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美篇昵稱 海哥</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美篇號 55849890</span></p> 黨的女兒 <p class="ql-block"><i style="font-size:15px;">晏梅香,女,祖籍浙江。1949年9月24日生于上海, 1966年初中畢業(yè)于上海市建江中學,1968年9月到黑龍江生產(chǎn)建設兵團2師12團(名山農(nóng)場),中共黨員。歷任12連副指導員、營黨委委員、農(nóng)場科研站助理會計師。曾入選國慶20周年觀禮黑龍江省代表團,受到毛主席等中央領導接見。1992年1月21日因患癌癥,經(jīng)搶救無效病故,時年43歲。</i></p> <p class="ql-block"> 晏梅香,長得很一般,黑乎乎的臉龐被太陽一曬,就像暴了一層皮,大家都叫她麻土豆,但她卻有一顆金子般閃亮的心。</p><p class="ql-block"> 1968年11月,到連隊才2個月,她就當上了女馭手。成天趕著馬車不是送肥,就是運種子,好辛苦,但她樂此不疲。</p><p class="ql-block"> 為了戰(zhàn)備的需要,她決心學騎馬。不知從馬背上摔下來多少次,摔得傷痕累累,最終靠她那堅韌和勇敢練就了一身好騎術。 </p><p class="ql-block"> 晏梅香努力工作,刻苦鍛煉,廣受好評,1969年春被評為師、團二級活學活用毛主席著作積極分子,并參加了沈陽軍區(qū)和兵團各地的巡回演講。9月,她加入了中國共產(chǎn)黨,并被兵團推選為進京代表,參加建國二十周年慶祝大典,受到毛主席等中央領導的親切接見,參加了人民大會堂的國宴,還品嘗了偉大領袖敬的酒,與毛主席碰杯,這是她終生難忘最幸福的時刻,被中央新聞電影制片廠國慶二十周年的紀錄影片記錄了下來。同年,沈陽軍區(qū)《前進報》和黑龍江兵團的《兵團戰(zhàn)士報》都報道了她的先進事跡。捷報傳回晏梅香的母校上海市建江中學,學校宣傳了她的事跡,號召全體師生、校友向晏梅香學習。國慶觀禮回來,她就擔任了連隊的副指導員。</p><p class="ql-block"> 到農(nóng)場僅一年,晏梅香就得到了這么高的榮譽,但她牢記毛主席“戒驕戒躁”的教導,依然保持普通戰(zhàn)士的本色,處處以身作則,模范帶頭。</p> <p class="ql-block"> 秋收,是北大荒最忙的時節(jié)。全連所有的人全都撲在第一線上搶收莊稼。一天晚上,機務排在連隊最遠的地塊挑燈夜戰(zhàn)。連里安排司號員為他們送夜班飯。但小司號員太累了,坐在連部就睡著了。到了該送飯的時候,晏梅香看到他如此困倦,沒有叫醒他,就自己挑起裝滿飯菜的擔子,打著手電,把飯送到地頭。直到凌晨4點才拖著疲憊的身體回到連部。司號員深受感動,也學著晏副指導員那樣努力地工作。當年,他被評上了 “五好戰(zhàn)士”。</p><p class="ql-block"> 那時,農(nóng)場用煤是用船從黑龍江運來的,各連隊都要輪流去江邊挑煤。一次,晏梅香在挑煤時不慎從跳板上掉進了江里,被救上來后,也不肯休息,繼續(xù)去挑煤,直到全連收工。她能肩扛百八十來斤的大豆、小麥麻袋,在三級跳板上往返自如。大家贊揚她力比小伙,也心疼地叮囑她別累壞了。她笑笑說:“不累?!?lt;/p><p class="ql-block"> 1973年3月,晏梅香和連隊一個本地青年結婚了。組織上為了照顧他們,把她調到機修連任副指導員。她一到車間就對車、鉗、鉚、電、焊等工種感興趣了,除了做好本職工作外,她虛心向師傅們請教,刻苦鉆研業(yè)務。白天工作,晚上學習,常常有家不歸,還真學會了不少技術活。</p><p class="ql-block"> 這年夏天,組織上決定保送晏梅香去上海復旦大學深造。他丈夫聽了,又驚又喜,驚的是好媳婦就要離開自己了,喜的是梅香深造后,必然有更大的作為??墒顷堂废銋s一口謝絕了組織上的安排,表示要堅決扎根邊疆。</p><p class="ql-block"> 1980年,農(nóng)場改建后,她被調任科研站會計。她邊工作,邊學習,硬是學完電大財會課程,拿到了會計證書。</p><p class="ql-block">雖然崗位變了,但她關心人幫助人的美德總是不變,而且做了好事從不掛在嘴上。科研站有一個曾經(jīng)參加過抗美援朝的老同志王貴發(fā),家里比較困難,甚至沒錢買糧,晏梅香就掏錢幫老人解決了困難。直到1986年春節(jié),老人在拜年時夸獎小晏的無私幫助。晏梅香的丈夫才知道此事。</p> <p class="ql-block"> 1986年9月,晏梅香因勞累過度病倒了,診斷為胰腺癌三期。在蘿北縣醫(yī)院經(jīng)過3次手術和大劑量的化療,她的頭發(fā)脫光了, 身體極端虛弱。病魔沒有使她失去笑容,她也沒有向領導提出特別照顧的要求。</p><p class="ql-block"> 1990年,晏梅香轉到上海市虹口區(qū)中心醫(yī)院治療。期間時任上海市市長的朱镕基委派上海市總工會和上海市勞動部門工作人員到醫(yī)院慰問她,希望她堅強,要與疾病做頑強的斗爭。她的母校老師、同學和朋友們也不斷去探望和安撫,希望她能盡快好起來。</p><p class="ql-block"> 在晏梅香生命最后的日日夜夜里,她的丈夫更是一步也沒離開過她的病床。12月里,她想吃草莓,丈夫跑遍上海各大商場給她買。病逝的前一天,她已神志不清,媽媽來到病床前,問她:“你認識我嗎?”她搖搖頭。丈夫上前問她:“你認識我嗎?”她說:“自己的老公怎能不認識?”這就是她留給親人的最后一句話,也是讓她丈夫感動一生的話!</p><p class="ql-block"> 1992年1月21日3時45分,晏梅香終因病情惡化,搶救無效,永遠地離開了家人和戰(zhàn)友們。婆婆知道后,流下了傷心的眼淚,茶飯不思,對著她的照片發(fā)呆,總不相信好人會走得這么早。 </p><p class="ql-block"> 晏梅香病故后,農(nóng)場發(fā)布訃告稱晏梅香同志是黨的好女兒,給予了極高的榮譽。晏梅香是千百萬下鄉(xiāng)知青的杰出代表。她短暫的43年人生,是平凡而偉大的。</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right;">撰稿:張文生、張斌、張聰、葛長根</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right;">責任編輯:劉宏海</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