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人之初,性本善”,是《三字經》的第一句,是為大家稔熟于心的。在中華民族文化的傳承中,以善為本的理念根深蒂固,與西方“弱肉強食”的“叢林法則”,形成了兩種截然對立的價值觀和文化觀。</p><p class="ql-block"> 善良是一種深藏在人性中的美好品質,是人們在日常生活中所追求的高尚境界,一個善良的人,不僅能給社會帶來正能量,更能為身邊的人帶來溫暖和幫助。善良,是指對他人的關愛和奉獻。通常表現(xiàn)為關心他人、尊重他人、樂于助人、大度和無私等,其核心是利他主義。善良的標準,大致有仁慈同情、寬宏寬容、誠實守信、樂善好施等多個維度。從心理學的角度講,善良,不僅是一種道德行為,也是一種心理狀態(tài),它能夠激發(fā)人們的積極情感和動力,增強人們的幸福感和滿足感。同時,善良也是一種社會價值,是促進社會和諧、增強民族凝聚力、構建國家富強的重要基石。在漢語詞典中,慈悲為懷,宅心仁厚,樂于助人,菩薩心腸,悲天憫人,積德行善,仁愛之心,均是贊美善良的褒義詞。</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善有大善與小善,善良本身就是最好的品質。先賢和偉人們的精神世界,追求的是大善之美,如《老子》第八章所言:“上善若水?!币鉃樽罡叩纳葡袼菢?,善于滋養(yǎng)萬物而不與萬物相爭,強調了善良的無私、謙遜和包容。屈原大夫在《離騷》言:“亦余心之所善兮,雖九死其猶未悔?!币馕业膬刃闹?,就是讓我九死也不悔改。當楚國彌難之際,苦于憂國憂民的抱負不能實現(xiàn),屈原大夫憤而投江,以死明志,成為華夏年年紀念的英雄,成就了“端午節(jié)”風行大江南北。孟子曰:“我以天下之眾為己,天下之人亦我為己?!币鉃榘烟煜碌目闯勺约海煜碌娜艘簿桶盐铱醋髯砸?。表達了博大的胸懷和無私奉獻的精神,體現(xiàn)了善良的最高境界。為了堅守這種大善,孟夫子又曰“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謂之大丈夫。”從富貴、貧賤和威武三個層面,闡明了做善良的人做英雄大丈夫的高風亮節(jié),為后人所世代敬仰。范仲淹在《岳陽樓記》則說“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表現(xiàn)了自己的大愛和大善。詩圣杜甫則在《茅屋為秋風所破歌》一詩中,言“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風雨不動安如山。”雖然詩人自己住的茅屋已被秋風所破,卻由己受寒推及他人,想到的是天下寒士何時才能住進廣廈俱歡顏的大善,體現(xiàn)了對勞動人民群眾的深厚感情,因而成為了人民群眾心目中的“詩圣”。1917年,年僅19歲的周恩來,從天津南開學校畢業(yè),決定赴日本留學前,寫了一首七絕以明心志:“大江歌罷掉頭東,邃密群科濟世窮。面壁十年圖破壁,難酬蹈海亦英雄。”“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篤志尋求革命真理,即使蹈海赴死亦義無反顧,表達了立志救國投身革命的堅強決心,最終成了共和國首任終身總理,為全國人民所愛戴。偉大領袖毛主席,作為世界偉人,則在七律《回韶山》詩中,氣勢磅礴的寫下“為有犧牲多壯志,敢教日月?lián)Q新天”的豪邁詩句,體現(xiàn)出為了中國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不怕犧牲、勇于奉獻的豪情壯志。毛主席的六位親人,先后為新中國的成立而英勇獻身,正是毛主席大善大愛偉大人格的真實寫照。常言說“詩言志,歌抒情”,類似這樣的大善大愛之言,是欲壑難平、貪圖享樂的小人無法思考而寫出來的。故而,小人永遠是小人,無論自己怎樣涂脂抹粉,都永遠不會成為偉人。</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先賢偉人有大善胸懷,平民百姓亦須以善修身。具備了善良的健康人格,方可享受到天良支配下的幸福和快樂。因此,老祖宗教誨我們,“勿以善小而不為,勿以惡小而為之”;“老吾老及人之老,幼吾幼及人之幼”。對己,要講究謹言慎行,“達則兼濟天下,窮則獨善其身”;對人,要講究與人為善、樂善好施、樂于助人,正所謂“為善最樂”、“樂善不倦”。善良既不深奧,也不復雜。辭典里這樣詮釋善良:純真溫厚,沒有惡意,知善和善,心地好。抽絲剝繭,無須贅述,“心地純潔,不懷惡意”,這八個字應該是善良的精髓之所在。在日常生活中,對遭受病痛的朋友一句體貼的問呼;對遇到挫折沮喪的同事一個鼓勵關切的眼神;對饑困窘迫的陌生人一碗飯或一杯水;給問路的人熱心地指條道;對行動不便的需要幫助的人施以援手等等,類似這樣舉手之勞的小事小善,全憑自己對善良的修養(yǎng)去對待。</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不積蛙步,難行千里。 從小到大積少成多,需有一個漸進的過程,積小善方能樹大德。毛主席1940年評價“延安五老”之一吳玉章老前輩時,這樣說到:“一個人做點好事并不難,難的是一輩子做好事,不做壞事,一貫地有益于廣大群眾,一貫地有益于青年,一貫地有益于革命,艱苦奮斗幾十年如一日,這才是最難最難的啊!我們的吳玉章老同志就是這樣一個幾十年如一日的人?!边@里所說的好事,即是革命的善事,其界定標準是三個“一貫地有益于”。毛主席在《紀念白求恩》一文的結尾倡導:“一個人的能力有大小,但只要有這點精神,就是一個高尚的人,一個純粹的人,一個有道德的人,一個脫離了低級趣味的人,一個有益于人民的人?!薄斑@五個人”,實際蘊含了善良的內涵本質。由此可清晰地看出,小善不小,重在修養(yǎng),成在積累,從而才會讓善良之光灑滿世界的每個角落。</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善有大小之分,亦有真?zhèn)沃畡e。善良的核心,是利他主義,甘愿奉獻,不計回報。區(qū)別真善與偽善的衡量標準,一般有兩個。其一,無論何人做任何種事,其善惡之別,即是毛主席評價吳玉章老前輩的三個“一貫地有益于”。如果是為中國最廣大的人民群眾謀幸福,即是真善,大善,會得到人民群眾的衷心擁護和支持。否則就是偽善,邪惡,忘記了革命初衷,拋棄了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根本宗旨,得不到人民群眾的認可,自然失去了人心。同時,毛主席關于善良的“五個人”,也是鑒別好人與壞人、真假共產黨人的試金石。無論貪官的權勢如何顯赫,嘴上講的如何冠冕堂皇,人民心中自然有“五個人”這桿秤。區(qū)分真善與偽善的第二個標志,亦很明了簡單,即當事人所做的善事有無功利性。若無功利摻雜其中,善良為真,否則是偽。如前幾年風靡一時的“xx眾籌”,借助網(wǎng)絡為重癥患者或殘疾人籌集善款,忽悠無數(shù)善良的人們,紛紛慷慨解囊,捐出真金白銀,殊料一大部分竟被平臺截留中飽私囊了。在當下支援西藏地震災區(qū)的捐款活動中,韓紅基金會獲得捐款最多,支援災區(qū)更給力。而某些掛著“公益”招牌卻要截留25%捐款的組織,屢屢遭到了諸多質疑并沒有絲毫改變,并沒有收到更多款項,就在于人們認清了其“偽善”的丑惡嘴臉,用腳給這個所謂的“公益”組織投票。</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同理,資本家為了維護壟斷利潤最大化,或會為工人發(fā)放更多的小恩小惠,亦屬偽善范疇,不能因此忽視或抹殺了資本主義的丑惡和罪惡,而重彈“剝削有理”、“剝削有功”的陳詞濫調, 蠱惑人心,蒙騙群眾。美國靠滅絕印第安人的建國史,“五一國際勞動節(jié)”的歷史淵源,瘋狂肆虐的洛杉磯大火,以及還未舉行就職典禮的美國總統(tǒng)特朗普,臺下即對加拿大和挪威的格陵蘭島提出了領土兼并要求,這些活生生的事實,一次又一次無情地撕開了資本主義社會“偽善”的遮羞布。</p><p class="ql-block"> 有什么樣的靈魂,就會主導什么樣的善惡。心系天下的人,有高尚的靈魂和善良博大的胸懷。而私欲熏心的人,骯臟的靈魂,決定了其貪得無厭遺臭萬年的卑鄙丑惡。在現(xiàn)實生活中,信奉“人為財死,鳥為食亡”、“人不為己天誅地滅”者眾,認定“有奶就是娘”、“有錢就是大爺”的漢奸理論,渾身長滿罪惡的毒瘤,視人民群眾的心血和汗水為隨意割取的“韭菜”,挖空心思,不擇手段,瘋狂攫奪,除了貪婪奢恥還是貪婪奢恥,猶如法國國王路易十五說的那樣“我生前當及時行樂,哪管死后洪水滔天”。骯臟的靈魂,衍生罪惡的畸胎,固熟與善良背道而馳,猶為可憎可恨。然而,有的人卻金錢蒙眼,趨之若鶩,捧糞為香,視善為弱,尚惡貶善,笑貧不笑娼,恃強而霸凌,相繼出現(xiàn)的假貨泛濫、無賴橫行、以老訛人、電詐成風等不良社會現(xiàn)象,把善良誠信的美德拋在了九霄云外,這不啻是中華民族的悲哀和恥辱。倘若把善良視為軟弱,把欺詐捧為智慧,把無賴視為成功,把土匪稱作好漢,把強盜尊為英雄,為劊子手歌功頌德,奢望與豺狼講求仁義道德,人類世界自然重歸弱肉強食、野蠻洪荒的原始形態(tài)。近幾年,美國縱恿支持以色列對加沙地區(qū)滅絕人性的大屠殺,美國挑動俄烏戰(zhàn)爭為猶太人軍工集團謀取暴利,以及美國策劃多年肢解敘利亞的陰謀得逞,正是人性和善良被恣意踐踏的惡果。對于國人而言,善良一旦泯滅,社會道德崩潰,民族復興即會遙遙無期。</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古人曾云:“人而好善,福雖未至,其禍遠矣;人而不好善,禍雖未至,其福遠矣。”一個認錢為天、失去善良的人,心中必然裝滿自私貪婪、殘忍奸詐,最后的必然受到正義的懲罰;而一個善良的人,謹言慎行,遠離邪惡,樂于助人,無私奉獻,播種善良,必然能收獲真誠、信任和幸福。趨吉避兇,趨福遠禍,是平安是福的基本要義。善良是一面歷久彌新的旗幟,深深地扎根于我們的心房,引領著我們前行的方向。雖然善良有時被誤解、被冷落甚至被欺凌,一再重復《農夫與蛇》、《東郭先生與狼》的故事,但是烏云遮不住太陽,光明必將戰(zhàn)勝黑暗,善良最終戰(zhàn)勝邪惡,謊言永遠不會成為真理,這是公義公理之所在。人類社會呈螺旋式向前推進,物質文明與精神文明并不是同伴共生,而是交叉相互作用的。因此,對于我們這些志趣相投的善良群體,善良無疑是畢生追求的目標,也是幸??鞓返膬群?,用之不竭的強大動力!</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善緣、善為、善心、善視,必成善果?!耙蝗杖啤钡母拍钤醋浴短细袘罚Z善、行善、視善,強調通過日常的善行來積累福報,改變命運。傳統(tǒng)文化認為,堅持三年的善行會帶來福報,而惡行則會招致禍患。曾記得《了凡四訓》中的袁了凡,原名學海,從行善這一天起就改名叫“了凡”。因明“了”立命的道理,不愿再墮落“凡”塵當中,所以叫“了凡”。并且他說要做三千件善事,以報答天地祖宗。云谷禪師給他一個功德本,讓他每天記錄自己做過的事情。從那天起,袁了凡每天都提醒著自己不放任。多年以后,袁了凡改變了,不僅兒孫滿堂,而且功名滿滿,是歷史上少有的“文理全才”。珍惜善良,即為珍惜自己的靈魂,逐漸培養(yǎng)良好的品德和習慣,久而久之,善有善報,必有福報,終得圓滿。正可謂積善之家必有慶余,積善之人必有蔭德。</p><p class="ql-block"> 人世間,多一份善良,就會少一份歹毒;多一份高尚,就會少一份卑鄙;多一份仁愛,就會少一份邪惡。大道至簡,善行天下。為了人類世界有一個美好的明天,讓我們一起崇尚善良,踐行善良,善待他人,善待世界,與善同行,篤信善良的力量,把善良的人生進行到底!</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注:文中圖片拍自西雙版納)</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