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民國年間,一位身著破舊僧衣的老僧,在蘇州靈巖山寺中安詳?shù)靥稍诤喡拈缴稀?lt;/p><p class="ql-block">他就是近代著名高僧印光大師,一生倡導凈土法門,被尊為蓮宗十三祖。</p><p class="ql-block">臨終前,大師讓弟子們圍坐在身邊,緩緩說出了一句發(fā)人深省的話:"人不一定信佛,但一定要有佛性。"</p><p class="ql-block">這句話究竟蘊含著怎樣的智慧?佛性又是什么?</p><p class="ql-block">冬天的靈巖山寺內(nèi)外籠罩著一層薄霧。山門外的青石板路上結了一層薄冰,踩上去發(fā)出咯吱的響聲。寺院的鐘聲悠遠地傳來,穿透清晨的寒霧,帶著幾分凄清。</p><p class="ql-block">印光大師已經(jīng)臥床多日,但他仍然保持著一貫的清醒。這位一生提倡念佛、戒殺、吃素的高僧,即使在病榻上也不忘開示弟子。他的房間位于寺院西側的一間禪房內(nèi),陳設簡單,只有一張木榻、一張方桌和幾個蒲團。墻上掛著一幅觀音菩薩像,案幾上放著一盞長明燈,在晨光中發(fā)出微弱的光芒。</p><p class="ql-block">大師的大弟子妙真和尚輕輕推開門,手里端著一碗用山泉水煮的姜湯。妙真今年四十有余,身材魁梧,卻動作輕柔。他跟隨印光大師二十多年,深得大師真?zhèn)鳌?quot;師父,天寒,您該用些熱湯了。"妙真和尚小心翼翼地說。</p><p class="ql-block">印光大師微微睜開眼睛,目光依然清澈如水。他的面容雖然消瘦,但神色安詳,嘴角帶著淡淡的笑意。"放下吧。"大師輕聲說,聲音雖弱卻清晰,"叫其他人也進來。"</p><p class="ql-block">妙真心領神會,將姜湯放在床頭的小案幾上,轉身出去召集師兄弟們。不一會兒,十幾位弟子陸續(xù)進入房間,恭敬地跪坐在大師的床榻周圍。有的是跟隨大師多年的老弟子,也有剛入門不久的年輕僧人。房間里安靜得能聽見檐外飄落的雨滴聲和遠處傳來的鐘聲。</p><p class="ql-block">印光大師環(huán)視一周,目光在每個弟子臉上停留片刻,臉上露出慈祥的微笑。"我這一生,見過太多人。"大師開口說道,聲音雖輕但字字清晰,"有的為求功德,日日燒香拜佛;有的廣布善財,四處興建寺廟;有的持齋守戒,一絲不茍。這些都是好事??墒牵銈兿脒^沒有,為什么要這樣做?"</p><p class="ql-block">弟子們面面相覷,沒有人回答。妙真和尚輕輕給師父掖了掖被角,房間里只聽見微弱的呼吸聲。</p><p class="ql-block">"我記得年輕時在陜西,遇到一位老農(nóng)。"印光大師的目光仿佛穿越時空,回到了那段往事,"那是個面朝黃土背朝天的莊稼人,手上的老繭厚得像樹皮。他不識字,沒讀過經(jīng),也從未進過寺廟。可是他待人至善,從不欺瞞他人,勤勞樸實,孝順父母。"</p><p class="ql-block">說到這里,印光大師輕輕咳嗽了幾聲,妙真趕緊上前扶他靠好,又遞上溫熱的姜湯。大師抿了一口,繼續(xù)說道:"有一次,他家的老牛生病了。那頭牛跟了他二十多年,是他家的命根子。老農(nóng)二話不說,賣掉了家里僅有的幾件值錢物件,請來獸醫(yī)。他守在牛身邊整整三天三夜,像照顧自己的孩子一樣,寸步不離。"</p><p class="ql-block">?</p><p class="ql-block">印光大師的目光變得深邃:"夜里,我看見他跪在牛前,眼里含著淚水,嘴里不停地說:'老伙計,你可要挺住啊。'這份對生命的珍視,對親近之物的愛護,不正是佛性的體現(xiàn)嗎?"</p><p class="ql-block">弟子們聽得入神,有人不禁掉下淚來。這時,一位年輕僧人舉手發(fā)問:"師父,我聽說佛性人人本具,為什么還要修行呢?"</p><p class="ql-block">印光大師露出了欣慰的笑容:"善哉,善哉。修行,不是為了成為與他人不同的人,而是為了找回本來就屬于我們的東西。就像一面鏡子,蒙上了灰塵就要擦拭,這灰塵不是鏡子的本質(zhì),鏡子的本質(zhì)是明亮的。人人都有佛性,就像人人都有一面明鏡。"</p><p class="ql-block">"我曾遇到一位商人,"大師繼續(xù)說道,"他的店鋪不大,可是生意興隆。我問他有什么秘訣,他說:'沒什么秘訣,就是不占客人便宜。稱重時總往多里稱一點,找錢時總要反復數(shù)清楚。雖然賺得少些,可是心安。'這不也是佛性的顯現(xiàn)嗎?"</p><p class="ql-block">窗外的雨漸漸停了,一縷陽光透過窗欞照進來,落在大師枯瘦的手上。印光大師看著自己的手,仿佛在看著什么珍貴的寶物。</p><p class="ql-block">"還有一位老師,"大師的聲音愈發(fā)溫和,"在鄉(xiāng)村小學教了一輩子書。學校破舊,學生家境都不好。他自掏腰包給孩子們買文具,下雨天背著走不動的小學生過泥水路。三十多年,從未間斷。他說:'看到孩子們一天天長大,學會讀書寫字,就是我最大的快樂。'這樣的人,雖然不念經(jīng),不拜佛,但他的心中,佛性純凈如水。"</p><p class="ql-block">?</p><p class="ql-block">說到這里,印光大師的氣息變得有些急促,妙真連忙上前幫他拍背。大師擺擺手,示意自己無礙:"人活一世,不在修了多少法門,讀了多少經(jīng)書,拜了多少佛像。關鍵是內(nèi)心是否真正明白了佛法的道理,是否真正踐行了慈悲喜舍的精神。"</p><p class="ql-block">正說著,突然有一道金色的陽光穿透云層,直射入房內(nèi)。印光大師的臉上浮現(xiàn)出一種特別的神情,仿佛看到了什么令人驚喜的景象。他微微坐起身,目光炯炯有神:"你們知道嗎?在我一生接觸過的無數(shù)人中,最讓我感動的不是那些顯赫的居士,不是那些博學的法師,而是..."</p><p class="ql-block">大師的聲音突然變得極其微弱,眾弟子趕緊湊近。這一刻,仿佛整個寺院都屏住了呼吸,連遠處的風聲都靜了下來。大師的面容上寫滿了慈悲,眼中閃爍著智慧的光芒,似乎要道出一個驚天動地的秘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