攝影編輯? ? 王靜波 <p class="ql-block">離開浙江千年古鎮(zhèn)--烏鎮(zhèn),前往江南文明發(fā)源地-- 無錫,在這“太湖明珠,江南盛地”,首先選擇了太湖名勝風景區(qū)主要家庭成員之一的蠡園。據(jù)網(wǎng)上查證,蠡園始建于民國十六年(1927年),算起來有近百年歷史。蠡園總面積82000平方米,其中水域面積35000平米,幾乎是蘇州四大名園的面積總和,蠡園是國家AAAA級旅游景區(qū)。這里不僅有美麗的自然風光,還有深厚的文化底蘊,被譽為無錫的“世外桃源”。</p> <p class="ql-block">蠡園公園位于江蘇省無錫市濱湖區(qū)青祁村70號,地處蠡湖之濱。翻開其歷史,相傳春秋時越國大夫范蠡偕美人西施泛舟于此,故這里的湖和園都因范蠡而得名。蠡園以水景園林著稱,融合假山、長廊、亭臺等江南園林特色,有南堤春曉、四季亭,千步長廊、晴紅煙綠水榭、凝春塔,春秋閣、水榭,邀魚軒、綠漪亭、假山群等大小20余處景點,融合了江南園林的精致與太湖的浩渺風光,兼具歷史人文與自然景觀特色。是無錫園林公園家族中體量比較大,景點比較豐富,園齡比較年輕的現(xiàn)代園林公園。</p> <p class="ql-block">蠡園園門原為漁莊大門,雙坡小青瓦屋頂,方磚貼墻,下立金山石石裙,上鐫磚刻“蠡園”二字,古樸典雅的坐落在這里,現(xiàn)已被省列入不可移動文物。既有通行功能又具文物價值。</p> <p class="ql-block">經(jīng)過景區(qū)園門,進入暗廊、月洞,穿過“蠡園春曉”的圓拱門,眼前的場景不禁令人眼前一亮。整個景區(qū)地勢平坦,視野寬闊,湖面如鏡,煙波浩渺,景點均衡,布局合理,不顯空間狹窄,少有人員擁擠。此時為3月中旬,春風吹綠了蠡湖沿岸,喚醒了園中每一寸生機勃勃的土地,數(shù)千棵盛開的桃樹讓這里充滿了春天的氣息,既有現(xiàn)代園林的風格,又有人文歷史的韻味,展現(xiàn)出蠡園獨特的魅力。</p> <p class="ql-block">漫步在石板路上,身邊湖<span style="font-size:18px;">水如鏡,倒映著周圍的綠色植被和古色古香的石橋。湖邊盛開的粉色櫻花和紅色桃花為這幅畫卷增添了更多的美感。</span>讓人頓覺神清氣爽,心曠神怡。雖然山是假的,湖水是真的,亭閣是仿的,桃柳是真的,動人故事是編的,歷史人物是真的。就當觀看一部抗日神劇,無需深究,只要能創(chuàng)造美,就是無錫能工巧匠一大智慧與奉獻。跟著鏡頭往前走,就知道眼前的風景有多么美。</p> <p class="ql-block">走進千步長廊?,289米臨水長廊,89個鏤空花窗,圖案各異,移步換景,窗窗成畫,盡顯江南建筑韻味?。即能欣賞長廊里邊的碑刻詩文,又能欣賞到長廊外水景風光,還能遮風避雨。像一條巨龍靜臥在這里。</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晴紅煙綠水榭,建于1935年,位于長廊東端。采用50米長的平橋引申入湖,在湖中平橋頂端的平臺上建水榭,故俗稱湖心亭。亭呈長方形,飛檐翹角,四周通敞,金色琉璃頂,內(nèi)懸華繹之書“晴紅煙綠”匾額,為湖水園景色色彩多變的寫照。水榭東側(cè)隔水處,有凝春塔相映成趣。</p> <p class="ql-block">蠡園湖畔,湖水清澈,倒映著周圍的樹木和建筑物。湖邊傳統(tǒng)的中國式亭子,屋頂飛檐翹起,顯得古色古香。湖畔的樹木和灌木叢中開滿了粉紅色的花朵,增添了春天的氣息。遠處的山巒隱約可見,天空晴朗,整體氛圍寧靜而美麗。讓人駐足,不忍挪步。</p> <p class="ql-block">綠漪亭的亭名“綠漪”寓意著水面的碧波蕩漾,與周圍的湖光山色相呼應。站在綠漪亭中,可以遠眺太湖的煙波浩渺,近觀園內(nèi)的花草樹木,是蘇工古建中四角方亭的典范之作。亭下設(shè)黃石石階,逐級延伸入水,儼然一個小型碼頭。 這種設(shè)計讓人仿佛置身于江南水鄉(xiāng)的田園風光之中,人們紛紛在這里打卡拍照,感受那份寧靜與和諧?。畫面中的同一個亭子變換一下鏡頭的角度,就是不同的美麗景觀。</p> <p class="ql-block">南堤位于四季亭方塘之外,20世紀30年代初,虞循真為陳梅芳建漁莊時所筑湖堤,長200多米,"南堤春曉"以長堤臥波、桃柳畫境,濃縮了蠡園之魂,是太湖畔不可錯過的江南春色經(jīng)典。</p> <p class="ql-block">南堤湖邊,垂柳隨風搖曳,與遠處色彩斑斕的摩天輪形成了鮮明的對比?,F(xiàn)代與自然在這里完美結(jié)合,體現(xiàn)了園林建造者的聰明和智慧。</p> <p class="ql-block">四季亭,又稱四季秒亭,于1954年建成,按東西南北,分春亭、夏亭、秋亭、冬亭四座,位于百花山房以南,方塘的四邊。四座亭子造型完全相同,春亭、夏亭名“溢紅”、“滴翠”,秋亭、冬亭為“醉黃”、“吟白”。亭子造的非常有特色,名字起的非常有詩意。</p> <p class="ql-block">云字假山。蠡園有真水假山之說,真水指五里湖水,假山即指用湖石所壘的云字假山群。因為假山如云,故以云字命名,有云窩、云腳、穿云、朵云、盤云、歸云、留云等。其中歸云洞為假山群中最高的一峰,高12米。假山之側(cè),配以小亭、蓮舫、池塘、小溪、曲橋、石筍;綴以青松翠竹及各種名貴花木,具有會稽蘭亭風光。這里可以賞石,穿洞,翻山越水,很有情趣。</p> <p class="ql-block">春秋閣位于蠡園公園東北部,它得名于春秋戰(zhàn)國時期范蠡西施的故事。閣三層,飛檐翹角,是蠡園的高建筑之一。登頂俯瞰,四周的景致一覽無余。</p> <p class="ql-block">從高處俯瞰,湖水清澈,倒映著藍天白云和周圍的樹木。湖中石橋連接小島,島上種植著各種花卉,粉色的花朵盛開,像美麗的花舟鏡泊湖中,顯得格外美麗。</p> <p class="ql-block">層波疊影為蠡園公園東部新區(qū),以水景為主,它緊靠千步長廊,西側(cè)沿原假山,用湖石、黃石,疊成假山余脈,筑石徑以通魚磯。</p> <p class="ql-block">?鏡涵水庭巧妙借太湖風光,形成“園中有湖、湖中有園”的獨特景觀?。連黑天鵝都不愿離開水面。</p> <p class="ql-block">水淼亭坐落于湖畔,四面臨水,名字寓意水面寬闊、波光粼粼。水淼亭古樸典雅,融合了江南園林的精致與靈秀。它建在橋上,因此也有“橋亭”的稱呼。亭下是煙波浩渺的 蠡湖水 ,橋下的河道還有長長的廊道,建筑和水流完美呼應,形成了一種柳暗花明的美感。如果不仔細辨認,有點和春秋閣撞臉。</p> <p class="ql-block">西施莊位于東蠡湖湖心,民間相傳為范蠡西施隱居蠡湖幽秘之處。建有西施園、繡樓、陶朱公館、夷光茶室、浪琴舫、春秋戲臺、望越亭、崇殖軒、睦親亭、夷光碼頭等多處景點。西施莊(西施園)是蠡園景區(qū)的重要組成部分,占地約3萬平方米,以春秋時期美女西施的傳說為核心,結(jié)合吳越文化打造的主題園區(qū)。這里可以借高俯瞰,把全畫幅的美麗畫面盡收眼底。</p> <p class="ql-block">山是假的,松樹是真的,浣紗溪山崖上的這棵青松,如同黃山迎客松,迎接著賓客的到來。</p> <p class="ql-block">走出蠡園,余興未盡,回過頭來,`門口蠡園二字,看似簡單,其實,蘊藏著許多歷史內(nèi)涵,千萬別和蘇州園林混淆,這是太湖之濱假山真水,四季皆景的江南古典園林。</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