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為廈門市標志性建筑“廈門雙子塔”主要由兩座獨立的塔樓組成,因外形像兩個巨大的帆船,也被稱為“雙峰大廈”。 近日,我看到我曾于2017年9月—12月接連在QQ日志上發(fā)表的幾篇廈門旅游的文章,標題是《走進廈門(1)—(4)》,在文章里通過詳細記錄了游覽過程、介紹了鼓浪嶼、集美學村、南普陀寺、曾厝垵、福建土樓等地歷史和風土人情,并拍攝了大量照片。盡管那次廈門之旅已過去近八年的時間,但那些文章圖文并茂,細讀起來,此情此景,好象昨天剛從廈門歸來。為節(jié)省篇幅,本人特將4篇文章濃縮為一篇文章,更名為《憶: 走進廈門、福建土樓之旅》以供大家欣賞和自己珍藏。 廈門又稱鷺島,因多白鷺棲息而得名。典型的海中之城,城中有海的地貌。說實話,在未去廈門以前,對于廈門了解并不是很多,只知道廈門有一個廈門大學,校園很漂亮;有一個鼓浪嶼,是一個別有風情的小島;幾個名人:古代有抗英英雄陳化成、收復臺灣明代將領鄭成功、近代的企業(yè)家兼教育家陳嘉庚、婦科專家林巧稚等;改開以后,廈門又是一個經(jīng)濟特區(qū);在廈門還有一個壞的典型,聞名全國,就是廈門遠華走私集團系列腐敗案、紅樓、賴昌星等。我以前就有去廈門旅游的想法,自2017年9月3-5日,金磚國家領導人第九次會晤在福建廈門舉行,通過媒體對廈門大量報道以后,廈門突然的名聲鵲起,因而去鷺島旅游的想法更強烈了。 我們于2017年9月19日乘山東航空班機從桂林兩江機場飛到廈門高崎機場,踏上鷺島之旅。 <p class="ql-block">一、游覽鼓浪嶼</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到了廈門,鼓浪嶼是一個非去不可地方,也是我們旅程的第一站。鼓浪嶼是一個面積1.78平方公里的小島,,與廈門島隔海相對。去鼓浪嶼的當天清晨(2017.9.20),從廈門島隔海望鼓浪嶼能見度不清晰,不知是霧還是霾,因為廈門島對面島嶼還有一個工業(yè)區(qū),同時渡輪發(fā)動機排出的廢氣還是很大的,真是環(huán)境污染無處不在啊,</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從廈門島坐船大約20多分鐘就到了鼓浪嶼。廈鼓海峽稱為鷺江。鼓浪嶼因島西南方海灘上有一塊兩米多高、中有洞穴的礁石,每當漲潮水涌,浪擊礁石,聲似擂鼓,人們稱“鼓浪石”,鼓浪嶼因此而得名。</p> 美麗的廈門鼓浪嶼 繁忙的鼓浪嶼碼頭 鼓浪嶼上聞名遐邇的鼓浪石 <p class="ql-block"> 鼓浪嶼雖小,但島上城市功能齊全,有學校、醫(yī)院、銀行、酒店、超市等。由于島上沒有汽車的喧囂與污染,空氣質(zhì)量特好,能見度很高,它的街道短小,縱橫交錯,清潔幽靜,島上樹木蒼翠,繁花似錦,特別是小樓紅瓦與綠樹相映,顯得格外漂亮。鼓浪嶼景觀秀麗多姿,素有海上花園的美譽。由于歷史原因,中外風格各異的建筑物在此地被完好地匯集、保留、有 “萬國建筑博覽群”之稱。</p> 十八世紀的鼓浪嶼照片 鼓浪嶼上風格不同的萬國建筑群 天主教堂 天主堂大門 鼓浪嶼的歷史建筑 鼓浪嶼協(xié)和禮拜堂,該禮拜堂由美國歸正教會、倫敦差會、大英長老會聯(lián)合成立的“三公會”創(chuàng)建于1863年,是鼓浪嶼島第一座專用的禮拜堂,提供給來鼓浪嶼工作的外籍基督教徒作英語禮拜,后來也吸納了懂英語的華人教徒。 協(xié)和禮拜堂保存至今,為西方古典復興式建筑,矩形平面,圣壇在西側(cè),入口正立面朝東,下部是四根羅馬塔斯干式巨柱,上面支撐著大型三角形山墻。 鼓浪嶼歷史文化陳列館 <p class="ql-block"> 鼓浪嶼還是音樂的沃土,人才輩出,鋼琴擁有密度居全國之冠,又得美名“鋼琴之島”、“音樂之鄉(xiāng)”,總之,鼓浪嶼是一個非常浪漫的旅游景點,島上的代表性景點有:日光巖、菽莊花園、皓月園、毓園、鼓浪石、鼓浪嶼鋼琴博物館、鄭成功紀念館和巨型鄭成功雕像、海底世界、天然海濱浴場、海天堂構(gòu)等。很遺憾,由于我們在鼓浪嶼只有半天時間,鼓浪嶼很多景點無法光顧,只能是走馬觀花看一看了。</p> 日光巖 由于廈門離臺灣很近,離金門島更近,在廈門島海邊隔??梢郧宄赝娊痖T島,因此鼓浪嶼上還有一個很有意思的門式雕塑,雕塑上有幾條魚和兩個半邊人沒有對齊的剪影,意寓臺海兩岸人民期盼統(tǒng)一,據(jù)說這個雕塑是一個大學生創(chuàng)作并獲獎的作品。2017年7月8日鼓浪嶼申遺成功,成為中國第52項世界遺產(chǎn)項目。 門式雕塑,雕塑上有幾條魚和兩個半邊人沒有對齊的剪影,意寓臺海兩岸人民期盼統(tǒng)一,據(jù)說這個雕塑是一個大學生創(chuàng)作并獲獎的作品。 在島上,我覺得有兩個地方值得一提:一是中國老一輩最著名婦科專家林巧稚教授就出生在這里,她的故居“毓園”被完好保存,供人們參觀瞻仰。據(jù)說經(jīng)她接生的嬰兒達5萬之多,門前有5個小孩的雕塑代表著在她手里,曾迎接了5萬多的嬰兒到來,她治療無數(shù)婦科病人,而自己卻孑然一身。<br><br> 中國老一輩最著名婦科專家林巧稚教授雕塑 紀念林巧稚醫(yī)生接生嬰兒的雕塑 5個小孩的雕塑代表著在她手里,曾迎接了5萬多的嬰兒到來,她治療無數(shù)婦科病人,而自己卻孑然一身。 另一個是日本領事館,它建于1897年,為中日甲午戰(zhàn)爭后日本強迫清政府在廈門設立專管租界的產(chǎn)物。 日本領事館舊址,它建于1897年,為中日甲午戰(zhàn)爭后日本強迫清政府在廈門設立專管租界的產(chǎn)物。 日本領事館當時的領事就選址在緊靠英國領事館的鹿礁路26號,使用了最正宗的英國維多利亞時代的建筑樣式。領事館總面積大約600平方米,兩層結(jié)構(gòu),上層居住,下層辦公用。在日本領事館東側(cè),為日本警察署和宿舍。建成于1928年,據(jù)導游講,抗戰(zhàn)期間,在這個具有東洋特色的建筑的地下室中,關押、殺害了很多抗日志士,至今的墻壁上,仍然可以看到被關押的抗日志士寫下的抗日標語和斑斑血跡。這些遺留在墻壁上的痕跡,訴說著當時日本當權者的殘酷,告誡人們珍惜和平,不要忘記近代中國的這段血淚史。 海霧中的廈門 <p class="ql-block"> 時近中午,我們要離開鼓浪嶼了,海霧仍未消散,遙望對面廈門島,高樓大廈鱗次櫛比,一派現(xiàn)代摩登景象,而鼓浪嶼卻顯得傳統(tǒng)、安靜、優(yōu)雅、美麗。鼓浪嶼真不愧為廈門的一顆璀璨明珠!</p> 海霧中的鼓浪嶼 <p class="ql-block">二、走進集美學村</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廈門是具有深厚文化底蘊的城市,著名愛國華僑領袖陳嘉庚先生功不可沒,廈門大學和集美學村都是他投資興建的。集美學村是集各類學校及各種文化機構(gòu)的總稱,位于廈門集美半島坐落于集美村。它由著名愛國華僑領袖陳嘉庚先生于1913年始傾資創(chuàng)辦,享譽海內(nèi)外。</p> 作者在廈門大學門前留影 集美學村遠眺 <p class="ql-block"> 學村總建筑面積達三千余畝,擁有在校師生十萬余人,形成了由學前教育至小學初中高中、從本科教育到碩士博士教育的人才培養(yǎng)體系。原集美學村包括:廈門水產(chǎn)學院、集美航海學院、集美師范??茖W校、福建體育學院、集美財經(jīng)??茖W校(現(xiàn)已全部并入集美大學),集美歸國僑學生補習學校(華僑大學華文學院)、中國語言文化學校、集美中學、集美小學、集美幼兒園等學校,還包括福南大會堂、圖書館、體育館、音樂廳、龍舟池、航海俱樂部等設施。</p> 集美學村大門 歸來園也稱歸來堂 歸來園簡介 作者參觀歸來堂留影 <p class="ql-block"> 集美學村既是鐘靈毓秀之地,又是凝集眾美的觀光風景區(qū),其建筑融中西風格于一體,體現(xiàn)了典型閩南僑鄉(xiāng)的建筑風格。學村中的龍舟池中,在節(jié)假日常舉行賽龍舟,鼓樂齊鳴,南音悠揚,人聲鼎沸,把平日寧靜的校園變成歡樂的海洋,集美學村也就成了廈門旅游的一個熱點。</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2016年9月,集美學村入選“首批中國20世紀建筑遺產(chǎn)”名錄。導游告訴我們,在廈門,自己的孩子如能進入集美學校就很幸福,小孩從幼兒園到大學都不用操心了。同時,導游戲稱:嘉庚教學大樓有很多層,只有一樓才有廁所。我很好奇,問:為什么?她回答:陳嘉庚先生設計此樓的初衷就是培養(yǎng)學生勤奮、吃苦、奔跑精神。真的是否這樣,無法考證,因為我們只能在外圍參觀。但是風景如畫的集美學校為國家培養(yǎng)了一批又一批棟梁之才是千真萬確的。</p> 毛主席與陳嘉庚先生在中南海合影 歸來堂中陳嘉庚先生雕像 陳嘉庚先生居室家人合影 陳嘉庚先生事跡簡介 行程匆匆,天色已晚,我們抓緊時間瞻仰的歸來園,歸來園是廈門市政府為紀念陳嘉庚先生創(chuàng)辦集美學校70周年建立的,毛澤東對于陳嘉庚的一生給予“華僑旗幟,民族光輝”的高度評價,里面有大量的珍貴圖片介紹陳先生事跡和他做人、辦學的理念,還有他親手栽種的一顆橡膠樹。 陳嘉庚先生在歸來堂中親手栽種的一顆橡膠 <p class="ql-block">三、游南普陀寺、曾厝垵,了解媽祖文化</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2017.9.22上午我們在蒙蒙細雨中走進南普陀寺,南普陀寺位于福建省廈門市東南五老峰下,面臨碧澄海港,離廈門大學不遠。該寺占地面積25.8萬平方米,建筑面積2.1270萬平方米。始建于唐朝末年,稱為泗洲寺,宋治平年間改名為普照寺,明朝初年,寺院荒蕪,直到清朝康熙年間才得到重建。因其供奉觀世音菩薩,與浙江普陀山觀音道場類似,又在普陀山以南而得名“南普陀寺”,為閩南佛教勝地之一。南普陀寺隨寺中軸線上主要建筑有天王殿、大雄寶殿、大悲殿、藏經(jīng)閣等。兩旁有鐘鼓樓、禪堂、客堂、庫房等,值得一提的是寺中有閩南佛學院,這可是佛教中的高等學府,閩南佛學院1925年創(chuàng)辦至1937年停辦,1985學院正式復辦。在院長妙湛和尚的主持下,教育設施、教學素質(zhì)以至學院規(guī)模均有較大的提高和發(fā)展,成為全國僧教育的重點學院。</p> <p class="ql-block">位于廈門市東南五老峰下的南普陀寺</p> 位于南普陀寺中的閩南佛學院 閩南佛學院,這可是佛教中的高等學府,閩南佛學院1925年創(chuàng)辦至1937年停辦,1985學院正式復辦。在院長妙湛和尚的主持下,教育設施、教學素質(zhì)以至學院規(guī)模均有較大的提高和發(fā)展,成為全國僧教育的重點學院。 歷史悠久的廈門大學 <p class="ql-block"> 游完南普陀寺,很想到著名的廈門大學里面看看,無奈學校不對外開放,廈大門口車水馬龍,熱鬧得好生了得,由于旅游項目中沒有參觀廈門大學,時間不等人,我們只好匆匆拍完幾張照片離開。</p> 廈門世茂海峽大廈 <p class="ql-block"> 在廈門市區(qū)有兩幢船帆形建筑大廈非常醒目,它們是位于廈門市思明區(qū)演武西路180-188號廈門雙子塔,正式名稱為世茂海峽大廈。據(jù)導游講:建設者設計初衷是意寓廈門是一艘揚帆起航的航船乘風破浪,但就在這兩幢建筑完工以后遇到了空前的臺風暴雨,廈門市的樹木、建筑物、道路設施遭到嚴重破壞。故此有一個段子在民間流傳,有人戲稱:就是這兩幢建筑害的,它們象兩把利刀刺向天空,得罪了天老爺,所以降落臺風暴雨以示懲罰,并稱它們不吉利,要拆毀,但耗資幾個億的資金建設的大樓,豈能說拆就拆?后來就請高人設計,并在兩個建筑物的底部面對大海修了一個巨大的半月形平臺,用以逢兇化吉。其實閩南人非常崇尚媽祖文化,還是比較講究風水的喲。當然,這僅是導游調(diào)侃的一段笑料而已,大家不必當真。</p> 曾厝垵入口 <p class="ql-block"> 下午,天氣放晴,火辣辣的太陽又露出臉來,我們來到曾厝(cuo錯字音)垵,曾厝垵原為臨海漁村,由于廈門旅游業(yè)迅猛發(fā)展,廈門把曾厝垵打造成一個即旅游、美食的景點,各式閩南風味的海鮮、小吃都可以在此地看到,小販拼命吆喝,各式美食的特色招牌琳瑯滿目,讓游客應接不暇。</p> 曾厝垵一角 <p class="ql-block"> 其實,閩南食品口味與內(nèi)地差異很大,閩南口味偏清淡,對于喜歡吃辣的、麻的、香的的外地游客來說不合胃口,看它的美食招牌、美食樣品顯得垂涎欲滴,但吃起來遠遠不是那么回事,清淡、無味、價高。舉例:廈門小吃之—沙茶面,我們在廈門其他地方吃,小碗15元,大碗20元,味道不錯,有點象武漢熱干面,只是淡一點,里面有濃濃海鮮料,還是很好吃的。但在這里,號稱正宗的沙茶面,小碗25元,而且味道很差,里面只有很少的海鮮,清湯寡水。試過沙茶面,再吃烤魷魚也是如此。因此,其他小吃再不敢恭維了。</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近十年來,祖國房價一片漲!廈門發(fā)展很快,房價也和全國一樣,據(jù)導游講,廈門房價幾年翻了十倍!曾厝垵也是寸土寸金,店鋪林立,一間60-70平米的店鋪月租金高達5萬元,我們吃面的店鋪就是如此,試想:店鋪老板一月要賣多少碗沙茶面才能賺錢?不偷工減料才怪!后來,我們?nèi)チ巳珖渌鞘械穆糜尉包c得到的經(jīng)驗:真正價廉物美的地方特色美食,只有在所在城市的街頭巷尾才能品嘗到,而不是在景點集中的美食攤上。</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同時,外地旅客如廁也是一個問題,除進入曾厝垵入口有一個公廁外,里面再沒有公廁,我們走了一大圈沒有看到,問店鋪老板,哪里有廁所?他們直搖頭,我在想:這里每天那么大的游客量,為什么如此惜地,不修廁所,不解決游客的如廁問題,難道只吃不拉嗎?況且,入口處僅有的臟兮兮、臭烘烘的廁所也是人滿為患,如廁要排很長時間的隊。質(zhì)次、價高、如廁難,顯然是曾厝垵旅游景點的敗筆,試想,如果游客在這里如此體驗一次,還會再來嗎?此問題值得廈門政府深思!</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隨后,我們游覽了《老院子》,領略了閩南的漁村文化、民俗文化、媽祖文化。觀看《閩南傳奇秀》的旋轉(zhuǎn)舞臺表演。它反映閩南漁民歷史,在打魚過程中、飄洋過海下南洋(新加坡、馬來西亞一帶)過程中遇到的各種自然災害、海盜等,據(jù)說媽祖就是漁民的保護神。</p><p class="ql-block">晚上觀賞了廈門夜景。</p> <p class="ql-block">位于曾厝垵附近的雍湖宮,現(xiàn)供奉:武烈尊侯(又稱:圣仁公)、保生大帝、天上圣母、元帥爺、大廳爺、大圣爺、玄天上帝及諸佛神靈。宮內(nèi)主要侍奉的又一神靈是天上圣母媽祖。</p> 老院子里的媽祖神象 <p class="ql-block"> 來到廈門,不得不領略一下媽祖文化,資料顯示:媽祖文化是勞動人民千百年來尊崇、信仰媽祖過程中遺留和傳承下來物質(zhì)及精神財富的總稱,是中華民族傳統(tǒng)文化的瑰寶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媽祖是流傳于中國沿海地區(qū)的傳統(tǒng)民間信仰。媽祖文化肇于宋、成于元、興于明、盛于清、繁榮于近現(xiàn)代,媽祖文化體現(xiàn)了中國海洋文化的一種特質(zhì)。歷史上宋代出使高麗、元代海運漕運、明代鄭和下西洋、清代復臺定臺,這一切都體現(xiàn)海洋文化的特征。中國民間在海上航行要先在船舶啟航前要先祭媽祖,祈求保佑順風和安全,在船舶上立媽祖神位供奉。這就是“有海水處有華人,華人到處有媽祖”的真實寫照。而影響所及,媽祖由航海關系而演變?yōu)椤昂I瘛?、“護航女神”等,因此形成了海洋文化史中最重要的中國民間信仰崇拜神之一。</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20世紀80年代,聯(lián)合國有關機構(gòu)授予媽祖“和平女神”稱號。2009年9月,“媽祖信俗”被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世界人類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代表作名錄》。2016年3月,媽祖文化寫入“十三五”規(guī)劃綱要。湄洲媽祖祖廟也入選中國“海上絲綢之路·中國史跡”申報世界文化遺產(chǎn)首批文物點。 </p> 廈門夜景 <p class="ql-block">四、參觀福建土樓</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短暫的廈門之旅結(jié)束后,下一站,向福建土樓出發(fā)。2017.9.21 上午出廈門后,乘車沿著蜿蜒的山路行近兩個多小時,進入福建永定縣境內(nèi),大大小小土樓群出現(xiàn)在我們眼前,因其大多數(shù)為福建客家人所建,故又稱“客家土樓”。 </p> 客家土樓 <p class="ql-block"> 土樓產(chǎn)生于宋元,成熟于明末、清代和民國時期。以土、木、石、竹為主要建筑材料,利用未經(jīng)燒焙的土并按一定比例的沙質(zhì)黏土和黏質(zhì)沙土、糯米飯、紅糖等拌合而成,用夾墻板夯筑而成的兩層以上的房屋。福建土樓作為福建客家人引為自豪的建筑形式,是福建民居中的瑰寶。同時又揉進了人文因素,堪稱“天、地、人”三方結(jié)合的縮影,數(shù)十戶、幾百人同往一樓,反映客家人聚族而居、和睦相處的家族傳統(tǒng)。</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因此,一部土樓史,便是一部鄉(xiāng)村家族史。土樓的子孫往往無須族譜便能侃侃道出家族的源流。 2008年7月6日在加拿大魁北克城舉行的第32屆世界遺產(chǎn)大會上,福建土樓被正式列入《世界遺產(chǎn)名錄》</p> 空中俯瞰土樓 我們參觀的福建土樓樓王—承啟樓,據(jù)傳從明崇禎年間破土奠基,至清康熙年間竣工,歷世3代,閱時半個世紀,其規(guī)模巨大,造型奇特,古色古香,充滿濃郁的鄉(xiāng)土氣息。承啟樓以它高大、厚重、粗獷、雄偉的建筑風格和庭園院落端莊麗脫的造型藝術,融與如詩的山鄉(xiāng)神韻,讓無數(shù)參觀者嘆為觀止,深圳錦繡中華都有承啟樓模型。1981年被收入中國名勝辭典,號稱“土樓王”,與北京天壇、敦煌莫高窟等中國名勝一起競放異彩,1986年,我國郵電部發(fā)行一組中國民居系列郵票,其中福建民居郵票就是以承啟樓為圖案該郵票在日本評為當年最佳郵票。 土樓一角 福建永定縣是擁有福建土樓最多的縣,上基尼斯之最,計23000座。 <p class="ql-block"> 你一進入土樓,你立即就能感覺到那種深沉的歷史感和溫和的氣氛。全樓的設施布局既有蘇州園林的印跡,也有古希臘建筑的特點??胺Q中西合璧的建筑奇葩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資料顯示,據(jù)說承啟樓從明崇禎年間破土奠基,直到清康熙年間竣工,歷世3代,規(guī)模巨大、造型奇特、融匯了中國八卦理念在其中,造就了“高四層,樓四圈,上上下下四百間;圓中圓,圈套圈,歷經(jīng)滄桑三百年”的獨特土樓建筑形式。與其說承啟樓是一座樓,不如說它是一個城堡,一個家族共榮共存的家族之城。承啟樓直徑73米,外墻周長1915米,走廊周長229.34米,全樓為三圈一中心。外圈4層,高16.4米,每層設72個房間;第二圈二層,每層設40個房間;第三圈為單層,設32個房間,中心為祖堂,全樓共有400個房間,3個大門,2口水井,整個建筑占地面積5376.17平方米。全樓住著60余戶,400余人。400個房間,假如你要每個房間住上一天,那么你一年也住不完。承啟樓最多的時候住過80多戶人家,800多人。</p> 整體土樓俯瞰 土樓一角 土樓巷道 <p class="ql-block"> 那么這些土樓群怎么被國人發(fā)現(xiàn)并名揚四海的呢?說起來這里面還有一段笑話,據(jù)導游講:土樓最早被人認識是緣于一個“美麗的錯誤”,早在20世紀60年代,美國中央情報局通過間諜衛(wèi)星照片發(fā)現(xiàn)中國福建西南部崇山峻嶺中有數(shù)量驚人,規(guī)模龐大的類似導彈發(fā)射架模樣的東西,而且早晚縷縷冒煙,這個發(fā)現(xiàn)驚動了白宮。1985年美國兩位神秘的客人貝里夫婦以訪問學者的身份專程來福建土樓群考察,回美國后,貝里夫婦給美國第40任總統(tǒng)里根寫了一份《中國南部調(diào)查報告》,說明衛(wèi)星監(jiān)控地只是土樓民居而不是核基地,土樓早晚縷縷冒煙,是土樓居民早晚在做飯而冒煙,裊裊炊煙啊。因而福建土樓就這樣陰差陽錯地名揚天下,走向全國走向世界。一個“美麗的錯誤”而導致福建土樓就這樣陰差陽錯地名揚天下,給福建、給當?shù)厝藥淼木揞~的旅游收入,恐怕這是當初的建設者是萬萬沒想到的??!</p> 作者在永啟樓留影 2017.9.21 <p class="ql-block"> 總之,福建土樓是一座充滿魅力的“東方古城堡”。它不僅見證了古人的智慧和匠心,也承載了福建深厚的歷史文化底蘊。在未來,我們有理由相信,福建土樓將繼續(xù)以其獨特的魅力吸引著來自世界各地的游客,成為福建乃至中國的一張亮麗名片。至此,2017年9月19—23日廈門,福建土樓之旅劃上完整的句號。 </p> <p class="ql-block">原著曾發(fā)表于本人2017.10.31 -2017-12.1的QQ日志上,于2025年6月12日重新創(chuàng)作、改編成美篇文章發(fā)表。</p><p class="ql-block">(注:由于篇幅原因,本人將大量照片和文字作了適當?shù)膭h減;部分資料和少量圖片來自網(wǎng)絡。)</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