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進入六月,芡實及蓮花田有大量水雉的食物,也是水雉繁殖的旺季。水雉在廣東主要在陽東的龍慶、鶴山的址山、肇慶的沙埔、清遠的山塘,這些地方繁殖,因此,這些地方是水雉的重要拍攝地。</p><p class="ql-block"> 肇慶鼎湖區(qū)沙埔鎮(zhèn)今年芡實種植面積較去年似乎有所增加,這對水雉生長繁殖無疑是一件好事。因此,前天我到達芡實田時,水雉異?;钴S,交配與孵蛋也較容易見到。太陽快落山時,遇見水雉在路邊田里覓食,小車和電動車在它們旁邊開過,它們連頭都不抬,顯得相安無事,將搖下車窗玻璃拍攝,它們也不予理睬,只有你下車它們才會飛走。它們飛走時,一路叫聲,展開妙曼身姿,漸漸模糊消失。</p> <p class="ql-block"> 水雉(zhì) (英文名:Pheasant-tailed Jacana,學名:Hydrophasianus chirurgus),是鸻形目水雉科水雉屬的鳥類。又稱: 水鳳凰、菱角鳥。繁殖成鳥尾羽極長,黑白分明的頭部與亮黃色頸斑相映成趣,背部至尾部羽毛顏色從黑褐色至淺棕色不等。在中國臺灣,因其常棲息于菱角田,故有菱角鳥之稱,又因繁殖期獨特的羽色和長長的尾羽,被譽為"凌波仙子"。水雉廣泛分布于巴基斯坦至菲律賓北部,南至印度尼西亞西部。</p><p class="ql-block"> 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lián)盟》(IUCN) 2013年瀕危物種紅色名錄ver 3.1——低危(LC)。</p><p class="ql-block"> 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名錄新增,保護級別:Ⅱ級(2021)</p> <p class="ql-block"> 水雉繁殖成鳥身長可達39-58厘米,尾羽長達25-35厘米;非繁殖期身長約31厘米。雄鳥體重約120-140克,雌鳥約190-231克。頭部和下頸白色,黑色冠后部延伸至兩側(cè)頸部分隔金色后頸與白色前頸。背部至尾部羽毛顏色從黑褐色至淺棕色不等,背部可能帶有綠色光澤。非繁殖期,背部和頭部暗綠色至棕褐色,頸部兩側(cè)有黑色條紋,形成胸前帶。尾羽短,僅11-12厘米。雌鳥與雄鳥相似但體型更大,幼鳥背部至額頭紅棕色,頸部兩側(cè)無黃色,胸前帶不明顯。</p> <p class="ql-block"> 水雉棲息于豐富的挺水植物和漂浮植物的淡水湖泊、池塘和沼澤地帶,喜歡單獨或成小群活動,冬季有時會形成大群。它們善行走,能在水面的植物上奔跑和停歇,也擅長游泳和潛水。水雉主要以昆蟲、蝦、軟體動物、甲殼類等小型無脊椎動物和水生植物為食。</p> <p class="ql-block"> 水雉繁殖期為4-9月,實行一雌多雄制,雄鳥會為爭奪配偶而斗爭。巢建于蓮葉、百合葉等水上植物上,每窩產(chǎn)卵4枚,卵呈梨形,顏色多樣,大小約為33-40mm×26-29mm。雄鳥獨自承擔孵卵任務(wù),孵化期為26天。</p> <p class="ql-block"> 水雉繁殖區(qū)廣泛分布于巴基斯坦內(nèi)陸至呂宋島、棉蘭老島(菲律賓北部和南部)、爪哇島和巴厘島。非繁殖區(qū)南至印度尼西亞西部。</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