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封面攝影:李佑榮<br></h3>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font color="#333333">刊頭設(shè)計:沈月敏 題頭攝影:</font>蔡解民</p> <p class="ql-block"> <span style="color:rgb(51, 51, 51);">《海上藝影》是充滿生機的攝影微信群創(chuàng)辦的微刊。它不僅是我們宣傳報道那些老攝影家的攝路影程及優(yōu)秀作品的展臺;也是廣大攝影愛好者展示自己豐碩成果的平臺;更是廣大攝友以攝交友、互相學(xué)習(xí)、交流切磋、分享快樂的舞臺。我們期盼《海上藝影》在老攝影家和廣大攝友們的鼎力支持、熱情呵護下,像雨后春筍,茁壯成長。</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color:rgb(51, 51, 51);"> ——編者的話</span></p>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h3><h1 style="text-align: left;"> </h1> 王曙,中國攝影家協(xié)會會員、中國華僑攝影學(xué)會副會長、中國藝術(shù)攝影學(xué)會理事、全國民俗攝影協(xié)會博學(xué)會士。<br><br> 本期我們精選王曙老師五幅攝影作品 ,與攝友們分享。 ▲《春天的印跡》 ▲《瀘沽湖》 ▲《陽光的余暉》 ▲《蒼鷺》<br> ▲《一塘潔白》 <div><br></div> ▲王金昌《祁連牧場》【西部攝影】 ▲梁銳《曬場》【西部攝影】 ▲王曙《一塘潔白》【海上藝影】 ▲樓徐鋒《人體》【海上藝影】 <div>▲周平《“老爺車”巡游街頭 開啟老上?;榈洹?lt;br><br> 12輛裝扮精美的三四十年代“老爺車”排成一字長蛇陣,載著12對伉儷緩緩駛過華亭老街、中山中路等景觀道路……沿途迎來眾多市民的祝福,人們紛紛駐足觀看,揮手示意。這精彩的一幕出現(xiàn)在2003年9月27日上午,作為2003上海旅游節(jié)松江區(qū)活動內(nèi)容之一的“老上海婚典”系列活動在古城松江開啟。<br> 12對夫婦中數(shù)忻仁甫、應(yīng)忠秀老夫妻最出挑,他倆步入婚齡60年的“鉆石婚”,乘坐德國杜爾依敞篷車開道,一路上向觀眾頻頻招手、揮花,風(fēng)光無限。老夫妻百年好合,不用山盟海誓,兩情自相悅。<br> 參加老上?;榈涞姆驄D中,有“鉆石婚”、“綠寶石婚”、“金婚”、“青玉婚”、“紅寶石婚”、“珊瑚婚”、“珍珠婚”、“銀婚”……一連串華麗的辭匯,化作生活的甜蜜。<br> 12輛“老爺車”,年高的已是“耄耋之年”,年輕的也已入“花甲行列”。見慣了新款名車的松江人,此番大開眼界,一睹“爺爺輩”的美國別克、順風(fēng)、道奇、納喜、雪佛蘭、馬立斯、克拉克、凱迪拉克,俄羅斯吉姆、伏爾加,德國杜爾依“芳顏”,無不稱奇。</div> ▲張永年老師近照<div><br> 張永年,年輕時候就喜歡攝影,但是六十多年前,既沒錢也沒時間,只能偶爾借單位的相機拍一些風(fēng)景人物,還要自己洗印。1965年響應(yīng)國家號召支邊到了新疆,1992年調(diào)回上海,退休后才算有了自己的相機,也有了比較充足的時間。張永年在新疆工作二十多年,對新疆很有感情,早把新疆看成他的第二故鄉(xiāng)。退休后已多次回新疆,以上是幾張新疆拍攝的人物風(fēng)景。攝影是愛好,是學(xué)習(xí),是快樂!<br><br> 本期我們精選張永年老師三幅攝影作品,與攝友們交流分享。<br><br></div> ▲《哈密大海道》 ▲《汗血寶馬》 ▲《巴里坤反嘴鷸 》 ▲《童趣騎行》攝于上海世紀公園<div><br><div>臧志成 攝影/ 配詩</div><div><br>學(xué)步車,向前闖,</div><div>白鴿讓路別阻擋<br>我與稚童一樣爽,</div><div>車輪滾滾歌聲揚<br></div></div> ▲《 候鳥的歸處》<div><br>吳小杭 攝影/何麗華 配詩<br><br>季節(jié)彈響家的旋律<br>任憑風(fēng)雨飄搖<br>心中燃燒的火焰<br>一直都在<br>候鳥似音符,于天空譜曲<br>它們振翅,劃破天際<br>堅持與希望,迸發(fā)力量<br>用身體書寫傳奇<br>那弧線,是生命倔強的筆觸<br> <br>城市沉默佇立<br>像迷失在時間里的棋子<br>被欲望的蛛絲黏附<br>偶爾,仰望天空<br>飛鳥正用另一種人生維度<br>詮釋堅韌,那是自由使者<br>于天地間,找尋靈魂的歸處 </div> 92歲的藝術(shù)家何占豪先生,于6月2日在東方藝術(shù)中心指揮演出小提琴協(xié)奏曲《梁山伯與祝英臺》。<div><br><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攝影:盧雯 </div></div> ▲楊長春《小鎮(zhèn)故事》 ▲黃國強《速度與激情》 ▲侯福樑《時尚》 ▲丁正民《書店拾影》 ▲祥海 《那里真好看》 ▲王如德《含飴弄孫》 ▲張英《都市印象》 ▲陳沖《小鎮(zhèn)小孩》 ▲夫音《都市女孩》 ▲杜莉萍《趕集去》 ▲姚堅《大提頓的新娘》 ▲李興忠《新視覺》 ▲朱琪琳《詩與遠方》 ▲張忠林《姐妹》 ▲子小《閃亮登場》 ▲老頑童《暗調(diào)人像》 ▲王建國《穿越佛手橋》 ▲劉成國《傳教》 ▲徐新林《漢服的美姿》 ▲朱峰《環(huán)境人像》 ▲湯更生《雨中漫步南京路》 ▲龔冠華《畫師》 ▲顧巍《京劇匯演》 ▲黃佩佩《塔吉克民風(fēng)》 ▲冉華《辯經(jīng)現(xiàn)場》 ▲勵福華《粉墨登場前》 ▲劉同蘭《格特納格林小鎮(zhèn)風(fēng)情》 ▲呂瑛《端午龍獅會》 ▲適雨《歇》 ▲蜻蜓《螳螂捕蟬 黃雀在后》 ▲童寶興《劃龍舟》 ▲山石《豐收》 ▲陳金鑫《喂鴿》 ▲鄭鐘方《菲斯老城的皮革染坊》 ▲王雪華《渡船》 ▲陸連發(fā)《絕塵競逐》 ▲王世均《春田新苗》 ▲周平《舒坦》 ▲高榮華《回眸》 ▲胡傳良《知乎》 ▲阿昌《人像》 ▲阿牛《少女》 ▲翁世榮《溫馨》 ▲阿蘭《震澤紅綃影》 ▲雅量《光影》 ▲翟亞平《夜色》 ▲冰凌水《萬仙山》 ▲翰 墨《七彩丹霞》 ▲段明強《時光流轉(zhuǎn)與停擺的生存》 ▲玲玲《桂林雙塔》 ▲樓萬林《秋色滿校園》 ▲毛之濤《言葉之庭》 ▲宋建群《朝霞》 ▲徐敖齊《黑白線條》 ▲徐龍德 《指北針》 ▲張鳳林《歸》 ▲張宗斌《旗袍節(jié)》 ▲阿 芳《金色湖汐》 ▲蔡解民《絢麗多姿的魔都》 ▲陳春山《食草之呂》 ▲黃偉助《世外桃源》 ▲劉學(xué)明《旭日東升》 ▲陸貴生《宏村》 ▲譚學(xué)文 《晨曦》 ▲于光明《夕陽》 ▲俞景琛《新視覺》 ▲云中河《前灘晚霞》 ▲張旻《晨曦》 ▲鄭建新《南昌大橋掠影》 ▲王仲華《環(huán)尾孤猴》 ▲CJA湖北《藍翡翠》 ▲羅西干《黃花朱鹮》 ▲拓荒者《紅腹錦雞》 ▲鐘泓《水中捕魚》 ▲傅力仙《蜻蜓吻香》 ▲方偉《豆娘》 ▲曾欽剛《粉荷待放》 ▲吳克金《夏至》 ▲雪瓊《荷花》 ▲張曉紅《枯葉》 <h1><font color="#ff8a00">本期執(zhí)行編輯:張忠民</font></h1> <h1><br></h1>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font color="#ed2308">本刊為旬刊,每月5號、15號、25號發(fā)布新刊</font></h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