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游巴黎,都要去兩宮三院,即凡爾賽宮、盧浮宮、榮軍院、先賢祠和巴黎圣母院。</p> <p class="ql-block"> 實際上盧浮宮和凡爾賽宮都是曾經(jīng)的皇宮,盧浮宮在先(1350~1682年),凡爾賽宮在后(1682~1789年)。我們先去了凡爾賽宮。</p><p class="ql-block"> 凡爾賽宮位于法國巴黎西南郊,作為法蘭西宮廷長達107年(1682-1789),是世界五大宮之一(北京故宮、法國凡爾賽宮、英國白金漢宮、美國白宮、俄羅斯克里姆林宮)。</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凡爾賽宮前廣場的正中,</span>路易十四的騎馬雕像赫然矗立,顯示出他的戎馬生涯和豐功偉績。</p> <p class="ql-block"> 凡爾賽宮殿長400米,立面分三段處理,是古典主義風(fēng)格建筑的典范,對17、18世紀的歐洲建筑產(chǎn)生重大影響。主體建筑構(gòu)架由盧浮宮首席建筑師勒沃規(guī)劃,室內(nèi)的雕塑、家具、壁畫由崇尚羅馬藝術(shù)風(fēng)格的畫家勒布倫任總設(shè)計和總監(jiān)。凡爾賽宮的大規(guī)模擴建由芒薩爾負責(zé),著名的“鏡廊”和大特里亞農(nóng)宮是他最杰出的作品。</p> <p class="ql-block">和領(lǐng)隊一起合影。</p> <p class="ql-block"> 路易十四用了28年時間把這里擴建為歐洲最宏大、最莊嚴、最美麗的皇家宮苑,這里原來不過是路易十三的狩獵行宮。</p> <p class="ql-block"> 宮殿建筑以東西為軸,南北對稱。廣場上的石板仍保留著原有的模樣。</p> <p class="ql-block">凡爾賽宮的大門用黃金和黑鐵鑄成。</p> <p class="ql-block">大門兩側(cè)對稱立有雕像。</p> <p class="ql-block">這是歌劇院。</p> <p class="ql-block"> 宮殿的中部是王宮、臥室、客廳、餐廳、工作室、會議室、游藝室和長廊,北部是王室教堂和歌劇院。宮殿主體達707米,有700多個房間,大殿小廳處處金碧輝煌,豪華非凡。</p> <p class="ql-block"> 我們由北側(cè)進入皇宮,白色的大理石鋪就的樓梯、廊柱,明亮、潔凈、高貴。</p> <p class="ql-block"> 內(nèi)部裝飾以雕刻、巨幅油畫及掛毯為主,配有十七、十八世紀造型超絕、工藝精湛的家具雍容典雅。宮內(nèi)還存放著來自世界各地的珍貴藝術(shù)品,其中有遠涉重洋的中國古代瓷器。</p> <p class="ql-block"> 房頂上的裝飾和燈具,奢華無比,無法想象。</p> <p class="ql-block"> 凡爾賽宮的修建還有一段歷史軼事。1661年,居住在陳舊的凡爾賽宮和楓丹白露宮的路易十四,應(yīng)財政總監(jiān)大臣富蓋邀請,去他新建的府邸赴宴。富蓋府邸的富麗堂皇觸怒了路易十四。三周后,路易十四以貪污營私之罪將富蓋投入監(jiān)獄,并判處無期徒刑。嫉妒的心理促使路易十四作出興建一座豪華皇宮的計劃。凡爾賽宮的建造者,幾乎全都是給富蓋修建府邸的人馬,因此無論構(gòu)造還是風(fēng)格,兩座建筑有異曲同工之妙。</p> <p class="ql-block"> 維納斯廳,也稱金星廳</p><p class="ql-block"> 維納斯廳的裝飾為典型的巴洛克風(fēng)格,大廳是愛奧尼亞的大理石墻壁和圓柱。大廳正中壁龕內(nèi)矗立著讓·威爾盈1672年贈送給國王路易十四的全身雕像。</p> <p class="ql-block"> 戰(zhàn)神廳也叫火星廳<span style="font-size:18px;">,</span>大廳內(nèi)壁爐兩端有大理石平臺,曾經(jīng)布置臺球桌,在此召開過宮延音樂演奏會或牌會。墻上是法國畫家查理·凡路創(chuàng)作的《瑪麗·萊辛斯卡肖像畫》。</p><p class="ql-block"> 瑪麗·萊辛斯卡出生時為波蘭公主,是路易十五的王后,也是路易十六、路易十八、查理十世三位法國國王的祖母。</p> <p class="ql-block"> 戰(zhàn)神廳的另一側(cè)墻上為法國畫家查理·凡路創(chuàng)作于1747年的《路易十五肖像畫》,路易十五情人眾多,聞名于世的有蓬帕杜夫人和杜巴利伯爵夫人。</p> <p class="ql-block"> 戰(zhàn)神廳的主題是以軍事勝利為主,反映路易十四征服西班牙、德、荷蘭等國戰(zhàn)功的油畫。這面名為《路易十四騎馬踏敵》的橢圓浮雕最為人注目。</p> <p class="ql-block"> 路易十四騎馬像》(夏爾·勒布朗,1668),描繪年輕的路易十四如羅馬皇帝般策馬揚鞭,象征王權(quán)至高無上。</p> <p class="ql-block"> 阿波羅廳,裝飾著繪有法王王冠和波旁王朝徽記的掛毯。是法國國王的御座廳。布置極為奢華綺麗,天花板上有鍍金雕花淺浮雕,墻壁為深紅色金銀絲鑲邊天鵝絨。</p> <p class="ql-block"> 阿波羅大廳一側(cè)還掛有《路易十四的肖像》,這是凡爾賽宮的鎮(zhèn)館之寶,為法國肖像畫家亞森特·里戈所作。此畫像共有兩幅,另一幅畫像存放于盧浮宮。</p><p class="ql-block"> 路易十四,全名路易·迪厄多內(nèi)·波旁,自號太陽王,法國波旁王朝第三任國王(1643年—1715年在位)。在位長達72年110天,是在位時間最長的君主之一,也是有確切記錄在世界歷史中在位最久的主權(quán)國家君主。</p><p class="ql-block"> 畫中路易十四腳穿高跟鞋,因為他身高只有1.54米,鞋跟是象征國王尊榮的紅色,因為禿頂還頭戴假發(fā),從而使得高跟鞋和假發(fā)在上流社會中風(fēng)行。路易十四的愛美之心對推動法蘭西的藝術(shù)發(fā)展做出了不可磨天的貢獻,他不僅癡迷舞蹈、推崇芭蕾、建立了皇家舞蹈學(xué)院,還親自出演了多部芭蕾舞劇。</p> <p class="ql-block"> 阿波羅廳,又名太陽神廳,是國王每日接見臣民的地方;也是國王套間中最為豪華的一個大廳,曾經(jīng)被作音樂會或舞會的場所并一直沿用到路易十六時期。 </p><p class="ql-block"> 大廳一側(cè)的《路易十六肖像》,路易十六是路易十五之孫,法國波旁王朝復(fù)辟前的最后一任國王,由于為人懦弱,癡迷于造鎖開鎖,不擅治理國家,最終導(dǎo)致法國大革命,被推上斷頭臺。</p> <p class="ql-block"> 墨丘利廳也有《路易十五肖像畫》,路易十五是路易十四的曾孫。因路易十四在位長達72年,期間兒子和孫子都先于他去世,所以年僅5歲的曾孫路易十五繼承王位。</p> <p class="ql-block">《拿破侖一世》</p> <p class="ql-block"> <span style="font-size:18px;">由皇家大畫家、裝潢家勒勃蘭和大建筑師孟沙爾合作建造的鏡廊是凡爾賽宮內(nèi)的一大名勝。它全長72米,寬10米。是</span>凡爾賽宮最著名的大廳,屬于巴洛克建筑風(fēng)格?,是路易十四時期法國絕對君權(quán)的象征性空間。以鏡面與窗戶的對稱設(shè)計、鍍金裝飾和天頂畫彰顯了巴洛克藝術(shù)追求動態(tài)與光影效果的審美特征。????</p> <p class="ql-block"> 鏡廳之所以聞名并不單是來自其設(shè)計,更重要的是因為普法戰(zhàn)爭,法國戰(zhàn)敗,皇帝拿破侖三世在色當(dāng)被俘,并割讓阿爾薩斯、洛林兩省,德皇威廉一世就在鏡廳內(nèi)加冕并宣布成立德意志帝國。到了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結(jié)束,德國成為戰(zhàn)敗國,法國指定在鏡廳簽訂和約,即著名的“凡爾賽和約”,這里仍保存著當(dāng)年與會代表的用品,以紀念法國人的光榮及這重要儀式。</p> <p class="ql-block"> 拱頂是勒勃蘭的9幅巨型油畫和18幅圓形彩色畫。</p> <p class="ql-block"> 長廊的一邊有17扇高大的拱形窗戶,另一側(cè)是17面落地鏡,鏡子由483塊鏡片鑲嵌而成,將外面的藍天、綠樹都映照出來,別有一番景色。</p> <p class="ql-block"> 廳內(nèi)的家具全部用名貴木材精雕細刻而成。廳內(nèi)兩旁排有羅馬皇帝的雕像和古天神的塑像,并有3排掛燭臺、32座多支燭臺和8座可插150支蠟燭的高燭臺,經(jīng)鏡面反射可形成3000支燭臺,映照得整個大廳金碧輝煌。</p> <p class="ql-block"> 國王寢宮,最初是國家客廳,后來路易十四就將這里作為自己的臥室。</p><p class="ql-block"> “國王寢宮”里的御床。床上掛著金銀線錦緞幔帳,床上方四角有瓶裝白色絨毛,圍以鍍金木質(zhì)護欄。 </p><p class="ql-block"> 這里是凡爾賽宮的政治活動中心,每天在這里舉行起床禮、早朝覲、晚朝覲和問安儀式。</p> <p class="ql-block">王后寢宮,王后套房</p><p class="ql-block"> 由王后寢宮、貴賓休息廳、王后接待廳、王后衛(wèi)兵廳共同組成。</p><p class="ql-block"> 王后寢宮的床幃頂部金燦燦的是一只公雞,是法國的標志。王后大部分的時間都在這里度過。早晨按照禮儀規(guī)范梳妝,眾多侍女甚至女春都要在一旁觀摩。</p><p class="ql-block"> 最后住在這兒的一位王后是路易十六的妻子,法國最后一位王后——瑪麗·安托瓦內(nèi)特,房間保留了她當(dāng)時居住時的原貌。</p> <p class="ql-block">《拿破侖加冕禮》(雅克-路易·大衛(wèi),1807年復(fù)制品)懸掛在皇后寢宮,記錄1804年拿破侖在巴黎圣母院自戴皇冠的瞬間,政治寓意濃厚。這也是凡爾賽宮的鎮(zhèn)館之寶。</p> <p class="ql-block"> 背后的油畫是法國畫家讓·巴蒂斯特·佩羅那的作品,不僅展現(xiàn)了精湛繪畫技藝,還深刻描繪了法國國王路易十五及其家庭的生動場景。</p> <p class="ql-block">二樓的長廊陳列著不同年代的大師作品。</p> <p class="ql-block">太多的藝術(shù)珍寶讓人目不暇接。</p> <p class="ql-block"> 凡爾賽宮的園林在宮殿西側(cè),從南到北分為三部分,南北兩部分是花壇,中部是水池。跑馬道、噴泉、水池、河流與假山、花壇、亭臺樓閣一起,使凡爾賽宮的園林成為歐洲古典主義園林藝術(shù)的杰作。</p><p class="ql-block"> 時間所限,我們只能隔窗而望。</p> <p class="ql-block"> 離開凡爾賽宮,又進了盧浮宮。</p><p class="ql-block"> 盧浮宮是世界上最古老、最大、最著名的博物館之一,位居世界四大博物館之首。世界著名的藝術(shù)殿堂,最大的藝術(shù)寶庫之一,是舉世矚目的萬寶之宮。以收藏豐富的古典繪畫和雕刻而聞名于世,是法國文藝復(fù)興時期最珍貴的建筑物之一。</p> <p class="ql-block"> 盧浮宮位于法國巴黎市中心的塞納河北岸、巴黎歌劇院廣場南側(cè)。</p><p class="ql-block"> 始建于1204年,原是法國的王宮,居住過50位法國國王和王后。</p> <p class="ql-block"> 盧浮宮占地面積(含草坪)約為24公頃,建筑物占地面積為4.8公頃。全長680米。它的整體建筑呈“U”形,分為新、老兩部分,老的建于路易十四時期,新的建于拿破侖時代。宮前的金字塔形玻璃入口,是華人建筑大師貝聿銘設(shè)計的。擁有的藝術(shù)收藏達40萬件以上,特色展出內(nèi)容有盧浮宮藏有被譽為世界三寶的“米洛的維納斯”、“勝利女神”和“蒙娜麗莎”。</p> <p class="ql-block"> 盧浮宮作為世界著名的藝術(shù)殿堂,是歷史悠久的大型博物館之一,其建筑群曾是王室宮殿和王權(quán)中心,也是巴黎城市發(fā)展的重要起源地。館內(nèi)珍藏的藝術(shù)品不僅反映了盧浮宮自身及其所代表的法國歷史,還因其高的文化和歷史價值以及眾多藝術(shù)家的作品而聞名于世。</p> <p class="ql-block"> 卡爾賽凱旋門,位于盧浮宮對面,高約19米,建于1805年,為慶祝拿破侖戰(zhàn)爭勝利而建,以紅白大理石和古樸浮雕為特色。</p> <p class="ql-block"> 1643年5月14日,路易十四建立了凡爾賽宮,將王室從盧浮宮遷往凡爾賽宮。</p><p class="ql-block"> 1792年5月27日,國民議會宣布盧浮宮成為公共博物館。1793年8月10日,盧浮宮作為“法國博物館”首次對公眾開放,標志著其從王宮轉(zhuǎn)變?yōu)楣膊┪镳^。</p> <p class="ql-block"> ? </p> <p class="ql-block"> 進了展廳,便被雍容華貴的環(huán)境,琳瑯滿目的展品所感染。每件展品,都有一段歷史。</p> <p class="ql-block"> 盧浮宮內(nèi)部設(shè)有多個展覽大廳,總數(shù)達到了198個,其中最大的一個展廳長度達到了205米。這些展廳分布在六個主要展館中,包括東方藝術(shù)館、古希臘及古羅馬藝術(shù)館、古埃及藝術(shù)館、珍寶館、繪畫館和雕塑館。超過40萬件來自世界各地的藝術(shù)珍品,其中繪畫館的展品最為豐富,占地面積也最大。這些藝術(shù)品不僅涵蓋了古希臘、羅馬、埃及及東方的古董,還包含了法國、意大利等國家的遠古遺物,充分展示了盧浮宮作為世界級博物館的文化包容性和藝術(shù)多樣性。</p> <p class="ql-block">《受刑的馬西亞斯》</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在浩如煙海的展品中,我們決定先去尋找鎮(zhèn)館三寶。</p> <p class="ql-block"> 我們先找到了維納斯。《米洛的維納斯》(又稱《斷臂維納斯》)創(chuàng)作年代:約公元前130-100年(古希臘時期)它是古希臘雕刻藝術(shù)的代表作,以殘缺美和理想化比例著稱,象征愛與美的女神形象。因1820年發(fā)現(xiàn)于希臘米洛斯島而得名。</p><p class="ql-block"> 1820年,23歲的法國海軍軍官Olivier Voutier(1796-1877)在愛琴島上駐扎,他對希臘歷史很有興趣,有一天,他帶著兩個水手在島上的一個古希臘劇場的遺址上挖掘。這時,他看見附近的一個土耳其農(nóng)夫也挖出了什么:于是他走過去,看見這個農(nóng)夫正在掩埋一個只有半個身子的殘破雕塑。這種物品,對農(nóng)夫是無用的。于是,他給了農(nóng)夫一點賄賂,然后他和兩個水手自己開始挖掘,幾個小時后,一個后來震驚世界的雕塑出現(xiàn)了。</p> <p class="ql-block"> 離開斷臂維納斯不遠處,還有一座《阿爾勒的維納斯》。</p><p class="ql-block"> 這件雕塑高度1.94米,公元一世紀晚期的羅馬作品。1651年出土于法國阿爾勒的古羅馬劇場遺址。這是一件非常著名的維納斯雕塑,可能是希臘三大雕塑家之一,普拉克西特列斯的“盛傳于世間”的著名的雕塑作品《Aphrodite of Thespiae》的復(fù)制品。維納斯手中的蘋果和鏡子是17世紀添加上去的。有人說她比《米洛的維納斯》還要美。</p> <p class="ql-block">《勝利女神像》(薩莫色雷斯的勝利女神)創(chuàng)作年代:公元前2世紀(希腰化時期)動態(tài)雕塑的典范,展現(xiàn)女神迎風(fēng)站立、衣袂飛揚的瞬間,為紀念海戰(zhàn)勝利而作。</p><p class="ql-block"> 考古學(xué)家們認為:這是馬其頓國王德米特里一世(Demetrius l of Macedon,公元前337-283)的戰(zhàn)艦紀念碑前面的露天劇場或者圣壇上的一尊雕像。亞歷山大大帝死后,他的部將互相征伐,德米特里一世父子是其中的一派。后來他戰(zhàn)敗被囚禁至死。</p><p class="ql-block"> 這件作品,現(xiàn)在世界上通稱《勝利女神》。與《米洛的維納斯》一樣,這件作品的作者不詳,聞名世界,復(fù)制品也遍布世界。</p> <p class="ql-block"> 連接展廳的廊道,頂部設(shè)計有穹頂和雕塑,極致奢華。</p> <p class="ql-block">穹頂還有繪有油畫,用金邊裝飾。</p> <p class="ql-block"> 畢竟是曾經(jīng)的皇宮,展廳本身就是藝術(shù)品。</p> <p class="ql-block"> 《蒙娜麗莎》也找到了,它是達·芬奇的著名畫作。以神秘的微笑、創(chuàng)新的構(gòu)圖和“暈涂法”技法聞名,是文藝復(fù)興人文主義的象征。</p> <p class="ql-block"> 《蒙娜麗莎》現(xiàn)藏于德農(nóng)館二層、特制防彈玻璃展柜中,每年吸引數(shù)百萬游客。我們到現(xiàn)場時,游人如織,大家頂禮膜拜般地觀賞這幅畫作。這恐怕是全世界藝術(shù)品中絕無僅有的殊榮!</p> <p class="ql-block">我竭盡所能拍下這曠世珍品。</p> <p class="ql-block"> 十六世紀意大利朱塞佩·阿爾欽博托的作品。</p> <p class="ql-block">《圣母領(lǐng)報》意大利卡拉瓦喬作。</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徜徉在這浩瀚的藝術(shù)海洋里,唯有貪婪地汲取,才能對得起這難得的機會。</p> <p class="ql-block">托馬斯·庚斯博羅的作品</p> <p class="ql-block"> 古希臘的雕塑被安排在樓梯轉(zhuǎn)角處,漸變的背景,很好的映襯了雕塑作品的線條與輪廓。</p> <p class="ql-block">《馬可·奧勒留像》古羅馬雕像</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被釘十字架》意大利文藝復(fù)興早期畫家布羅斯·帕爾米賈尼諾作。</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在巴黎流傳的金句:“就算不為了藝術(shù),你一生也一定要來一次盧浮宮”。</p> <p class="ql-block">告別盧浮宮,依依不舍。</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