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女兒在網(wǎng)上查了查,說七里山塘風(fēng)景最優(yōu)。于是,吃了午飯后,女兒就領(lǐng)著我和她媽媽,一起到七里山塘走走。</p> <p class="ql-block">我們坐了地鐵,不到二十分鐘,就走出了地鐵站口。我們向前又走了幾分鐘,就來到了景區(qū)門口,門口游人眾多,早已排成了游龍一樣的長隊。我們順著長隊的邊沿,繼續(xù)朝前走,待找到隊伍的尾巴,再連接著排隊等候。走啊、走啊,十分鐘過去,看不見隊伍的尾巴。又走了十分鐘,還是長長的隊伍。眼看著快要半個小時了,朝前望,依然望不到頭。女兒說:“不如,咱們到木瀆去吧,那里的風(fēng)景也美,和七里山塘差不多?!蔽覀冇肿说罔F,不長的時間,就來到了木瀆。</p> <p class="ql-block">出了地鐵站口,豁然看見眼前的小型廣場,游人如織,笑語暄暄。隨著人流,就來到了廣場的邊緣,但見,青石臺階橫臥、豎掛在我們腳下。與臺階相對應(yīng)的,是江南水鄉(xiāng)的標(biāo)志性建筑——白墻墨瓦的精美房子。白墻上有幾筆字,墨色的筆畫,橘黃顏色鑲嵌在筆畫的邊沿,一墨一橘黃,瞬間,讓這些字占據(jù)了立體的空間。再看這些字,不是整齊又呆板地站隊排列,偏是大小不一、錯落有致地點綴其間:“木瀆,故事從這里開始......”我們一家都很喜歡這個地方,找了游客中的一個漂亮姑娘,讓她在這個地方為我們一家照張相。姑娘很熱情,邊說著讓我們站好位置,邊挪動自己的身子忙來忙去找角度。終于,姑娘照好了相,照了好幾張,交到我們手中讓我們看。姑娘確實照得漂亮,我們一家都紛紛夸贊姑娘。姑娘羞紅了臉,微微笑著,就轉(zhuǎn)身離開了。在我們一家的心中,姑娘也是一道美麗的風(fēng)景呀!</p> <p class="ql-block">有人說,步移景來。這,的確不錯啊。我們漫步行走,眼前的美景,也款款而至。就這樣,我們走著、賞著,妥妥的是:剛剛景前觀,又成畫中人。不知不覺中,我們就來到了一座橋前。橋是石拱橋,橫跨在河水兩岸。橋洞是半月形,與水中倒影相隨,又成圓月狀。那氣韻,滿是溫婉柔美。再看橋洞弓身馱載的游人之重,那氣勢,何不堅韌強(qiáng)壯?走近細(xì)看,才知道這石拱橋是有名字的,名字寫在橋頂稍下、橋洞頭上:香溪橋。這名字好,既有江南風(fēng)情,也有古代詩韻。橋洞的兩側(cè),赫然寫著上下兩聯(lián)(那字美,也高深,我才淺,有字認(rèn),有字是猜的。):跡仗吳王古,溪緣越女香??吹竭@里,我猛然記起我們一家照相的那個地方,墨瓦下、白墻上,有這樣的提醒文字:“木瀆,故事從這里開始......”你看這對聯(lián),一個“吳王”,一個“越女”,這里面,肯定有著傳奇的香艷故事了。</p> <p class="ql-block">在很久很久以前,眼前這河,叫山塘河;河上的橋,叫山塘橋;河邊的街,叫山塘街。時間,就像山塘河水一樣,閑適淡然地流淌著。這不,這河水慢悠悠地流淌到了2500年前。那一年,臥薪嘗膽的越王勾踐,挑選越國浣紗女子西施,獻(xiàn)于吳王夫差。夫差初見越女,疑若天仙,愛之極深。于是,他在靈巖山上為越女興建館娃宮, 并增筑姑蘇臺。為此,吳王集中大批能工巧匠在這里“八仙過?!卑愕貏谧?。由于這活兒工程龐大,需長年累月做活兒,這樣,不少工匠就拖家?guī)Э?,在山塘河兩岸定居下來,形成了聚居點,并逐漸發(fā)展成為集鎮(zhèn)。后來,因修建館娃宮、姑蘇臺等需要大批木料,"三年聚材,五年乃成",從浙江等地征集的上好木材源源而至,時常堵塞山塘河道,出現(xiàn)了"積木塞瀆"的宏觀景象。于是,山塘河一帶又被稱為"木瀆"。及至館娃宮建成,西施就住在靈巖山上,日日用香料沐浴自己的嬌體,享受著吳王優(yōu)待仙女般的奢華寵愛。后來,這些沐浴水流入山下河中,日久脂留不退,惹得滿河生香,人們便把山塘河又稱為香溪河了。久而久之,在人們口耳相傳中,香溪河取代了山塘河,木瀆鎮(zhèn)取代了山塘街。至于故事中男女主人公的結(jié)局,想必大家都早已知曉:一國之君癡心郎,難牽浣女絕情裳。</p> <p class="ql-block">過了香溪橋,沿著香溪水,我們繼續(xù)前行。不遠(yuǎn)處,路上立一座石門,但見高高的橫梁上寫著四個字:“山塘古鎮(zhèn)”。再看左右門框,一邊是“園林甲吳下”,另一邊是“丘壑在胸中”。假如山塘古鎮(zhèn)是一本古書,那左右門框上的文字,就優(yōu)雅地書寫在了能概括整本古書的扉頁。進(jìn)了石門,古鎮(zhèn)美景就如鮮花怒放,一瓣挨著一瓣,文雅從容,次第而來。</p> <p class="ql-block">首先映入眼簾的,是街道旁的一塊大型招牌,上面書寫著“乾隆御游,木瀆風(fēng)華”八個大字,真讓人眼前一亮。剛進(jìn)木瀆古鎮(zhèn),就踏上了乾隆當(dāng)年南巡江南的御道,感覺自己的身架子一下子高出許多,榮幸之至??磥恚@青石板鋪就的御道上,肯定行走著曾經(jīng)以乾隆為主人公的帝王故事。說乾隆帝之前,咱先提一介布衣。布衣名喚徐士元,傳此人為一落第秀才,不慕功名,唯好居家讀書,更是酒君子;常與文友詩朋交盞痛飲,且量極大,每飲,必豪放無阻。時人觀之,遂戲云:其飲,當(dāng)如飲盡虹橋下之香溪水也。至此,“虹飲”名號,非徐士元無誰。所以,他建好的私家園林,就喚作“虹飲山房”。除豪飲之外,其亦孝敬雙親。為消老人之閑,其便在宅院中搭起了春暉樓戲臺,逢時過節(jié),必延戲班子開唱,從不例外。誰也沒料到,處江湖之遠(yuǎn)的一介布衣,和居廟堂之高的乾隆帝王,竟然共有著“趣味相投”的孝道。據(jù)說乾隆六巡江南,六至木瀆,聞徐士元飽含敬孝之心,甚為感動,必棄舟登岸,大駕光臨虹飲山房。攜手布衣徐士元,游園看戲,與民同樂。后來,人們羨慕徐士元的虹飲山房,大贊其為“平民行宮”。乾隆對自己的母親孝圣皇太后,也是敬孝非常。他六巡江南,曾經(jīng)四次攜母前往。孝圣皇太后70壽辰時,乾隆因皇太后喜歡江南景色,特意在頤和園仿江南街市坊巷建了一條蘇州街,可見乾隆對蘇州木瀆古鎮(zhèn)的喜愛。如此看來,帝王之孝和平民之孝,也算是“異曲同工”之妙吧。</p> <p class="ql-block">天色漸暗,華燈初上,古鎮(zhèn)的景觀愈發(fā)精致多彩。尤其是看到衣著古裝的少男少女結(jié)伴而來,更讓人恍若隔世,如在夢中。如果少女的纖纖玉指能輕巧地?fù)u曳一柄蘇繡小扇子,可能會讓人想起一首唐詩來:“輕羅小扇白蘭花,纖腰玉帶舞天紗。疑是仙女下凡來,回眸一笑勝星華?!蔽遗ゎ^看,左手邊大門上頭的四個字在燈光照耀下,分外耀眼:沈壽故居 。我看了大門旁邊站立的廣告牌,才知道,這一家主人的身上,演繹著一段精美的蘇繡故事啊!</p> <p class="ql-block">說到蘇繡,先來聽聽唐朝的兩位詩人對蘇繡的嘖嘖稱贊吧。胡令能的《詠繡障》:日暮堂前花蕊嬌,爭拈小筆上床描。繡成安向春園里,引得黃鶯下柳條。羅隱的《繡》:一片絲羅輕似水,洞房西室女工勞。花隨玉指添春色,鳥逐金針長羽毛。蜀錦謾夸聲自責(zé),越綾虛說價猶高??芍杏米鼬x鴦被,紅葉枝枝不礙刀。唐朝詩人生花的文字,古色古香,寫足了蘇繡“以假亂真的美,巧奪天工的妙?!睍r間來到了清朝末年,一位蘇州女子的出現(xiàn),更是讓蘇繡錦上添花、舉世聞名。此女子初名雪芝,號雪宦,是清末民初的著名繡女,出生于蘇州的儒商家庭,自幼跟隨父親讀書寫字,后成為蘇州著名的刺繡能手。她致力于研究刺繡針法,創(chuàng)造出近10種新的針法。她所創(chuàng)造的仿真繡法,吸收繪畫中明暗原理,注重物象逼真,富有立體感,成為欣賞性繡品的主要針法。慈禧七十大壽的時候,其刺繡作品作為貢品上貢,深受慈禧的喜歡,慈禧有感而發(fā),親筆寫“福、壽”兩字賜贈予她。她非常喜歡慈禧妙筆,單取一“壽”字,更名為“沈壽”。后來,沈壽刺繡《意大利皇后愛麗娜像》作為國禮送給意大利,轟動該國朝野,造成舉世聞名的國際影響。1914年,張謇在江蘇南通創(chuàng)辦女紅傳習(xí)所,沈壽應(yīng)聘擔(dān)任了所長兼教習(xí)。1921年6月18日,沈壽病歿于南通,終年48歲。在沈壽去世后的很長時間里,作為沈壽的知心好友,張謇離群索居、閉門謝客,朝夕沉浸在對往昔的回憶里。他一連寫下四十八首《憶惜詩》,其中一首寫到“謙亭”:感遇深情不可緘,自梳青發(fā)手摻摻。繡成一對謙亭字,留證雌雄寶劍看。</p> <p class="ql-block">張謇有感于沈壽為蘇繡傾盡終生心血的忘我精神,今人也傳承沈壽的立體感針法,且不斷精心創(chuàng)新。</p> <p class="ql-block">蘇州市木瀆鎮(zhèn)人顧文霞,就是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項目蘇繡代表性傳承人,中國工藝美術(shù)大師。有一次,她利用業(yè)余時間,在家里繡了一幅《貓蝶圖》?!柏埖钡闹C音是“耄耋”,含“高壽”的寓意,她贈送葉圣陶《貓蝶圖》,即向老人祝賀70虛歲壽誕。葉圣陶收到這幅別致的壽禮,甚為喜愛,遂題十四韻為酬。全詩如下:小貓仰蝴蝶,定睛微側(cè)首;側(cè)首何所思,良難猜之透。未必食指動,饞涎流出口;未必如莊生,蝶我皆烏有。猜之亦奚為,但賞針法秀。小品狀二物,恍睹春睛晝;制作者誰歟,文霞傳顧繡。投郵遠(yuǎn)見貽,受之感意厚。文霞擅此藝,勤習(xí)始自幼;功到二美兼,靈心并妙手。往常涉重洋,神技當(dāng)眾奏;觀者咸驚嘆,絲繪傾刻就。聲譽馳異域,榮光寧獨受。精進(jìn)愿無涯,以為文霞壽。</p> <p class="ql-block">從古至今,“薄若風(fēng)”、“巧如煙”“輕似水”的蘇繡,承載了多少厚重的故事?。?lt;/p> <p class="ql-block">終于,從厚重的蘇繡故事中走出,我們又隨著人流,在木瀆古街上漫行。往前走沒有多遠(yuǎn),還是在左手邊,發(fā)現(xiàn)了寫著“乾生元”的大門??粗箝T旁邊的介紹,我才知道“乾生元”的前世與今生。據(jù)傳,乾隆皇帝下江南時,曾將行宮設(shè)于靈巖山下,每天總聽到山寺里和尚的念經(jīng)聲。有一天,乾隆皇帝沒有聽到念經(jīng)聲,便查問起來,原來是木瀆乾生元生產(chǎn)的麻餅甜香四溢,讓和尚們聞到了,念經(jīng)也沒了心思,便一個個趴在圍墻上張望:這香味是從哪兒飄來的呢?對此,乾隆也為之詫異,就命左右到鎮(zhèn)上買來麻餅嘗試,果然名不虛傳,香味撲鼻,鮮甜可口,逗引得乾隆龍顏大悅。自此,木瀆棗泥麻餅也就自然地被列為宮廷御膳點心之一,讓其聲名更著。此刻,我好像也如傳說故事中的高僧一樣,聞到了飄渺而來的香味。果然,我的右手邊就有幾間小房子在賣著乾生元麻餅。既然是宮廷御膳,又有緣相逢,何不順手牽羊、一飽口福呢?于是,我們就買了形如滿月、色澤金黃的麻餅品嘗,果真是入口香甜、甜而不膩、香而不焦、油而不溢、松脆可口,絕對賽過上仙佳品!</p> <p class="ql-block">夜色漸濃,最炫華燈。我們雖然游興不減,奈何還要歸家,不敢多耽擱時間。于是,我們便依依不舍地扭轉(zhuǎn)身,緩緩?fù)刈咧?,一步一步,又把剛剛有緣相逢的故事重溫了一遍;御膳點心,是乾生元的故事;精妙典雅,是蘇繡的故事;異曲同工,是虹飲山房的故事;木瀆風(fēng)華,是乾隆御游的故事;山塘飄香,是吳王越女的故事……就這樣,我們走出了木瀆古鎮(zhèn),站在廣場邊沿,扭回頭,我又看見了墨瓦下、白墻上的字:木瀆,故事從這里開始……。在夜燈和星月的映襯下,分明看到,古鎮(zhèn)的整條街都是街河并行、小橋流水、綠蔭綿延、深宅大院、街巷幽深、古跡處處。再往遠(yuǎn)處望,街的一頭枕著幽奇古樸的山壑,另一頭連著繁華熱鬧的商市。這連綿不絕的木瀆景點啊,迎接著多少古往今來的游人,也就產(chǎn)生了多少連綿不絕的故事啊!西施到了木瀆,有了香溪水的故事;乾隆到了木瀆,有了虹飲山房和乾生元的故事;張謇到了木瀆,有了和沈壽憶惜不絕的故事;葉圣陶到了木瀆,有了貓蝶的詩畫故事……今天,我也到了木瀆,多想也有啥和啥的故事?。 白臃俏?,安知我不知魚之樂?”你不是我,怎么知道我沒有故事呢?這樣的道家心緒,大概就是游人攀高一層的旅游境界吧。那么,我的故事遺落在哪?問古街,古街暄暄,無暇顧及到我;問香溪,香溪無語,仿佛一懷沉沉心事;問星星,星星卻眨巴著逗你猜謎語的眼神。</p> <p class="ql-block">看來,我的故事,哪怕這次難尋,下一回再來,在我驀然回首時,肯定會邂逅著一見如故的驚艷。不要不信,不遠(yuǎn)處,燈光閃耀的幾個字,調(diào)皮地擠滿了我的眼簾:我在木瀆等你!</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