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在張掖甘州區(qū)的民族嘉苑小區(qū),生活著一群特殊的居民——三百多戶從肅南縣退休的干部、職工和牧民。他們大多年逾六旬,為子女撐起穩(wěn)固后方,在鍋碗瓢盆與含飴弄孫之余,卻用歌聲、舞步和劍影譜寫了一曲曲動人的“夕陽芳華”。他們用行動證明:退休并非謝幕,而是智慧沉淀的序章;銀發(fā)亦非凋零,而是民族精神與文化自信最生動的延展。</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民族嘉苑的社區(qū)文化生活,是自發(fā)組織、蓬勃生長的民間力量開出的繁花。這里活躍著兩支舞蹈隊,更有掛靠市、縣文化館的裕固族服飾表演藝術(shù)團與群眾自發(fā)組成的民族民間藝術(shù)團。這些團隊非自上而下設(shè)立,而是源于鄰里對生活的熱愛。他們自編自導(dǎo),自備樂器,演出服自費定制,出行AA制分擔(dān)——這些細(xì)節(jié),正是文化自覺最樸素的根基與最頑強的生命力。</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社區(qū)舞臺的光彩,由一個個鮮活的身影點燃。八十五歲的梅蘭英老奶奶,是劍術(shù)隊中舞扇的颯爽英姿;八十三歲的杜寶堂老爺爺,是樂隊里精神矍鑠的亮麗風(fēng)景;年近六十的安玉梅,則是歌唱隊中當(dāng)之無愧的臺柱子。曾擔(dān)任縣處級主要領(lǐng)導(dǎo)的楊翠琴、殷占俊、周學(xué)新,退休后放下身份,在歌舞排練中事事爭先??凳缙疾俪旨覄?wù)之余不忘舞臺,即便搬離小區(qū)一年多,依然心系鄰里,兼任原單元電梯的責(zé)任人。朱勇、鐘自奇帶病堅持演奏,何健舞蹈、樂器樣樣精通還擔(dān)任合唱指揮,安吉紅以靈活身姿成為舞蹈隊支柱,白玉、郭蘊玉、屈清蓮等人更是不辭八九公里步行往返堅持排練。顧建國、妥梅花、李成才的鏡頭默默記錄著每一份投入。從肅南草原到甘州庭院,裕固族的文化血脈在他們精心編排的服飾展演中流淌不息,這份傳承曾登上國內(nèi)外舞臺斬獲榮譽,最終又回歸社區(qū)沃土,滋養(yǎng)著日常的歡愉。</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更令人動容的是核心人物藺秀芳、高菊花,廖茜、楊發(fā)明、李勇幾位團隊負(fù)責(zé)人身上那份天然的凝聚力。她們像擁有特別的磁場,無論置身何處,總能讓人不由自主地靠近、聆聽她們的故事與熱情。名譽顧問郭梅蘭,身居高位退休卻甘愿扎根群眾,常為團隊解決實際問題。她們與所有成員共同繪就了“召之即來,來之能演”的動人圖景——這不是組織命令,而是源于對共同文化家園的歸屬與熱愛。</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民族嘉苑的日常如同一首交響:鍋碗瓢盆是生活的前奏,孫輩笑語是溫馨的間奏,而舞臺上流淌的歌聲、鏗鏘的劍鳴、飛揚的舞步與絢麗的民族服飾,才是他們生命最昂揚的華彩樂章。這群銀發(fā)居民在柴米油鹽之上,以滿腔熱忱擁抱藝術(shù)、強健身心、傳承文化、服務(wù)鄰里。他們身上閃耀的,正是“老驥伏櫪”的生命韌勁,是扎根于生活沃土的文化自覺,更是中華民族樂天奮進、生生不息的精神本色。這份無需言說的自信與活力,在尋常巷陌間熠熠生輝,成為文化自信最堅實、最溫暖、最動人的基石。|</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藝術(shù)顧問郭梅蘭</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肅南裕固族服飾表演藝術(shù)團,由民族文化愛好者郭梅蘭、藺秀芳、趙雪梅于2017年8月倡議創(chuàng)辦。團隊最初以民族合唱團形式起步,后更名為裕固族服飾表演藝術(shù)團,如今是掛靠張掖市文化館和肅南縣文化館管理的一支文化藝術(shù)志愿者團隊。藝術(shù)團下設(shè)服飾表演隊和舞蹈隊,現(xiàn)有成員29人,平均年齡63歲,年齡跨度從55歲到68歲。</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自成立以來,藝術(shù)團不僅活躍于本土,更帶著裕固族的獨特魅力走向了更廣闊的舞臺。她們的身影曾亮相泰國,也遍及國內(nèi)廈門、恩施以及本省市縣(區(qū)),累計參加各類表演和文藝演出30余場(次)。其中,在泰國獻演的《愛在肅南》更是驚艷全場,一舉捧回大賽組委會頒發(fā)的冠軍獎杯!在國內(nèi)演出中,她們同樣載譽滿滿,先后斬獲獎項10余次。這些精彩的演出,生動展現(xiàn)了裕固族服飾文化的獨特魅力,深受廣大人民群眾的喜愛和贊譽。</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團長藺秀芳</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副團長高菊花</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肅南縣民族民間藝術(shù)團,由退休干部廖茜等人于2020年10月倡議成立,如今已匯聚了66名業(yè)余愛好者。團員們平均年齡66歲,既有83歲的高齡長者,也有56歲的“年輕”骨干,其中還有25名中共黨員。藝術(shù)團下設(shè)樂隊、合唱隊、舞蹈隊和太極隊,組織有序,活力滿滿。</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成立以來,藝術(shù)團的足跡遍布社區(qū)、村莊、廣場,在市內(nèi)各類文藝演出中亮相二十余場(次),部分劇目更是載譽而歸。他們的演出如同一股春風(fēng),極大地豐富了人民群眾的文化生活,為老年朋友的晚年注入了歡樂與活力,也生動展現(xiàn)了中老年人昂揚向上的精神風(fēng)貌,贏得了社會各界的廣泛關(guān)注和贊譽。</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團長楊發(fā)明</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副團長廖茜</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副團長李勇</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