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遼寧省朝陽縣北溝門子鄉(xiāng)華杖子村曾經(jīng)是祖輩和父輩小時候生活的地方,這里在二三十年代村子受到洪水的襲擊,家家戶戶沒有了生存環(huán)境,有智慧又能吃苦耐勞的爺爺就想辦法讓一家六口人存活下來,想到通遼奈曼有一家華氏家族在那地區(qū)過的挺好。于是就想方設法逃難去投靠他們,有了這個打算爺爺奶奶就挑著全家人的夢想歷經(jīng)千辛萬苦,最終就來到奈曼旗清河鄉(xiāng)那安營扎寨。爺爺憑借自己有文化自學的中醫(yī),因為奶奶在年輕的時候手上長了個瘡也沒錢治療,爺爺就自己看中藥書研究病理,最終自己配藥把奶奶的瘡治好了。那時在華杖子村和附近村莊爺爺是很有名的醫(yī)術高明的醫(yī)生,不但能治紅傷還能治療各種各樣的疾病。到奈曼旗后爺爺還是憑借自己的善良和高超的醫(yī)術仍然給同鄉(xiāng)他鄉(xiāng)的窮苦村民治療紅傷等各種疾病。并得到村民的一致好評。那時候由于社會動蕩家家戶戶都貧窮,看病幾乎沒有給現(xiàn)錢的,只有富裕人家給付現(xiàn)錢。窮人家都是記賬,要是人家都幾年不給爺爺錢爺爺也從不去向人家要賬,爺爺有句名言“窮人看病,富人花錢”。到爺爺去世這些欠爺爺看病的錢也沒有還上。因為那時候農(nóng)民都太窮了,爺爺去世后我的公公先是拿著賬本到欠賬的人家去要賬結(jié)果一分也沒有要回來,因為公公看到家家都是缺衣少穿,沒米下鍋是家常便飯。善良的公公看到這些就決定回來后就把這兩本賬單都燒了,這也是繼承了爺爺奶奶的善舉,從此就一筆勾銷了所有人的欠款。那時候公公十六歲,就承擔了家中的擔子,解放前一年,公公由于能干有志向被公社選到通遼市工作,1948年到退休總共被調(diào)動了三次工作,百貨站,通遼一條龍指揮部,最后被調(diào)到通遼運輸管理站。公公不論在哪工作都是兢兢業(yè)業(yè)勤勤懇懇的任勞任怨的。六十年代公公被評上內(nèi)蒙古自治區(qū)的模范,光榮的在通遼東方紅電影院受到表彰,公公一生看重的是榮譽責任!看重的是誠實守信!看重的是家國情懷!公公在世時總是向我們講起他小時候在華杖子村的故事,顯然是對生他養(yǎng)他的故土的眷戀。作為他的兒子兒子媳婦有必要替父親圓了他回家鄉(xiāng)的夢想,于是就有了上述的敘述?,F(xiàn)在的華杖子村已經(jīng)有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村里有八十多戶人家,都住著磚瓦房,家家都生活的美滿,真是新舊兩重天??!感謝共產(chǎn)黨給打的天下,給村民帶來的福,家家戶戶吃不愁穿不愁的。我們老兩口感恩找到華杖子村!</p> <p class="ql-block">這個超市是華澤斌女兒華玉波開的超市,我們老兩口在門前留影紀念。當我倆找到華杖子村時那個興奮勁啊就別提了,我先是打聽村里的老人他們告訴我村中有個超市就是華家姑娘開的,我們進到超市里面,就受到姑娘及家人的熱情款待,要不是我們急著趕路,這姑娘非得留下我們吃飯,這親情及家族的愛是我倆用語言表達不了的,感謝姑娘華玉波,感謝姑娘一家人的盛情!愿我們再相見!</p> <p class="ql-block">這是我和華玉波。</p> <p class="ql-block">這是華澤印和華澤斌哥倆的合照。</p> <p class="ql-block">這張照片是我倆在村莊南王子山留下的自拍照。這里曾經(jīng)是父親小時候上山玩耍的地方,我們老兩口來到這里感到特別親切。</p> <p class="ql-block">這個山是王子山,父親小時候就去這山里玩耍。撿到過龍骨等。</p> <p class="ql-block">同上</p> <p class="ql-block">以下都是王子山的照片,看著祖輩父輩曾經(jīng)生活的地方感到非常親切。</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