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精品久久性爱|玖玖资源站365|亚洲精品福利无码|超碰97成人人人|超碰在线社区呦呦|亚洲人成社区|亚州欧美国产综合|激情网站丁香花亚洲免费分钟国产|97成人在线视频免费观|亚洲丝袜婷婷

閃間的美篇

閃間

<p class="ql-block">  一九六九年二月二十六日。</p><p class="ql-block"> 全國轟轟烈烈的知青下鄉(xiāng)運動,掀起了成千上萬人的命運大轉(zhuǎn)折。</p><p class="ql-block"> 由新疆兵團統(tǒng)一分配,從1966年到1969年的初高中畢業(yè)生,叫知青,被大規(guī)模的拉到農(nóng)牧團場,到連隊接受貧下中農(nóng)再教育。</p><p class="ql-block"> 農(nóng)牧團場連隊分“連”和“隊"?!斑B"一般指以種地為主,組建的生產(chǎn)單位,開荒,種地,經(jīng)營著成千上萬畝的土地。按連,排,班,進行編制?!瓣?quot;一般是為配合團場,側(cè)重為連隊服務(wù)性單位:如“機耕隊"“衛(wèi)生隊”“付業(yè)隊"“園林隊"。</p><p class="ql-block"> 還有一個隊,非常獨特,人員的構(gòu)成有:三五九旅的解放軍人,有新疆九二五起義官兵,從內(nèi)地來疆的轉(zhuǎn)業(yè)軍人與支邊青年,還有自流來疆人員,更重要的有:部分刑滿釋放人員。這樣的單位叫“隊”。</p><p class="ql-block"> 我再教育就分配在這樣一個混合的隊,開始了我的人生。</p><p class="ql-block"> 這篇報告文學(xué)紀事是我親身經(jīng)歷和發(fā)生的事件,作品創(chuàng)作于2019年7月份,一直躺在筆記本里,為什么不去發(fā)表?理由如下:因為都是真人真事,不是編故事,里面的人都還健在,他們所經(jīng)歷的事,不想被人成為茶余飯后的談資,我也怕惹火燒身。還有:我們那一代人,現(xiàn)在都已兒孫有之,也怕被貼上標簽,影響他們下一代兒孫的生活與工作。那段在連隊的生活與工作日子,當時覺得就那樣,平淡無奇,可多少年后,那些人,那些事,縈繞在心中,揮之不去,所以,不吐不快,吐了又怕影響別人。思考良久,里面的單位地名,還有人名,都進行了代替與化名,這不是寫小說了嗎?不是,小說是虛構(gòu)人物與事件,而小編是真人真事,只不過換了地名與人名,從最平凡的軍墾農(nóng)場人的點點滴滴描寫,反映那個墾荒年代的人與事,走過多么艱難與貧窮的生活年代,讓人終身難忘,也讓后人看看,如今社會的發(fā)展與繁華的后面,前人付出了怎樣的心與血,汗與淚,奉獻與犧牲。</p><p class="ql-block"> 我是接替王老師的缺,來到學(xué)校的。他走,我來,也沒有交接班。但我們早就認識,并住在一排兵營式的不同的房子,只是表面的了解他的一些瑣碎事,沒有深交。通過老教師們陸陸續(xù)續(xù)給我講了王老師的故事,對他有了一個全面了解。</p> <p class="ql-block">  這不是寫小說,也不是編故事,更不是虛構(gòu)生動的情節(jié),是我親身經(jīng)歷的事。</p><p class="ql-block"> 我在一個僻遠的兵團農(nóng)場生產(chǎn)連隊勞動。經(jīng)過兩年的接受貧下中農(nóng)再教育,連黨支部開會討論決定,在幾十人的知青堆里,被選拔到連隊小學(xué)當了一名語文教師。</p><p class="ql-block"> 學(xué)校蓋在離連部有八九百米遠,中間隔了一塊地的小樹林,當時大家都叫苗圃地。全校共有5個班,從一年級到五年級,學(xué)校的設(shè)置是小學(xué)五年一貫制。班級人數(shù)不等,有的班有四十多人,有的班只有十幾人。老師就六,七個人,一人兼多課,低年級包班。包班就是:語文,數(shù)學(xué),唱歌,畫畫,體育等等課都是一個老師上。現(xiàn)在說起來,就是一個傳說,但的的確確就是發(fā)生的現(xiàn)實,多少年后,說給別人聽。讓人著實不可思議。</p><p class="ql-block"> ??老教師看我年青,無任何教學(xué)經(jīng)驗,放學(xué)后,邊走邊悄悄告訴我:“對學(xué)生要厲害,要不上不下去課,他們欺負死你"。</p><p class="ql-block"> 我半信半疑,小不點的毛孩子,還翻了天。老師們給我講了“王鐵頭"的事。</p><p class="ql-block"> “王鐵頭"是他的外號,真名叫:王心民(花名)。他是天津人,來新疆支邊,后來考上新疆大學(xué),人很能,會說,會畫,會拉二胡,一專多能,是少有的人才。因為對大躍進有看法,在有人的場合說出自己的看法,對運動進行了評論,結(jié)果被人告到領(lǐng)導(dǎo)那,被劃為右派,勞教兩年,下放到農(nóng)場勞動改造。他不僅有才華,更有獨特的毅力,勞動時,暑天太陽再大,不戴草帽,臉上被太陽曬的黑黑的,冬天三九嚴寒不帶棉帽,耳朵也沒凍裂,在人的眼里,他就是個怪人,連隊職工給他起了個外號“王鐵頭"。</p><p class="ql-block"> 一個蘿卜一個坑,“王鐵頭‘’又回到連隊班組干活。教書缺一個人,急的校長找了多次連隊領(lǐng)導(dǎo),才開會定下叫我去頂“王鐵頭"的缺。當時我是連隊的文教。</p><p class="ql-block">這一年是1972年的4月份。</p> <p class="ql-block">  像這樣帶有“右派"帽的的人,又有大學(xué)文憑,在那個年代,誰也不敢用。因為他有知識水平,文化又高,人又善良,干活肯吃苦,儒雅的文化人形象,獲得連隊職工的好評。這樣的人,怎么就成了壞人?學(xué)校是連隊自己辦的,連隊領(lǐng)導(dǎo)叫誰去,誰就可以當老師。因為職工也想叫自己的孩子長大有出息,都想叫有本事的老師教。老職工都了解“王鐵頭",駕不住大多數(shù)職工的勸說與建議,連領(lǐng)導(dǎo)就叫他調(diào)整到學(xué)校當了一名三年級的數(shù)學(xué)孝師。</p><p class="ql-block"> 他剛到學(xué)校,有經(jīng)驗的老師也勸他:“對學(xué)生不能溫和,要嚴厲點"。他說:“這些小孩都是祖國的花朵,要愛護和培養(yǎng),多可愛,重在教育,不能打,也不能罵,要用愛心感化他們"。</p><p class="ql-block"> 也許他自己因遭受過不公平的待遇,設(shè)身處地想:不應(yīng)該讓天真的孩子再經(jīng)歷不公,應(yīng)該用全身心的愛去關(guān)心他們,教育他們,感化他們,人非草木,那能無情。</p><p class="ql-block"> 就這樣,“王鐵頭"老師的教學(xué)生漄開始了。</p><p class="ql-block"> 第一節(jié)課開始了。</p><p class="ql-block"> 當他手捧書本,笑咪咪的走進教室,而教室里三十幾個孩子大呼小叫“王鐵頭”“王鐵頭‘’……教室里像沸騰的開水,亂成一團,大聲的喧鬧。</p><p class="ql-block"> 王老師被突然的場面楞往了,也不知怎么應(yīng)付,很是尷尬,事先準備的一大堆開場白,念么也說不出來,嘴里不由的囁囁說:“同學(xué)們…同學(xué)們……‘’他的聲音被淹沒在學(xué)生雜吵混亂聲中。</p><p class="ql-block"> 負責(zé)學(xué)校的校長,聽到教室亂哄哄的雜吵聲,聞訊趕來,前來維持與“鎮(zhèn)壓"。他一進來,教室里立刻暴風(fēng)驟雨后的平靜,學(xué)生知道校長的厲害。</p><p class="ql-block"> “同學(xué)們!這是新來的……"話沒說完。</p><p class="ql-block"> “王鐵頭,王鐵頭……"同學(xué)們異口同聲接校長的話。</p><p class="ql-block"> “從今天開始,不許叫王鐵頭,叫王老師……”語氣十分嚴厲。</p><p class="ql-block"> 校長鎮(zhèn)壓了一陣子,離開了教室。</p><p class="ql-block"> 王老師開始上課了。</p><p class="ql-block"> 下課后,王老師滿頭大汗,滿臉通紅,搖搖頭。頭一天上課,被敗下陣來。</p> <p class="ql-block">  教室的后窗戶正對著公路,職工下地干活都從這里經(jīng)過。自家的孩子自己疼。他們也充滿了好奇,看看“王鐵頭”王老師是怎么教孩子的,自己的孩子又是怎樣的表現(xiàn)。他們好奇的趴在窗戶外面往里看。也巧,一眼看見自己的兒子低頭玩一只鳥,沒聽老師講課。</p><p class="ql-block"> “三娃!你在干啥?”大聲喝斥。</p><p class="ql-block"> 學(xué)生和老師大吃一驚,朝窗外望去,是三娃媽媽,外號張大炮(化名)。她為人直爽,性格波辣,做事風(fēng)風(fēng)火火,說活粗喉嚨大嗓門,口無遮攔,直來直去。</p><p class="ql-block"> “王鐵頭!你咋不管三娃”!</p><p class="ql-block"> 學(xué)生嚇的噤如寒蟬,都不敢出聲。</p><p class="ql-block"> “王老師”張大炮意識到自己叫錯了,急忙糾正并改口,聲音剛發(fā)出,全班同學(xué)轟的一聲,大笑起來。</p><p class="ql-block"> “笑!笑啥?再笑,把你們的嘴撕爛!"</p><p class="ql-block"> “三娃,把小鳥給我,扔到林帶里去,你上課要聽王鐵頭……不,聽王老師的話,他是大學(xué)(上過大學(xué)),有文…(有文化),有知識,好好向他學(xué)習(xí)。"說完,把手伸進窗戶,三娃乖乖的把小鳥遞給他媽媽,并怯怯的看了一眼媽媽。</p><p class="ql-block"> “回去再收拾你"。張大炮再次喝斥道。</p><p class="ql-block"> 到下午,連隊職工回家,都知道了這件事。凡是在王老師班上,上課的孩子,都受到家長的懲罰。</p><p class="ql-block"> 第二天上課,王老師的課堂紀律格外好,靜悄悄的。而王老師課也講的非常順利,這時,他才覺得孩子們多可愛。</p> <p class="ql-block">  連里的老職工,對“王鐵頭”知根知底,給他起外號“王鐵頭”,并不是損他,而是非常形象的給他的行為貼上的標簽。是對他堅強的毅力,人格魅力的一種敬佩。大家知道,新疆的三九天,滴水成冰,天地間白雪茫茫。為改良鹽堿地,拉沙改土,一天勞動十幾個小時,怕把皮膚凍傷,手戴厚厚的棉手套,頭上帶棉帽子,還在臉上捂?zhèn)€大口罩。弓腰拉架子車,汗流夾背,渾身濕透,戴的棉帽子汗珠往下流。從戴的口罩哈出的氣,結(jié)了一層白霜,眉毛上也結(jié)了霜。干活不能停下來,如停下來,人立刻凍成冰棍,會感冒。而王老師,用布做個耳套,只護住耳朵,也不戴口罩,更不戴棉帽子。用他的毅力與惡劣的嚴寒斗爭,緞練出了抗風(fēng)寒的鐵頭,大家給他起外號“王鐵頭‘’。</p><p class="ql-block"> 盡管艱苦的勞動磨勵,和連隊職工穿著一樣的,帶補丁的破衣服,但知識分子的那種函養(yǎng),儒雅的氣質(zhì),做事一絲不茍的認真態(tài)度,叫大家暗暗的佩服。</p><p class="ql-block"> 但“王鐵頭"的外號,從孩子們口中出來,成為了諷刺,降低人格的一種經(jīng)蔑的耍笑,嘲弄,揶揄………</p><p class="ql-block"> 農(nóng)場絕大多數(shù)職工文化不高,但在共同的勞功開荒,屯墾生活勞動中,尋找一種樂子,這就是根據(jù)每個人的生活特點,生理缺陷,辦事說話,習(xí)慣行為,都能準確的起一些外號。這些學(xué)生父母也有自己的外號。</p><p class="ql-block"> 如:洪光波(化名),他的爸爸被大家不待見,壞點子多,外號“胎里壞”。李唯(化名)的爸爸,一家人靠他養(yǎng)活,平時下地干活舍不得吃5分錢的(沒有錯,就是5分錢)一份菜,光啃金燦燦的玉米窩窩頭,(這種饃下面中間是空的),喝點開水,,外號叫“老財迷”。還有金七子的爸爸,一天到晚愁眉苦臉,因為孩子多,老婆是家屬,生活拮據(jù),走路都低著頭在想問題,外號叫“小算盤”。</p> <p class="ql-block">  有一件事,全連隊人都知道,一直成為大家茶余飯后的話題。</p><p class="ql-block"> 連隊的王會計,聽說“小算盤”很會打算,干什么都會算計。如果讓他當連隊的會計,可能比王會計(化名)強。王會計聽說后,產(chǎn)生了壓力,也有危急感,因為王會計有病,如恰逢發(fā)工資,他要有病,影響造冊,工資會被推遲發(fā),職工會有意見。有人建議連領(lǐng)導(dǎo)把王會計換掉,讓小算盤頂上。其實,小算盤只有小學(xué)文化,根本干不了會計,只不過刺激王會計不能因為病,影響大家準時領(lǐng)到工資。王會計也怕被頂?shù)?,那怕正在住院,也要出院準時給職工造冊發(fā)工資。為了不讓“小算盤"頂?shù)糇约?,他沒計了一個計謀……</p><p class="ql-block"> 有一天,又到月底發(fā)工資時間了,“小算盤"從工資袋里拿出來錢數(shù)了兩遍,后,臉上出現(xiàn)了暗自笑嘻嘻的表惜,悄悄的離開了連隊的財務(wù)室。這一切都被偷窺的王會計暗暗觀察到了。</p><p class="ql-block"> 又過了一個月,“小算盤"領(lǐng)了工資,連著數(shù)了三遍,少了兩元錢,他臉變得很難看,他等領(lǐng)工資人少了,小聲問王會計:“王會計,我這個月工資怎么少了2元錢"?</p><p class="ql-block"> 王會計不慌不忙地說:“上個月我算錯了帳了,多給你發(fā)了2元錢,這個月扣回來了。”</p><p class="ql-block"> 王會計剛一張口,小算盤就知道,心里有鬼,也不敢再說什么,王會計話沒說完,小算盤迅速離開了財務(wù)室。但還是被在場的人知道了。不到一天功夫,也沒有大啦叭宣傳,也沒有電話,但這個消息,像長了翅膀,傳遍了連隊的每個角落,田間地頭,是連隊的頭條新聞,傳播著,擴散著……</p><p class="ql-block"> 我曾一直在想,為什么一件事,全連都很快知道了,在那個年代,沒有現(xiàn)代化的傳播工具,而連與連之間隔的很遠,一頂點芝麻大的事,全連人都知道3并成為新聞,還是閉塞的原因。。</p><p class="ql-block"> 王會計暗自高興,因為他策劃的陽謀不露痕跡的成功了,上個月多加的2元錢,是他從自己腰包里出的,就是領(lǐng)導(dǎo)來查,也能對付過去。這個月扣回來了,有小算盤的簽字,白紙黑字,再精的小算盤,也栽在了老會計的手里,從此,再也不會有小算盤當會計的事了,因為全連人都知道了小算盤的為人:光往里算,這樣的人,職工不心。</p><ul><li> 這樣的事,我怎么知道,因為我是連隊的文教,上午下地與職工干活,深入班組,搜集勞動中的好人好事。下午從營部取來報紙和信件,在我宿舍分好報紙,上面寫上訂報紙的班組與個人姓名,讓后分發(fā)到各班組和個人手里。首先送到連隊辦公室。出納和會計,還有統(tǒng)計,他們都在一個辦公室辦公,專門等著我給他們送報紙,到他們辦公室,也不瞞我,有聲有色的描述著發(fā)生的傳奇故事。小編有許的傳聞與消息都是這樣得到的。</li></ul> <p class="ql-block">  農(nóng)場連隊的生活,苦燥又單調(diào),在那個年代,每天聽聽連隊里大啦叭播的新聞節(jié)目,還可以聽到團里轉(zhuǎn)發(fā)的歌曲,再沒有多余的娛樂節(jié)目。</p><p class="ql-block"> 閑余時間,把目光都投到了自己身邊人發(fā)生的事。這就是非常形像的給長相,性格,做事有特點的人貼標簽,就是起外號,有的在背后叫,有的當面叫,但本人都知道。</p><p class="ql-block"> “照日眼",(姓:假設(shè))外號含這人的姓,很討厭。她是一個從內(nèi)地(隱去地點)支邊青年,是黨支部委員。愛管閑事,這不重要,重要的是大事小事,愛跑到連里匯報給連長和指導(dǎo)員(相當于現(xiàn)在的黨支部書記)。大家悄悄傳她是領(lǐng)導(dǎo)安插在群眾里的耳目,特務(wù)。只要她一出現(xiàn),打鬧立刻停止,說笑馬上靜音,人群旋即走散,在地里小休息時,實在避不開,都閉著眼睛裝著打瞌睡……</p> <p class="ql-block">  “三班長"是食堂燒水的炊事班人員,大家給他起的外號。為了方便,在食堂外邊,澇壩邊露天搭建的兩口大鍋,一口專燒開水,一口專燒熱水。當時兵團連隊的編制,班里有:班長,副班長,還有記工員,沒有“三班長"這一說。因為這個燒水的人愛管閑事,敢說,給他起了一個外號“三班長"。不過,這個外號里有對他對工作負責(zé)的肯定,他對大家著想。有些職工不自覺,剛燒開的一鍋水,拿著桶來打,也不用長把勺,動作快,扭頭就往家里提。后面來的人,沒了,等再燒開才能打,多耽誤時間?!叭嚅L”說:‘’澇壩水離的再近,也要一桶一桶往上提,燒的開水再多,你不能用桶打,后面下班晚的職工沒有了,再燒一鍋,還得半個小時,大家都自覺點,讓每個人都有水喝"。這一點他做的對,但他就是個嘟嚕子嘴,該管不該管的事,別人說事愛插嘴,招人煩,“三班長"對他的這特點的外號起的真準。</p><p class="ql-block"> 起外號,不可能找到溯源,但非常形象,也被大家認可,比發(fā)工資領(lǐng)錢的消息都傳得快。有些是根據(jù)個人的生理缺陷起的,帶有污辱性,如:“地不平",就是瘸子。還有歪脖子:“往后看"。但一般這樣的外號當面不叫,背后說,并前面加上姓:“張瘸子'“李瘸子'。</p> <p class="ql-block">  在那個年代,一個僻遠的農(nóng)場連隊,荒漠文化,壓根沒有什么娛樂文化活動,買不起話匣子(收音機),只能早晚聽聽連隊大啦叭里傳來的新聞節(jié)目,還有連長在廣播里布置生產(chǎn)任務(wù)和催促上班的聲音,再就是收聽團廣播站放送的革命歌曲。</p><p class="ql-block"> 那么職工的業(yè)余時間是怎么打發(fā)呢?一是開大會總結(jié)與布置生產(chǎn)任務(wù),在大禮堂按班組坐成一隊,班長坐前面,讓后副班長坐后面,并一一點名。再就是在職工宿舍各班組,由班長主持招開會議,總結(jié)工作,每個人開展自我批評,再互相提議建開展批評。有時開大組會議,排長布置工作任務(wù)。白天干一天活,晚上要學(xué)習(xí),一直到十點才能回家休息。</p><p class="ql-block"> 除了這些活動,大部分的時間,大家在一塊就是拉家長,說閑話,連隊里的雜聞軼事,還有張家長,李家短,或是說些兩口子房事的悄悄話,一旦發(fā)生個事,就是新聞,傳播的很快。</p><p class="ql-block"> 因為獨特的環(huán)境,住的都是連排的平房,門挨門,隔墻有耳。看似平靜的連隊,每個家庭的私人生活像一個個單元,及獨立又互相牽址,好象透明透亮,似乎沒有任何隱私……</p><p class="ql-block"> 王老師“王鐵頭”就生活在這樣一個獨特典型的環(huán)境中。因為在外人看來,一個微不足道的,不值一提的,稀松小事,在這大漠深處的偏僻連隊,就是新聞,被人津津樂道,眾人口里的話題。</p><p class="ql-block"> 茫?;脑?,軍墾人開墾出了上萬畝綠洲。中間是一堆堆的軍墾連隊村落,交通不便,人煙稀少,信息不通,連隊百十號人,知根知底。但每天上演著雞零狗碎的雜事,成為連隊人們的雜談。還有,因為都是集體勞動,如:上班排隊唱著歌到地里,下班吃飯后班組開會。勞動時人與人組合,開會時人與人交流,大家接觸的機會與時間太多太長,每個人的性格特征,脾氣秉性,開朗與內(nèi)向,忠厚與奸滑,平和與刁鉆,平常與古怪,大方與小器……互相了解,彼此相知,如一塊塊玻璃,兩邊透明,都能看得見……</p><p class="ql-block"> 生產(chǎn)連隊,每天都上演著人間戲劇,或悲惑喜,被好事者知道,添油加醋,傳播的有聲有色,在繁重的體力勞動之余,成為娛樂的消遺與段子。</p> <p class="ql-block">  “王鐵頭"被學(xué)生斗敗”,這一消息,像看不見的電波傳遍了連隊的每個角落??诳谙鄠?,不斷的加工,完全走樣。在傳播過程中,增加了故事的曲折性與傳奇性。</p><p class="ql-block"> “ ‘王鐵頭’ "雖然是大學(xué)生,學(xué)的知識也忘的差不多了,還講錯了題,結(jié)果,被學(xué)生哄出了課堂,他嚇的滿頭大汗,褲子都尿濕了,用手擦汗,手上的粉筆灰抹的滿臉白,成了大花臉,學(xué)生笑得肚子疼?!?lt;/p><p class="ql-block"> 地里干活的女職工,有聲有色的邊說邊笑,并用手比劃表演,引得眾人哈哈大笑。</p><p class="ql-block"> 這中無根據(jù)的笑話,像新聞,又像是故事,在連隊傳播著,并沒有人去探究是真是假。</p><p class="ql-block"> 王老師晚上到食堂去打飯,食堂賣飯的窗口在大禮堂里,有的人打了飯就在禮堂蹲下吃了,再把碗涮了回宿舍,有的把飯打回宿舍吃。禮堂打飯的地方,成為職工交流信息,互相見面的地方,王老師在打飯窗口出現(xiàn),成為排隊職工們,有意無意的聚焦對象。有的人想問欲止,弄得王老師非常尷尬。他對大家微微的點頭微笑,覺得自己犯了罪,引起大家的怨,他不由自主的低下頭,他覺得每一個人的眼光都來責(zé)備他,他辜負了大家的希望。</p><p class="ql-block"> 王老師打了飯,趕緊像逃離危險區(qū)一樣,回到宿舍,進行了反思,到底是自己的問題?還是學(xué)生的問題?</p><p class="ql-block"> 他想來想去,得出了答案:是自己的問題,不是學(xué)生的問題。他心太軟,缺乏課堂組織教學(xué),還是老師們勸的對,要嚴格管理。</p><p class="ql-block"> 我和王老師住一排土平房宿舍。他住西頭第一間,我住中間第五間。王老師會拉二胡,每次飯后有一點點空,就坐在宿舍門口的小登子上拉二胡。通過拉二胡,弦上流出的是他的思想情感,抒發(fā)無限的期望。在他不拉二胡時,我露過他們宿舍,看他默默坐著發(fā)呆。</p><p class="ql-block"> 五十多歲的人,曾經(jīng)生活在大城市,風(fēng)華正茂,風(fēng)光無限,志向高遠,支邊新疆,妥妥的一個奮發(fā)向上的青年。來新疆,考上新疆大學(xué),前途無限。誰知心直口快,口無遮攔,看不慣的事,就說出來。勞教二年,前面的努力與奮斗,歸為零,前途一片黑暗。五十歲了,孑孓一身,還是個單身狗,職工們開玩笑說“還是童子身”。</p><p class="ql-block"> 人雖五十歲,一口普通話,一表人才,有著儒雅風(fēng)度,沉默寡言,做事小心謹慎。但骨子里透出的傲氣與風(fēng)度與眾不同。</p> <p class="ql-block">  小編在當老師之前是連隊文教,負責(zé)宣傳廣播,寫連隊大禮堂門口的黑版報,職工們吃飯時用土啦叭給大家念報紙,公布生產(chǎn)勞動競賽成績,表揚好人好事。還給書記寫政治工作總結(jié)報告,給連長寫班組勞動競賽中的突出班組和個人的勞動突出事跡。逢年過節(jié)要組織一臺文藝節(jié)目,給職工演出。一個人要提前兩個月開始:編節(jié)目,想動作,寫劇本,報幕詞,后要選演員,最后十幾天集中排練,到元旦或春節(jié),連隊職工就像過節(jié)一樣高興,早早搬著著登子占位,觀看我們演的節(jié)目。里面的節(jié)目和演員,被連隊眾人議論的話題。小編盡管再忙,每天到營部拿報紙,回來分發(fā),走家串戶,再晚,也要把當天拿回來的報紙準時送到他們手里。</p><p class="ql-block"> 文化生活荒漠的年代,《石河子報》,《新疆軍墾報》成了一扇窗戶,成為偏遠連隊連接外邊的橋梁與窗口。報紙?zhí)匾?,如那一天xxx人的報紙被別人拿走看,沒還,就會吵架。</p><p class="ql-block"> 王老師是能人,有文藝細胞,他除了會繪畫,還會樂器,拉二胡,彈三弦。理發(fā)員小昌(化名)會拉二胡,木一彬(化名)會拉小提琴,東圣沛(化名)會吹笛子。</p><p class="ql-block"> 王老師排節(jié)目伴奏,從來沒遲到過,再忙,再累,禮堂再凍,中間不離開,堅持到底。不像小昌,動不動老婆就罵來了,要么叫他去澇壩挑水,要么叫他抱著孩子到衛(wèi)生室去打針。嘴里不停的嘟嚕著,下班沒蒸饃饃,也沒按時為家里爐子生火。只要小昌老婆一來,大家都不敢出大氣,也不敢替小昌說一句話,如果說了,會被她數(shù)落半個小時,所以宣傳隊員一看到她就喊:“母老虎來了"。聲音不敢大,也怕小昌聽到不高興。</p><p class="ql-block"> 王老師年齡大,小昌老婆不敢把他怎么樣,對她說:“我們還有一個節(jié)目要過一遍,馬上回去"。小昌老婆氣的撅著嘴,眼晴瞪的多大,坐在一旁,氣呼呼的等著,這時,傳宣隊的姑娘小伙都變的規(guī)規(guī)矩矩,就像連領(lǐng)導(dǎo)來審查節(jié)目,變得認真賣力。小昌戴著一副400度的近視眼鏡,坐在伴奏的臺下,也不敢看他老婆,低著頭只管拉二胡。小昌也有外號,大家背地里喊他“昌瞎子”。愛管閑事的人,在背后給他們編故事,說“昌瞎子”遇到“母老虎"“干瞪眼"。也沒有說是怕老婆,但實際就含了這層意思,這是職工們對他們倆口子的評價。</p><p class="ql-block"> 過元旦,晚上要在連隊大禮堂演出,因為頭一天就對舞臺與禮堂進行打掃,還掛幕布。宣傳隊上午在舞臺上把所有節(jié)目都過一遍,下午就不排演了,在宿舍化裝。門口圍了看熱鬧的老人與小孩。這一天,連隊就象辦喜事一樣熱鬧,家里人炒瓜籽,裝上在禮堂邊看節(jié)目邊吃。</p><p class="ql-block"> 晚上演出的消息一傳出,早晨吃過飯,就有人往禮堂擺放凳子,占座,到吃過中午飯,半個禮堂都擺滿了高高低低的凳子,有些家,怕凳子被人移走,大人小孩輪流看護。有的人家凳子低,怕看不到,在下面墊了磚。</p><p class="ql-block"> 在演出前,為了順利的完成演出任務(wù),怕忘掉,宣傳隊的演員提前吃飯,后到禮堂帶裝進行彩排。結(jié)果,發(fā)現(xiàn)小昌沒來。叫幾個女孩一塊去到他們家叫他。為什么是幾個人?這里有個原因。在以前,小昌沒來,叫一個女孩去叫他,其實。他家就在禮堂后邊,結(jié)果他老婆聽到有人在外邊喊“昌師傳,開始排練了",他老婆在屋里,立刻尖著嗓子大聲嚷嚷:“你沒養(yǎng)孩子,一個人吃飽,全家不餓,小昌還要給孩子喂飯,叫!叫!叫!叫魂嗎?”嚇的那個女孩都哭了,從那以后,誰也不去叫他,要去,幾個人一塊去。難聽的話,大家共同分擔(dān),如實在叫不來,只有叫王鐵頭去叫他,因為“母老虎"看人。</p><p class="ql-block"> “昌師傅,今晚要演出,要再彩排一次,快來吧!"誰知就聽到屋里傳生他老婆“母老虎”的聲音:“快!快去!把家里的凳子帶上,擺在前面最中間的地方,不要被別人遮住。我喂完小孩就去"。因為小昌是連宣傳隊的,她老婆難纏,有有特權(quán),引以為自豪,比別人強……</p><p class="ql-block"> 職工們知道此事后,碰到小昌老婆,如不小心說“昌瞎子"三個字,她會氣的跳起來罵:“俺家小昌是理發(fā)員,你男人的頭都是他理的,他要是眼瞎,怎么沒把你男人的頭剪成大豁子………‘’,關(guān)鍵時刻,她護著她的男人。</p><p class="ql-block"> 因為連隊生活太苦燥,總要找一些話題逗樂子,有時她們坐在一塊閑聊,和小昌老婆開玩笑:“連宣傳隊的那些姑娘們,一個比一個水靈,男人們一個個都盯著她們,小心你家小昌,可別亂看"!</p><p class="ql-block">這時候,她得意的說:“看看,看看,你們整天背后罵我家小昌‘昌瞎子',宣傳隊那些姑娘那怕個個都是仙女,他也看不清。俺對俺男人一百個放心。恐怕你家的男人,視力是1'5,再遠也看得清清楚楚,別叫宣傳隊的那些小丫頭把魂勾走了,回家還是看好你家男人吧!”</p><p class="ql-block"> 在一片笑聲中,鬧著,罵著,叫著,開著玩笑。</p><p class="ql-block"> 這就是連隊,這就是連隊的生活。</p><p class="ql-block"> 連隊最新的,最大的新聞,就是宣傳隊演出的狀況,誰跳的好,誰動作沒跟上,誰化了裝漂亮,誰難看,一直都是議論的話題。因為元旦過了,春節(jié)還要演,再增加幾個新節(jié)目,過了幾天,又開始排練,準備春節(jié)演出。</p> <p class="ql-block">  所寫的人與事件,都是真實存在的,因為是報告文學(xué),所以對人物的描寫,心里刻畫,語言表達,都要貼合人物的身份與性格。人物是看得見的人,事件是經(jīng)歷過的事件,但一般般敘述,平淡又無味,所以采用了小說式的結(jié)構(gòu)與人物的外貌刻畫,心里描寫,語言貼近人物的性格與生活,在特定的環(huán)境里的典型人物的描寫。在事件敘述與描寫中,采用了電影劇本蒙特奇的寫作手法,用人物的對話,揭示人物的性格與心里活動,人物的表情。如三娃媽在窗戶與兒子的對話,就用電影蒙太奇的表達方式完成的,讓讀者用這種形式看到人物的心里活動和語言的表達。兵團連隊那么豐富的故事,卻很少看到一部書描寫出來,我想是作者沒有親身體驗?zāi)嵌纹D苦困苦的墾荒生活。有文化的人,他們都沒有深入最基層的連隊,體驗?zāi)嵌螘r間的生活,而沒脫離連隊最基礎(chǔ)的職工,又沒有特意留心去觀察自己的生活,時間長了,記憶模糊,年代久遠,淡忘了,就寫不出來。我是一個從小就愛寫作的人,立志成為記者,作家,但這個夢一直沒有實現(xiàn),非常遺憾,破滅了,最后還是一個平平淡淡的人。但從當老師到后,與文字打交道,雖沒當作家,但沒有停止筆耕。特別是退休后,有了大把的時間,利用互聯(lián)網(wǎng),寫了自己所表達的內(nèi)容,這就是夠了。我這次寫的報告文學(xué),筆記本大概有十萬字的草稿,都是我的生活經(jīng)歷,以后閑來無事,整理成美篇,把他吐出來,給自己一個交待。昨天剛寫好第一篇,發(fā)表在美篇,沒想到,有三千多陌生的朋友點看,我不要什么流量,就是圖一個心里高興。覺得生活中,干了一件牽掛的事。謝謝你的閱讀,耽誤了你寶貴的時間。</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