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去成都,有兩處風(fēng)景點(diǎn)很多人是會去的。</p><p class="ql-block"> 一是杜甫草堂,為那位茅屋秋風(fēng)之中擔(dān)心萬家安全的杜甫點(diǎn)個贊。</p><p class="ql-block"> 一是去武候祠,為劉備和諸葛亮的友誼點(diǎn)個贊。</p><p class="ql-block"> 這兩處風(fēng)景點(diǎn),九十年代我曾經(jīng)去過。這次去看成都的新景點(diǎn),自然也不會忘記老朋友。在去三星堆之后,我又去了武候祠。</p> <p class="ql-block"> 從漢昭烈廟大門進(jìn)入。仍然有幾分莊嚴(yán)肅穆。</p> <p class="ql-block"> 武候祠位于成都市武候區(qū)武候祠大街231號。始建于蜀漢章武元年。武候祠占地約15萬平方米。由漢昭烈廟,武候祠,惠陵,三義廟四部分組成。</p><p class="ql-block"> 1961年即被國務(wù)院公布為全國第一批重點(diǎn)文物保護(hù)單位??梢娖湓谖覈鴼v史文化遺產(chǎn)名錄中的地位不低。和武候祠相鄰的是錦里風(fēng)景點(diǎn)。這兩處景點(diǎn),分分合合多次,如今,應(yīng)該是各得其所了!</p> <p class="ql-block"> 椐史料記載, 蜀漢章武元年(221年)惠陵,漢昭烈廟始建。南北朝時期,武候祠始建。</p><p class="ql-block"> 兩處都處在成都同一個地段。</p><p class="ql-block"> 直到明洪武二十四年(1391年)這兩處在修繕時,才進(jìn)行了整合。把漢昭烈廟西側(cè)的武候祠移入漢昭烈廟內(nèi)。</p><p class="ql-block"> 由此,開創(chuàng)了君臣一廟的先例。</p> <p class="ql-block"> 我們今天走進(jìn)漢昭烈祠,就能夠?qū)ⅰ度龂萘x》中蜀漢的劉關(guān)張和諸葛亮四位演義中的很多人物故事,一并道來。</p><p class="ql-block"> 其實,中國人認(rèn)識魏、蜀、吳三國是從兩本書中得來的。</p><p class="ql-block"> 一本是史書《三國志》。是陳壽寫的。</p><p class="ql-block"> 一本是通俗演義小說《三國演義》是羅貫中寫的。</p><p class="ql-block"> 從目前中國人的認(rèn)知程度來看,三國的故事,大多是從通俗小說《三國演義》中得來的。</p><p class="ql-block"> 但我們?nèi)ノ浜蜢?,卻是從歷史中去尋求真實答案的。</p> <p class="ql-block"> 目前,武候祠是由漢昭烈廟,武候祠,惠陵,三義廟四個部分組成的。四個部分目前都屬于武候祠博物館的文化遺產(chǎn)保護(hù)區(qū)。</p><p class="ql-block"> 武候祠規(guī)模宏大,游覽一次需要很多時間。</p><p class="ql-block"> 它的主要建筑包括漢昭烈廟,文臣武將廊,劉備殿,諸葛亮殿等。</p><p class="ql-block"> 還有一座惠陵是劉備的墓。</p><p class="ql-block"> 我第一次去就被漢昭烈廟弄糊凃了!不是去看諸葛亮嗎?走進(jìn)去轉(zhuǎn)了幾圈之后,才知道了一點(diǎn)緣由。</p><p class="ql-block"> 更感動的是,歷朝歷代,很多人感慨于劉備對諸葛亮的“三請”和諸葛亮給劉備的前后出師表所表達(dá)的忠心所震撼。“求賢若渴”和“士為知己者死”的兩種情懷,正是很多人來武候祠的催化劑。</p><p class="ql-block"> 來成都,不去武候祠,總是有點(diǎn)遺憾吧?</p> <p class="ql-block"> 來武候祠,游客的重點(diǎn)在于諸葛亮殿。諸葛亮殿由過廳,東西廂房,鐘樓,鼓樓,孔明殿六組建筑圍合而成??偯娣e為1588平方米。</p><p class="ql-block"> 我觀看的重點(diǎn)在于:諸葛亮究竟是一位長得什么樣子的人呢?</p><p class="ql-block"> 葛諸亮殿正中,懸掛有“靜遠(yuǎn)堂”匾額。諸葛亮塑像在一神龕內(nèi),手持羽扇,頭戴綸巾,身披鶴氅,神態(tài)儒雅,很有名相之風(fēng)度。</p><p class="ql-block"> 諸葛亮兩側(cè),各有書童一人。一捧兵書,一捧寶劍。整體顯現(xiàn)出這位歷史名人的賢相風(fēng)彩!我回憶九十年代來此,相比,基本布置變化并不大。</p> <p class="ql-block"> 在武候祠,我沒有忘記拍攝一只香爐。我找到了它。寫這個美篇時,我已經(jīng)忘記它的位置在什么地方了!</p><p class="ql-block"> 我為什么要拍它,原因很簡單,也很有幾分感慨。感慨的是時代進(jìn)步,科技發(fā)展迅速。當(dāng)年拍一張照片還真不容易。</p><p class="ql-block"> 九十年代,我到了成都,匆匆忙忙之中,抽了一個接近傍晚的時分,去了武候祠。</p><p class="ql-block"> 那時候,用美能達(dá)機(jī)械相機(jī)拍攝,又要測距,又要對焦,又要注意曝光度。時值傍晚,光照不夠。我沒帶閃光燈??匆娺@只我沒見過的造型很別致的鐵香爐。很想留下影像。但是拍來拍去,仍然影像模糊?;厝_印時,終因曝光不夠,無法印出,心中很是遺憾。</p><p class="ql-block"> 這次來成都,今非昔比,科技發(fā)達(dá),全民都是攝影師。我一看見這只香爐,十分高興。就從各個角度用手機(jī)嗒嗒嗒一氣連拍了好多張。就放幾張在美篇里,請仔細(xì)欣賞中國的青銅造型技藝。</p><p class="ql-block"> 朋友,你在其它地方,見過這種造型的香爐嗎?</p> <p class="ql-block"> 在偌大的園林里轉(zhuǎn)來轉(zhuǎn)去。寫這個美篇的今天,記憶巳經(jīng)依稀。</p> <p class="ql-block"> 我在這座大園林里東奔西跑。</p> <p class="ql-block"> 我從文臣武將廊匆匆走過。那里有蜀漢文臣武將的造像。龐統(tǒng),趙云,馬超,張翼,蔣琬,馬良,董允等。人物裝扮衣著,多為借鑒戲曲人物之印象。也許是為我們重讀三國演義留下更深印象罷了!</p> <p class="ql-block"> 我從劉備殿走過。</p><p class="ql-block"> 從心理上,我對諸葛孔明的崇拜肯定超過劉備。</p><p class="ql-block"> 想當(dāng)年,讀到三國演義中“煮酒論英雄”一幕,曹操說一聲我和你劉備皆是英雄,就把劉備嚇得掉了筷子,正好他的窘迫被雷聲掩蓋。我當(dāng)時不知道什么叫隱忍,總覺得劉備有點(diǎn)兒窩囊廢。</p><p class="ql-block"> 我的小時候做游戲,我是崇拜趙云智勇雙全的。同學(xué)們爭相扮演諸葛亮,關(guān)羽,張飛,趙云,周瑜,呂布,等等豪杰戰(zhàn)將。不知道什么原因,沒有哪位同學(xué)愿意扮演劉備。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我也去看了看惠陵。那也是一代豪杰劉備的陵墓。但我不想再拍照片。</p><p class="ql-block"> 椐史書記載,章武三年(223年)劉備歸葬成都,謂之惠陵。如今,很多游客也和我一樣,看著荒草萋萋的那里,應(yīng)該是當(dāng)年的一代英雄豪杰的歸隱之地。</p><p class="ql-block"> 歲月悠悠,劉備,諸葛亮都成為了“三國演義”中的故事人物。為普通老百姓所熟悉。歷史和故事交融演義,不禁讓我感慨唏噓!</p><p class="ql-block"> 我想起偉人的那句驚天動地的一呼:俱往矣!數(shù)風(fēng)流人物還看今朝!</p> <p class="ql-block"> 從武候祠出來,也近傍晚時分。商店的門口,三國人物正嚴(yán)陣以待,守衛(wèi)著這方土地。</p> <p class="ql-block"> 杜甫在上元元年(760年)春天在成都訪問武候祠后作《蜀相》詩一首,與君共賞:</p><p class="ql-block"> 丞相祠堂何處尋,</p><p class="ql-block"> 錦官城外柏森森。</p><p class="ql-block"> 映階碧草自春色,</p><p class="ql-block"> 隔葉黃鸝空好音。</p><p class="ql-block"> 三顧頻煩天下計,</p><p class="ql-block"> 兩朝開濟(jì)老臣心。</p><p class="ql-block"> 出師未捷身先死,</p><p class="ql-block"> 長使英雄淚滿襟。</p> <p class="ql-block"> 杜甫寫詩的時候,武候祠在成都西南約二里之遙。如今的成都已經(jīng)成為西南的大都市圈了!</p><p class="ql-block"> 往事越千年!現(xiàn)代化的成都,今非昔比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