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2000年2月,一部名叫《決戰(zhàn)紫禁城之巔》的電影在香港上映。影片講述了武林各大門派相互斗爭,卻發(fā)覺這場爭斗竟是葉孤城的一場陰謀,當(dāng)陰謀被識破后,他與西門吹雪在紫禁之巔比劍,既是最頂尖的兩位武林高手,又在保衛(wèi)最森嚴(yán)的紫禁城決戰(zhàn),最終葉孤城死于西門吹雪的劍下,可謂是武林巔峰之戰(zhàn)。</p><p class="ql-block"> 巔,高而直立的東西的頂?!吧訇栔畮p”,是嵩山少陽峰北側(cè)一條難度達(dá)到三點(diǎn)五星級攀爬線路,寓意少陽峰上最強(qiáng)戶外路線,而后來又開辟了“新少陽之巔”,甚至頂級路線“玄天縫”,于是屬于山“巔”的江湖地位讓位于“縫”的系列。</p><p class="ql-block"> 周六一早,一行十二人,匯合登封兩位朋友,來到玉皇溝,在銅錢處打卡留念,目標(biāo)新少陽之巔。</p> <p class="ql-block"> 從銅錢處下河道,繞過野草叢生的綠植,從干涸的河床穿行到對岸,開啟新的一周戶外活動。</p> <p class="ql-block"> 爬上第一處斜坡,上面就是第一處難點(diǎn)的石縫了,和“少陽之巔”第三處石縫很相像。</p> <p class="ql-block"> 前鋒上去做好保護(hù),隊友們開始打好保護(hù),拉繩攀緣而上。</p> <p class="ql-block"> 正在打保護(hù)攀登的隊友,和旁邊抽空耍帥的帥哥美女。</p> <p class="ql-block"> 致敬石縫頂上給大家做保護(hù)的兩位大哥!</p> <p class="ql-block"> 爬上第一道石縫,上面還是一道石縫,不過可以從旁邊繞過去,給大家演示了一下如何從樹上攀爬過去不過扣點(diǎn)太小,還是建議大家拉著繩子慢慢上,安全第一。</p> <p class="ql-block"> 走完石溝,左右兩側(cè)都有小路,上次來的時候,探查了右側(cè)小路,走的人不多,看樣子至少還是能走通的。左側(cè)一直走,據(jù)說可以到玄天縫頂上,樹蔭下,剛上來的隊友們略作休息,等后面隊友上來。</p><p class="ql-block"> 從后面趕上來,為節(jié)約時間,看到帥哥帶的還有繩子,帶上攀上第三道長石溝,為隊友們做好保護(hù)。</p> <p class="ql-block"> 這條長石溝很考驗人,中間沒有明顯的扣點(diǎn)蹬點(diǎn),全靠劈叉上行,也應(yīng)了我們常說的一句話,“學(xué)會大劈叉,走遍嵩山都不怕”。</p> <p class="ql-block"> 等所有的人走完石溝,一片烏云飄了過來,突然就下起了小雨,剛收完繩子就變成了中雨,衣服很快就濕透了,好在天氣炎熱,倒還不覺得冷。真是“夏天的天氣就像小孩的臉,說變就變”,連給人準(zhǔn)備的時間都沒有。好在大部分隊友都已經(jīng)躲到了石洞下面,完美地避開了雨水??。</p> <p class="ql-block"> 這個所謂的山洞,其實(shí)只是山體凹進(jìn)去的一個凹槽,恰好可以避雨。洞口的地方,有個扣點(diǎn)可以扣著把身體懸空,稱為“吊猴”,于是這個“吊猴”景點(diǎn)也逐漸叫開了。</p> <p class="ql-block"> 慢慢地雨停了,磕磕腳底的泥土,繼續(xù)前進(jìn),切入(老)少陽之巔路線,偶遇了一支小分隊,和我們隊伍里的東風(fēng)大哥是老鄉(xiāng),打了招呼,繼續(xù)上行。</p> <p class="ql-block"> 雨停了,風(fēng)卻更大了,也許是風(fēng)把雨云給吹散了,剛才淋透的衣服,還沒暖干,在呼呼大風(fēng)狂吹之下,居然冷得想發(fā)抖,我的天啊,難道要在炎熱的夏天里凍死在這清新的空氣里?</p> <p class="ql-block"> 狂風(fēng)呼嘯,瑟瑟發(fā)抖。</p> <p class="ql-block"> 爬過一面石壁,走過一道石溝,來到所謂的“人猿古道”,以前我們爬山到這里,就爬上去拍拍照片就走了,不知道什么時候,居然有人起了個名字“人猿古道”。</p> <p class="ql-block"> 爬上大石頭,打卡留念。</p> <p class="ql-block"> 進(jìn)入樹林,略做休息,有人閑著沒事爬上樹玩玩。再次出發(fā),隊伍分成兩組,小分隊六人前往無痕上口休息平臺,所謂的“嵩山大飯店”休息平臺,躲到石洞里早早開始午餐;大部隊八人上玉華峰。</p> <p class="ql-block"> 一個小攀爬點(diǎn)。</p> <p class="ql-block"> 從玉華峰下來,雨過天晴,藍(lán)天白云之下,青翠欲滴的山林,上山頂美女眾多的大部隊,開啟了少陽峰瘋狂的打卡模式。</p> <p class="ql-block"> 宋代詩人劉本元在《詠少陽峰》詩中寫道:</p><p class="ql-block">“曉星才徹曙方明,乘興探奇陟少陵;</p><p class="ql-block">忽覺丹霞來襲體,不知旭日自東生。”</p> <p class="ql-block"> 遠(yuǎn)處山頂?shù)陌自?,已?jīng)飄到了太室山頂上,有登封本地的朋友說,登封市區(qū)下了暴雨,而我們在少室,最多就是中雨。所以說山地氣候很難預(yù)測,還有一次,我們在太室山淋成落湯雞,而少室山居然滴雨未下,“東邊日出西邊雨,道是無晴卻有晴”,真是神奇的大自然。</p> <p class="ql-block"> 午餐過后,兩支隊伍重新匯合在一起,商定走(老)少陽之巔下山。雨后但心其他路線濕滑,少陽之巔多是石縫石溝,小雨過后,大風(fēng)一吹,很快就干了,反而安全。</p> <p class="ql-block"> 下到第三道石縫上方,幾條繩索分別保護(hù),東風(fēng)大哥又演示了下法,兩條路線,先下到下一層,再做保護(hù)下石縫。</p> <p class="ql-block"> 第二道石縫,左右兩側(cè),分別做保護(hù)措施,隊友們很快就下到縫底。</p> <p class="ql-block"> 最后一個難點(diǎn),也是少陽之巔的入口石縫,膽子大的,可以拍個照再下去。</p> <p class="ql-block"> 至此,本次活動上新少陽之巔,下老少陽之巔路線全部結(jié)束,路程大約有六到八公里,全程都是攀爬,可謂是“決戰(zhàn)新老少陽之巔”,雖然上午偶遇了中雨,淋濕了衣服,但入夏以來的干旱,并未完全解除,最多也就是濕了地皮,增加點(diǎn)涼爽,河道里仍然干涸著,慘白的石頭反射著刺眼的白光。由于帶的繩子較多,多點(diǎn)保護(hù),同步進(jìn)行,四點(diǎn)多就安全下到山底,也算一次完美的出行。</p><p class="ql-block"> 回首峽谷,正如宋代張耒的《初見嵩山》所寫:</p><p class="ql-block"> 年來鞍馬困塵埃,賴有青山豁我懷。</p><p class="ql-block"> 日暮北風(fēng)吹雨去,數(shù)峰清瘦出云來。</p><p class="ql-block"> (照片視頻來源于本次活動成員,由孔明編輯而成。如有肖像權(quán)方面的要求,請盡快聯(lián)系更換或者刪除)</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