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昵稱: 朗朗之軒 </p><p class="ql-block"> 美篇號:5019902 </p><p class="ql-block"> 藏品: 自藏自攝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我家里有一只老銅鏡,是從山東老家遷居北京時帶出來的小物件,其直徑13.5厘米,外表顯得很舊很舊,但那上面雕飾的兩條魚卻非常漂亮??墒窃缦日l也不曉得它是從哪個朝代、哪個時候流傳下來的。在很早的過去曾經(jīng)問過祖父,他頗不以為然地說:那就是個厚銅片子,根本照不出人影來;也曾經(jīng)和專業(yè)從事非金屬礦材研究的父親聊起過,他認為大概是宋代或明代的東西、看起來它的銅質(zhì)挺不錯,應(yīng)該好好收藏?!钡饺舾赡旰?,隨著自己年歲增長,對各種古物產(chǎn)生了興趣,在購得幾冊中國古銅鏡方面的專業(yè)書籍后,才根據(jù)有關(guān)類似的圖譜判定其應(yīng)當是“金朝”時期之物。</p><p class="ql-block"> 金是中國宋朝時期的少數(shù)民族——女真人在中國北方建立的地方政權(quán),當其勃興時亦興起了鑄制雙魚紋飾銅鏡的熱潮。此類鏡子形制多為圓形,銅鏡上的雙魚紋飾,均作旋轉(zhuǎn)對稱狀,占據(jù)了整個鏡背的主要空間。從紋飾造型看,多采取現(xiàn)實主義的手法:鯉魚張口鼓鰭,尾鰭翻折,大鱗片,長背鰭。高浮雕的雙魚紋四周一般多具有動感強烈的水波紋,水波紋或浪花團團,層疊有序;或為旋渦個個,水流湍急;或是荷花水草郁郁,水面寧靜;或現(xiàn)素面平平,以虛代水。雙魚之前后左右裝飾的浪花、抑或水草,使得兩條頭尾相接的魚兒充滿活力,更顯親熱,生動地再現(xiàn)了雙魚在水中暢游的場景。這些蓮荷、水波紋較強的畫面裝飾作用使得金鑄雙魚紋鏡以其靈動的生活氣息,高超的藝術(shù)審美情趣,細膩的鑄塑工藝,為中國古代銅鏡文化增添了濃墨重彩的一筆,足以令世人為之贊嘆不已。</p> <p class="ql-block"> 魚是我們遠古祖先的圖騰之一。在我國最早出現(xiàn)的象形紋飾中,數(shù)量最多、最典型的便是魚紋。隨著歷史的發(fā)展,魚形紋飾逐漸由氏族崇拜演化為民族、民間追求富裕、吉慶、愛情、幸福的象征,而廣泛受到人們的珍視。特別是鯉魚的形象在我國自魏晉以后的社會中多為人們所崇尚。</p><p class="ql-block"> 隋唐以及宋時漢族人對鯉魚的崇拜,對于金國民族主體統(tǒng)治者女真人難免不無影響,例如《金史·五行志》中就記載女真人把鯉魚充作祥瑞的象征。而皇帝在舉行薦新禮時,要用鯉魚獻祭。金朝實行的魚符、魚袋制度也當是推崇鯉魚的反映。又如:金制,皇太子、親王佩玉魚,一品官至五品官佩金魚,六、七品官佩銀魚。金朝不僅對唐宋魚符、魚袋制度衣缽相傳,而且對魚的推崇與前人比較只有過之而無不及?!督鹗贰肪砣涊d,金國皇上舉行大禮要選用鯉魚作祭品,金宮廷盛行眾舞者執(zhí)魚紋鏡起舞的保留舞蹈“鏡舞”。在漢民族“魚崇拜”的思想、文化對女真民族產(chǎn)生影響的基礎(chǔ)之上,女真人已具備了創(chuàng)制和展示“魚”形象的文化基礎(chǔ),而恰恰這也正是金國雙魚鏡廣泛出現(xiàn)并迅速流行的歷史原因。</p> <p class="ql-block"> 金國之雙魚紋銅鏡的鑄造紋飾,也是因為傳說與習俗都涉及到的男女之事——“魚水之歡”。魚所具有的“多子多孫”繁衍生殖形象也讓人心生向往。因此,婚娶嫁妝中以雙魚紋銅鏡來表達男女之間的相愛、相惜、兩情相悅、進而身體相合的意境驟然而生。以雙魚紋鏡來表現(xiàn)男女之間和諧美滿的愛情這一美好浪漫的寓意,自然成為金國雙魚紋鏡深受民眾喜愛的重要原因之一。</p><p class="ql-block"> 金國雙魚紋鏡的出現(xiàn)和流行刻錄著金人對魚的崇拜和喜愛程度,表達了金人對魚的精神之寄托。魚紋鏡在金朝所鑄銅鏡中所占比例很大,最富時代特征,分布也很廣。同時,雙魚紋鏡在金朝時期的輝煌,也是歷史上我國北方民族間文化,尤其是女真文化、契丹文化和漢文化交流融合和相互影響升華的一個重要體現(xiàn)標志。</p> <p class="ql-block"> 人類社會的進程風云變幻、捉摸不定,災害、瘟疫、動亂、戰(zhàn)爭摧殘著各朝各代的人們屢遭磨難……隨著時光長河的流逝,當年赫赫如日中天的帝王政權(quán)崩析瓦解、敵對的雙方勢力早已聲息泯然渺無影痕,就連許多驍勇善戰(zhàn)的民族也消亡得無蹤無跡了。惟有那些曾在悠久年代里由無數(shù)勞動者之手所創(chuàng)造出來的一小部分作品或物件猶然散落在這走馬燈般的世界中——金朝時期雙魚紋銅鏡便是確確實實的歷史明證!</p> <p class="ql-block"> 這一枚“雙魚紋古銅鏡”,對于我來說似是有意無意中得到的世代留傳之物,它不僅承載著華夏文明的歷史高光,而且蓄納著許多若隱若現(xiàn)的人間煙火氣息與人文故事。</p><p class="ql-block"> “古鏡如鑒”, 唐代著名詩人王昌齡曾有詩句“手攜雙鯉魚,目送千里雁”。閑暇之際,偶或手撫此鏡,每每令我心緒飄忽若云,古往今來萬千紛紜頓覺如風掠耳…………</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