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第二篇:記錄了 我們4月8日由梅里雪山到達丙中洛,在秋馬塘露營地休整后,4月10日先是來到了滇藏界,順著怒江大峽谷及周邊游覽,而后沿怒江的219國道一路前行,于4月18日駛出云南,完成了國之大道219云南段的旅程。</p> <p class="ql-block"> 怒江大峽谷位于云南西北部怒江州境內(nèi),呈南北走向,是從雅魯藏布大峽谷繼續(xù)向東南,在云南境內(nèi)又是一處地理奇觀之所在。是世界上最長、最神秘、最美麗險奇和最原始古樸的大峽谷。</p><p class="ql-block"> 怒江在滇西橫斷山縱谷區(qū)三江并流地帶,東有碧羅雪山山脈,西有高黎貢山山脈,怒江奔騰于這兩山之間,兩岸山勢雄偉,海拔均在3000米以上,山谷幽深,河流落差大,水急灘高,形成長310公里、深2000—3000米的大峽谷地段,最深處在貢山丙中洛一帶,達3500米,被稱為“東方大峽谷”。與科羅拉多大峽谷、雅魯藏布江杭底峽并稱為世界三大峽谷。</p><p class="ql-block"> 峽谷幽靜深邃,怒江奔騰咆哮,令人震撼。沿峽谷的瀘水、貢山、福貢等幾縣市境內(nèi)生活著傈僳族、怒族、獨龍族、藏族等12個少數(shù)民族。</p><p class="ql-block"> 這里有怒江第一彎,江水急轉(zhuǎn)形成壯觀大彎;桃花島每年農(nóng)歷二月初十有桃花節(jié);老虎跳峽谷最窄處僅10米,江水洶涌;石月亮是峰頂大理巖經(jīng)漫長歲月形成的月形洞口;還有萬馬灘等70多處急流險灘等自然景觀。?</p><p class="ql-block"> 有溜索和藤橋見證交通變遷;老姆登被稱為中國最美村寨,老姆登教堂是怒江峽谷里最大的教堂;知子羅曾是怒江地區(qū)的政治、經(jīng)濟、文化中心,如今保留著上世紀80年代的模樣;重丁村教堂建筑風格獨特的人文景觀。?</p> <p class="ql-block">這是我們游覽滇西北小環(huán)線的自駕攻略圖</p> <p class="ql-block"> 4月10日大約11時10分我們?nèi)サ岵亟缏愤^第一個村是霧里村,在怒江的東面有吊索橋只能行人通過,我們就去了下一個村落。</p> <p class="ql-block"> 前行不遠處又到了一個村子,是秋那桶村,就在219國道的路邊上,我們將車開進了村子。這是村里的景色。</p> <p class="ql-block"> 秋那桶村的219國道路口有一個邊防檢查站,我們到了邊檢站工作人員要檢查身份證,我們說要去滇藏界看看,警察叔叔告知再往前二十多公里就到了,由于修路交通管制,由丙察察進藏每周六日放行,我們將車駛進了滇藏邊界。</p> <p class="ql-block"> 我們到了滇藏界,看到了云南一側(cè)有一個巨大的石雕,上面赫然寫著《云南》二字,手機位置也顯示了西藏,我們看到了西藏段正在修路,原來“西藏”石雕標志由于開山修路已經(jīng)拆除了,大型機械在修整山體和道路。路邊有一個小賣部,我們在滇藏南北兩側(cè)的路牌和云南地標打卡拍照。</p> <p class="ql-block"> 這是滇藏界219國道的一個路標,我們拍下了這個記錄,是219國道6734公里處。</p> <p class="ql-block">在云南的省界地標打卡拍照</p> <p class="ql-block">這是滇藏界的西藏一側(cè)</p> <p class="ql-block">這是滇藏界的云南一側(cè)</p> <p class="ql-block">小賣部主人散養(yǎng)的羊</p> <p class="ql-block">滇藏界云南界內(nèi)巨石地標</p> <p class="ql-block"> 我們在滇藏界打卡后回到了邊防檢查站,在路口向左拐順路上山到了村委會,這里很原始,有普化寺和怒族的木質(zhì)房子等。秋那桶村位于云南省怒江州貢山縣北部,丙中洛鎮(zhèn)最北端,是怒江大峽谷北端的最后一個村子,也是云南在怒江大峽谷北端的最后一個村子,與西藏察隅縣察瓦龍鄉(xiāng)相鄰,是進藏的必經(jīng)之地。</p><p class="ql-block"> 村莊是以怒族、傈僳族為主,還居住著藏族、獨龍族等少數(shù)民族,是多民族聚居地。怒族傳統(tǒng)民居以石板為蓋頂、木結(jié)構(gòu)為主體的木楞房,房屋沿著山谷向上發(fā)展,受地勢限制,相對分散。</p> <p class="ql-block"> 村里有一座木制外觀的普化寺,融合了怒族建筑風格。此外,茶馬古道、霧里自然村等都是重要的人文景觀,見證了當?shù)氐臍v史和文化。</p> <p class="ql-block">這是秋那桶村的一組照片</p> <p class="ql-block">這是村子里散養(yǎng)的小豬仔</p> <p class="ql-block"> 出了秋那桶村,我們順著219國道由北向南行駛。</p> <p class="ql-block">在隔江相望的霧里村拍了村落的外景</p> <p class="ql-block"> 去霧里村需要過鐵索橋,徒步往返大約有十公里,車輛無法通過,我們就隔江遠觀了這個村落。</p> <p class="ql-block"> 繼續(xù)前行,是怒江的石門景區(qū)。石門關(guān)位于云南怒江州貢山縣丙中洛鎮(zhèn),是怒江北與西藏茶馬古道上的必經(jīng)通道。兩側(cè)分別為碧羅雪山和高黎貢山,怒江從石門關(guān)中噴涌而出,奔瀉而下,氣勢磅礴,峽谷最窄處僅20余米,江岸絕壁高達80米,江面寬約90米??梢孕蕾p到怒江奔騰穿過峽谷的壯觀景象,以及兩側(cè)高山的雄偉景色,江水洶涌,濤聲震耳,仿佛千軍萬馬在奔騰咆哮。</p> <p class="ql-block"> 大約在15時10分,我們來到了怒江的桃花島。怒江桃花島位于云南貢山縣丙中洛鄉(xiāng)東面的扎拉桶村,每年春季,島上的桃花盛開,漫山遍野的粉紅色花朵如同彩霞般映紅整個小島,與遠處的雪山、近處的江水交相輝映,美如仙境。桃花島處于怒江大峽谷之中,怒江從島邊奔騰而過,江水碧綠,兩側(cè)高山聳立,峽谷幽深,形成了壯麗的峽谷景觀。我們來到這里已經(jīng)錯過了桃花盛開的時節(jié)。</p> <p class="ql-block"> 這個島在怒江的東側(cè),導(dǎo)航需通過索橋,過了橋一路陡峭崎嶇,也沒有明顯的路牌,往上走到了像是村委會,有一個小廣場可以停車,對面有一個民族博物館,大門緊鎖,整個村子沒有看到幾個人,我們走進了這個傈僳族、怒族的村落,看到了什么叫路不拾遺夜不閉戶,村民的房子大敞四開,也沒看到村民,我們拍下了村子的場景。</p> <p class="ql-block">這是桃花島扎拉桶村的一組照片</p> <p class="ql-block">游覽桃花島后我們回到了露營地。</p> <p class="ql-block">請看視頻:4月10日丙中洛鎮(zhèn)一日游</p> <p class="ql-block"> 4月11日10時30分我們離開住了秋馬塘露營地,沿著219國道經(jīng)貢山縣駛往獨龍江。</p><p class="ql-block"> 當我們再次來到丙中洛觀景臺,看著藍天白云,晴空萬里丙中洛鎮(zhèn),不妨停下車來一覽這大美的風景。</p> <p class="ql-block"> 在丙中洛觀景臺有民警值班,警察叔叔告訴我們再往山上走五公里有一貢當神山觀景臺,到上面可以觀看丙中洛鎮(zhèn)全景,于是我們就順著盤山路來到了貢當神山觀景臺,觀看這壯觀的大峽谷、怒江和丙中洛鎮(zhèn)。</p> <p class="ql-block"> 我們在丙中洛的秋馬塘露營地連住了三天,在此期間我們游覽了丙中洛的部分鄉(xiāng)村和自然風景。在怒江大峽谷中丙中洛被高黎貢山、碧羅雪山等群山環(huán)繞,山脈巍峨聳立,山頂云霧繚繞似仙境。怒江如碧綠巨龍在峽谷間穿梭,江水清澈,陽光照耀下波光粼粼。其中,“怒江第一灣”是丙中洛的標志性景觀,江水形成“U”字形大拐彎,灣中心半島狀臺地植被蔥郁,與青山綠水相互映襯,美如畫卷。丙中洛有層層疊疊的梯田,錯落有致的民居,牛羊在山間自由穿行。扎那桶村,即“桃花島”,春季時漫山遍野的桃花綻放,粉白相間如云霞鋪展,與雪山、江水交相輝映。霧里村被譽為“怒江小瑞士”,清晨云霧繚繞,炊煙裊裊,木楞房在云霧中若隱若現(xiàn),宛如人間仙境。丙中洛是傈僳族、怒族、獨龍族等多民族聚居地,各民族和諧共處,文化傳統(tǒng)獨特。傈僳族的木楞房與自然環(huán)境融為一體,村民熱情好客,游客可品嘗包谷稀飯、漆油雞等特色美食。每年春節(jié)的“闊時節(jié)”,人們身著盛裝載歌載舞,舉行射弩比賽、上刀山下火海等活動,展示民族精神。古老的茶馬古道在陡峭崖壁上蜿蜒,它見證了曾經(jīng)的繁華,走在古道上,仿佛能聽到馬幫的鈴鐺聲在山間回蕩。石門關(guān)兩側(cè)峭壁千丈,如巨大石門屹立在怒江兩岸,江水洶涌而過,氣勢磅礴。能夠來到怒江大峽谷的丙中洛鎮(zhèn),親歷了這里的壯美,真是不虛此行啊。</p> <p class="ql-block">請看視頻:這是丙中洛貢當神山觀景臺俯瞰丙中洛鎮(zhèn)和怒江</p> <p class="ql-block"> 在觀景臺俯瞰丙中洛后,我們途經(jīng)貢山縣城,駛?cè)氇氊暪否偼汖埥?lt;/p><p class="ql-block"> 獨龍江位于云南省貢山獨龍族怒族自治縣獨龍江鄉(xiāng),是橫斷山脈西部“四江并流”的重要組成部分。它從西藏察隅縣奔涌而來,縱貫貢山縣境西部,夾峙在擔當力卡山與高黎貢山之間,于貢山西南部的馬庫流入緬甸。獨龍江位于三江弧形構(gòu)造帶上,處于橫斷山脈向青藏高原的過渡區(qū)域,流程短、海拔高、谷深,地貌類型復(fù)雜,有斷塊山地、斷陷山間盆地、現(xiàn)代冰川和古冰川遺跡等。</p><p class="ql-block"> 獨龍江鄉(xiāng)有普卡旺村,保存著原始的民俗民風、生產(chǎn)生活方式及建筑風貌,還有哈滂瀑布,水從萬丈山巖缺口噴涌而出,壯觀美麗。獨龍族是云南人口最少的世居少數(shù)民族,有獨特的語言、服飾和習俗,如曾沿襲千年的紋面習俗,少女十二三歲時要接受成年禮進行紋面。新中國成立后廢除了這一習俗,在村子里很難看到紋面女,我們也沒有看到這古老相傳的紋面女。</p><p class="ql-block"> 獨龍江是邊境線上最后的鄉(xiāng)村秘境,山高林密,峽谷幽深,居住著古老的獨龍族,由貢山縣到獨龍江鄉(xiāng)的獨貢公路全長90多公里,需繞行900多個彎,在無阻礙的情況下單程也需要兩個半小時,由于氣候復(fù)雜多變,有著嚴格的交通管制,到了下午四點停止放行。每日限流200人,預(yù)約進入。我們是提前一天預(yù)約了進入獨龍江的通行碼。</p> <p class="ql-block">這是我們預(yù)約的進入獨龍江的通行碼</p> <p class="ql-block">這是我們自駕獨龍江的攻略圖</p> <p class="ql-block"> 13時10分我們到達了獨龍江國家公園游客中心</p> <p class="ql-block"> 通過游客中心進入獨龍江風景區(qū)后,先后途經(jīng)了迪摩帕觀景臺、秋千洛神樹樁觀景臺、黑普洛觀景臺、疊水棚洞、高黎貢山獨龍江公路隧道、于16時10分到達繡切游客中心,由此正式進入了獨龍江鄉(xiāng)。</p> <p class="ql-block">這是進入獨龍江鄉(xiāng)的繡切游客服務(wù)中心</p> <p class="ql-block"> 16時50分我們首先來到了普卡旺景區(qū)。普卡旺景區(qū)位于云南貢山縣獨龍江鄉(xiāng)孔當村,以附近的普卡旺河命名。這里海拔1478米,有人口56人,是一個獨龍族聚集地。普卡旺保留了原始的獨龍族文化,村莊被翠綠的山巒和清澈的河流環(huán)繞,普卡旺河河水如翡翠般晶瑩剔透,與古樹山林構(gòu)成了極美的畫卷,是攝影愛好者的天堂。</p> <p class="ql-block">這是在普卡旺景區(qū)拍攝的一組照片</p> <p class="ql-block">請看視頻:19時20分我們?nèi)胱×霜汖埥叺慕皝喖{客棧</p> <p class="ql-block">請看視頻:游覽獨龍江普卡旺景區(qū)</p> <p class="ql-block"> 4月12日清晨我們由獨龍江亞納客棧出發(fā),駛往哈滂瀑布和中緬邊境國門,這一段道路很是不好行駛,路非常的窄,時不時的穿過一些村莊,上下起伏、彎彎曲曲的山路上沒有多少通行的車輛,峽谷里是熱帶雨林的景色,但感覺荒涼無人,尤其是快到邊防檢查站時,路上都是坑洼不平的炮彈坑,而且還有積水,也不知道坑的水有多深,由于路窄也沒辦法插邊通過,試探著向前駕駛,到了邊防檢查站后,警察要登記身份證和車輛,還限定進出時間為兩小時,之后再往前兩公里就是哈滂瀑布了,這兩公里也考驗了車的越野性,也是更糟糕的炮彈坑路,到了哈滂瀑布有停車場,有兩位同行者他們說到國門界碑還有四公里,車不容易通過,讓我們一起步行過去,我們沒有和他們一起走,在瀑布停車場稍作停留決定開車過去,前面的路都過來了還在乎這點路嗎,于是我們駕車慢慢的往前行駛,反正都是炮彈坑路,只要積水不深就可以過去,膽子小的是不會走這樣的路,這路的特點是堅硬不泥濘塌陷,水坑也就有半個車輪的深度,我的車越野性還是不錯的,把車開到了界碑國門前,費了這么大的周折只是為了看到了邊境線的國門。</p> <p class="ql-block">這是駛往獨龍邊哈滂瀑布、境國門的一組照片</p> <p class="ql-block"> 這是邊境線上的一個標志,后面沒有通道,不是什么國門,到此一游打卡拍照而已。</p> <p class="ql-block">請看視頻:探秘邊陲鄉(xiāng)村~獨龍江</p> <p class="ql-block">這是我們在獨龍江哈滂瀑布的一組照片</p> <p class="ql-block">請看視頻:獨龍江邊境線上的哈滂瀑布</p> <p class="ql-block"> 這是在邊防檢查站對面一個寫有“高黎貢山國家自然保護區(qū)”的地標</p> <p class="ql-block"> 兩天的獨龍江之旅結(jié)束了,在這里感受到了獨龍江的美,就像是一幅渾然天成的山水長卷,在滇西北的秘境中舒展千年,每一處褶皺都藏著令人屏息的詩意。江水是這幅畫卷的靈魂,它裹挾著雪山的清冽,在峽谷間蜿蜒成碧色綢緞。當晨霧漫過江面時,朦朧的水汽為獨龍江披上輕紗,遠處的村寨若隱若現(xiàn),宛如蓬萊仙島;兩岸的高黎貢山是忠誠的守護者,山頂終年不化的積雪與山腰云霧繚繞的原始森林,勾勒出層次分明的壯美。獨龍族村寨則是畫卷中靈動的點綴。木楞房錯落分布在江邊臺地,炊煙從黑色的屋頂裊裊升起,與山間云霧融為一體。獨龍族婦女身著五彩斑斕的獨龍?zhí)?,背著竹簍穿行在田間小徑,她們的笑容比山花更燦爛。古老的紋面習俗雖已成為歷史,但村寨里的歌舞、火塘邊的故事,依然流淌著這個民族獨特的文化血脈。獨龍江的美,是自然與人文的深情相擁,它以最原始的姿態(tài),在時光深處靜靜綻放,我們的到來看到的是一場永不褪色的視覺盛宴。</p> <p class="ql-block">待續(xù):第二篇·怒江大峽谷(下)</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