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壇原名“夕月壇”,建于明嘉靖九年(1530年),是明清兩代帝王秋分日祭夜明神 (月亮)和天上諸星宿神祗的地方。月壇坐落于故宮博物院的正西方,它與日壇隔著故宮遙遙相對,形成了獨特的對稱之美。<div> 月壇于民國初年被廢棄。新中國成立后,1955年辟為月壇公園,并對遺存古建進行修繕保護。公園分為南北兩部分,北園主要為殘存的明清時期月壇古建筑;南園稱“邀月園”,是以“月”為主題設計、建設的自然山水文化園林。<br></div> 月壇遺存古建(北園)<div>——月壇北天門。</div> ——月壇東天門。 ——鐘鼓樓。 ——欞星門。 ——具服殿。 ——神庫、神廚院和宰牲亭院。 ——明壇墻遺存。 ——南北園界墻。 “邀月園”園林景觀(南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