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濃 濃 的 團 干 情</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一一中央機廠動力車間五十年前的老團干們再相聚</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人生如夢,轉(zhuǎn)眼就是百年。我從1976年5月15日榮調(diào)局團委離開中央機廠后,這一晃眼49年過去了,想當年離開中央機廠時僅僅22歲,現(xiàn)在已年過七十,步入老年人的行列。人老了容易懷舊,特別是對剛進入社會那一段,記憶非常深刻。這不,前兩天我們中央機廠動力車間的老團干李林給我打電話說:想把我任動力車間團支部書記那一屆的老團干,全部集中起來大家聚一聚。我同意了。李林掛機了,我卻失眠了:五十五年前我在中央機廠工作期間的一幕幕、一個個,老領導、老師傅、師兄弟們熟悉的面孔浮現(xiàn)在我的眼前……。</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1976年5月15日,中央機廠動力車間領導及全體團干歡送谷泉同志(前排右四)榮調(diào)大同礦務局團委合影。</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這是谷泉(后排右三)調(diào)局委后和局團委書記毛生淵(后排左六)副書記趙來生(后排左四)的合影。</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我從中央機廠榮調(diào)局團委后,先后在大同礦務局九個單位工作過,后又調(diào)到太原工作了十年。2006年又從太原調(diào)回大同煤礦工作。雖然調(diào)動的崗位多多,但無論怎么調(diào)動,但我始終認為:中央機廠是我的根。所以在2010年在崗時,我曾以調(diào)研的名義專程回了中央機廠一趟。當時在中央機廠主要領導的陪同下,我曾看望了車間老領導,看望了曾手把手教過我技術(shù)的老師傅們,特別是曾和我在一起學過徒的師兄弟們。記得大家還在動力車間合了一張非常有意義的紀念照。時間過得真快,這一晃眼,又十五年過去了。</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據(jù)2025年6月13日這天,來和我們相聚的原同煤集團機電裝備公司董事長張杰、原中央機廠廠長張旭陽、原中央機廠鐵工車間黨支部書記李林、原中央機廠動力車間老師傅陳志、原同煤集團二機廠科長王寶龍等同志給我介紹:十五年前和我合影的車間老領導、老師傅、師兄弟、老團干已有四五個人故去。他們是:張伯承(動力原主任)、李生銳(同煤燕子山副礦長,動力車間技術(shù)員)、王貴祥(車間書記,動力車間徒工)、王瑞改(動力車間團支委)。聽了后好心痛喲!他們中有的連六十歲也沒過就故去了!特別是2022年還和我們聚餐的李生銳大哥、他是我一生中無話不談的知心朋友,而且為讓我考取北京煤炭管理干部學院給我整整輔導了一年多功課,他的故去,讓我徹夜難眠,心痛不已,連夜含淚寫出了上萬字的懷念文章。</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2010年,谷泉同志(右四)在任大同煤礦黨委副書記時,在離廠34年后,專程趕回中央機廠看望原動力車間老領導、老師傅、一起學徒的師兄弟們。這是當年他和廠主要領導的合影。</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谷泉副書記(右一)站在動力車間門口,迎接動力車間老領導、老師傅、老朋友、老戰(zhàn)友。</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這是2010年,時任大同煤礦集團公司黨委副書記谷泉同志(前排右五),在離開中央機廠34年后,又專程趕回中央機廠動力車間看望原動力車間老領導、老師傅、師兄弟、師姐妹們,和大家的合影。</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這是2025年6月13日,原大同煤礦集團公司黨委副書記谷泉同志(右四),在離開中央機廠49年后,與原大同煤礦機電裝備公司領導、原中央機廠領導及原動力車間老團干們的合影。照片左起王寶龍、張旭陽、張杰、陳志、谷泉、李林、王勝利、李貴新。</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張杰(左)、谷泉(中)、張旭陽(右)三位老朋友的合影。</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谷泉(右)和張杰董事長的合影。</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谷泉(左)和張旭陽廠長的合影。</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谷泉(右)和原動力車間陳志師傅的合影。</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我是1970年10月,從大同煤礦二中,分配到中央機廠工作的。中央機廠是大同礦務局技術(shù)含量最高的地方,也是師徒關系非常純潔的地方。當年我們那批學生大部分分到各礦下了井,而我是我們?nèi)?0多名同學,唯一分到中央機廠工作的男生,能進中央機廠工作我感到很榮幸。 剛進中央機廠工作,我先在中央機廠毛澤東思想文藝宣傳隊工作了一年多。后被廠分配到動力車間當維修鉗工。1973年下半年被車間黨支部任命為團支部書記。1974年入黨。1975年調(diào)入中央機廠機關工作。</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動力車間,當年是全廠除了機工車間最大的車間。車間除了總部之外,還管制氧車間、水暖隊和多個變電所,并負責除了機工車間之外全廠幾十個車間的設備維修工作,全車間大約有400多人。當年,我們車間的黨支部書記是孟尚池,車間主任是張伯承。這一階段,也可能是動力車間在歷史上最興盛時期。經(jīng)過這一屆班子的培養(yǎng),車間共培養(yǎng)和發(fā)展20多名青年入黨,從這個車間走上領導崗位的局級干部1名、副處級干部3名、副科級干部10幾名。我是1973年下半年擔任車間團支部書記的。當年,孟尚池書記,張伯承主任對我特別信任,在他們的支持下,團支部做了許多工作,團的活動朝氣蓬勃,凝心聚力,風聲水起……</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我們那一屆團支部團的班子成員是這樣的:谷泉(書記)、李林(支委)、李貴新(支委)、王勝利(支委)、師林(支委)、王瑞改(女,支委)、趙蘭枝(女,支委)。這七個人中,有五個能寫通訊報道稿件。</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大同煤礦二中三連二排師生的合影,谷泉(第四排左五)是唯一分到中央機廠的男生。</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中央機廠的大門。</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谷泉(最后一排右四),分配中央機廠工作后,曾考入中央機廠毛澤東思想文藝宣傳隊工作一年多時間。</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谷泉參加工作時照的照片。</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動力車間。</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谷泉(左)和動力車間原黨支部書記孟尚池的合影。</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谷泉(右)和動力車間原主任張伯承的合影。</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谷泉(左)和動力車間原團支部委員李林的合影。</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谷泉(左)和動力車間原團支部委員王勝利的合影。</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谷泉(左)和動力車間原團支部委員李貴新的合影。</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一、從宣傳工作上突破。</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在中央機廠機工、大修、鐵工、鉚工、支柱這是廠的主要生產(chǎn)車間,而動力車間只能算作輔助車間。所以,當年廠宣傳部門在宣傳報道方面也有意識傾斜于主要生產(chǎn)車間。</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我任車間團支部書記那一天,黨支部書記孟尚池跟我講:“動力車間的宣傳工作跟不上,一二個月也聽不到一點報道的消息,希望我任團支部書記后好好抓抓這方面工作!”,我當時向孟書記表態(tài)講:“您放心吧!我一定想辦法、下功夫抓好這方面的工作!”。當年我跑家,為了把宣傳工作搞上去,我通過楊壁師傅和楊如儒書記借了他的一間房住,那是一個有20多平米的小房,就在那間小房里,我經(jīng)常熬夜寫作,寫出了大量的稿件。</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當年車間黨支部給我們團支部騰出半間房做辦公室,同時也是宣傳室。我做為團支部書記,每個月有一個星期的脫產(chǎn)時間,專做團的工作和宣傳工作。為了把宣傳報道工作搞上去,我經(jīng)常在那半間房里召開團支部宣傳會議,在我的身邊團結(jié)著一群宣傳隊員他們是:團支委李林、師林,團支委王勝利、王瑞改。當年我給自己布置任務,每天寫-篇稿件,我要求他們四人每三天寫一篇稿件。我們不但向廠投送報道動力車間的稿件,而且還定期專門研究向《大同礦工報》、《大同日報》投送報道動力車間的稿件。此外,我們還特別重視車間內(nèi)外宣傳欄的更換,每次更換都要提出要點及圖案的選擇。功夫不負有心人,在我們的叫喊下,動力車間不但占據(jù)了廠廣播站舞臺,而且在《大同礦工報》、《大同日報》也能經(jīng)??吹絼恿囬g的消息。為此,當年中央機廠負責廣播站工作的李義堂師傅,曾表揚我們說:在中央機廠有兩支筆:一是動力車間谷泉領導的宣傳班子;二是鐵工車間王健領導的宣傳班子。動力車間黨支部書記孟尚池也曾多次表揚我們團支部說:“你們團支部干得好!”。</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在中央機廠廣播站經(jīng)常能聽到動力車間的報道。</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這既是歡送谷泉同志榮調(diào)的合影,也是中央機廠動力車間團支部全體成員唯一的合影。照片前排右四谷泉曾任團支部書記、左三李貴新(團支委)、左二王瑞改(團支委),后排右一師林(團支委)、依次李林(團支委)、王勝利(團支委)</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在《大同礦工報》經(jīng)常登有中央機廠動力車間的消息。</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在《大同日報》也經(jīng)常能看到中央機廠動力車間的報道。</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當年,中央機廠動力車間在廠內(nèi)辦得大幅宣傳欄也頗有特點。</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二、大搞青年突擊活動。文化大革命剛剛結(jié)束不久,百廢待興,人們鉚足了勁要干一番事業(yè)。據(jù)我記憶,當年中央機廠要求,動力車間在幾年內(nèi)要將廠內(nèi)多年來未維修過的設備大修一遍,所以車間每個月給定修組安排一臺大修任務,整個車間忙得不可開交,經(jīng)常要加班。</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共青團是黨的助手,黨的后備軍,關鍵時刻當然要沖上去。為此,動力車間團支部以組為單位,由各個團支委為隊長組成青年突擊隊,承擔起車間的急難險任務。比如:當年動力車間機械定修組修好車床后,打磨車床的任務特別大,我就帶領青年們利用晚上,挑燈夜戰(zhàn),完成打磨任務;零修組白天干不完的活,我們還要延長時間晚上干;機加工組經(jīng)常有急件、快件下單,白天干不完,團支委李林、師林就帶領青年們利用晚上接著干;水暖組每年夏天特別忙,為趕在冬季之前,修好所有管道,在團支委王勝利的帶領下,青年們經(jīng)常連點加班;電氣組修電機的任務特別大,電氣組的青年們在團支委李貴新的帶領下,經(jīng)常利用晚上和業(yè)余時間,承攬繞線任務。那個年月車間里出現(xiàn)了許多,地球轉(zhuǎn)一圈他轉(zhuǎn)一圈半的無私奉獻人物,在青年團里也有這樣的青年榜樣如:機加組的團支委師林、水暖組的團員董建成等同志。</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這是谷泉同志(二排左二),在中央機廠動力車間任團支部書記期間,和他所工作的單位動力車間機械臨修組全體師傅及師兄弟、師姐妹們的合影。</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動力車間曾負責全廠大型設備的大修工作,全車間打磨任務繁重。谷泉同志任團支部書記期間,曾經(jīng)常帶領青年團員們利用八小時之外的業(yè)余時間進行突擊打磨車床。</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同上。</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谷泉同志(后排左三)和中央機廠動力車間師傅、師兄弟們的合影。</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動力車間機加工組團員青年們,在李林、師林兩位團支委的帶領下,經(jīng)常承擔急難險的任務。</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動力車間電器組團員青年們,在團支委李貴新的帶領下,經(jīng)常承擔搶修任務。</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動力車間水暖組團員青年,在團支委王勝利、王瑞改的帶領下,經(jīng)常承擔一些突擊搶險任務。</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同上。</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三、開辦青年技術(shù)夜校。我在動力車間擔任團支部書記那幾年,正是文化大革命結(jié)束不久。我們那一茬青年人都是在文化大革命中受害的一代,年青人們在學校都沒學上什么知識,大家都有一種壓力,即現(xiàn)在不學就錯過了機會,所以都渴望趁年輕這個時機多學點知識。正好此時大同礦務局團委下文,要求基層團組織采取一切有效措施,組織青年們學文化、學技術(shù)、學知識。借此機會,經(jīng)請示黨支部書記孟尚池,并征得車間行政同意,以團支部的名義就在車間大會議室辦起了青年技術(shù)業(yè)校。據(jù)我記憶:當時《制圖》請的是鄭慶德八級大工匠給我們青年授課;《機修手冊》請的是毛俊秀技術(shù)主管給青年們授課;電氣和機加工方面還請了張懷斗(七級工)、張明(六級工)師傅給大家授課。那個時候,全車間青年們學習的勁頭都十分高,每天晚上動力車間大會議室的聽課青年滿滿的,晚上沒聽懂白天還要追著師傅們請教。經(jīng)過培訓廣大青年素質(zhì)大大提高,這樣也為我們后期成立青年革新小組打下了基礎。</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動力車間開辦青年技術(shù)業(yè)校后,動力車間技術(shù)員李生銳(前排右二)、蔣寶華師傅(后排左二)、李佃民師傅(后排左一)曾先后登臺給青年們講課。</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開辦技術(shù)業(yè)校后,動力車間的青工們學技術(shù)的熱情很高。</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右起李生銳、馬助江、陳志、谷泉、王勝利幾個好朋友的合影。</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動力車間青年們在聽工程技術(shù)人員、老師傅們講技術(shù)課。</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四、請廠黨委書記馬朝智給青年們講志愿軍戰(zhàn)士在朝鮮戰(zhàn)斗的故事。剛參加工作那會,我們每個徒工每個月只掙20元的工資。青年同志們除了吃飯,每個月連個零花錢也沒有,動力車間許多青年對此意見很大,有的甚至鬧著要調(diào)走。當我把這一情況匯報孟尚池書記后,他給我出點子,讓我去廠黨委請馬朝智書記來給大家講講我黨的傳統(tǒng),特別是朝鮮戰(zhàn)爭的故事以教育青年們安心工作。后來我硬著頭皮,就到廠黨委辦公室找了馬書記,馬書記很痛快就答應了。</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馬朝智書記是個“三八”式的老干部,他抗過日入過朝,在戰(zhàn)爭年代曾多次受過傷,為黨和國家作出過重大貢獻,來中央機廠工作前曾任晉城礦務局黨委副書記。</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馬書記來動力車間講課那一天,車間書記、主任都到會了,車間最大的會議室大約能坐150多人,坐得滿滿的。馬書記講話特別風趣,他-到場就開門見山對我們青年們說:“聽說你們車間青年徒工們,每個月開20元的工資還鬧情緒,有的青年還鬧著要調(diào)走!”他接著反問大家:“我在入朝前就提任為正團級干部,大家猜猜我每個月掙多少錢的工資?”大家說:“猜不出!”馬書記接著告訴大家:“我一個人帶3000~~4000人,每個月工資才開20元,我還不鬧情緒,你們鬧什么情緒?”接著他從志愿軍入朝講起,講到邱少云為了保證全軍的勝利,掩護潛伏戰(zhàn)友,他硬是憑著堅強的革命意志,烈火焚燒而紋絲不動,直到壯烈犧牲。他還給我們講了志愿軍入朝以來最慘烈的-次戰(zhàn)役——長津湖戰(zhàn)斗,楊根思率領三排曾先后打退敵人的八次進攻,在最后只剩他一人時,他毅然抱起炸藥包沖向敵群,與敵人同歸于盡,年僅28歲;他說:“長津湖戰(zhàn)斗最殘烈的一幕是——死鷹嶺戰(zhàn)斗,由于敵人的瘋狂反撲,造成我們的戰(zhàn)士一堆堆地躺臥在鐵絲網(wǎng)邊,凍僵的身體還保持著“前赴后繼”的沖鋒恣態(tài),有一群戰(zhàn)士的尸體周身焦黑是沖鋒時遭到敵人火焰噴射器殺傷的,有一位側(cè)臥在雪地里的戰(zhàn)士,一手撐在雪地上半抬身,一手緊握著沒有摔出去的手榴彈犧牲了”,馬書記的報告激起了青年們的憤怒,青年團員們在現(xiàn)場高呼口號:“打倒美帝國主義!”馬書記從朝鮮戰(zhàn)爭又講到老一輩無產(chǎn)階級革命家的艱苦奮斗精神,講得青年們個個心服口服,再也沒有人提工資少的問題了。</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中央機廠黨委書記馬朝智(前右二),在給動力車間青年們講傳統(tǒng)課時講,當年他在朝鮮戰(zhàn)場已任正團職干部,一個月只拿20元的工資。</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動力車間團員青年們,在聽了馬朝智書記講的在朝鮮戰(zhàn)場上志愿軍戰(zhàn)士們英勇作戰(zhàn)的故事后,激動的現(xiàn)場高呼“打倒美帝國主義”的口號。</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馬朝智書記給動力車間的青年們講:1950年10月19日,中國人民志愿軍首批部隊秘密跨過鴨綠江進入朝鮮作戰(zhàn)。</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馬朝智書記講:朝鮮戰(zhàn)場條件十分艱苦,戰(zhàn)士們只能吃祖國給輸送來炒面,有時連炒面都吃不上。</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馬朝智書記講:盡管中國人民志愿軍在武器和裝備方面和美國相差甚遠,但是硬是憑著一股子“英勇頑強,舍生忘死”的精神,把美帝侵略者趕出“三八線”之外。在朝鮮戰(zhàn)場涌現(xiàn)出一大批像:楊根思、黃繼光和邱少云式的戰(zhàn)斗英雄。</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五是組織青年們義務獻血。有一年,我們車間王連師傅的弟弟王奎得了腦瘤,做手術(shù)前兩天,王奎還活蹦亂跳,他來我們車間和大家講:“做完手術(shù),他還要工作!”。當時手術(shù)是全局最有名的腦科大夫郭多文給做的,結(jié)果一上手術(shù)臺,出現(xiàn)了大出血,血流不止,急需大量輸血,而平旺醫(yī)院又沒有哪么多血。王奎的哥哥王連師傅趕快給車間孟尚池書記打電話,請求孟書記出面,動員全車間職工給王奎輸血。孟尚池書記將動員青年們的輸血任務交給了我。我馬上召開了全車間團員青年大會,給大家講明了獻血救王奎的緊迫性和重要性,并告知大家,我已第一個報名主動獻血。在我的動員下,全車間有100多名青年報了名,到了平旺醫(yī)院經(jīng)驗血,有80多名青年的血合格并獻了血。那天獻完血,我連晚飯也沒吃。第二天,又騎著自行車從中央機廠往同家梁趕,路程十幾公里,結(jié)果到我母親工作單位去拿家門鑰匙,眼-黑,從同家梁大商店有幾十階臺階上,一頭栽了下去不醒人事了。事后,孟尚池書記帶著車間幾位領導和團干來同家梁看望我,他表揚我們青年團說:“這一次獻血,車間團支部組織的非常好,全車間一共組織100多人,有80人經(jīng)驗血合格獻了血,這真是一方有難八方支援,你們車間團支部真是黨的好助手呀!”。</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車間王連師傅的弟弟王奎得了腦瘤,在平旺醫(yī)院做手術(shù),手術(shù)中出現(xiàn)大出血,血庫儲血不足,動力車間團支部發(fā)動100多名團員青年去平旺醫(yī)院獻血。</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在輸血現(xiàn)場,動力車間團支部從書記開始,支委們紛紛帶頭獻血。</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同上。</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六、帶領青年們搞革新。動力車間是一個以維護全廠設備為主的車間。在我的記憶中,那個時候車間用來檢修的工具都很落后,工人們檢修設備主要靠大錘、榔頭、吊鏈、板子、鋸子、虎鉗等工具,遇有難以拆卸的設備,主要靠火烤、油煮等手段,要不就從動力推到大修去解決(他們車間有一臺100噸的油壓機)。為了解決這一難題,車間曾多次給廠打報告,要求給動力也配備一臺100噸油壓機,但廠一直沒有批準,后車間決定發(fā)揮工人們的才智,自己革新一臺100噸油壓機。</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當時車間分管生產(chǎn)的副主任劉鳳池把這一消息告訴了我,想讓我以團支部的名義向車間請纓,將這一任務交給共青團來完成。我馬上召集團支部委員李貴新、李林、師林、王勝利、王瑞改、趙蘭枝等支委來商量,大家都同意我的意見。于是,在車間黨支部擴大會上,我提出了這一請求,黨支部書記孟尚池、車間主任張伯承都支持我們青年團的這一想法,并研究決定由車間副主任劉鳳池具體負責幫助我們協(xié)調(diào)工作中出現(xiàn)的難題。</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考慮到既要完成革新任務,又要不影響組里的正常工作,我經(jīng)與劉鳳池副主任商量,決定成立動力車間青年革新小組,組長由我擔任,吸收鉗工、機加工、電氣、水暖等組的青年們參與。為保證革新工作迅速展開,我還建議把我及高福生、王寶龍三同志專門抽出來主攻這項工作。</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革新100噸油壓機首先要做好選型工作。據(jù)我記憶,我們?nèi)嗽T著自行車跑了四二八、六一六、齒輪廠等大廠學習取經(jīng),最終選定制作一臺類似于四二八廠和我廠大修車間的立式100噸油壓機。</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選型工作結(jié)束后,馬上進入繪圖階段。當年我們?nèi)硕歼€是一級工,繪圖經(jīng)驗不足,但初生牛犢不怕虎,三個臭皮匠頂一個諸葛亮,經(jīng)過細致琢磨,認真繪制,我們終于將全部圖紙繪出。那個時候,高福生同志正在上業(yè)大,她在繪圖方面出了大力。對于沒有把握的地方,就請教車間技術(shù)主管毛俊秀和技術(shù)員李生銳,最終圖紙也搞定了。經(jīng)車間調(diào)度協(xié)調(diào),又以急件形式,把鑄造、機加工任務交給了鑄工車間和動力機加工組。</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100噸油壓機最先加工的是兩根立柱和工作臺。這三個部件用的全是角鋼,大約需要焊接100多米的焊縫,還需要對角打40多個直徑50㎜的鉆孔。由于部件過大,三個人翻不動,還得使用天車,經(jīng)請示劉鳳池副主任,我們又邀請鉗工維修組團員王貴祥、呂德英、馬助江、魏金保;機加工組李林、師林、張祥明;電工組李貴新、王金平;水暖組王勝利、劉宗傳等團員青年參與。經(jīng)過一個多月的努力,40多個鉆孔終于打完了。</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兩根立柱及工作臺焊接任務過大,在劉副主任的協(xié)調(diào)下,又專門從水暖組調(diào)來焊工團員劉宗傳幫著焊,那時正是水暖組最忙的季節(jié),劉宗傳經(jīng)常兩頭跑。沒辦法?我們?nèi)酥苯由鲜至?。沒有焊工服,我們就穿著工作服焊,幾個月下來身上衣服被燒得全是大大小小的窟窿。我們?nèi)齻€人開始學習焊接技術(shù)時,因不懂電焊知識,拿掉焊帽眼睛瞅著電焊把焊,結(jié)果晚上兩只眼直流淚,有時一整夜都不能入睡。</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大約又等了一個月,鑄工車間終于把缸體給鑄好了。結(jié)果拿回車間經(jīng)過打壓試驗,鋼體上有三、四十個沙眼,根本不能用。這該怎么辦呢?當時我請示劉鳳池副主任,想拿到四二八、六一六、齒輪廠去加工。劉副主任說:“這根本不可能!我們廠和他們幾個工廠是同一類型的大型工廠,我們拿到他們廠去加工,這會讓人家笑掉大牙的!”,他讓我們?nèi)齻€人自已想辦法!這該怎么辦?我們?nèi)齻€急得團團轉(zhuǎn)。一個星期天,我們?nèi)齻€人騎著自行車去廠里轉(zhuǎn),走到機工車間門外看到一大堆報廢的液壓鋼體。當時我對他們兩人講:“能不能把這段報廢鋼體切割下一段,裝入鑄鋼體內(nèi)堵住沙眼呢?”他們兩人都贊同我的意見。后我們請來車間技術(shù)主管毛俊秀、技術(shù)員李生銳讓他們倆給拿拿主意,他們倆經(jīng)研究后認為:“此方法可以一試,加工方法可采用熱漲冷縮法,到時可把加工好的鋼體拿到制氧車間去冷處理,然后推到大修車間去壓”。</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按照兩位技術(shù)員的建議,在劉鳳池副主任的協(xié)調(diào)下,從機工車間調(diào)來了廢鋼體,加工好后我們拿到制氧車間去冷卻,然后突然取出放入事先準備好的冰塊冷卻箱,連同鑄工鑄的鋼體一并推向大修車間,放在100噸油壓機上一壓,只聽得“喳!喳!喳!”幾聲,加工好的液壓鋼體就壓入鑄鋼體內(nèi),經(jīng)過壓力試驗完全符合要求。當時我們?nèi)齻€人高興的流下了眼淚。</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100噸油壓機最難解決的是彈簧了。據(jù)我記憶開始油壓機一試發(fā)現(xiàn)漏油,在車間技術(shù)主管毛俊秀的建議下采用了進口密封圈,這個問題馬上得到解決。但老問題解決了,新的問題又出現(xiàn)了,油壓機往下壓的時候很痛快,但往回返的時候,要么不動,要么“咯噔!咯噔!”跳著往回返,雖經(jīng)幾次更換彈簧,要么軟了!要么硬了!總是不合適,后車間技術(shù)主管毛俊秀建議放兩根彈簧試試,這個問題終于徹底解決了。</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寒來暑往,一眨眼一年多時間過去了。大約是在1974年六七月份100噸油壓機終于革新成功。試車那一天,全廠各車間都派來了代表,大約有300多人參會,廠黨委馬朝智書記親自前來剪彩,會議由車間主任張伯承主持,首先請車間孟尚池書記講話,然后由我介紹革新經(jīng)過,最后廠黨委馬朝智書記講了話,他在講話中充分肯定了我們的創(chuàng)新精神,并號召全廠青年職工向我們學習!然后由馬朝智書記和孟尚池書記為油壓機剪了彩并試了車,幾噸重的天車輪經(jīng)油壓機一壓,馬上就壓入車輪中。一時間,車間內(nèi)鑼鼓聲,鞭炮聲,掌聲此起彼伏,震得人們連說話聲都聽不清,動力車間全體職工迎來歷史上最為高興,最為歡笑,最為喜慶的一天!</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100噸油壓機革新成功后的當年11月2日,我和高福生同志同一天光榮入黨,我還被廠評為決戰(zhàn)100天勞動功臣。王寶龍同志被廠推薦上了“七二一”職工大學。后我調(diào)廠宣傳部及黨辦室工作。1975年初,我參加了大同市團委組織召開的青積會,并做了書面發(fā)言。后在中央機廠技術(shù)科科長樊玉的陪同下,先后幾次在大同礦務局介紹動力車間青年革新小組的經(jīng)驗。1976年5月初榮調(diào)大同礦務局團委工作。</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谷泉同志在中央機廠動力車間任團支部書記、青年革新小組長時的照片。</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高福生同志,動力車間青年革新小組主要成員,曾任動力車間婦聯(lián)主任。</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王寶龍同志,動力車間青年革新小組主要成員。</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這是1974年初,動力車間青年革新小組革新成功的一百噸油壓機。</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這是動力車間青年革新小組全體成員的合影。</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二排右一毛俊秀同志(曾任中央機廠總工程師,動力車間技術(shù)組組長)</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谷泉同志(右)和動力車間技術(shù)員李生銳的合影。</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2022年,谷泉同志(右)和原燕子山礦副礦長李生銳同志的合影。</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1975年初,谷泉同志(前排左一)曾參加大同市青積會,并代表中央機廠動力車間青年革新小組書面介紹經(jīng)驗。</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谷泉(前排左一)榮調(diào)大同礦務局團委工作后,工作期間和局團委書記樊榮枝(前排左三)的合影。</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1992年初,谷泉同志(前排左二)任大同礦務局雁崖礦黨委書記后,回中央機廠動力車間看望老領導、老師傅、師兄弟們,這是他和大家的合影。</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匆匆光陰五十過,暮年仍能譜新篇”,當年在中央機廠動力車間里揮灑青春的我們,如今雖已鬢染霜華,銀絲白發(fā),但重逢時眼底的熱忱仍如當年,歲月退去的只是皮囊,卻燃不盡胸腔里滾燙的熱忱,那份熱忱仍如意氣風發(fā)的當年。那些共同奮斗的歲月,車間里轟鳴的機器聲,共青團旗下許下的誓言,早已熔鑄成我們生命中最珍貴的底色。愿這份跨越半個世紀的情誼永存!愿中央機廠動力車間各位老領導、老師傅、老戰(zhàn)友,共青團戰(zhàn)線上的各位老兵們健康長壽!全家幸福!萬事順意!高高興興度過每一天!</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二O二五年六月十三日</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