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前往拉薩的路上,經(jīng)過了“卡定溝景區(qū)”。</p><p class="ql-block">與西藏的其他景區(qū)比較起來,“卡定溝景區(qū)”是比較“迷你”的。</p><p class="ql-block">“卡定”在藏語中寓意著“人間仙境”,象征著神秘而美好的境界。這么美好的地方,當然不能錯過了。</p><p class="ql-block">此處山勢險要,高聳入云,是西藏之行中看到的為數(shù)不多的峽谷地貌。</p><p class="ql-block">景區(qū)仍然以“佛”為主要元素。</p> <p class="ql-block">進入景區(qū),迎面而來的就是這樣的一座座異石林立的巨大崖壁。</p><p class="ql-block">景區(qū)介紹說:山崖天然形成的大佛、女神、觀音、護法、如來佛祖、喇嘛頌經(jīng)、神龜叫天、神鷹獻寶、酥油燈以及藏文六字真言、“佛”字等都蘊含著深厚的文化內(nèi)涵。</p> <p class="ql-block">“蘊含著深厚的文化內(nèi)涵”我是極其相信的,但“天然形成的各種佛像”我真的是一個也沒有看出來。看到別的游客在那里指指點點,大喊“看到啦”“真像”時,我就像個眼笨心笨、佛力不到家的“笨”學(xué)生,站在游客們后面不吱一聲,暗自埋怨自己佛道參悟不夠。</p> <p class="ql-block">但也不是“笨”到“無可救藥”,還是看出一點東西來的。比如上面這張照片里的“酥油燈??”。這點燃的“酥油燈”,是否能為我增加一點法力,以消弭一下我對“佛”沒有悟性的“罪過”?希望“它們”成為我今后人生中閃爍的溫暖的光芒。</p> <p class="ql-block">佛家的六字真言也看到了。就在“天佛瀑布”流經(jīng)的山腳下(瀑布后面再寫)。</p><p class="ql-block">這六字分別是為“唵(ōng)嘛(m?。┠兀╪ī)叭(bēi)咪(mēi)吽(hòng)”。這是觀世音菩薩的心咒,具有凈化心靈、消除業(yè)障的宗教意義。?這六字真言在藏族佛教中占據(jù)核心地位,被認為是連接凡俗與佛國的橋梁。</p><p class="ql-block">到拉薩后,我在大昭寺、色拉寺以及八廓街上遇到的朝圣的信徒,他們手持轉(zhuǎn)經(jīng)筒,嘴里念念有詞, 原來他們念的就是這六字真言啊。</p><p class="ql-block">聽導(dǎo)游講解,我知道了這六字真言不僅是佛教徒們?nèi)粘Ub持的咒語,還承載著豐富的文化內(nèi)涵,代表著對智慧、慈悲與解脫的追求。??通過誦持六字真言,信徒們能夠感受到內(nèi)心的平靜與力量,堅定修行道路??。</p><p class="ql-block">原來信仰是有力量的?。?!</p><p class="ql-block">我想,只要我們有信仰,即使不念這真言,我們也能內(nèi)心平靜,堅定前行的!你說可是?</p> <p class="ql-block">其余的的大佛、女神、觀音、護法、如來佛祖、喇嘛頌經(jīng)、神龜叫天、神鷹獻寶等各種,我是真的看不出來了!佛祖啊,對不住了哦!</p><p class="ql-block">各位看官,快幫我找找??!也許你們的參悟能力強,看看有沒有那些佛啊、觀音啊、喇嘛啊以及神龜什么的。</p> <p class="ql-block">這是景區(qū)的介紹牌。風(fēng)吹日曬,都不光澤了,但還是能看得見上面的介紹的。</p><p class="ql-block">可惜了,我悟性太差矣!我,找不到。</p> <p class="ql-block">奇峰異石與參天古樹交相輝映間,落差近200米的瀑布飛流直下,這仿是大自然的杰作。在西藏的這幾天,看瀑布還是第一次呢!</p><p class="ql-block">瀑布名為“卡定天佛瀑布”?!疤旆稹??是不是因為這里處處都是“佛”的元素而得名?我錯過了認出強巴佛、班丹拉姆的機會!我有點難過,轉(zhuǎn)念一想,我把佛裝在心里,我沒有惡念,我心存慈悲,我有信仰,有追求,佛不也是會保佑我的嗎?釋然??</p> <p class="ql-block">這個角度的瀑布似乎只是細流,并不壯觀。</p> <p class="ql-block">來!看一段它的視頻,聽聽它的聲音。</p> <p class="ql-block">與瀑布合影。</p> <p class="ql-block">景區(qū)里的一處許愿池。邊上的白象在藏傳佛教中象征著純潔、神圣和佛法傳播的使者?。如今它在這許愿池邊看著一個個游客來此許愿,心里應(yīng)該是開心的吧!我也不例外的上前洗手許愿,許了什么愿?當然要保密哦??</p><p class="ql-block">水是從山上的瀑布流出來的,不愧是雪山的水,那種冰涼清冽通過指尖直透人心。</p> <p class="ql-block">卡定溝景區(qū)里也處處都是藏傳佛教的風(fēng)景。</p><p class="ql-block">這三尊佛像應(yīng)該是宗喀巴大師的“師徒三尊”。</p><p class="ql-block">到了西藏才惡補了一點關(guān)于藏傳佛教的知識。藏傳佛教有很多教派,格魯派是其中比較有影響力的一個教派。</p><p class="ql-block">宗喀巴是藏傳佛教格魯派(黃教)創(chuàng)立者。明成祖永樂十七年,<span style="font-size:18px;">時年63歲</span>宗喀巴在拉薩甘丹寺圓寂。圓寂時,將自己的衣帽傳給賈曹杰,于是賈曹杰繼承了甘丹寺住持之位。藏傳佛教史上將宗喀巴大師、賈曹杰、克主杰(宗喀巴大師的八大弟子之一)合稱為“師徒三尊”。</p> <p class="ql-block">還有隨處可見的瑪尼堆。這個瑪尼堆堆到了樹木的殘樁上。</p> <p class="ql-block">“巖羊石屋”。</p><p class="ql-block">一個類似于簡易屋子的處所,四面是空的,巖石架在山體上。</p><p class="ql-block">出景區(qū)后問了工作人員,原來巖屋就是由巖石和石板搭建而成的居所。說白了就是人類早期利用天然地質(zhì)結(jié)構(gòu)建造的居住空間,通過人工修砌洞穴或石壁形成。</p><p class="ql-block">這些看似普通的巖石,在人類能工巧匠的手中,化為了一個個充滿藝術(shù)氣息和生活氣息的石屋。石屋與周圍的自然景色,互相交融,成為一體。</p> <p class="ql-block">那為什么叫“巖羊石屋”呢?</p><p class="ql-block">原來啊,巖羊是一種生活在高山和懸崖峭壁上的動物,它們毛色和巖石極為相似,因其卓越的攀巖能力而被稱為“巖壁之靈”或“崖壁舞者”,它們經(jīng)常在峭壁上活動,因此它們主要的棲息之地也被稱為“巖羊石屋”。其獨特的生存環(huán)境和卓越的攀爬能力,成為了大自然中一道令人驚嘆的風(fēng)景線。(以上內(nèi)容據(jù)百度整理)</p><p class="ql-block">我想,“巖羊”也好,“石屋”也罷,都是生命與自然抗爭的真實寫照。</p> <p class="ql-block">卡定溝不大,景致也是小小的。比如,這個“仙人洞”。</p> <p class="ql-block">以為是多深的一個洞,原來就只有一兩米,陽光照進洞里,也就照見了現(xiàn)實。</p> <p class="ql-block">這是天佛瀑布流下來的水,在小小溪中形成了小瀑布,飛流(直接)而下,也是一景呢!</p> <p class="ql-block">植物,在這春天的陽光下開始發(fā)芽生長,抽出細細的藤蔓,長出碧綠的葉子。</p> <p class="ql-block">單看這張照片,你一定以為這是在江南或者皖南的某個景區(qū),小溪潺潺,樹林陰翳,還有鳥兒鳴聲上下。</p><p class="ql-block">漫步在卡定溝,猶如漫步在天然氧吧里。這里森林覆蓋,樹木茂盛,緩緩流淌的小溪流隨處可見,空氣出奇的好。</p><p class="ql-block">走在景區(qū)里,浸潤了清新的空氣,五臟六腑似被洗滌了一番,感覺特別舒暢,幾天來的干燥感也一掃而空。</p> <p class="ql-block">其實,這里不是江南不是皖南,這里是林芝的卡定溝。你看,那湛藍的天和空中飄蕩的云,那遠處高聳的峰和近處修長的竹,那是獨屬西藏林芝卡定溝景區(qū)的風(fēng)景?。?。</p> <p class="ql-block">卡定溝景區(qū)雖然不大,但每一處都充滿了驚喜。我們就在這一個個驚喜中走向拉薩,走向心中向往的地方。</p><p class="ql-block">下一站——拉薩</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