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在蘇醒學(xué)長的推薦下,我于六月十日上午來到了安徽博物院。</p><p class="ql-block"> 推開安徽博物院厚重的青銅大門時,一陣清涼的風(fēng)迎面拂來,這座形似“方鼎”的現(xiàn)代建筑里,正在巡展“國寶歸來~圓明園獸首暨海外回流文物”展。</p> <p class="ql-block"> 一踏入“國寶歸來”展廳,就被青銅獸首的氣勢所震撼。展廳里光線柔和如紗,靜謐如水中月影。獸首們端居在展柜上,精致非凡,栩栩如生,如凝固的時光。正以沉默卻震撼的方式,講述著一段跨越百年的文明對話。</p><p class="ql-block"> 牛首銅像昂然挺立,黝黑中泛著幽深的光澤,散發(fā)著力量和決心。我凝神注視,竟見那對銅鑄的眸子也正默默回望著我,仿佛其中深蘊著百年不語的痛楚與滄桑。燈光之下,牛首的眼睛竟如隱忍的深潭,映出無數(shù)灼痛過往與百折不撓的期冀。我駐足良久,這無聲的回望竟似穿透了百年塵囂,那段屈辱的歷史仿佛就在眼前。</p> <p class="ql-block"> 1860年,英法聯(lián)軍的一把火如颶風(fēng)般席卷圓明園,精致絕倫的十二獸首,也就在那場焚天大火與粗暴掠奪中,被殘忍地扭離了故土。它們此后如失群的孤雁,在異國他鄉(xiāng)漂流輾轉(zhuǎn),飽經(jīng)滄桑,卻依舊像迷途的游子般,頑強地辨識著歸家的方向。</p> <p class="ql-block"> 展館之中,講解員的聲音沉穩(wěn)而清晰:“這些獸首被劫掠的歷史,是強盜邏輯的赤裸證據(jù)?!敝車巳阂粫r屏息靜默,大家肅然凝神,目光撫過獸首銅面上每一道歲月的印記,仿佛在聆聽它們無聲的訴說。</p><p class="ql-block"> 剎那間,講解員的話音將我?guī)肴湛芮秩A戰(zhàn)爭在我家鄉(xiāng)扔下的那場大火:1937年12月,日軍占領(lǐng)首都南京,一江之隔的和縣經(jīng)常有日機飛臨偵探,次年3月18日,三架日機對和縣進行了狂轟濫炸。和縣東西大街化成了一片火海,這場大火燒了三天三夜仍有余火,數(shù)百間店鋪和民房焚燒殆盡。我們?nèi)黾业碾s貨店鋪及二層樓房也毀于這場大火中……1860年英法聯(lián)軍的侵華行為與日軍侵華有著驚人的相似之處,都是對中華民族極大的傷害。</p> <p class="ql-block"> 展廳深處,海外回流的瓷器、玉器、書畫等文物與獸首形成呼應(yīng)。一件清乾隆青花纏枝蓮紋賞瓶,藍白相間的釉色在燈光下流轉(zhuǎn),瓶身的纏枝蓮紋勾勒細膩,讓人想起圓明園海晏堂昔日的華美;一幅近代畫家臨摹的《圓明園西洋樓圖》,以工筆細描還原了建筑的恢弘,與獸首的歷史背景相互映照。讓觀眾在文物間穿梭時,仿佛能聽見1860年那場大火的悲鳴,也能感受到當(dāng)代文物追索工作者的不懈努力。</p> <p class="ql-block"> 最觸動人心的是展廳盡頭的互動屏幕,上面滾動著海外流失文物的追索故事。從2000年香港蘇富比拍賣會上保利集團斥資購回牛首、虎首,到2003年何鴻燊先生捐贈豬首,每一件國寶的歸來都凝結(jié)著無數(shù)人的心血。一位參觀者在留言簿上寫下:“看到獸首回家,突然理解了‘文物活態(tài)傳承’的意義,它們不僅是展品,更是民族記憶的載體?!?lt;/p> <p class="ql-block"> 走出展廳,夕陽余暉正慷慨鋪灑在博物院的高墻上,溫暖而莊重。仰首望去,幾只飛鳥展翅劃過長空,矯健的身影在天空金燦燦的背景上疾速掠過,宛如一支支金色的箭矢,向著未來更遼遠的前方飛去。</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