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俗話說:“民以食為天”,意思很清楚,不用展開說了。</p><p class="ql-block"> 美食在一個地區(qū),乃至一個國家,可以反映其文化側(cè)面,通過飲食能夠了解民俗民情,觀察百姓生活。而飲食又和旅游緊緊結(jié)合在一起,出門在外,離不開“吃住行”三個字,吃排第一位。</p><p class="ql-block"> 這次來日本,所見所聞前面已述,最后想談?wù)勅毡镜娘嬍常饕锹眯兄械挠H身經(jīng)歷,算是一種感受吧,不一定全面。</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0px;">大阪烤肥牛</b></p><p class="ql-block"> 我們從機(jī)場到達(dá)大阪市區(qū),在酒店辦理完入住手續(xù)后,已是北京時間下午六點,日本時間比國內(nèi)早一小時,也就是七點了,天色已擦黑。</p><p class="ql-block"> 初到日本,第一頓吃什么好呢?總得有點儀式感,首先想到的是當(dāng)?shù)靥厣嬍?,那就來燒和牛吧。大阪屬關(guān)西地區(qū),靠近著名的日本和?!駪舴逝5漠a(chǎn)地。由于大阪是關(guān)西第一大城市,餐飲業(yè)十分發(fā)達(dá),其中燒和牛很有名。在街上走,隔不遠(yuǎn)就會看到一家燒和牛餐廳。</p> <p class="ql-block"> 我們住的酒店位于大阪市中心的道頓堀,商業(yè)繁華,餐飲集中,燒和牛餐廳也多,酒店樓下就開了一家。進(jìn)去看時,里面絕大多是歐洲游客,喝酒吃肉,談天說地,鬧轟轟的,另外可能是排煙系統(tǒng)有問題,餐廳里煙霧繚繞,燒肉香飄到了馬路上。見此情景,我們只能換一家。兒子用手機(jī)搜,說靠近心齋橋附近有,步行過去也就幾百米。 </p><p class="ql-block"> 此時夜幕降臨,道頓堀老街亮起了燈,沿街漫步,看見兩邊店鋪燈火通明,門頭燈五花八門,讓人一下子就感受到大阪老城商業(yè)的繁華。</p> <p class="ql-block"> 來到燒和牛餐廳,滿臉笑容的服務(wù)小姐把我們引進(jìn)去,里面的服務(wù)員鞠躬相迎。餐廳不大,外面一個長吧臺,客人可坐在邊上喝酒吃肉。穿過吧臺,里面有三間包房,其中兩間是日式,已坐了人。日式包房需脫鞋盤腿坐上去,現(xiàn)在為照顧客人,腿下有空間可以伸腳著地。我不適應(yīng)日式包房,更主要是沒有脫鞋吃飯的習(xí)慣,就選了那間有木桌椅的包房。</p> <p class="ql-block"> 燒其實是烤,燒和牛就是烤肥牛。不銹鋼的爐子嵌入木桌,用的是炭火,無煙的。食材自然是肥牛,有雪花牛肉、牛肋條、牛舌等,根據(jù)價位還有等級之分,雪花牛肉最好的是A5級。除了肥牛,為調(diào)節(jié)口味,還有鮮菌、山藥和青椒等食材可選。菜單是日文的,配有精美的圖片,服務(wù)員聽不懂中文,但英文還行,于是兒子兒媳就用英文加圖片點菜,我和夫人在一旁等著吃現(xiàn)成的,只吩咐記得給我點杯冰鎮(zhèn)扎啤,夫人也要了一份日式石鍋拌飯。</p><p class="ql-block"> 我是吃過大阪肥牛的。那是二十年前,我和公司一行十多人來日本旅游,從東京經(jīng)橫濱、名古屋、京都,最后到了大阪,一路看盛開的櫻花,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而對于日本的飲食,似乎除了清淡、精致小巧外,其它也沒覺得什么,也許那時關(guān)注點不在吃上。記得到大坂的當(dāng)天晚上,恒豐公司文總請大家吃烤肥牛,席間還喝了兩瓶在華人超市買的茅臺,是那種不帶酒杯的五星茅臺。那時文總還沒有搞他的恒豐足球隊。</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0px;">一蘭拉面</b></p><p class="ql-block"> 我們這次旅游,無論在東京、大阪,還是京都、鐮倉,中午一般簡單應(yīng)付,找家面館吃碗拉面或烏冬面,然后趕緊去下一個景點,晚上回到住處,才找一家餐廳慢慢品嘗消磨。</p><p class="ql-block"> 但也有一次例外。</p><p class="ql-block"> 在大阪游玩的第二天,兒媳提議晚餐去心齋橋吃“一蘭”拉面,然后再嘗嘗隔壁家的鐵板燒——元祖大阪燒,據(jù)說兩家店都非常有名,屬網(wǎng)紅打卡店。我本來晚餐一般是不吃面的,但孩子們喜歡,還說吃完后順便逛逛心齋橋一帶著名的夜市,于是欣然跟著前往。</p> <p class="ql-block"> 隨著網(wǎng)絡(luò)的普及發(fā)展,現(xiàn)在國內(nèi)城市餐飲的網(wǎng)紅店也越來越多。我家緊鄰的貴陽小十字和民生路一帶,那些賣炸土豆片、碗兒糕、脆哨的門店,每天莫名其妙排好長的隊,逢節(jié)假日人更多,以年輕人為主,游客把街也堵了半邊。開始我覺得不可理解,時間一長也習(xí)慣了,這就是現(xiàn)代年輕人的生活。</p><p class="ql-block"> “一蘭”拉面店位于心齋橋的道頓堀河邊,這是一條人工挖掘的運河,運河兩岸全是各類商業(yè)門店,游人眾多,來“一蘭”拉面店打卡的自然也多。兒子兒媳及夫人趕緊去排隊,我抽空到河對岸拍一些運河、游人、面店的照片,拍得差不多了,也輪到我們進(jìn)店吃面。</p> <p class="ql-block"> 拉面館設(shè)在二樓,走外掛樓梯上去。面館營業(yè)面積不大,每次只放四人左右進(jìn)店,然后在自動售賣機(jī)上點餐,沒有服務(wù)員,見到一個服務(wù)員是維持秩序,安排引導(dǎo)就餐的。自動售賣機(jī)旁邊的柜子上,堆放有盒裝的“一蘭”拉面及調(diào)料,估計是方便客人餐后外賣帶走。</p> <p class="ql-block"> 終于輪到我們吃面,進(jìn)去一看,嚇了一跳,沒有傳統(tǒng)的餐桌。長條形屋子里,左面墻上設(shè)些掛鉤,供客人掛衣服和物件。右面是什么呢?是一排隔成許多小窗口的臺面。每個客人坐在自己的窗口前就餐,互不打擾,那窗口最多就50公分寬。</p> <p class="ql-block"> 我剛在自己那窗口坐好,竹簾窗就拉了起來,里面露出個笑容可掬的服務(wù)員,端出一杯冰水,遞出一雙竹筷和濕面巾,還有黑紅木漆碗裝的咸鴨蛋,然后刷的一下,竹簾窗又拉了下來。</p> <p class="ql-block"> 不多一會兒,竹窗簾再次拉了起來,還是那笑容可掬的服務(wù)員,端出一大碗湯面,還有兒子為我點的冰鎮(zhèn)扎啤。</p> <p class="ql-block"> 湯面本身沒什么好說的,是豬骨燉的濃湯,面條也筋道,碗里還燙了幾片很嫩的肥牛。我就著湯面和咸鴨蛋,愜意地喝了那杯冰鎮(zhèn)扎啤。</p><p class="ql-block"> 客觀的說,“一蘭”拉面這種就餐形式不適合我,感覺太封閉、太自我了。也許有社交恐懼癥,喜歡獨處的朋友能接受這種方式。但從另一方面來說,這也算一種體驗。我在這里絮絮叨叨地說吃面細(xì)節(jié),也是想讓更多的朋友了解了解。</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0px;">沒吃飽的料理</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b>記得上世紀(jì)八十年代中期,我大學(xué)畢業(yè)分配到電視機(jī)廠工作,當(dāng)時廠里正引進(jìn)東芝公司的彩電生產(chǎn)線,現(xiàn)場有十多名日本技術(shù)人員指導(dǎo)安裝,我趕上了好時候。為了能和日本專家交流,我買來一本日語初級教材速成。那教材中生活用語就有“料理”一詞,日文和中文寫法一樣,讀音也和漢語相近。我記得“料理”在日文中的意思,就是指日本的飯菜。</p><p class="ql-block"> 幾十年過去,那速成的日語早忘了,但“料理”一詞卻還記得。又曾幾何時,“料理”成了日本高檔菜肴的代名詞。那么來日本旅游,不去搓一頓“日本料理”,似乎說不過去。</p> <p class="ql-block"> 到東京的當(dāng)天晚上,我們急不可待的就去品嘗日本料理。餐廳是兒媳選的,離我們住的赤坂酒店不遠(yuǎn)。</p><p class="ql-block"> 赤坂位于東京市中心,早在德川幕府的江戶時代,這一帶是武士居住的區(qū)域。明治維新以后,日本走上了新興的資本主義道路,武士階層逐漸衰落。后來赤坂區(qū)域建起了日本國會大樓,還有一些大商社等,現(xiàn)在算是東京的富人區(qū)了。</p><p class="ql-block"> 料理店位于路邊一家“居酒屋”的側(cè)面,外觀看上去不顯眼。三月的東京,到了夜間,寒風(fēng)吹起來涼颼颼的,但進(jìn)到店里,立馬變得暖融融,溫馨起來。</p><p class="ql-block"> 料理店不大,估計就兩三間包房,裝修簡約且現(xiàn)代。餐廳服務(wù)員是兩位看上去年近七十的老兩口,也有可能是料理店的老板。見我們進(jìn)屋,立即滿臉堆笑的迎上來,幫我們把脫下的衣服掛進(jìn)衣柜里,然后引到包房。無意中,我瞥見另一間包房是些歐美人,十分歡快。</p><p class="ql-block"> 點餐由兒媳負(fù)責(zé),她比較熟悉。吃現(xiàn)代“日本料理”有套餐,分餐每人一份,按順序一道菜一道菜的上,吃完收餐具,再上下一道。講究的是那種儀式,這些我多少有些了解。</p> <p class="ql-block"> 但第一道菜還是讓我吃驚,左邊木碗里紫蘇上放著少許的蝦仁片,我說“少許”是指我一口的量。右邊玻璃杯里,幾塊醬黃瓜配兩小坨咸肉。我只能把它當(dāng)作開胃菜,慢慢呷著冰啤酒。</p><p class="ql-block"> 第二道菜有些意思了,一個烹好的小海螺、檸檬片墊著的小塊烤海魚、敷上魚子的糕點、一塊鵝干,還加小碗裝的不知什么海鮮肉,不敢問,吃就是了。</p> <p class="ql-block"> 第三道菜在國內(nèi)吃過。生魚片、金槍魚片、還有不認(rèn)識的其它海魚,叫刺身拼吧。</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第七道菜最豐盛,盤子也最大,長方形的白瓷盤里放著各色壽司,我也終于把冰啤酒喝完了。</p> <p class="ql-block"> 最后是一碟果凍和抹茶冰激凌。</p> <p class="ql-block"> 這頓料理,花費不菲,但我卻沒有吃飽。在此無意抹黑“日本料理”,只說的感受,我本身食量大,且無肉不歡。以前在國內(nèi)聽一個朋友說過,日本人身材好,幾乎沒有胖子(相撲除外),靠的就是控制飲食。后來看介紹日本歷史的書籍,日本是個島國,過去物產(chǎn)有限,島民在飲食上不能敞開,每頓吃個半飽就行。</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0px;">巴西烤肉和重慶火鍋</b></p><p class="ql-block"> 吃日本料理,沒吃飽,心欠欠的。第二天去富士山,碰巧遇到日本今年最大的一場雪,沒看到山,看了個寂寞。當(dāng)晚回到東京,只能把兩天來的不快發(fā)泄在吃上。于是給兒子發(fā)話,今晚找家餐廳,嗨吃大喝一頓。</p><p class="ql-block"> 兒子真行,說離我們住處不遠(yuǎn),靠近日本國會大樓那邊,有一家巴西烤肉餐廳。如果在國內(nèi),我聽說巴西烤肉,多半會打退堂鼓,隱隱約約覺得粗魯?,F(xiàn)在顧不得這些了,先去大塊朵頤,飽飽口福再說。</p><p class="ql-block"> 從酒店出發(fā),十多分鐘就到了那家巴西烤肉餐廳。但按導(dǎo)航,怎么也走不進(jìn)去,原來餐廳設(shè)在氣派的商務(wù)大樓里,需穿大樓的地下通道才能達(dá)到,通道貼有高檔的復(fù)古墻磚。</p> <p class="ql-block"> 這家巴西烤肉餐廳名叫阿萊格里亞(ALEGRIA),西班牙語的意思是歡快。餐廳有十幾張餐桌,幾乎全是用餐客人。服務(wù)員讓我們稍等,收拾一張桌子出來。</p> <p class="ql-block"> 坐定后,服務(wù)員擺上餐盤和刀叉餐具,用夾雜日文的英語告訴兒子,餐廳按人收費,每人3000日元,隨便吃,包括各種飲料和冰鎮(zhèn)扎啤。3000日元,相當(dāng)于150元人民幣左右,在日本東京市中心,各種烤肉隨便吃,啤酒飲料隨便喝。怎么夸贊才好呢?就用餐廳名字ALEGRIA——歡快。</p> <p class="ql-block"> 烤肉無需自己動手,由帥氣的服務(wù)小伙烤好,熱氣騰騰的一塊用鐵簽穿著,走到你的餐桌前,用刀切下幾片放你盤里。隔幾分鐘,另一小伙又轉(zhuǎn)過來,提起另一塊烤肉來服務(wù)??救庥衅甙朔N,有牛肉、豬肉、雞肉、紅腸等,口味各不相同,對我這種食肉動物來說真是太對胃口,一直會把你吃撐,待服務(wù)小伙轉(zhuǎn)到面前,只好擺手拒絕。合我心的還有多種冰鎮(zhèn)啤酒,包括黑啤,隨意取用。</p> <p class="ql-block"> 這次在日本旅游,除了這頓恣意放肆的巴西烤肉,我們還吃了一次重慶火鍋。那是到日本的第三天,想吃中國菜了。吃哪樣好嘛,中國菜博大寬廣,太難選擇,就去吃重慶火鍋。</p><p class="ql-block"> 那是在大阪老城區(qū),一對重慶夫妻開的火鍋店,年紀(jì)估計六十多了,店里伙計全是中國人。我們在貴陽時,隔一段時間就會去吃一頓重慶火鍋,對味道的把握雖說不一定趕得上重慶人,但大致也不會差太遠(yuǎn)。</p><p class="ql-block"> 這次在大阪吃的重慶火鍋,就我個人的口味,和貴陽的重慶火鍋差不多。但身在異國他鄉(xiāng),聽周邊食客說著外國話,那這涮火鍋的感覺,就來得親切。不經(jīng)意間,耳邊飄起李健的歌曲《異鄉(xiāng)人》:</p><p class="ql-block"> 不知不覺把他鄉(xiāng),</p><p class="ql-block"> 當(dāng)成了故鄉(xiāng)。</p><p class="ql-block">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