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在明朝時,廣東嶺南的一位名人,他叫陳獻章,公元1428年11月27日他出生于嶺南新會城北圭峰山下都會村,10歲時隨祖父遷居白沙鄉(xiāng)的小廬山下。白沙村瀕臨西江入海之口,所以后人稱其學說為江門之學,稱其為白沙先生。陳獻章父親早逝,成了遺腹子的陳獻章由母親林氏獨力撫養(yǎng)成人。他二十歲那年春天考中秀才,同年秋天參加鄉(xiāng)試,考中第九名舉人,次年進京參加會試,沒有進入殿試,而是名列副榜,但獲得了進入國子監(jiān)讀書的資格。三年后再次參加會試,但還是落選。兩次應試受挫后,陳獻章決心不再走科舉之路,27歲那年他決定去江西臨川拜會當時的理學名家吳與弼的門下。吳與弼為弟子傳授了周敦頤、程頤、程顥、張載、朱熹的學說。由于陳獻章此時還是覺得自己的“此心”與“此理”還未契合,對圣學也“未知入處”,所以,跟師學習半年后他返回了家鄉(xiāng)江門白沙村?;氐郊亦l(xiāng)后,他在小廬山麓之南,建筑成一間書舍,題名“春陽臺”。閉門苦讀各種經(jīng)書,也涉獵了一些道家和佛家典籍,野史小說等等,足不出戶,甚至徹夜不寐。為了減少外人對他的干擾,他在墻壁上鑿了個洞,飲食衣服,均由此洞遞進。經(jīng)過十年的苦讀和靜坐冥思,他舍繁取約,終于有所頓悟。</p> <p class="ql-block"> 公元1465年,38歲的陳獻章決定在春陽臺設館收徒教學,鄉(xiāng)村鄰邑的學生慕名而來。一年后,在翰林學士錢溥的規(guī)勸下,陳獻章再次進京,入國子監(jiān)讀書,以圖報效朝廷。當時國子監(jiān)的主管官邢讓原本是以前與陳獻章同時參加科考的同學,如今他已經(jīng)做了京官,邢讓他有意考一考陳白沙的學問,要求他以北宋知名學者楊時聞名遐邇的《此日不再得》為韻寫一首詩,聽到考官這般要求,陳白沙凝神一會,就揮毫而就創(chuàng)作了一首《和楊龜山<此日不再得>韻》的五言詩:詩中寫道:</p><p class="ql-block">能饑謀藝稷,冒寒思植桑。少年負奇氣,萬丈磨青蒼。 夢寐見古人,慨然悲流光。吾道有宗主,千秋朱紫陽。說敬不離口,示我入德方。</p><p class="ql-block">圣學信匪難,要在用心臧。善端日培養(yǎng),庶免物欲戕。道德乃膏腴,文辭固秕糠。俯仰天地間,此身何昂藏。</p><p class="ql-block">圣途萬里馀,發(fā)短心苦長。及此歲未暮,驅車適康莊。行遠必自邇,育德貴含章。邇來十六載,滅跡聲利場。閉門事探討,蛻俗如驅羊。隱幾一室內(nèi),兀兀同坐忘。那知顛沛中,此志竟莫強。譬如濟巨川,中道奪我航。顧茲一身小,所系乃綱常。樞紐在方寸,操舍決存亡。愿言各努力,大海終回狂。</p> <p class="ql-block"> 作品一氣呵成,情感豐富,人生敘事跌宕起伏,表達了自己追隨圣學信念,明心見性的艱辛歷程。這首氣度非凡的五言詩讓主考官直呼:那位北宋的楊龜山也不如也,白沙是“真儒復出”!一時間,陳獻章名揚京師,不少名士爭相來交友拜訪。陳獻章被選送到吏部擔任了一個小官。此時有一位叫尹曼的侍郎看到白沙是一個有學問的人,就想邀請他來當自己兒子的私教,但陳獻章不愿意做這件耗費自己精力的事,就謝絕了,不料他這種不肯趨炎附勢的行為卻得罪了這位侍郎。一年后,陳獻章辭官還鄉(xiāng)。又過了一年,陳獻章再次進京參加科考,卻因試卷莫名其妙地被人扔進水里作廢,以致于第三次又無緣金榜題名了。</p><p class="ql-block">公元1482年,陳獻章已經(jīng)54歲了,當時兩廣總督朱英、廣東左布政使彭韶了解到陳獻章的才學,于是向朝廷上書,認為如果朝廷不予錄用,實在是一大遺憾。在這位地方官員的推薦下,陳獻章再次被朝廷應召赴京,陳獻章本來就體弱多病,在路上又染風寒,走了一年才抵達京城,以致于任職前的考試一再延后。那時已晉升為吏部尚書的那位尹昊,對陳獻章還心懷恨意,見此情境,陳獻章以母親年事已高,身體不好為由,向皇帝呈上了一份請辭書《乞終養(yǎng)疏》。據(jù)說皇帝覺得陳獻章孝義堪嘉,便準許他回鄉(xiāng)養(yǎng)母,還封贈他一個“翰林院檢討”的官銜。</p> <p class="ql-block"> 回到江門后,陳獻章一邊修養(yǎng)身心,一邊收徒講學,直到72歲逝世為止,他再也沒有進過京城了。據(jù)說,在他講學的18年間,“四方來學者不啻數(shù)千人”,其中可考弟子有一百七十九人,在這些弟子中后來出現(xiàn)了舉人三十三人,進士十七人。在從仕的弟子中,他的衣缽傳人來自增城的湛若水,后來還成為了禮部、吏部、兵部尚書,官至二品;來自順德的入室弟子進士梁儲曾任翰林編修、吏部尚書兼內(nèi)閣大學士和首輔。還有南海進士李祥官至貴州布政;東莞進士祁順官至福建和江西布政,賜一品官服出使朝鮮;新會進士區(qū)越官至江西參政等等。國學大師錢穆在《陳獻章別傳》中曾評論道:“出自白沙之門者,多清苦自立,不以富貴為意,其高風所激遠矣。”可以說,在白沙先生眾多從仕的弟子和再傳弟子中,沒有一個不是具有如此人品的。可見,在白沙的教學中,立德樹人的思想是影響強烈的。</p><p class="ql-block"> 公元1500年3月9日,陳獻章病逝于故鄉(xiāng),終年72歲。</p><p class="ql-block"><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