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青藏之旅紀行</p><p class="ql-block"><b><i><u>之七</u> </i></b><b style="font-size:20px;">走 近 布 達 拉 宮</b></p><p class="ql-block">布達拉宮無疑是青藏高原最耀眼的明珠,全中國乃至全世界最奪目的畫卷之一。</p><p class="ql-block">畫卷徐徐展開,到我們仗量青藏之旅的腳步接近尾聲 ,它才終于在我們面前露出真容。</p><p class="ql-block">6月1日,我們一早就來到布達拉宮廣場。拉薩仲夏的清晨涼爽宜人,今天的曦光旭陽都被彤云擋著了,讓我們減省了一份對高原日照輻射強烈的擔心。我們換了藏裝,到布達拉宮廣場上照像。布達拉宮廣場廣闊空曠,除了從宮腳下的街道上馳過的公交,就大多是我們這些游客了。照像進行了大半個小時,大家被照像師指揮著照下了今生難忘的照片之一。其后又被領到布達拉宮西南側,與布達拉宮咫尺相對的藥王山觀景臺,站在當初拍五十元面值人民幣照攝影位置,拍下又一張紀念照。而后開始去布達拉宮觀瞻。</p><p class="ql-block">布達拉宮高高矗立在拉薩城西北的紅山上,壯嚴而神穆。它是拉薩城最高的建筑。來到跟前,才知道它腳下是一片園林。在遠遠望見的白城紅墻下方,此時正盛開著五顏六色的鮮花。還有綠陰蓋頂,景樹成林,圃壇疊浪,林帳障眸。</p><p class="ql-block">穿過這望園林,才來到布達拉宮腳下。腳下看,它是建筑在城堡上的宮群殿林,確切的說,該叫它宮堡。要爬上這宮堡,須爬那“之”字形的登山道。道邊有護墻,與宮堡城基結合得水乳交融。邊墻絳紅色邊瑪檐醒目地為它“紋身”,更充實了宮堡的壯觀。</p> <p class="ql-block">我們用了半個多小時爬上宮堡,爬到進口跟前,就感受到它的神穆。進口掛著巨幅的黑色門簾,巨簾是用牦牛皮連綴而成,純黑的皮簾,風掀不動,塵穢沾污不了,這樣的巨簾,也只有西藏才有。幾個絲織的象征吉祥的白色圖標,醒目而簡練,莊嚴而穆重。走進莊重的游人,被告知一律不準拍照。我們從進宮到出宮,走了一個多小時,在這段時間里,我們隨著摩肩接踵的人流,緩緩移動,聽著耳麥里導游的講解,游移在滿目金碧輝煌、大千萬象中,沉浸在佛國的圣殿、佛陀、圣山、仙座里,穿行在從松贊干布到歷世達賴喇嘛的千年歷史長河的浪花里,既耳目一新,又無法一一細數(shù)。假如有人問我,我只能這樣說——</p> <p class="ql-block">布達拉宮真不愧是世界文化遺產(chǎn),我國十大壯觀的古建筑之一,值得我們企足長望,今生一游。</p><p class="ql-block">如果你參觀過故宮博物院,你可知道,布達拉宮也有跟它建筑面積相差不多的宮城、殿宇、經(jīng)閣、僧舍…等等建筑。故宮是開放、平展的,布達拉宮則是封閉、立體架構的。平展的故宮占地面積是立體架構的布達拉宮的二倍。我在想,假如把曠闊的布達拉宮廣場和周邊的園林也算起來,恐怕那面積也不會小多少。</p><p class="ql-block">如果你參觀過歐洲中世紀的城堡,各式風格的大教堂,你可知道,布達拉宮也留下了數(shù)百座佛塔,上萬座塑像、2500多平米的壁畫,上萬幅唐卡。塑像栩栩如生,壁畫中最早的距今已1300年,仍色彩艷麗。三天前我曾在尼洋閣聽導游講解唐卡。唐卡是藏民族獨特形式的繪畫藝術。它以牛羊皮為紙(應該不全是),以西藏天然的金、銀、朱砂、瑪瑙、松石、孔雀石等珍貴的礦物,以及藏紅花、大黃、藍靛青等植物為顏料,牦牛血乃至藝人自己的鮮血為材料。一幅唐卡,是短至半載,長至十年幾十年,甚至是終其一生的唐卡藝人心血與生命的結晶。存放于布達拉宮上萬件唐卡,以及其它工藝品,無一不是藝術的精品珍品,無不令人贊嘆。</p><p class="ql-block">如果你參觀過明十三陵,你可知道,布達拉宮也有八座達賴喇嘛的靈塔。靈塔安放的是骨灰或遺骸。八座靈塔,座座裹金包銀,渾身鑲嵌了珍貴的珠寶,其中尤以五世達賴喇嘛靈塔最大最豪華,據(jù)說,僅是它耗用的純金就達3700公斤。用導游的話說,布達拉宮是世界上耗用黃金最多的宮殿。</p> <p class="ql-block">布達拉宮最早由松贊干布在公元7世紀,為建立統(tǒng)一的吐蕃政教合一政權而修建,最初因地而名,叫“紅山宮”,迎娶文成公主后,宮宇增彩添輝,更臻于輝煌。在其后的歷史風云變幻中,紅山宮隨吐蕃王朝的式微而衰落,到一千年后,五世達賴喇嘛為了實現(xiàn)其政治宗教一統(tǒng),借助圣城拉薩的地位和松贊干布的威望,于公元17世紀40年代,在原“紅山宮”舊址上開始修建現(xiàn)在格局規(guī)模的宮堡,在清政府及其后歷代中央政權的支持下,宮堡不斷修繕與完善,保存到今。布達拉宮宮名取梵語音譯,意為觀音菩薩道場。在藏傳佛教的觀念中,達賴喇嘛是觀音菩薩化身,五世達賴喇嘛自比觀音,以其宮室也應與觀音道場同名,布達拉宮由此得名。</p> <p class="ql-block">遠遠望去,可以看到布達拉宮宮堡主要分為紅白兩個組成部分。分別稱為紅宮、白宮。白宮建在先紅宮建在后;白宮是達賴喇嘛生活起居和行政施政的辦公用房,紅宮主要是宗教活動場所和歷代達賴喇嘛靈塔供奉之地。在主要由紅白宮構成的宮堡的下方,還有舊時西藏世俗政府行政辦公機構、司法機構、藏軍區(qū)司令部等機構的設施,這部分被稱作雪城。由此,主要由這三部分組成舊布達拉宮宮堡體系。在這個體系中,紅、白兩色象征政教合一的文化內(nèi)涵,紅、白、雪三層次的縱向架構又體現(xiàn)藏傳佛教之三界系統(tǒng),遵循佛教“三界”宇宙觀。而就其建筑水平和特色來說,這座氣勢恢宏的布達拉宮,更是融匯了藏、漢、滿等民族的建筑工藝和審美風格,成為中華民族古建筑的精華之作。</p> <p class="ql-block">觀瞻布達拉宮之后。我當天又抽時間去參觀了距布達拉宮不遠的西藏博物館。西藏博物館辟《雪域長歌》大型展廳展示西藏歷史與文化。其中展示有文成公主遠嫁西藏,隨帶去的漢民族生產(chǎn)用的農(nóng)耕犁耙和生活用的織布機。博物館還專辟《百萬農(nóng)奴翻身得解放》大型展廳,展示了藏民族在過去相當長時間里,民眾生活與奮斗的歷史。簡略參觀之后,我來到博物館頂層,這里可以眺望拉薩全景,我再一次親眼看到了布達拉宮。時近傍晚 ,拉薩重現(xiàn)了晴空,上午籠罩的濃云散了,藍天白云之下,布達拉宮沐浴新輝。明天就將離開拉薩,動身返程。我再一次遠遠地看了布達拉宮。在我人生晚年,我能有幸走近布達拉宮,這段親歷,值得珍視。</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布達拉的清晨</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布達拉宮廣場上</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珍貴的留影</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布達拉宮堡下美麗的園景</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參觀布達拉宮去</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登山道上摩肩接踵的游人</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布達拉宮的進口</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紅宮絳紅色的宮墻據(jù)說涂層中摻著朱砂牦牛血</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白宮白墻每年維修都要消耗數(shù)以十噸計的牛奶、蜂蜜,有的是藏民自愿而為</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參觀后下山的游人</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這兩張圖截自網(wǎng)絡</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參觀西藏博物館</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在西藏博物館樓頂上遠望布達拉宮</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