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50年前的馬王堆漢墓考古被認為是20世紀中國乃至世界范圍內(nèi)的重要考古發(fā)現(xiàn)之一。這次考古發(fā)掘了西漢初年長沙國丞相利蒼夫妻和兒子的三座墓,出土了精美文物,包括T形帛畫、絲織品、藥方、漆器、竹簡等。其中,最令世人震驚的發(fā)現(xiàn)就是利蒼妻子辛追夫人—迄今為止,中國發(fā)現(xiàn)的保存最完整的漢代女尸。</p> <p class="ql-block">這批完整而精致的文物,為研究西漢初期的社會、文化、科技、藝術及醫(yī)學提供了寶貴資料。值得一提的是,辛追夫人除了原來已知的多種疾病外,最新的醫(yī)學研究發(fā)現(xiàn),她還患有糖尿病。這也從一個側面印證了糖尿病在中華民族中早已存在,甚至可能具有遺傳基因。</p> <p class="ql-block">馬王堆漢墓考古發(fā)現(xiàn)時正值文革期間,半個世紀過去,我一直沒有機會親眼目睹其真容。今年初夏回長沙,找機會參觀了湖南博物院的馬王堆漢墓展,總算圓了多年來的一樁心愿。</p> <p class="ql-block">受周圍手機黨人的影響,這些年來打卡用手機捏片子越來越多,參觀湖南博物院時也不例外。本篇的艾楓圖片雖說畫質略顯遜色,難盡親眼所見,然手機拍照的輕便快捷、信手即得的優(yōu)勢,也著實令人難以割舍。行走于展廳之間,既不必為相機的負重所累,又能捕捉瞬間的光影與感動——這,或許便是手機攝影的真正魅力所在吧。</p> <p class="ql-block">目睹博物院里琳瑯滿目的出土文物,不禁感慨,縱覽古今,唯有我中華文明,綿延不絕,五千多年燈火不息。歷經(jīng)烽火、苦厄、劫難,卻仍薪盡火傳、枝繁葉茂,于東方大地挺起文化和民族的脊梁,宛若巨龍盤踞,風骨獨具。</p> <p class="ql-block">眾所周知,歷史長河,奔騰不息。古埃及金字塔的光芒,曾照耀尼羅河畔的神廟;古希臘的智慧,在愛琴海邊閃耀如星;波斯人的鐵騎,曾卷起大漠風云;南美洲印加帝國的金陽,也在安第斯山間灑下輝煌。這些文明,如星辰曾耀眼天穹,各領風騷幾百年。</p> <p class="ql-block">然而,滄海桑田,物換星移。今天之埃及、希臘、伊朗與南美的智利,已非昔日創(chuàng)造輝煌的族群,疆界更早隨風而散。那些偉大的文明,如晨霧般在歲月中散盡,只余斷垣殘壁默然佇立于風中,或陳列于博物館的櫥窗之內(nèi),任后人憑吊、嘆惋。</p> 所以,于今之世,國人理應心懷民族自信、文化自信與發(fā)展自信——這不僅是對中華文明歷史的敬仰,更是對中華民族未來的篤定。 <p class="ql-block">不過,若是提到中國男足,似乎再難讓國人有堅持三個自信的底氣了。不管是亞洲杯、世界杯,還是奧運會,似乎沒有人會期待他們能談笑凱歌還。雖說勝負乃兵家常事,敗并不可恥,但他們總是敗得那么一塌糊涂、輸?shù)媚敲椿啬c蕩氣。若是技不如歐美強隊,尚可咬牙自勉自強以自慰;可連亞非拉的對手也悉數(shù)敗北,便真如古人所嘆:“爛泥扶不上墻”。也難怪坊間戲言,諷曰:“太監(jiān)上青樓,春水枉自流”,雖尖刻,卻道盡國人心中的郁悶和無奈。</p> <p class="ql-block">實事求是地說,中國男足真是上愧祖宗榮光,下負民眾期待。想西夷人還在田野間踢草團為戲時,千年前的大宋已有宰相高逑,英姿勃發(fā),鞠場縱橫,技冠寰宇。千年流傳,竟至今日男足這般潦倒,怎不令人掩卷嘆息、扼腕長吟?</p> <p class="ql-block">有點跑火車了,還是撫平紛雜飄逸的思緒,靜心看展品吧…</p> 辛追夫人用過的精美食具。 <p class="ql-block">馬王堆一號墓的T字形帛畫,不僅繪制了“天上、人間、地下”三層結構,也體現(xiàn)了漢代宇宙觀和“升仙”思想,是湖南博物院的鎮(zhèn)館之寶。</p> <p class="ql-block">據(jù)說在中國考古界,若一處遺址能出土古尸、絲綢或簡牘中的任意一項,便足以載入史冊,譽為重大考古發(fā)現(xiàn)。此理不難明了——與石器、玉器、青銅器、金器乃至兵器等堅固之物不同,這三類遺珍皆屬易腐之物,歷經(jīng)千年而不朽,實屬罕見。正因其罕見,才顯得尤為珍貴。</p> <p class="ql-block">而馬王堆漢墓之發(fā)現(xiàn),竟將古尸、絲綢與簡牘三者兼得,實乃千載難逢,曠世奇緣。故而,它被譽為世界級的重大考古發(fā)現(xiàn),實至名歸,當之無愧。</p> <p class="ql-block">正因得馬王堆千年遺珍庇佑,湖南博物院方顯國之重器之姿。所謂“母以子貴,館以藏尊”,誠不欺也。一館之尊,不在樓宇之宏,而在藏品之重;一城之名,不在繁華之盛,而在文化之魂。</p> 馬王堆漢墓出土了中國第一具完整的漢代古箏。 觀眾在觀看數(shù)字化的馬王堆漢墓考古發(fā)現(xiàn)。 <p class="ql-block">馬王堆考古發(fā)現(xiàn)中最令世人矚目的辛追夫人千年不腐之身,被保存在館內(nèi)一個非常低溫的洞穴,觀眾可以在非?;璋档臒艄庀掠^看,但不允許拍照。不過,即便是絕代美人,觀看她的千年古尸也絕對不會有任何美感。所以,瞅一眼滿足一下好奇心就可以了。</p> <p class="ql-block">辛追夫人墓葬規(guī)格極高,安眠在四層套棺之中,而套棺放置在30多平米的木制槨室里。這四口棺材與槨室一道構成了漢代早期最完整的棺槨組合,被禁止出國出境展覽。所以,要想親眼目睹,只能來我大長沙。</p> 槨室全部用巨大的木板拼接而成,不用一個金屬釘。最大一塊木板長近5米,寬1.5米,厚0.26米,重1500公斤,為杉木,原樹直徑至少在兩米以上。 辛追長眠的四口棺材從大到小,層層相套,分別是黑漆棺、黑地彩繪棺、朱地彩繪棺和錦飾內(nèi)棺,尤以第二層和第三層棺材最為華麗。 <p class="ql-block">這是中央電視臺紀錄片《馬王堆》所還原的辛追夫人風姿再現(xiàn)。至于這位年近五旬的漢代貴婦,是否真如畫中人般容顏不老、美貌如初,想必是個見仁見智的問題了。</p> <p class="ql-block">上面列出了能跟馬王堆考古發(fā)現(xiàn)相提并論的其它考古發(fā)現(xiàn)。由此可見,馬王堆漢墓發(fā)現(xiàn)在中國考古界的重要地位。</p> <p class="ql-block">稍感遺憾的是,此次參觀湖南博物院,一心只惦記著馬王堆的驚世考古發(fā)現(xiàn),竟未事先做些游覽攻略。事實上,作為國家級重點博物館,湖南博物院不止有馬王堆,還有十大鎮(zhèn)館之寶的珍稀文物展品,各領風騷,熠熠生輝。思之扼腕,誠為憾事。來日若再回長沙,定當擇一清閑時光,再赴博物院之約,細賞那未曾邂逅的風華。</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