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美篇號:265145</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云岡石窟(上)</p> <p class="ql-block">? 云岡石窟是中國規(guī)模最大的古代石窟群之一,位于山西省大同市武州山南麓,開鑿于北魏時期(460-525年),現(xiàn)存主要洞窟45個,造像5.9萬余尊,融合了中西文化、佛教藝術與石刻技藝,2001年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其核心歷史故事圍繞北魏皇室支持高僧曇曜開鑿“曇曜五窟”,象征皇權與佛教的結合。</p> <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靈巖寺是云岡石窟景區(qū)內的核心佛教建筑群,始建于北魏時期,現(xiàn)存建筑為三進院落布局,融合了北魏至明清的多重藝術風格,以千佛殿、大雄寶殿及石雕造像塔為代表性景觀?。??千佛殿內保存宋治平三年(1066年)至明萬歷年間的40尊彩色泥塑羅漢像,中央石雕方形造像塔高達5層,四面共12尊主佛,周圍小佛像數(shù)以百計。??大雄寶殿內有二十諸天等塑像,以及滿布四壁的清代壁畫,色彩艷麗,金碧輝煌,保存完好。</p> <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第一窟(石鼓洞),<span style="font-size:18px;">位于云岡石窟最東端,開鑿于北魏時期(公元471-494年),</span>第一窟與第二窟為相鄰的塔廟雙窟,窟外兩側各殘存一座單層方形佛塔,形成塔廟窟的典型布局。????以交腳彌勒菩薩主像,仿木構塔柱雕刻及獨特門拱雙龍造型為核心特色?。門拱頂部雕刻雌雄雙龍纏繞圖案,為云岡石窟中僅見的孤例。??外壁明窗東側存清代朱廷翰《游云岡石佛寺詩》題刻,印證后世對石窟的文化延續(xù)。??</p> <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第二窟(寒泉洞),窟外壁明窗上方及西側題刻“山水有清音”、“云深處”。窟內三級方形浮屠塔居中,塔面上刻出瓦筒、檐椽、斗拱等仿木建筑構件,上層四角鏤空雕刻八角棱柱,形成了周匝回廊,洞窟四壁分層分段布局,最上層雕刻天宮伎樂列龕,龕內的伎樂天人手持篳篥、琵琶、琴、排簫等各種樂器呈演奏狀。壁面依次雕刻禪定坐佛帶、大型列龕、長卷式浮雕故事,最下層為供養(yǎng)人列像。北壁主像為交腳佛,東壁下層雕刻太子“箭射鐵鼓”佛傳故事,描述了釋迦牟尼為太子時與他人張弓射箭比武的場面。</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第三窟,(靈</span>巖寺洞)開鑿于(公元471-494年),云崗最大的洞窟,原設計為大型塔廟窟,但終北魏一代未能完成??咄庖姥略ㄓ?木構火閣,今僅存十二個梁孔,說明當年的佛閣為面闊十一開間巨制。上層臺面兩端各一座三級方塔,兩塔間鑿二明窗,明窗之間為一廡殿型窟室,主像雕交腳彌勒,窟面東西各開一門,窟內北壁雕阿彌托佛、觀世音和大勢至菩薩三尊像,主尊高10米倚坐,西部圓潤豐滿,神態(tài)超然。而側菩薩頭戴寶冠,精美莊嚴。在藝術表現(xiàn)上明顯區(qū)別于其它造像。其雕鑿年代,目前有北魏、隋、唐及遼四說,多依據(jù)造像藝術風格而推論。</p> <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第四窟,塔廟窟,一門兩窗。由于工程沒有全部完成,洞窟內外地面凹凸不平,石窟整體顯得有些零亂。洞窟平面呈方形,中央雕中心塔柱??唛T上方左右各開一個明窗,拱門和明窗呈倒“品”字型結構。中心塔柱四面造像,均為一佛二菩薩??邇人谋陲L化嚴重,南壁有正光年間(520-525)“為亡夫侍中造像記”題銘,約100余字,是云岡石窟目前最晚的北魏造像銘記,現(xiàn)已風化不清??唔敄|端可見團蓮與飛天。</p> <p class="ql-block">未完待續(xù)</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日志完成于 2025年6月12日 磧口古鎮(zhèn)</p><p class="ql-block">圖片拍攝于 2025年6月9日 大同云岡石窟</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