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昵稱:綠水青山</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編號:151924832</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這個弦紋壺可不是父親的收藏,看了【古玩愛者聯(lián)盟】在父親節(jié)到來之際舉辦的【憶古論今,父爰如藏】征文活動后,想了很長時間,家里都有哪些父親的收藏那,最有教育意義的是那枚抗美援朝紀念章(幾次搬家還沒找那);最有紀念意義的是一支父親參加建造武漢長江大橋的大英雄金筆(小時候在家上山砍柴已丟了);現(xiàn)僅存的是那年父親來我家時,去小河沿玩保鹷球時,贏的獎品,一對像玉石的圓球石頭了,轉眼也過去了三十多年,一直陪伴著我。</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那天看到了一則關于春秋末期弦紋壺的報道,是沈陽市于洪區(qū)鄭家洼子出土的。就想起了小時候聽母親說過話,六十年代初困難時期,父親每到星期天就騎上自行車,車座上夾個麻袋常到鄭家洼子挖野菜。那時這里還是一片大野地,六十多年過去了這里突然出現(xiàn)了一個【鄭家洼子青銅短劍墓陳列館】。這一發(fā)現(xiàn),就如父親留給了我一份最珍貴的藏品讓我激動。</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來看這只弦紋壺,生產年代是春秋末期,高17厘米,腹徑為14.6厘米,以泥土灰陶為材料,采用古老的手制工藝制造成型,此弦紋壺全身顏色斑駁不均,黑為主色,灰為輔色,與中原地區(qū)出土的細泥灰陶有區(qū)別,質地堅硬而細膩。此弦紋壺的出現(xiàn),為古代東北地區(qū)制陶業(yè)的研究提供了重要實物依據,是國家二級保護文物。</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六月十四日,父親節(jié)的前一天,查了一下去往鄭家洼子的路線,巧的很家門口就有去那里的公交車,中途轉一次車就能到。上午十點多坐上公交就前往這里來尋找弦紋壺被發(fā)現(xiàn)的地方。</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快一點時才趕到鄭家洼子。下車后問路,更巧又遇上了一位八十多歲高齡對這里最熟悉的老者,他手一指我身后:“回身直走一會就到”!下車時還東張西望找當年父親來這里時的大野地和莊稼地那,今天的這里早已是高樓林立,大街小巷人來人往,公路、快速道、高架橋上車流如織,一點兒農村的影子都沒有了,六十年前與六年后的變化真的是天上人間,這里已是人間仙境了。</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鄭家洼子青銅短劍墓陳列館從人行路左手下坡不到十米就是,7萬平方米面積的范圍已建成了公園。是人們來這里參觀、游玩、休閑的最佳去處了,陳列館已成為沈陽市愛國主義教育示范基地。</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陳列館是一個左手進右手出的圓形展廳,進門右手邊是古墓遺址。我來時雖說中午剛過,展廳里已是人來人往,因為我來的目的一是尋找弦紋壺出土的遺址,親手拍幾張照片;二是沿著父親當年的足跡,看一看這里的發(fā)展變化。參觀完后出來在公園里轉了一圈,此時,還有正在這里野餐的、撘著帳篷全家人陪孩子玩的……。</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隨后找個地方坐下,看著這里發(fā)生的翻天覆地的變化,真的是感慨萬千,心情激動,非常自豪,雖說父親沒有給我留下什么珍貴的藏品,尋著父親當年的足跡卻讓我看到了偉大的祖國到處都有寶藏,見證著祖國今天的繁榮昌盛,父親留給我的是一份最寶貴的精神財富。</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