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經(jīng)說什么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美篇名] 西門飄雪</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美篇號] 6173996</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道德經(jīng)》被稱為萬經(jīng)之王,古今中外很多的思想家、哲學(xué)家、學(xué)者都研究過《道德經(jīng)》,寫了很多關(guān)于它的書。</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閱讀就是一場修行,我們在這條路上結(jié)伴而行,有人走得快,有人走得慢。我們要有分享和交流,才能走得更遠!</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對于《道德經(jīng)》,我現(xiàn)在是第三次讀了。第一次是讀質(zhì)紙版,古文字,太難了,堅持不了;第二次讀,是在帆書平臺聽樊登老師解讀,有一些明白了;今天是三讀,看聽李蕾老師視頻釋讀。</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我逐漸認識了更多,經(jīng)典是要一生多讀的,古人的智慧是我們學(xué)習(xí)并傳承的優(yōu)良傳統(tǒng)。做為一個學(xué)習(xí)者,長到老,學(xué)到老,才不負此生!</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那,什么是《道德經(jīng)》呢?</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這部書分上、下兩篇,是《道經(jīng)》和《德經(jīng)》。道篇的第一句,通行本是“道可道,非常道,”所以這個篇名就取為“道”。德篇為“上德不德”因而取名為“德”。</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那么《道德經(jīng)》的作者是誰呢?老子。據(jù)說它成書于春秋時期,在漢代之前,這部書就叫《老子》或者《老子經(jīng)》。老子究竟是一個什么樣的人呢?</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他一直很神秘,其實到現(xiàn)在也是存在學(xué)術(shù)界的爭議的。甚至有學(xué)者說,并不存在老子這么一個人因為“老”和“子”在古人那里都是尊稱,它并不能夠指具體的某個人。但是在歷史上我們還是可以找到很多關(guān)于老子的記載,從中可以得到一個關(guān)于老子的形象。</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道德經(jīng)》全書總共只有約五千字,那“道”這個字,在書中出現(xiàn)了七十多次,“德”出現(xiàn)了四十多次。</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在道教中,我們能夠看到老子像,他是三清尊神之一,太上老君的第十八個化身,所以老子被尊為道祖。</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道德經(jīng)》是怎么寫成的呢?其實它是一個問答,就是有人坐在老子的對面,提出各種各樣的問題,然后老先生就給他們答案。有人把這些答案概括總結(jié),提煉升華,就形成了這本著作。</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那我們來讀和理解內(nèi)容中的一些精典吧!</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道可道,非常道”說的是什么?概括來述,老子講的道指的是方向、目標、規(guī)則、境界、邊界或者是底線。</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這是我們每一個現(xiàn)代社會的人都要弄清楚的事,所以這個道就決定了我們怎么想,怎么做,怎么跟別人交往,以及怎么定義自己。</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老子講的德,就是一個人要按照道的標準去做人做事。</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整部《道德經(jīng)》圍繞道和德展開,主要講了五個字“道、德、天、地、水”。天——自強不息、地——厚德載物、水——上善若水。通過這三種形象來領(lǐng)悟終極規(guī)律。</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老子為何要寫《道德經(jīng)》?當然是要解決問題。老子說“道可道,非恒道;名可名,非恒名。無名天地之始,有名萬物之母?!笔窃谥v:世間一切的規(guī)律一直在不停地變化,“只有變化是不變的”。它可能變好,也可能變壞。</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總之,你要接受不確定性。所有的事其實并不是固定的,我們可以通過一些表面的現(xiàn)象來認知變化背后的規(guī)律。</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能讀通《道德經(jīng)》,悟到人生哲理的,人就不會局限于表面的事情,不會局限于定義,不會成為一個被知識變得越來越迂腐的人,而是會智慧通達,越來越聰明。</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我們即使到現(xiàn)在還沒有完全理解《道德經(jīng)》,或者從來沒有完整地讀過它,我們也會知道這本書影響了很多牛人,所以它被稱為內(nèi)圣外王之書。</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道德經(jīng)》本質(zhì)上是一本關(guān)于領(lǐng)導(dǎo)學(xué)的經(jīng)典,是給各類要負責(zé)的人、要扛事的人、要創(chuàng)業(yè)的人、正在當官的人等等的一本書,講治國之道、為官之道和做人之道。</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所以《道德經(jīng)》不是一門學(xué)問,而是一門功夫,在心上下功夫,是要在事上練的。</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老子說我恒有三寶:一曰慈,二曰儉,三曰不敢為天下先。有了這三寶,人們就可以理解并接近道了。</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第一個寶貝就是慈,慈是對待別人的態(tài)度,叫作成就他人。老子解釋說夫慈故能勇,有了成就他人、保護他人免受傷害的那顆心,你才能夠具有莫大的勇氣。比如那個母親為了保護孩子,有時候爆發(fā)出驚人的潛力,這個叫作慈。</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第二個是儉,儉就是收斂,不放縱自己的欲望,不向外求。孔子也提倡儉,但老子的儉范圍更寬廣,他認為要減少對身外之物的欲望。</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只有懂得滿足,知道適可而止,不過分地放縱欲望,才是長遠恒久之道。這就是老子所說的儉,節(jié)制欲望,放棄那些不必要的追求,這樣才能夠成就廣大。</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第三個寶貝叫作不敢為天下先,故能為成事長(一說故能為成器長),就是不把自己的意志放在天下人的前面,這樣才能夠領(lǐng)導(dǎo)大家有所成就。這就是老子所說的不爭。</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那以上這三個寶貝就是老子給大家的生活建議,也希望能對大家有一些啟發(fā)。</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