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閬中風水博物館,簡稱風水館,是國內首個以建筑風水為主題的旅游景點?;I建于2004年,2007年正式對外開放,成為閬中古城的核心景區(qū)之一。博物館分為博物館區(qū)、祭祀區(qū)、講堂區(qū)、驛站區(qū)和吉祥物區(qū)五個功能區(qū)域。以易學與卜筮為主線,深入詮釋中國風水的神秘魅力。</p> <p class="ql-block">閬中古城,自古便是中國古代民間天文研究的重鎮(zhèn)。西漢時期,著名歷算天文學家落下閎誕生于此,他所創(chuàng)的《太初歷》是中國歷史上第一部有文字記載的完整歷法。落下閎不僅是渾天說的創(chuàng)始人之一,其改進的赤道式渾天儀更在中國沿用了兩千年。東漢末年,周群、周舒、周巨祖孫三代天文學家皆出自閬中;東漢張道陵在閬中的“云臺山”與“文成山”觀測天象,最終于此“飛升”。唐代袁天罡與李淳風兩位陰陽風水學家亦在此觀測天象,后同葬于閬中的天宮院,留下諸多傳奇故事。</p> <p class="ql-block">閬中古城的風水奧秘,可從清同治年間的“閬中治城圖”中一窺究竟。在風水館內,一塊占地50多平方米的展廳中,擺放著這座珍貴的沙盤模型。隨著講解員的娓娓道來,游客得以直觀感受閬中古城四面環(huán)山、三面臨水的獨特地理風貌。館內陳列的地下出土文物與人文景觀,無不與風水息息相關。漫步于風水館中,仿佛穿越至遠古時期的閬中古城。更令人稱奇的是,館內精心打造的五行客房,分別代表金、木、水、火、土,讓游客在住宿之余,更能深刻體驗風水古城的獨特韻味。每個房間都蘊藏著鮮為人知的閬中風水故事。</p>
<p class="ql-block">在風水館內,一塊高3.1米、長17米的巨型屏風尤為引人注目。這組由多扇屏風組合而成的“中華風水屏”,以其精美的鏤空雕刻展現(xiàn)了不同時期閬中的風水景觀圖案。屏風上的福祿壽喜、龍鳳呈祥、八仙過海、漁樵耕讀、麻姑獻壽等歷史典故,不僅展現(xiàn)了古代工匠的高超技藝,也反映了人們對富貴與長壽的向往,以及古代風水地理學說的深邃內涵。據悉,這塊價值百萬元的明末清初多扇木雕屏風在國內極為罕見。館內的幾位“風水先生”均為閬中本地人,他們多年從事風水研究,積累了豐富的風水文化知識。這些“現(xiàn)代風水先生”以淺顯易懂的語言和科學的解釋,向世人揭示了封存數千年的閬中古風水文化的奧秘。</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