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之江,不是江河之名也,而是專指浙江省建德市轄屬的一個村莊之名。我也是第一次聽說并初次見識它的尊容。正應(yīng)了唐代人劉禹錫在他的《陋室銘》中說的“山不在高,有仙則名”那樣。之江村雖然不大,但卻因坐落、安臥在著名的新安江懷抱中,是個非常適合于人類居住的既傍山又臨水的“江、山之村”。</p><p class="ql-block"> 如果溯源之江村的名字,當然與新安江分不開。美麗的新安江水在此遇連綿的山體阻攔,幾次陡拐彎轉(zhuǎn)向便自然形成一個大大的“S”彎,大概江水也知天性吧,便繞過村莊緩緩而流(用科學的方法解釋,江水千萬年前已形成,而人類在此建村莊時間明顯延后)。當?shù)赜袑W問的人士依據(jù)地形,認定是此村莊建在一個“之”形的彎曲部,故稱為“之江村”。</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村莊以江而生、以水而興,應(yīng)該不稀奇,但之江村這段彎曲的新安江出奇的是,每到夏天的早晨、傍晚時分,江面上會突然升起一層白色的薄薄的云霧。云也好,霧也罷,總之是一層氤氳之氣體,遠眺中猶如一床錦繡的白色緞面將江體覆蓋著。有時轉(zhuǎn)瞬間來,悠忽間去,大熱的天氣中,人站立在江岸邊卻感到一身涼爽,讓人覺得非常奇特。真的是:一江云錦撲面至,八方游客探奇來!</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百密一疏吧,我們一行6人組成的“之江村”游覽探奇小隊,在做好出行車輛、線路、地點、游覽重點和各種物資準備之后。于6月8早晨沐浴著朝陽,從有著“孔孟之鄉(xiāng)、運河之都”之譽的古城一一濟寧市城區(qū)出發(fā),大家一路上興高采烈的朝著浙江境內(nèi)的之江村奔去。殊不知唯獨忘掉查詢當?shù)亟谔鞖庥鑸蟮氖马?。其實從今?月6日開始,浙江省內(nèi)已進入梅雨季節(jié)。當車過南京市行駛到浙江地面上時,便領(lǐng)教到了這梅雨的親熱程度。那雨滴、雨絲、雨簾、雨意真的是那么的纏纏綿綿、形影不離呀!雨點一路護送到之江村,才羞羞答答、不好意思的轉(zhuǎn)身離去。我也算觸景生情吧,臨時謅了一首小詩,記錄在此:江南梅雨季,水墨畫卷移。情動聚老友,攬勝探新奇。</p> <p class="ql-block"> 四面青山環(huán)玲瓏,一江白云覆碧波。我們一行6人一天的行程800公里,天將傍晚時分,兩臺車一前一后相隨著趕到之江村新安江畔。遠遠的瞧見連綿青翠的山峰下,盤臥著的那條江面上覆蓋一條縹緲迷人的錦緞。大家情不自禁的喊到“停車!”于是未來得及去下榻的“之江藝境民宿”處休息。便趕忙下車攜帶家伙什跑到新安江邊忙乎起來。大家邊觀賞邊拍攝。從心里感覺到這里的自然風光的確秀麗,新安江猶如一位大家閨秀,身著一身素妝,從不遠處的上游那座湖光山色的千島湖款款走來。大概她也崇尚、留戀這方山水的俏麗,在此放慢腳步變作緩緩碎步,靜靜的走向下游的富春江,再入錢塘潮吧。由于此地得天獨厚的地形、天象而形成冬暖夏涼的小氣候和“山、江、田、村”的獨特景觀。每逢夏季來臨,酷熱熏蒸之際,江面上云霧籠罩,宛若人間仙境。奇霧、青山、秀水、篷船、歌謠,讓之江村成為新安江上最秀美的村莊之一。</p> <p class="ql-block"> 旭日朝霞、夕陽余輝。當屬旅游觀光、攝影愛好者心中最愛的時光。因為此時此地正處于有名的梅雨季節(jié)里,這種對“光”的渴求看來是有點奢望了。但心里仍然是個念想且時時盼望著,大概是“心有靈犀”吧,當我們初來乍到后在江邊轉(zhuǎn)游著、期盼著時,只見那即將落入西山前的太陽驀然眨巴了一下眼,露出半張臉來,幾分鐘的時間就墜入山后不見了影子。畢竟夜幕將臨,沒有光哪來的影?這江上云霧看是看了,但心心念念攝出的圖片卻不理想。</p><p class="ql-block"> 心樂好事到,它鄉(xiāng)遇故知。退休后隨孩子居住在杭州市區(qū)的老鄉(xiāng)、老友靜觀先生知悉我們一行要到之江村來,專門開車跑了一個多小時,大老遠趕過來相聚。親切的噓熱問涼之后,免不了再加幾個菜、他還帶了兩瓶好酒,大家圍坐在一塊愉悅的享受起來。真的是“云氣恍堆窗里岫,絕勝看山;江聲疑瀉竹間樽,賢于對酒”呀!況且7位老友實實在在的坐在新安江畔,舉著酒杯開懷暢飲呢!</p> <p class="ql-block"> 一溪碧波覆云霧,滿院江聲盼朝霞。按原計劃兩個早晨的時間,都要早起步行到江邊拍攝旭日朝霞、江上風清或江上云霧光影的??擅看巫駮r趕到江邊時,或天空濃云低懸,太陽被云層裹??;或江邊出現(xiàn)細雨菲菲、迎面是陣陣霧氣和涼意。大家只能對著江上云霧下功夫,不過江上漁舟的出現(xiàn)給眾影友提了精神,于是大家對著涌在江上的霧、劃在江中的漁舟展開鏡頭追逐和拍攝。</p><p class="ql-block"> 當然,除了早晚時間外,上下午的時間里也是隨時抱著相機、無人機的,到江邊來一次“有棗無棗打一桿子”。說不定時來運轉(zhuǎn),太陽露露臉,給點光線,就能輝煌一下子嗎!哎,這梅雨中,在江邊伸出手去都能抓一把云和霧!有時幾位或者一人獨坐在江畔竹棚內(nèi),瞅著滿江雨滴、雨絲,別有一番情趣!什么“從江干溪畔,箕踞石上,聽水聲浩浩潺潺,粼粼冷冷,恰似一部天然之樂韻,疑有湘靈在水中鼓瑟也?!?lt;/p> <p class="ql-block"> 明日復(fù)明日,憋著勁等到來之江村的第三天的早上,4.50分起床后先觀天氣,后又趕到江邊老碼頭那里等待,等來等去仍然是莫道君行早,旭日未起錨呀!只見江上云霧漫漫,縹縹緲緲,猶如仙境一般。此行的組織者和帶隊人云游四海先生提議大家轉(zhuǎn)入“下涯渡口”那里看看。于是驅(qū)車十幾分鐘趕往新安江渡口,當站在岸邊望向遠方,面前寬闊、平靜的一泓碧水之上浮云疊出,山巔、村舍、林木皆半隱于云霧中。真的是一覽一江浮云、一片清風意境。恍恍惚惚中似乎半空中出現(xiàn)了,宋代文學家蘇軾老夫子在《登州海市》中描繪“東方云??諒?fù)空,群仙出沒空明中。蕩搖浮世生萬象,豈有貝闕藏珠宮。心知所見皆幻影,敢以耳目煩神工......?!钡木跋?。大概這是一種心理暗示的反饋吧。駐足此地邊觀邊拍了一陣子,仍然意猶未盡,我轉(zhuǎn)身看見渡口旁邊有一臨江垂釣者,也許是觸景生情吧,即口占一首小詩,以為記錄。《下涯渡口所思》:“一江云錦撲面來,兩耳鶯啼盈滿懷。忽見峰端懸急雨,渡口獨釣遠塵埃!” </p> <p class="ql-block"> “夏夜流螢”,這四個字文學色彩有點濃,說白了就是螢火蟲。這是我近60年來未曾見過面的小精靈,過去在農(nóng)村生活的小伙伴們在夏天的夜晚是習空見慣的“小星星”。只因時代、環(huán)境的變化,這些小精靈在城區(qū)似乎消聲匿跡了。來之江的第二天晚間,我與云游四海、新中國先生結(jié)伴,隨意的沿新安江畔的小路踱步轉(zhuǎn)游著。享受著江面吹來的徐徐輕風;聽著江邊農(nóng)田、草地里傳來的呱呱蛙聲、蛐蛐兒振翅之鳴聲,真的是愜意悠悠!越走越遠,當行走到江岸旁一溜大樹林邊時,我們3人驀然發(fā)現(xiàn),黑黢黢的路旁草地上竟然有一點、兩點乃至幾個小小的亮點。咦!什么東東呀?我腦海中突然出現(xiàn)螢火蟲的影子來?!拔灮鹣x”!幾乎是我們3位同時喊出它的名字來。大家立時亢奮起來,瞬間里返老還童,如小孩子般竟然追著這些小流螢舞動起來。</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寂靜的夏夜里,在之江村偶遇螢火蟲,驚奇中又略感欣慰!哈哈,六十多年了,這也算是它鄉(xiāng)遇故舊吧!此時此地腦海中除了映出螢火蟲小小的身影外,還有詩圣杜甫那首《螢火》的詩來:“幸因腐草出,敢近太陽飛。未足臨書卷,時能點客衣。隨風隔幔小,帶雨傍林微。十月清霜重 ,飄零何處歸 ?!?部分資料來源于景區(qū)、網(wǎng)絡(luò)、李亞寧先生、“之江藝鏡民宿”駱擁軍經(jīng)理,在此一并致謝!)</p> <p class="ql-block"> 謝謝欣賞和鼓勵!</p><p class="ql-block"> 文字編寫: 尹新中</p><p class="ql-block"> 攝 影: 尹新中</p><p class="ql-block"> 配 樂: 江南山水如畫</p><p class="ql-block"> 拍攝地點: 浙江省建德市下涯鎮(zhèn)之江村</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