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自解家村社區(qū)開展“一頓飯的陪伴”項目后,又吸引了三位熱心大姐加入了“解語花”志愿服務隊,今天她們帶著精心采買的食材,將“一頓飯的陪伴”送到教委家屬院的李筱娟的家中。這不僅僅是一次簡單的上門做飯,更是解家村社區(qū)“一頓飯的陪伴”志愿服務項目的一次生動實踐,旨在破解轄區(qū)獨居群體“吃飯將就”與“陪伴缺失”的雙重困境。</p> <p class="ql-block"> 本次的服務對象患有嚴重的風濕病,造成肢體殘疾,社區(qū)網(wǎng)格員每周都會定期探訪,得知她喜素食,“解語花”志愿服務隊決定為她做頓茴香雞蛋餃子,通過烹制一頓午餐,為她送去溫暖與陪伴。</p> <p class="ql-block"> 小小的廚房里,志愿者們分工合作,洗菜、切菜、拌餡、搟皮、包餃子,動作麻利,雖然屋內(nèi)悶熱沒有空調(diào),大家汗流浹背,但歡聲笑語不斷。與此同時,其他志愿者陪在她身邊,聽她聊聊家常,關切詢問她的身體狀況和生活所需。不一會兒,熱氣騰騰、香氣撲鼻的餃子出鍋了。李筱娟品嘗后連連點頭,忍不住豎起大拇指夸贊。大家圍坐在一起,共享這頓充滿溫情的午餐。飯桌上,她臉上露出了久違的笑容,話匣子也打開了,原本沉悶的氣氛被輕松愉快的交流所取代。志愿者們的真誠陪伴,讓她感受到了實實在在的溫暖,也深深溫暖了志愿者的心。 </p> <p class="ql-block"> 李筱娟的經(jīng)歷,正是解家村社區(qū)眾多獨居、困難人群的縮影。我們社區(qū)老舊小區(qū)多,許多老人面臨著類似的困境,飲食上能將就就將就,精神上缺乏陪伴和傾訴對象?!耙活D飯的陪伴”項目正是精準聚焦這一痛點,通過“溫情飯桌”(入戶共餐營造家氛圍)、“記憶味道”(提前了解并制作老人想念的菜肴)、“雙向治愈”(真誠交流實現(xiàn)情感共鳴)等核心做法,為老人們送去物質(zhì)與精神的雙重關懷。</p><p class="ql-block"> 這頓用心的午餐,不僅讓李筱娟吃上了符合心意、營養(yǎng)可口的熱乎飯,解決了她一時“吃飯將就”的問題;更重要的是,志愿者們數(shù)小時的陪伴和傾聽,有效驅(qū)散了她內(nèi)心的孤獨感,帶來了精神上的慰藉,這正是項目“破解陪伴缺失”困局的直接體現(xiàn)。項目開展以來,已讓社區(qū)眾多像她這樣的人群受益,切實改善了他們的生活質(zhì)量和精神狀態(tài)。</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