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第8天,2025.5.31 端午節(jié)</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今天是端午節(jié),在國外不講究也沒有粽子可吃,能把晨昏顛倒的時間搞清楚就不錯了。</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早8點出發(fā)去丹麥,去看我期待已久的童話王國和小美人魚。為此,穿上了我最喜歡的綠毛衣,黑裙子。</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昨晚住的城市,距離我們要乘船渡海到丹麥的厄勒海峽不遠,大約1小時車程。</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行車途中,領(lǐng)隊介紹丹麥國家。</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初看北歐地圖,丹麥國土最小,簡直就是個小不點,彈丸之國。其實不然,它只是假裝很小,實則有著超大的國土面積,在歐洲是僅次于俄羅斯的第二大領(lǐng)土國家。丹麥有本土和控制領(lǐng)地之分。丹麥是島國,其本土面積只有4.3萬平方公里,人口大約595萬。而有兩個海外領(lǐng)地:格陵蘭島和法羅群島。其中,格陵蘭島面積多達216.6萬平方公里,是世界上第一大島嶼,法羅群島面積也有1399平方公里。所以她的小,是隱形的。</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公元985年,丹麥形成統(tǒng)一王國。14世紀走向強盛,并于1397年成立以丹麥女王瑪格麗特一世為盟主的卡爾馬聯(lián)盟,疆土包括現(xiàn)丹麥、挪威、瑞典、冰島、格陵蘭、法羅群島以及芬蘭的一部分。15世紀末,開始衰落。1523年,瑞典脫離聯(lián)盟獨立。1814年,將挪威割予瑞典。1849年,建立君主立憲政體。1918年,冰島脫離丹獨立。兩次世界大戰(zhàn)中均宣布中立。1940年4月至1945年5月,丹麥被納粹德國占領(lǐng)。1949年,加入北約,1973年,加入歐共體。擁有對格陵蘭和法羅群島的主權(quán)。</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現(xiàn)在的國王是腓特烈十世。</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丹麥這個國家很有意思,是典型的“小國家大企業(yè)”。擁有很多世界上著名的企業(yè),像馬士基集團(船運業(yè),世界十大集裝箱之一);諾維信生物公司(生物制藥巨頭,最早加拿大科學(xué)家發(fā)現(xiàn)胰島素,但未研發(fā)出制作方法,丹麥人1923年成了公司,研發(fā)出減肥針,降糖的胰島素。從白樺樹樹榕汁液提取木糖醇;益生菌制造企業(yè),有最大的菌種庫,500多菌種);諾和諾德制藥公司(羅伊氏螺桿菌可清除幽門螺桿菌,生產(chǎn)治療抗抑郁癥、老年癡呆癥,還研制長壽的藥等);阿爾樂晨曦牛奶公司(乳制品是世界三大之一,中國蒙牛與之有合作,有機奶制品占有率最高,出口率高);嘉士伯啤酒公司,還有我們大家熟悉的樂高玩具、愛步鞋,鉑傲音響等。當然在農(nóng)業(yè)領(lǐng)域,著名的養(yǎng)殖和肉食企業(yè)丹麥皇冠集團長期在養(yǎng)殖技術(shù)上世界領(lǐng)先。還有世界上最大的精子庫,數(shù)量多,質(zhì)量高(眾多大學(xué)生、運動員),入吉尼斯世界紀錄。</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我們最熟悉的則是安徒生童話故事。所以丹麥又是一個美麗的童話王國。</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小小的丹麥竟有如此實力,令人不可小覷。</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聽著講解,就來到了厄勒海峽的港口馬爾墨。船與人共渡。不過人可以上到甲板上看海。</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厄勒海峽在瑞典南部與丹麥西蘭島之間,接通波羅的海和卡特加特海峽。長110公里,寬4-28公里,水深12-28米,是波羅的海最深的水道。</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厄勒海峽是連接波羅的海和北海的主要通道,其戰(zhàn)略地位非常重,丹麥規(guī)定,任何外國潛艇經(jīng)過厄勒海峽時,都必須浮出水面。1995年瑞典與丹麥之間開始建橋,2000年6月建成完工的歐爾松大橋并通車。這是全球第十大橋,全長16公里,由西側(cè)的海底隧道、中間的人工島和跨海大橋三部分組成。號稱世界上最寬敞的海底隧道,世界上承重量最大的斜拉橋。</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可惜我們沒有走橋,而是乘船過海。小閆說船過的海峽最窄,約15公里,僅用十幾分鐘,我們便跑到甲板上看風景。離岸一個城堡,以為丹麥城堡,其實不是。船行得很快,風勁吹,把在船頭有乘風破浪的威武氣勢。十幾分鐘一眨眼就到,船很快靠岸,對岸即丹麥赫爾辛格,屬于西蘭島。</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遠遠看到一個城堡,名叫凱倫堡,俗稱哈姆雷特城堡。</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英國劇作大師莎士比亞在《哈姆雷特》中的埃爾斯諾爾城堡,就是寫的這個地方。故事來源于1200年前丹麥流行的一個復(fù)仇故事,莎士比亞在這一基礎(chǔ)上將它改編成一個體現(xiàn)人文主義思想的悲劇。凱倫堡建于1585年,這座城堡具有文藝復(fù)興時期的特點,尖塔和穹頂都青銅鑄成,墻壁是條石砌成,堅不可摧。遠觀此城堡,神秘莫測。</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下了船,車行45分鐘,來到丹麥首都哥本哈根。這里原是小漁村,后發(fā)展成為著名港口城市,是北歐最商業(yè)化的城市,被稱為北歐的小巴黎。小閆說,這里是自行車王國。因為買汽車交稅多,于是大家出行都騎自行車。經(jīng)她這么一說,我便留意街上的人,騎車的人真的很多。當然,路上汽車少,亦有自行車專用道,騎車自然方便安全,還健身。</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10點半?yún)⒂^哥本哈根玫瑰宮花園。丹麥玫瑰宮,即羅森堡宮,是1720年之前,皇室家族一直居住的宮殿,1838年后成為歷史博物館。宮殿采用荷蘭式文藝復(fù)興建筑風格,小巧而秀美。與一般皇宮相比,顯得太袖珍了。據(jù)說內(nèi)部有由三座銀獅護衛(wèi)的內(nèi)置加冕寶座的大廳,可以看到著名的羅森堡掛毯。城堡的地下室的寶庫里,陳列著皇冠以及皇冠寶石。</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不過,我們只能外觀。有幸參觀宮殿花園。大片的鮮花綠茵草坪,護城河里白天鵝浮水暢游,修剪成幾何圖形的行道樹,襯托出幽雅的環(huán)境。有幾輛自行車停在那里,擺個Paosi拍個照。</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小閆說丹麥王室非常純正,統(tǒng)一丹麥的國王叫哈拉爾德,由于愛吃藍莓,牙齒被染成藍色,便戲謔稱其藍牙。后世高科技傳輸發(fā)展的產(chǎn)品,被稱為“藍牙”,是為紀念這位丹麥國王。從十三世紀開始,無論歷史和社會怎么交替,丹麥王室的血統(tǒng)都是皇家正統(tǒng),至今是腓特烈十世。十四世紀丹麥統(tǒng)治者是以為女王瑪格麗特一世,一手遮天。她在位期間,如同武則天,丹麥強勁發(fā)展,一時成為北歐五國的統(tǒng)治者,稱斯堪的那維亞王國。</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在花園里,有一尊女性雕塑,不識丹麥文,猜想是瑪格麗特女王。未可知。</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隨后來到天鵝湖。據(jù)說天鵝湖是安徒生《丑小鴨》故事的誕生地,我們沿湖散步,雖未見到天鵝,但水波蕩漾,風景秀麗。</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中午在附近一家餐館吃飯,三文魚套餐,一人一份。</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說實話,此前我對三文魚的認識非常含糊,偶爾在大餐里吃到它,也不覺得像肉夾饃那么香,只是稀有名貴而已。這次旅行,才明白了其價值。</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三文魚是鮭魚的通稱,別稱大馬哈魚,是一種較廣的生長在南北半球高緯度地區(qū)的冷水魚類,主要分布在加拿大、挪威、美國部分地區(qū)的遠離大洋幾百以至上千米的淡水河湖中。它們在這些水域生長生活一至數(shù)年后游向大海。當它們在大海生長至性成熟時,又會洄游返回到原棲息地進行產(chǎn)卵繁殖。在中國華北、東北、西北等地以養(yǎng)殖為主。它們的生長周期很長,營養(yǎng)價值高,有豐富的腦白質(zhì)和氨基酸、不飽和脂肪酸,從而能有效地防治心血管疾病。</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如此優(yōu)質(zhì)食物,即便口感不適,也在心理上全盤接受。尤其是,三文魚在產(chǎn)卵期,無論受到什么阻力,都要回到它的原產(chǎn)地,那種意志力令我震動和感動。</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飯罷,有團友在藥妝店購物。我對北歐的藥妝店深感奇怪。既是藥店,又是化妝品店。而國人出國旅游帶貨,主是藥品和化妝品最受歡迎,而且店里一定是有懂中文的服務(wù)生。好像是專為中國人開的店。</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下午的游覽才是重頭戲。</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我們先來到哥本哈根市政廳廣場。這里是哥本哈根的心臟,也是全國的神經(jīng)中樞。網(wǎng)狀的公路從廣場通向丹麥的四面八方。丹麥的許多重大活動都在這里旅行。</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在熱鬧的市政廳廣場的一角,看到了我心中的偶像——安徒生的雕像。他就那么戴著禮帽,穿著打領(lǐng)結(jié)的西裝坐在人潮熙攘的大街旁。他的頭部朝左微微抬高,神情專注,像是在傾聽鳥兒或孩子們的說笑聲,又有一絲“時不我待”的錯愕神情。一只手拿著一本書,以手指隔開書頁,一只手握著手杖。與他合影拍照是必不可少的。</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安徒生小時候家境貧寒,沒有得到足夠的正規(guī)教育,在幾個鞋店當過學(xué)徒。但父母常給他講童話故事,鼓勵他的想象力和表現(xiàn)力,鼓勵他閱讀丹麥劇作家霍爾伯格的作品。哥本哈根劇團在他們家鄉(xiāng)巡演,使得安徒生更加傾心藝術(shù),對演戲產(chǎn)生了強烈興趣。他帶著僅有的13塊錢前往哥本哈根追尋理想,在皇家劇院成了一名小配角。但變聲后,他不再適合演員。青年時期,在別人資助下進入文法學(xué)校學(xué)習,后進入哥本哈根大學(xué)學(xué)習,其文學(xué)創(chuàng)作生涯正式拉開帷幕。</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他從寫游記入手,這使我很感興趣。他的創(chuàng)作主要是小說和戲劇,但他有相當一部分是為孩子們寫的童話。他一生寫了160多篇童話故事,我們耳熟能詳?shù)氖恰顿u火柴的小女孩》、《丑小鴨》、《海的女兒》、《皇帝的新裝》等等。</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當我們移步海邊,看到那個坐在石頭上的小美人魚時,心里真是感慨萬千。安徒生是一個代表著“童話”的名字。他猶如阿拉丁一般,雙手舉著神燈,出現(xiàn)在世人面前,帶來生的希望。他為我們寫了一個又一個唯美感人的童話故事,讓無數(shù)人對生活充滿信心,卻唯獨治愈不了原生家庭給他自己的心靈所造成的創(chuàng)傷。</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安徒生有三段感情生活,但一生未婚。1937年,回憶起自己前兩次失敗的愛情經(jīng)歷時觸發(fā)靈感,創(chuàng)作了《海的女兒》。故事中的小人魚為了追求高潔的靈魂,放棄了海底的自由生活,將自己的歌喉交給了巫婆,她喜歡王子,王子也喜歡她,但因為她不會說話,無法與王子勾通,她知道王子天亮之前不娶她,她就會變成大海中的泡沫永遠消失了,但她仍在堅守,她為了王子而身化泡沫,用一生去追尋心中所向,這是一個感天動地的愛情故事。故事中的點點滴滴,無不是安徒生在親身經(jīng)歷之中感悟出來的人生哲理。</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小美人魚并沒有想象中的大,約與一般人同高,她優(yōu)雅而孤獨地坐在海邊一塊石頭上,表情凝重而憂傷。我為見到小美人魚感到高興,同時也分外傷感。</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中午天氣很熱,在灼人的陽光下,我們來到金牛噴泉。</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來看噴泉的人不少。金牛噴泉也叫吉菲昂噴泉,還有一個名字叫女神噴泉。傳說吉菲昂是北歐神話中的女神,是西蘭島這塊美麗土地的母親,發(fā)辮飛揚地她把四個兒子變成了牛,駕馭著他們在瑞典犁下了一塊寶地,扔進了海里,變成了今天的西蘭島,丹麥人非常喜愛吉菲昂女神,把她和四頭牛鑄成銅雕噴泉。小閆說,女神犁下的那塊地,就是我們從瑞典去挪威路上經(jīng)過的維那恩湖。那形狀一模一樣,世界真是神奇!</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接著我們來到阿美林堡宮。這是建造于十八世紀的至今仍在使用的皇宮。王宮位于八角廣場四周,由四座完全同樣的宮殿組成。廣場中央一座腓特烈國王的雕像。據(jù)說當年王宮遭火災(zāi),便借住在這個皇宮,難怪從外觀看,這并不是皇宮的樣子。不過在這里看到了頭戴高帽子的衛(wèi)兵。</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在皇宮西面,是腓特烈教堂,擁有斯堪的納維亞地區(qū)教堂的特色——銅綠色的穹廬頂,直徑達31米,圓頂被安置在12根圓柱之中。圓頂教堂在歐洲很少見。這一設(shè)計靈感可能來自于羅馬圣彼得大教堂。這里還是哥本哈根許多新人結(jié)婚的場所。的確,有新人在拍婚紗照,好笑的是新娘要比新郎胖出一個身子。我與菊賢環(huán)繞教堂一周,那些隔幾步就有一座的栩栩如生的神父、主教或什么家的人物雕像,也應(yīng)該是這座教堂著名的原因之一。</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距離腓特烈教堂不遠,是哥本哈根的新港。新港不僅是安徒生曾經(jīng)住過的地方,而且是哥本哈根的城市名片。</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沿著港口左岸漫步,人群熙攘,港灣里停著各種船,兩岸彩虹般的房屋讓人覺得“童話王國”的美名并不虛傳。走過一座橋,從另一岸漫行。記得小閆說,安徒生曾在20—28號之間住過。可是,門牌號在,卻人去樓空,滿不是那回事了,連個故居標識都沒有。就在那幾個門牌號下的小店里,我買了一個小美人魚的作為紀念。</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在等集合的時間里,走進一家小型琥珀博物館。這里陳列著許多美麗精致的琥珀制品。</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丹麥又是琥珀王國。丹麥人稱琥珀是美人魚的眼淚。波羅的海是琥珀產(chǎn)區(qū)。有很多種類,被稱為有基寶石,有金木水火土五性。琥珀出于木,焚于火,變成土,經(jīng)過海水沖刷,就成金子那樣名貴了。其中的藍珀,有兩個出產(chǎn)地,非洲多米尼加和波羅的海。波羅的海的琥珀產(chǎn)自于海底地層,再被海水長時間沖刷過后,一部分琥珀會被沖到海岸上,有些則漂浮于海水中。所以最純正。</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我對金銀琥珀一類飾品一竅不通,但看著玻璃柜里奇異色彩似真似幻的飾品,尤其是全透明無雜質(zhì)的藍珀,在正常光線下是檸檬黃,在不同光線下會呈現(xiàn)截然不同的色彩變化,還是令人目眩神迷的。</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最后來到管風琴教堂,也是哥本哈根網(wǎng)紅打卡地。這個教堂是為紀念丹麥著名的神學(xué)家和贊美詩作家哥戎維而建。于1921年9月8日哥戎維生日那天奠基,1940年9月8日全部完工,歷時19年。</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教堂建筑背后的故事更吸引人。</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當時在全國征集有關(guān)紀念的設(shè)計方案。在眾多的方案中,尹森·克林特的設(shè)計方案引人注目,但是并沒有馬上被評委會采納。因為他的設(shè)計方案不是建造一個紀念碑,也不是建造一個雕塑,而是要建一座大教堂。造價實在太高。經(jīng)過長時間的醞釀討論,最后評委會還是采納了他的方案。哥本哈根市政府捐贈了建筑用地,建筑經(jīng)費來源于民間贊助和政府撥款。遺憾的是尹森沒有親眼見到全部工程完成就于1930年去世了。他的兒子考爾和孫子伊斯本繼承了他的工作,完成了全部工程。這就是所謂的管風琴教堂,它的丹麥語實際名字叫哥戎維教堂。</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管風琴教堂代表了典型的丹麥設(shè)計風格,簡潔大方,卻又別致典雅。據(jù)說,教堂的內(nèi)部極為樸素,幾乎沒有什么更多的裝飾,只有用小塊的黃磚砌成的不同造型的頂棚,支柱及窗框等等,造型獨特,令人耳目一新,使人情不自禁贊嘆設(shè)計師的非凡構(gòu)思。</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教堂的外部也是全部用手制黃磚砌成,與內(nèi)部造型互相襯托,渾然形成一個令人嘆為觀止的建筑藝術(shù)品。整個教堂共用磚6百萬塊,所有這些黃磚都是由特殊任命的六個磚瓦匠制作的。教堂可納1800人。</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人們之所以將這個教堂稱為管風琴教堂,是因為教堂本身的外形以及教堂周圍的民用建筑都酷似管風琴。另外,教堂內(nèi)實際上也建造了一個號稱北歐最大的管風琴。這架管風琴最大的管子長10米,重425公斤。而最小的高音管子僅長5公分。整個管風琴共有管子4052個。</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我們未安排入內(nèi),僅看外表就令人嘆為觀止。大家在草坪前頻頻拍照,希望留下與管風琴教堂的美麗影像。</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整整跑了一整天,晚上住在一個頗大的酒店。雖然很累,還是約好出門看看周邊。</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出酒店先往東去,一個圓形廣場,中央一座高聳幾十米的雕塑,底座由黃綠等彩色馬賽克雕琢成圓形,間或有人形。上部分像是葉子片連接,逐漸縮小成三角柱狀。頂部鑲嵌棕黑鉆石,尚有老鼠、雞(或鳥)的造型。完全不明白什么意思。</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廣場往南竟然是個大型火車站,有候車廳。只是候車廳里沒有幾位旅客。一只鴿子在廳里覓食,不懼人。候車廳外的幾條鐵軌說明,這是一個火車交通樞紐。但是,那么安靜和干凈。</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南邊有住宅區(qū),門牌號清清楚楚;有社區(qū)活動中心(我們稱呼并調(diào)侃為黨群中心)。北邊有街道、居民樓和工廠與超市。超市里的東西價格不低。</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翌日,問及小閆這是什么地方?她說是哥本哈根的一個大區(qū)。</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這一天的行程真是凌亂。也正是從這凌亂碎片化的參觀里,整理出童話王國丹麥的印象:美麗而富足,喧鬧而安寧,藝術(shù)氣息濃郁而文化內(nèi)涵豐富。</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寫于旅途大巴車,修改于家中</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