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讀史老師《[黃鐘·節(jié)節(jié)高]竹》一點體會 </p><p class="ql-block"><b>史高座原玉:</b></p><p class="ql-block">[黃鐘·節(jié)節(jié)高]竹</p><p class="ql-block">氣節(jié)天贊,素顏人見。青山靜養(yǎng),蒼松久盼。你我他,詩書畫,亭院灘,共品剛直再三。</p><p class="ql-block"><b>冀建新學曲</b></p><p class="ql-block">古人詠竹作品不少,且各有風味。如杜甫在《嚴鄭公宅同詠竹》中寫道“雨洗娟娟凈,風吹細細香”。一“凈”一“香”,從視覺和味覺上寫出了竹子經(jīng)雨洗涮后的潔凈與清香。蘇軾在《於潛僧綠筠軒》中寫道:“寧可食無肉,不可居無竹”。詩人借竹子,表現(xiàn)自己高潔品格。劉孝先在《詠竹》中寫道“無人賞高節(jié),徒自抱貞心”。通過竹子的自然特性,暗喻君子的氣節(jié)與操守,凸現(xiàn)清高耿介的品格。。鄭燮在《竹石》中寫道:“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巖中”,展現(xiàn)了石竹頑強的生命力。史老師這首小令,抓住竹子“剛直”的品質,回答了劉孝先的“無人”,別有一番風味。</p><p class="ql-block">首二句直接破題,形神對比,突出竹的風韻。語意“含而不露,意到即止”,“情在意中,意在言外”(清·梁廷枏《曲話》)。人看到的是樸素外表,天贊美的是它的氣節(jié),人、天各異,“人”、“天”具體指誰?讀者去體會吧!一個“贊”飽含激情,統(tǒng)領全曲。</p><p class="ql-block">三四句緊承一二句,正面與側面寫“竹”,彰顯竹的品質?!办o養(yǎng)”寫竹遠離塵囂,修心養(yǎng)性,不與白楊爭高,不與綠柳媲美,竹的高雅、情趣盡在不言之中。“松、竹、梅”人稱歲寒三友,代表堅韌不屈精神。此處用“蒼松久盼”告訴人們,物以類聚人以群分?!熬门巍迸c宋方壺[中呂·紅繡鞋]嘆世“懵懂的憐瞌睡,鶻憐的惜惺惺”如出一轍。</p><p class="ql-block">五、六、七句,每句三個字,自成一體,又層層推進,從不同角度蓄力,既是前面的延伸,又很自然地引出下文。</p><p class="ql-block">所以,尾句“共品”緊承五六七句,一個“共”,寫出了全體,喜歡的不喜歡的,都在品味著竹子的“剛直”?!皠傊薄闭諔拙洹皻夤?jié)”,“再三”狀語后置,強調“共品”程度,更凸現(xiàn)了人們對“竹”敬佩贊美之情。</p><p class="ql-block">散曲最大特點之一就是對仗,有“逢雙必對”之說。首二句,三四句合璧對,五六七句為鼎足對,且對仗工穩(wěn),用詞精準。前四句還用了擬人手法,“天贊”、“靜養(yǎng)”、“久盼”賦予人的情感,意象更形象生動,富于情趣。</p><p class="ql-block">總之,小令雖然八句,起承轉合一氣呵成,頗有張小山“清而且麗,華而不艷”的風格(明朱權《太和正音譜》)。八句三十一字,合韻合律,無一襯字,堪稱“意新語俊,字響調圓”(明·王驥德《曲律》)。此外,八句無一處用典,也是符合黃周星提出的“少引圣籍,多發(fā)天然”的主張。達到了“作者得于心,讀者會以意”的效果(梅堯臣語)!很值得我們學習!</p> <p class="ql-block">冀建新,榆社縣小學教師。山西省詩詞學會會員,黃河散曲社社員,榆社詩詞學會會員,漳源散曲社社員。作品發(fā)表于人世情叢書,部分作品收錄于《中國當代散曲大典》,還有部分作品散見于《中華詩詞》、《中華散曲》、《當代散曲》、《中國當代散曲》、《楚天散曲》、《難老泉聲》、《咸陽詩刊》等。在白雀獎季度賽中偶獲小獎。</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