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公元2025年4月17日巳時,應老友夫婦之約,驅(qū)車一起來到焦作武陟,對早有耳聞而不知其詳?shù)募螒^,來個一探究竟。</p> <p class="ql-block">嘉應觀,又稱黃河龍王廟。其位于河南焦作市武陟縣嘉應觀鄉(xiāng),始建于清雍正元年(1723年),距焦作市區(qū)35公里,占地面積約140畝。</p> <p class="ql-block">嘉應觀是清雍正帝為了紀念在武陟修壩堵口、祭祀河神、封賞治河功臣而建造的淮黃諸河龍王廟,建筑布局效仿故宮,集宮、廟、衙署為一體。</p> <p class="ql-block">嘉應觀主要景點包括御碑亭、嚴殿、大王殿、恭儀亭、舜王閣等多余處景觀組成,分南、北兩院和東西跨院,是仿故宮敕建的官、廟、衙三體合一的清代建筑群。</p> <p class="ql-block">進入大門,首先映入眼簾的是御碑亭,其黃色琉璃瓦覆頂,酷似清代皇冠。</p> <p class="ql-block">亭內(nèi)鐵胎銅面碑系雍正皇帝御制,全國獨有。</p> <p class="ql-block">碑文是雍正皇帝親筆撰文書丹。</p> <p class="ql-block">御碑亭兩側(cè)分別聳立鐘樓、鼓樓,樓前各有一匹石馬。</p> <p class="ql-block">過御碑亭首先看到的是嚴殿。其位于嘉應觀的中軸線上,是文武百官在沐浴更衣后等待祭祀開始的休息室。雍正皇帝題寫的“嘉應觀”匾額就懸掛于此殿門首?。</p> <p class="ql-block">此匾是雍正三年嘉應觀主體建筑落成之時雍正皇帝的御筆原件,距今已有兩百八十多年之久?!凹巍睘槊篮孟楹?,喜慶祥瑞之意,“應”為順天應人之意,“觀”指的是道觀,表達雍正皇帝對此地美好的祝愿以及希望。</p> <p class="ql-block">河南武陟這塊地方是自古以來在黃河決口史上決口次數(shù)最多的地方,曾經(jīng)在康熙六十一年到雍正元年三年之內(nèi)決了四次口,武陟便成為黃河的第一險工地段,被人們稱為“豆腐腰”。雍正皇帝正是為了紀念自己曾經(jīng)于武陟治理過黃河,也為了紀念歷代的治河功臣,就在黃河的險工地段修建了嘉應觀,并將自己的皇冠放在此地,鎮(zhèn)守黃河,以祈黃河不再泛濫,歲歲安瀾。</p> <p class="ql-block">嘉應觀東西兩側(cè)分設河道衙署和道臺衙署,形成"左廟右衙"格局,這種祭祀與行政結(jié)合的形制全國罕見。??</p> <p class="ql-block">走出嘉應觀,驅(qū)車來到人民勝利渠渠首。</p> <p class="ql-block">人民勝利渠是黃河下游興建的第一個大型引黃自流灌溉工程。渠首位于河南省黃河北岸武陟縣秦廠村。工程于1951年3月開工,1952年第一期工程竣工,并開始受益。以后又經(jīng)續(xù)建、擴建,1987年總灌溉面積達88.5萬畝。受益范圍涉及武陟、獲嘉、新鄉(xiāng)、原陽、延津、衛(wèi)輝和新鄉(xiāng)市郊區(qū)。</p> <p class="ql-block">1952年10月31日,毛主席在此處視察黃河,當?shù)卮迕癜傩兆园l(fā)修建此紀念亭。</p> <p class="ql-block">驅(qū)車至黃河武陟段,感受黃河之水之韻之安瀾。</p> <p class="ql-block">再見嘉應觀,再會黃河。</p> <p class="ql-block">2025年6月13日補記。</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