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傳統(tǒng)文化對于生命的表達,不是渾渾噩噩地活到一百歲,活到一百幾十歲,中國古人把這個叫枯壽。枯壽就是吃不下,睡不著,動不了,糊里糊涂,甚至胡攪蠻纏 ,總之 就是想活活不好,想死又死不了,成為兒女的拖累,成為社會的累贅,要么孔圣人咋么會說人老不死便是賊呢?</p><p class="ql-block"> 如果有人要問我什么病最可怕,個人認為是神志疾患,因為人最難管控的是自己的思維和情志,但思維和情志在一定程度上取決于你長久以來的一種慣性。</p><p class="ql-block"> 現(xiàn)代研究表明凡是受過高等教育的,習慣于閱讀、學習、獨立思考話,并且他們喜歡接受新事物,對這個世界保持著持續(xù)的好奇心的老人很少有老年癡呆等精神疾患。</p><p class="ql-block"> 反之,幾十年如一日的買菜煮飯,打掃衛(wèi)生,帶小孩子,不學習,不修行,不思考,小心翼翼的算著自己還有多少存款的人越容易患老年癡呆。因為家務活兒,不像下棋、寫字、聽音樂那樣刺激思維,它更像是"機械式"的運轉(zhuǎn)。腦子一旦習慣于重復,就會慢慢"生銹"。這時候,如果再加上睡眠不足、飲食不均、情緒壓抑,那簡直就是為阿爾茲海默癥"鋪路" 而<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這種精神疾病,在玄學層面是魔障的勝利,也是人性的潰敗。佛道皆言,萬般災厄,皆由業(yè)起。若人不行善積德,終將淪為邪祟玩物。</span>而現(xiàn)代醫(yī)學的局限,恰恰印證了玄學視角的深刻——真正的癲狂,源于看不見的因果,與人性最深層的惡念糾纏。唯有正視其中的玄機,方能窺見精神疾病背后,那是令人戰(zhàn)栗的真相。</p><p class="ql-block"> <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人這一輩子怎么來這個世界沒得選,但咋么走和福報有關,也就是說善終才是人生最難得圓滿。</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