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西安古稱長安、鎬京,是千年的古都。它與意大利羅馬、希臘雅典、埃及開羅并稱為“世界四大古都”。西安,自古就是繁華似錦的大都市,也是一座馳名中外的歷史文化名城。</p> <p class="ql-block">鐘樓</p> <p class="ql-block">西安鐘樓,位于陜西省西安市明城墻內(nèi)東西南北四條大街的交匯處,占地面積1370平方米,因樓上懸掛鐵鐘一口而得名。西安鐘樓是一座具有濃郁中國特色的宏偉建筑,也是中國目前能看到的規(guī)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鐘樓。</p> <p class="ql-block">鼓樓</p> <p class="ql-block">西安鐘樓、鼓樓,合稱為鐘鼓樓,是中國古代的報時建筑,始建于明洪武年間,有著600多年歷史。</p> <p class="ql-block">大慈恩寺(大雁塔)</p> <p class="ql-block">大慈恩寺位于陜西省西安市,建于唐貞觀22年(648年),是中國佛教法相宗祖庭和國立譯經(jīng)場,由唐高宗為紀念母親文德皇后所建。寺內(nèi)主要建筑有大雁塔,由玄奘法師主持修建,1961年被列入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p> <p class="ql-block">西安博物院(小雁塔)</p> <p class="ql-block">西安小雁塔又稱薦福寺塔,位于唐長安城安仁坊薦福寺內(nèi)(今陜西省西安市碑林區(qū)友誼西路西安博物院內(nèi)),是中國早期密檐式塔的代表作,與大雁塔同為唐長安城保留至今的重要標志,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5]是佛教傳入中原地區(qū)并融入漢族文化的標志性建筑之一。[7]小雁塔初為15級密檐磚塔,后經(jīng)多次地震損壞,又多次整修,現(xiàn)存13層,高43.4米。</p> <p class="ql-block">興慶宮沉香亭</p> <p class="ql-block">興慶宮創(chuàng)建于唐玄宗開元二年(714)七月,1955年,為配合西安交通大學西遷,西安市政府在唐長安城興慶宮西南隅遺址上修建了興慶公園,于1958年建成開放,公園修建有龍?zhí)谩⒊料阃ぁ⒛限归w、花萼相輝樓等傳統(tǒng)園林建筑。</p> <p class="ql-block">興教寺</p> <p class="ql-block">西安興教寺,位于西安市城南約20公里的少陵原畔,又稱“大唐護國興教寺”,是唐代樊川八大寺之首,中國佛教八宗法相宗(又稱唯識宗、慈恩宗)祖庭之一。興教寺建于唐總章二年公元669年,是唐代高僧玄奘法師的遺骨安葬之地。唐肅宗在靈塔題“興教”二字,意為大興佛教,“大唐護國興教寺”由此而得名。興教寺于1961年3月4日被國務院公布為第一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p> <p class="ql-block">廣仁寺</p> <p class="ql-block">廣仁寺位于中國陜西省西安市,是陜西省內(nèi)唯一一座藏傳佛教格魯派寺院,始建于1705年,占地面積約10666平方米。寺內(nèi)主要景點包括金瓦殿、千佛殿、藏經(jīng)閣,供奉著世界上僅有的兩尊佛祖十二歲等身像之一。</p> <p class="ql-block">碑林博物館</p> <p class="ql-block">西安碑林博物館,位于中國陜西省西安市碑林區(qū)三學街15號,西安南城墻文昌門內(nèi),[3]總占地面積32683平方米,總陳列面積8100平方米,是一座以收藏、陳列和研究歷代碑石、墓志及石刻造像為主的專題博物館。西安碑林博物館主要由臨時展室、碑亭、孔廟、石刻藝術室、碑石陳列室、墓志廊、石刻藝術館組成,館藏文物包括石刻文物、書法、繪畫、碑拓等,重要藏品有石臺孝經(jīng)、昭陵六駿、開成石經(jīng)等。</p> <p class="ql-block">臥龍寺</p> <p class="ql-block">臥龍寺,原名“福應寺”,始建漢靈帝時期,該寺位于陜西省西安市碑林區(qū)柏樹林街,是國務院確定的漢族地區(qū)佛教全國重點寺院。漢明帝時期,因夢見佛入中國,建祠致祭,后在東漢靈帝時期敕賜創(chuàng)修為寺。唐貞觀十一年(637)進行了重修。宋太祖時期,因寺僧春秋長眠,寺名改為“臥龍寺”。</p> <p class="ql-block">罔極寺</p> <p class="ql-block">罔極寺位于陜西西安東關炮坊街內(nèi),是唐中宗神龍元年(705年)時,太平公主為母后武則天祈福而修建的皇家寺院。寺名罔極,取《自詩經(jīng)》“欲報之德,昊天罔極”之義,有無窮、久遠的含意。</p> <p class="ql-block">東岳廟</p> <p class="ql-block">東岳廟位于陜西省西安市東門內(nèi)昌仁里,始建于宋政和六年(1116年),明清時期多次修葺擴建?,F(xiàn)留存大殿、二殿、臺閣等古建筑。主殿供奉東岳大帝,壁畫面積大,藝術價值高。</p> <p class="ql-block">八仙庵</p> <p class="ql-block">萬壽八仙宮,俗稱“八仙庵”,位于西安東關長樂坊,是道教全真派十方叢林,是西安最大、最著名的道教宮觀,也是西安市現(xiàn)存最完整的一座道觀。</p> <p class="ql-block">云居寺</p> <p class="ql-block">云居寺,又名西五臺、安慶寺,原隋大興、唐長安宮城遺址,又名安慶寺,位于西安市玉祥門內(nèi)蓮湖路南側(cè),東鄰灑金橋,西靠明城墻,東西長約一華里,至今已有一千余年的歷史。云居寺曾是大唐皇帝李世民為母盡孝,依據(jù)終南山南五臺的建筑格局,特在宮城廣運門以西,西太極宮南城墻遺址上,依勢構筑了五座高臺,供其母瞻仰朝拜的大型皇家寺院。作為長安城規(guī)模最大的佛教尼眾寺廟,云居寺與長安城內(nèi)著名的鐘樓、鼓樓三足鼎立,遙相駐望。</p> <p class="ql-block">大興善寺</p> <p class="ql-block">大興善寺,位于西安市雁塔區(qū),是一座漢傳佛教密宗寺院,同時也是密宗祖庭。始建于西晉武帝泰始二年(266年),原名“遵善寺”,距今已1700余年,是西安現(xiàn)存歷史最悠久的佛寺之一。</p> <p class="ql-block">化覺巷清真寺</p> <p class="ql-block">西安清真大寺是西安建寺較早、規(guī)模較大、保存較好的清真寺之一。其創(chuàng)建年代,一說是唐天寶元年(公元742年),所據(jù)為寺藏《創(chuàng)建清真寺》碑記;一說是明洪武十七年(公元1384年),由兵部尚書鐵鉉修建,所據(jù)為《長安縣志》和《西安府志》。自建寺以來,歷經(jīng)多次重修和擴建。西安清真大寺采用了中國古典建筑的四合院布局,寺院坐西向東,呈長方形,共分四進院落;寺內(nèi)建筑沿中軸線對稱布置?,F(xiàn)有建筑多為明清所建,計有殿、樓、亭、臺、廳、堂180余間,占地12300多平方米,是一座中國古典建筑與伊斯蘭教建筑風格完美結合的中國殿式古建筑群。</p> <p class="ql-block">大學習巷清真寺</p> <p class="ql-block">西安大學習巷清真寺,位于西安市西大街大學習巷內(nèi)北側(cè),是中國伊斯蘭教著名清真寺之一,創(chuàng)建于公元705年,是西安最古老的清真寺之一。該寺建筑規(guī)模較大,布局莊嚴肅穆,外觀古樸敞亮,結構緊湊,內(nèi)觀勻稱和諧。寺內(nèi)有照壁、石坊、大門、三間庭、省心閣、南北廳。</p> <p class="ql-block">華嚴寺</p> <p class="ql-block">華嚴寺位于西安南郊長安區(qū)韋曲東南少陵原半坡上,距西安城約15千米。唐代華嚴寺居高臨下,襟山帶河,殿宇庭院精致幽邃[suì]。它俯瞰樊川,西望神禾原,南望終南山霧巖、玉案諸峰,正如唐朝詩人岑參題寺詩中所贊:“寺南幾千峰,峰翠青可掬?!?lt;/p> <p class="ql-block">寶慶寺塔</p> <p class="ql-block">寶慶寺塔,位于陜西省西安市,又稱花塔,始建于唐文宗時期(827-840年),為六角七層密檐式磚塔,高23米。塔身實心,一、二層檐下施磚雕斗栱[gǒng],二、四層每面辟龕[kān],內(nèi)置北魏、隋、唐石刻造像。</p> <p class="ql-block">五星街教堂</p> <p class="ql-block">五星街教堂位于西安五星街,故稱五星街教堂,又稱天主教西安南堂全名為圣方濟各主教座堂,是天主教西安總教區(qū)的總堂及主教府。</p> <p class="ql-block">后記:西安古建筑、寺廟很多,我把這幾年拍的匯總一下。</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