理和陳列大綱內容設計已完成。</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開館</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2005年8月15日,抗戰(zhàn)勝利60周年之際,以“為了和平,收藏戰(zhàn)爭”為辦館主旨的建川博物館正式開館,已建成5個展館。</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2005年建川博物館開館以來,平均每年新增1-2個展館。</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2006年1月,建川博物館首個民俗系列館——老公館家具館進入陳列階段,并在2006年1月25日正式對外開放。</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2008年5月12日汶川大地震發(fā)生后,建川博物館館長樊建川帶領團隊立即出發(fā)將救援物資運進災區(qū),同時馬上開始將地震的相關物品收集運出。2008年6月12日,地震發(fā)生之后的一個月,“震撼5·12-6·12日記”開展,展覽以地震后一個月“日記”的形式組織,展示與這場地震有關的實物資料。</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2009年5月12日,建川博物館汶川大地震博物館于下午14:28分開館。汶川大地震博物館由“震撼5.12-6.12日記”、地震美術作品館、地震科普知識館構成,共30多個展廳。</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2011年5月11日,建川博物館汶川大地震博物館的5.12抗震救災紀念館開館。6月20日,經過重新陳列布展的震撼日記5.12-6.12館、地震美術作品館對外開放。</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2013年6月23日,建川博物館長江漂流紀念館開館,展示20世紀80年代中期,中國長江科學考察漂流探險這一重大的活動事件。</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2017年10月28日,建川博物館李振盛攝影博物館開館。2016年李振盛先生將平生所攝影像及藏有物件,悉數捐予建川博物館保管。館長樊建川將其以博物館的形式來保管,即李振盛攝影博物館。</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2020年12月21日,建川博物館獲評國家一級博物館。</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建筑布局</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建川博物館位于四川省成都市大邑縣安仁鎮(zhèn),由北京大學建筑學研究中心主任張永和與建筑設計師劉家琨進行的整體規(guī)劃??傉嫉孛娣e500畝,建筑面積10余萬平方米。建川博物館現已建成開放中國共產黨黨史、抗日戰(zhàn)爭、紅軍長征、抗震救災、改革開放等33個主題陳列館、廣場和展覽。</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建川博物館的建設突破了“博物館”傳統(tǒng)概念,不僅將多種類型的博物館匯集在一起,還設置了酒店、客棧、茶館、文物商店等各種商業(yè)配套設施呈現亞博物館狀態(tài),形成一個集藏品展示、教育研究、旅游休閑、收藏交流、藝術博覽、影視拍攝等多項功能為一體的新概念博物館和鄉(xiāng)村休閑度假旅游目的地。</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建筑特色</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建川博物館內每個分館都各具特色,建筑形式各異,但其建筑主體一脈相承,銜接緊密;建川博物館內生態(tài)自然,植物繁多,與周圍的景色融合共生。</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氛圍營造</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建川博物館中的建設具有較強的氛圍營造。比如在不屈戰(zhàn)俘館的建筑外形上,設計借鑒自然山石在外力作用下產生皺褶、綻裂、但是仍然保持了方整銳利的狀態(tài),以體現戰(zhàn)俘的不屈品格。在內部設計上,采用灰色粗糙的整體基調,不做任何修飾的墻面天花,以及高墻、采光孔、小天井所營造的略微昏暗的光環(huán)境,共同營造了一種悲愴沉重的氛圍。</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抽象表達</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在建川博物館的建設中,設計者采用了一些抽象的表達手法。比如中流砥柱館中有一明顯的紅色大圓柱,造型踏實敦厚,需兩人合抱方能抱住,而這一大圓柱即被命名為中流砥柱,寓意共產黨在抗戰(zhàn)中起到了不可替代的支柱性作用。</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地域性建筑</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建川博物館的建筑與當地特色相結合。比如在川軍館的空間設計方面,建筑師借用了安仁古鎮(zhèn)莊園建筑的多進院子的空間形態(tài),采用虛實相間的排列方式,以一組院落作為建筑的基本空間元素,形成用天井所串聯(lián)的單元重復排列的平面形式。</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主要展館</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建川博物館對外開放的陳列館</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抗戰(zhàn)系列</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中流砥柱館、正面戰(zhàn)場館、不屈戰(zhàn)俘館、飛虎奇兵館、川軍抗戰(zhàn)館、日本侵華罪行館。</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新中國系列</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新中國瓷器陳列館(1949-1978)、新中國生活用品陳列館(1949-1978)、新中國章鐘印陳列館(1949-1978)、新中國鏡面陳列館(1949-1978)、知青生活館、鄧公詞、中航工業(yè)航空三線博物館、李振盛攝影博物館</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民俗系列</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三寸金蓮博物館、老公館家具館、國防兵器館、長江漂流紀念館</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地震系列</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震撼日記5.12-6.12館、地震美術作品館、5.12抗震救災紀念館、胡慧珊紀念館、豬堅強之家</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其他展館</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紅軍長征在四川展覽、輝煌巨變(1978-2018)主題展、最可愛的人——抗美援朝文物展、建川耍法、奮斗與輝煌——中國共產黨100年禮贊展</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五座主題廣場</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中國壯士群雕廣場、中國老兵手印廣場、援華義士群雕廣場、改革開放名士群雕廣場、啟航廣場</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抗戰(zhàn)系列</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中流砥柱館</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中流砥柱館建筑面積為兩千多平方米,由兩部分組成,分別為象征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兩支抗日武裝力量:八路軍和新四軍。館內展覽主要為中國共產黨及其領導的抗日軍隊在抗戰(zhàn)中的歷史史實,以歷史照片、資料、實物、文獻以及地道戰(zhàn)、地雷戰(zhàn)、青紗帳場景復原或實景景觀等方式陳列。展館中有根柱子稱為中流砥柱,直徑1.8米,高18米,設計來源于八路軍的第十八集團軍編制序列數字,象征著中國共產黨及其領導下的抗日武裝力量,是全民族抗戰(zhàn)中的中流砥柱。</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中流砥柱館內擁有520余件(套)中國共產黨抗戰(zhàn)文物,其中包括趙一曼使用過的靰[wù]鞡鞋和白瓷碗,《紅色中華》報刊發(fā)的《中華蘇維埃共和國臨時中央政府宣布對日戰(zhàn)爭宣言》,多個版本的《論持久戰(zhàn)》等。</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正面戰(zhàn)場館</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正面戰(zhàn)場館位于中流砥柱館旁,取意國共合作抗擊侵華日軍之意,建筑面積近兩千平方米,是一座素白色的方形建筑。本館主要以抗日戰(zhàn)爭中的二十二場重大戰(zhàn)役為主要展示內容,分為“抗戰(zhàn)緣起”“正面戰(zhàn)場”“空中御敵”三個單元。</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館內文物有:《中華民國海陸空交通新輿圖》,抗日戰(zhàn)士李尚信的陣亡通知書及家書,《遠征軍司令部官佐名冊》等。</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不屈戰(zhàn)俘館</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不屈戰(zhàn)俘館展覽面積近千平方米,通過大量歷史照片和文物,展示了被俘的抗日將士的英勇不屈和悲慘遭遇,揭露日軍的虐俘罪行。不屈戰(zhàn)俘館由杭州市建筑設計研究院總建筑師程泰寧先生設計,樊建川館長擔當陳列設計。不屈戰(zhàn)俘館外形借鑒自然山石經過扭曲、褶皺、斷裂而生成的形態(tài)構造而成。</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飛虎奇兵館</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飛虎奇兵館展示面積1000多平方米,分為三大部分,分別是“援華概述”“飛虎神兵”和“友誼長存”。飛虎奇兵館藏有1400件文物,展示搜救援華美軍的美軍中尉理查德?弗農?希爾、飛虎隊和其創(chuàng)始人陳納德將軍以及抗日戰(zhàn)爭期間美軍援華的整體情況。</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飛虎奇兵館由前美國國家建筑師協(xié)會主席切斯特?懷東設計,建筑外形似一軍艦航行在水中,象征著從太平洋彼岸援助中國的美軍。</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川軍抗戰(zhàn)館</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川軍抗戰(zhàn)館建筑展廳面積2087平方米,展示了“七·七”盧溝橋事變爆發(fā)后,在中國共產黨抗日民族統(tǒng)一戰(zhàn)線政策的感召下,三十萬川軍出川抗戰(zhàn)、三百萬壯丁奔赴前線,四川作為大后方、民族復興基地、出人出錢出糧、支援前線抗戰(zhàn)的歷史。館內擁有兩個單元十六個專題上萬件珍貴藏品。</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2017年,川軍抗戰(zhàn)館改陳開館,增加了“四川人民抗日救亡運動”“四川遭受大轟炸”“四川大后方建設”“四川人民支援前線”“文化抗戰(zhàn)在四川”等內容。新館還運用場景復原、藝術雕塑、多媒體互動等高科技手段,營造出“大場保衛(wèi)戰(zhàn)”“滕縣保衛(wèi)戰(zhàn)”“贈送死字旗”等歷史場面。</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日本侵華罪行館</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日本侵華罪行館展示了1931年到1945年日本侵華戰(zhàn)爭期間對中國的殖民統(tǒng)治、資源掠奪以及屠殺等罪行。該館以一年為一個單元介紹,揭露日軍侵華犯下的暴行。侵華物證,自證其罪,是這個展覽最大的特點。館內陳列有6000多件文物,由樊建川先生用20年時間先后3次赴日本收集而成,包括三千封侵華日軍家書、《外人目睹中之日軍暴行》、日軍殺傷山東民眾實錄、《八·一三日記》等14件國家一級文物。</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新中國系列</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新中國瓷器陳列館(1949-1978)。新中國瓷器陳列館(1949-1978)展覽面積約2000平方米,展出了新中國1950-1980年代塑像、瓶、瓷板、擺件、掛件、盤、碟、碗、杯、壺等實物8200余件。這些藏品類型各異、形制多樣、內容豐富,既有反映新中國建設成就的題材,又有反映人民群眾投入社會主義生產建設蓬勃熱情的題材,還有反映雷鋒、歐陽海、焦裕祿等時代英模感人故事的題材。</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新中國章鐘印陳列館</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新中國章鐘印陳列館(1949-1978)由建筑設計師劉家琨設計,展示了新中國建成以來具有紀念意義的的鐘表和像章。</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新中國生活用品陳列館</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新中國生活用品陳列館(1949-1978)主要由工人家庭、農民家庭、干部家庭、士兵營房等十二個場景,書籍、搪瓷缸、收音機、獎狀等二十二個專題以及五十七項精品陳列組成,形象直觀地展現新中國成立后普通百姓的生活狀況。</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新中國鏡面陳列館</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新中國鏡面陳列館(1949-1978)展廳面積1800平方米,以“對視歷史之鏡,感悟未來人生”為主題。陳列內容分為九大類專題鏡面,分別是“毛主席詩詞”鏡面、敬祝語鏡面、革命圣地鏡面、紀念鏡面、生活景象鏡面、楹聯(lián)匾額鏡面等。</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知青生活館</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知青生活館以知識青年上山下鄉(xiāng)運動為主題,包含“知青之路”“知青歲月”“知青磨難”“知青人物”四個單元。知青生活館分上下兩層,墻體地面通體綠色。展品以文件、圖片、實物、場景等形式呈現當年知識青年上山下鄉(xiāng)的蹉跎[tuó]歲月。在知青館內,還陳列了史鐵生多部作品的手稿等遺物。</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李振盛攝影博物館</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李振盛,遼寧大連人,1963年畢業(yè)于長春電影學院攝影系,黑龍江日報社做記者20年,2013年,李振盛榮獲露西攝影獎第11屆紀實攝影杰出成就獎,成為露西獎十多年來獲獎的首位華裔攝影師。</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李振盛攝影博物館以編年史的展陳手法,將數百幅老照片,結合上千件文物,并塑造特殊場景,集中展現了李振盛從出生到年邁的所見所聞。2016年,李振盛將平生所攝影像及藏有物件,悉數捐予建川博物館保管。</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中航工業(yè)航空三線博物館</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中航工業(yè)航空三線博物館展覽面積約2500平方米,全景式地介紹在三線建設時期航空事業(yè)的建設和發(fā)展,展覽分為:航空緣、航空情、航空志、航空魂四個部分組成。</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鄧公詞</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鄧公詞陳列于一座清道光時期的川西民居建筑內,展出鄧小平不同時期的100幅圖片和100句詞語。</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民俗系列</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長江漂流紀念館</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長江漂流紀念館展覽面積為1100平方米,主要以實物、圖片、史料、場景等方式展示了上世紀80年代中期,中國長江科學考察漂流探險這一重大的活動事件。展覽按時間順序分為“長漂先驅”“長漂壯舉”“長漂永存”三個展示單元,展出了包括長江首漂烈士堯茂書紀念碑、堯茂書給長江橡膠廠開具的收條、“中國長江科學考察漂流探險隊”六人橡皮船與訓練用錄像帶、“萬里長江漂流紀念”布質地圖、萬明烈士生前書信等在內的1848件文物。</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1985年7月24日,堯茂書在漂流33天、行程1270千米后,在金沙江段與激流、峽谷、暗礁的拼搏中,不幸觸礁身亡。踏著長漂先驅堯茂書的足跡,1986年,先后出現了中國長江科學考察探險隊、中國洛陽長江漂流探險隊、中美聯(lián)合長江上游漂流探險隊等長漂隊伍。</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老公館家具館</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老公館家具館展陳了從金牛賓館收購來的老公館家具,這些古典家具大多具有深厚的歷史文化內蘊。金牛賓館建于1957年,有四川“國賓館”之稱,1978年由鄧小平親自題寫?zhàn)^名,是四川最大的園林別墅式賓館。館內陳設的家具為中國共產黨和國家領導人以及老布什、西哈努克、胡志明等許多的外國首腦到成都時使用,具有歷史、藝術及人文價值。</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三寸金蓮博物館</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三寸金蓮博物館展覽面積1500平方米,所收藏的文物大多來自山東、山西、臺灣等地,其時代前溯明朝,晚至現代。該館通過集中展出5000余雙“三寸金蓮”及有關文物,展不“三寸金蓮”產生的歷史和演變,再現中國婦女千年纏足史。</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國防兵器館</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國防兵器館分為兵器起源、青銅時代、鋼鐵威力、火器興起、近代槍械、當代兵器、中國當代兵器巡禮七個展覽單元。室外展廳主要展陳坦克、飛機、導彈、魚雷艇等大型武器裝備。同時,展示了新中國成立后的六場衛(wèi)國戰(zhàn)爭(抗美援朝戰(zhàn)爭、對印自衛(wèi)反擊戰(zhàn)、珍寶島自衛(wèi)反擊戰(zhàn)、西沙海戰(zhàn)、對越自衛(wèi)反擊戰(zhàn)、南沙海戰(zhà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地震系列</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汶川大地震博物館于2009年5月12日開館,由北京奧運會主場館“鳥巢”的中方總設計師李興鋼先生設計,建筑面積3000多平方米。汶川大地震博物館設有震撼日記5.12-6.12館、地震美術作品館、5.12抗震救災紀念館、胡慧珊紀念館、豬堅強之家五個紀念館。館內展出許多汶川大地震的實物,由館長樊建川率隊深入地震災區(qū)征集得來。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2009年底,汶川大地震博物館的10件文物被評為國家一級文物,其中有溫家寶總理在抗震救災中使用的話筒和軍用地圖、邱光華烈士的《飛行日記》、大地震后第一艘到達映秀鎮(zhèn)的救援沖鋒舟、抗震救災英雄李月、武文斌遺物、十五勇士空降茂縣用過的降落傘、成都空軍勇士壯行酒碗碎片、美國田納西州納什維爾市為汶川大地震賑災募捐簽名簿、“同心同力重建家園”美國密歇根州華僑簽名簿。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震撼日記5.12-6.12館</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震撼日記5.12-6.12館以5月12日至6月12日這一個月的日記為展出提綱,以地震災難-救援-災后重建為線索,通過幾千幅圖片、四萬余件地震災難和救援實物,真實記錄汶川地震的場景以及全體抗震救災民眾的淚水與汗水。</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地震美術作品館</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地震美術作品館展出美術作品有近200件,包括繪畫、雕塑或攝影的形式,作品內容主要是懷念美好家園,表現災難瞬間,謳歌救災英雄,描繪絢麗明天。</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5.12抗震救災紀念館</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5.12抗震救災紀念館于2011年初建成,展覽以抗震救災歷程為主線,分為序篇和“堅強領導,心系人民”、“爭分奪秒,全力營救”、“臨危不懼,奮起自救”、“八方支援,共克時艱”、“恢復生產,重建家園”、“偉大精神,不竭動力”六大部分。</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胡慧珊紀念館</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此館為紀念在汶川地震中喪生的15歲小女孩胡慧珊,由建筑設計師劉家琨設計。胡慧珊紀念館位于建川博物館的一片小樹林中,以災區(qū)最常見的坡頂救災帳篷作為原型,采用框架結構及再生磚建造,表面以施以鄉(xiāng)村最常見的抹灰,室內采用紅磚鋪地。室內選用胡慧珊生前最喜歡的粉色,墻上掛著她留下的少許遺物――書包、照片、羽毛球拍、筆記本、幾件衣服。</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豬堅強之家</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豬堅強”原本是成都彭州市龍門山鎮(zhèn)團山村村民萬興明家的一頭豬。2008年5月12日,汶川地震發(fā)生,“豬堅強”被埋在廢墟之下36天,靠著雨水和木炭奇跡般地活了下來。2008年6月17日,“豬堅強”被救援人員從廢墟下救出,體重由150公斤瘦成了50公斤。</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2008年6月22日,建川博物館收養(yǎng)了這只豬,館長樊建川給它取了名字:小名“36娃兒”,大名“豬堅強”。2021年6月16日“豬堅強”因年老衰竭去世。</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2022年,建川博物館內的豬堅強之家展廳建造完成,墻上陳列著“豬堅強”生前的影像,中間放置了陳列標本的柜子和“豬堅強”生前進食用的豬槽。2022年5月12日,“豬堅強”標本在建川博物館豬堅強之家展出。</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其他展館</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輝煌巨變:1978-2018主題展的展覽面積約5000多平米,展館分上下兩層,展覽內容以1978年至2018年為線索順序鋪開,輔以反映百姓生活變遷的專題,每十年自成一個單元風格。</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奮斗與輝煌──中國共產黨百年禮贊展</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奮斗與輝煌——中國共產黨100年禮贊展占地面積1.2萬平方米,展覽面積約1萬平方米,分為開天辟地、大浪淘沙、武裝斗爭、抗日救亡、天翻地覆、建國創(chuàng)業(yè)、艱辛探索、曲折前進、偉大轉折、滾滾春潮、世紀跨越、砥礪奮進共12個單元,展出文物1.5萬余件,其中珍貴文物143件。</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最可愛的人——抗美援朝文物展</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最可愛的人——抗美援朝文物展分為抗美援朝戰(zhàn)爭、抗美援朝運動、中朝戰(zhàn)斗友誼三個單元,展出文物一千余件,通過大量展品、圖片、史料,全面真實地展現了中國人民志愿軍的戰(zhàn)斗犧牲精神。</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館藏文物</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擁有藏品一千余萬件,其中國家珍貴文物4790件。截止2019年,建川博物館內擁有國家一級文物425件。</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毛澤東著《論持久戰(zhàn)》(石印本)</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論持久戰(zhàn)》是毛澤東的一篇軍事著作,最早發(fā)表于1938年5月。本書最后附有注,表明此版本與解放報發(fā)表的某些字句上的不同,時間在1938年7月。書原持有人為王學敏,書頁上有其署名。</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抗美援朝紀念章鋼模具</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1951年,中國人民政治協(xié)商會議全國委員會慰問朝鮮前線英勇的志愿軍將士,特制作抗美援朝紀念章,頒贈所有參戰(zhàn)人員。該紀念章銅質,通徑4.3厘米,五角星軍功章造型,正中鐫毛澤東頭像,四周麥穗環(huán)繞,下方刻“抗美援朝紀念”文字,背面鑄“中國人民政治協(xié)商會議全國委員會贈”、“1951”年銘文。</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遠征軍司令部官佐名冊》</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遠征軍司令部名冊于1943年9月編制油印,司令部長官是上將陳誠。名冊羅列了司令部、秘書處、參謀處、副官處、經理處等十三個部門的人員名單及其軍銜,記錄了額外人員,各軍事學校分發(fā)學員生擴入學受訓人員名單。</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臺灣省行政公署日僑遣送和留用名冊</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新加坡華僑籌賑會給難童保育會宋美齡的捐款匯票</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1939年4月14日匯款。收款人為宋美齡,金額999元,由中國重慶銀行分行支付,背面有“蔣宋美齡”字樣。</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潘昌猷國民參政員委任狀</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中共早期黨員鐘善輔木質眼鏡盒</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款識:“生做堅強仕 死為精忠魂 善輔自刻于蓉”。</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鐘善輔(1899-1929)四川涪陵人。1921年參加早期馬克思主義者王右木在成都籌建的"馬克思主義讀書會",1922年,在王右木的影響下,鐘善輔成為讀書會中首批中國社會主義青年團員。1923年秋轉為中國共產黨黨員。1927年2月,全總執(zhí)行委員長蘇兆征任命鐘善輔為全國總工會駐川職工運動指導專員,黨組織選任鐘善輔為四川工人的黨員代表,出席黨的第五次全國代表大會。秋,鐘善輔當選為川西特委工運委員,由他領導"反劣幣斗爭"。1929年,鐘善輔奉命前往豐都主持川東軍委工作。</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不久,鐘善輔來到豐都,肩負為二路紅軍籌備后勤的任務,并于1930年春任豐都縣委書記。4月5日,二路紅軍戰(zhàn)士在豐都武裝起義,同年5月4日,鐘善輔英勇就義。</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70年代制成昆鐵路通車紀念套瓶</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70年代四川美院學生制作的桂花陶瓷套瓶(因在鏤空的瓶內套裝有一內瓶)。成昆鐵路于1970年7月1日全線通車運營,此瓶鏤空刻畫出成昆鐵路穿越崇山峻嶺通往彝族地區(qū)的場景。</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陪都防空瓷水壺</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文化活動</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2008年5·12汶川大地震發(fā)生,此后的每年5月12日,建川博物館都會在“震撼5·12—6.12日記館”舉行祭奠儀式,吊唁遇難同胞。</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自2010年起,建川博物館每年都會舉辦建川博物館革命文物收藏交流會,邀請收藏愛好者和文博機構,共同交流如何保護傳承革命文物和紅色文化遺產。</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2016年4月4日清明節(jié),建川博物館舉辦了以“緬懷先烈,銘記歷史”為主題的快閃活動,活動現場館長樊建川先生領曲高唱《友誼地久天長》,博物館的員工們給先烈獻上鮮花。</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2017年5月18日,建川博物館聚落聯(lián)合西部華僑城,舉辦了“我愛博物館”攝影展、“軍民魚水情”圖片文物展、軍民聯(lián)歡文藝匯演等系列文博活動。</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榮譽獎項</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2004年,建川博物館被文化部授予“全國文化產業(yè)示范基地”稱號。</p><p class="ql-block">2006年,建川博物館被中共成都市委、市政府命名為“成都市愛國主義教育示范基地”,被共青團省委命名為“四川省青少年愛國主義教育基地”。</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2009年,建川博物館被四川省科技廳、四川省科學技術聯(lián)合會命名為“四川省科普教育基地”。</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2009年,建川博物館被評為國家AAAA級旅游景區(qū)。</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2011年,建川博物館被評為“2010四川民營文化企業(yè)綜合十強”和“2010四川民營文博類十強”。</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2014年,建川博物館被四川省人民政府命名為“四川省國防教育基地”。</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2015年,建川博物館被國際旅游聯(lián)合會授予艾里緹[tí]斯獎——中國最佳文博旅游博物館。</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2020年11月18日,建川博物館當選“巴蜀文化旅游走廊新地標”。</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2020年12月21日,建川博物館獲評國家一級博物館。</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參考資料</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建川博物館.建川博物館聚落. [2023-06-10].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毛澤東著《論持久戰(zhàn)》(石印本).四川省建川博物館. [2023-05-31].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抗美援朝紀念章鋼模具.四川省建川博物館. [2023-05-31].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這些國寶你都見過嗎?建川博物館新增26件國家一級文物.封面新聞. [2023-05-31].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金臺資訊. 建川博物館獲評國家一級博物館.今日頭條. 2020-12-30[2023-05-30].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建川博物館簡介.四川省建川博物館. [2023-05-30].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成都市市級以上愛國主義教育基地&gt;成都市愛國主義教育基地.成都市人民政府. [2023-05-31].</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四川有個叫建川的博物館,全館有八個分館,20多個小博物館.百家號. [2023-05-31].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建川博物館獲評國家一級博物館.今日頭條. [2023-05-31].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2003-2004大事記.四川省建川博物館. [2023-05-30].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2005大事記.四川省建川博物館. [2023-06-07].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從錦州古玩文化節(jié)看民間收藏.玉溪市博物館. [2023-05-30].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不容忘卻的紀念 | 中國人民抗日戰(zhàn)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zhàn)爭勝利74周年紀念日.搜狐網. [2023-06-10].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建川博物館:緬懷光榮歲月 留下民族記憶.中國旅游新聞網. [2023-06-10].</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