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6月11日(星期三),晴,東風四級,氣溫37/17℃,又是高溫的一天。</p><p class="ql-block">今天,從臨汾市曲沃縣的曲村鎮(zhèn),經(jīng)曲沃縣城到侯馬市區(qū),參觀了“彭真故居”,然后騎行到運城市聞喜縣的裴柏村,游覽了“中華第一宰相村”后,到“東鎮(zhèn)鎮(zhèn)”入住。</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又是高溫,早上5:30就出發(fā)了。</p> <p class="ql-block">朝霞下的麥田。</p> <p class="ql-block">進入曲沃縣城。</p> <p class="ql-block">尋跡來到了“望母樓”。</p><p class="ql-block">四牌樓又名望母樓,位于曲沃縣城貢院街中央明萬歷四十三年(一六一五年),邑人李齊沆為紀念養(yǎng)母養(yǎng)育之思而建。</p><p class="ql-block">四牌樓這種獨特的建筑造型藝術,目前僅在我國的曲沃縣、翼城縣一帶可見,極為稀少;有較高的建筑藝術、技術價值。二零零四年六月公布為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p> <p class="ql-block">而后又尋跡來到了“感應寺塔”(宋代)</p><p class="ql-block">曲沃早先流傳有一首童謠:"曲沃人,愛想家,一天不能離開媽,三天不見裂破塔,眼窩通紅淚嘩嘩"。童謠中的"裂破塔",就是這座感應寺磚塔。</p><p class="ql-block">感應寺磚塔位于曲沃舊城中西門外原感應寺內(nèi),故又名西寺塔。該塔興建于金大定五年(1165),塔共12級,其形制為遼金時期北方地區(qū)盛行的密檐塔式。塔平面呈八角形,中空,塔身造型端正。</p><p class="ql-block">元大德七年(1303)年大地震,塔體墜落四層,剩余的二層以上裂為兩部分,故又有"裂破塔”之稱。</p><p class="ql-block">感應寺塔自建成至今已有八百五十二年,元代地震古塔裂而為二也已七百余年,可謂飽經(jīng)滄桑,閱世深遠,飽覽了歷朝歷代曲沃本土的興衰變遷,可以說是一個默默的歷史見證者。</p> <p class="ql-block">離開曲沃縣城,騎行11公里,來到了侯馬市。</p> <p class="ql-block">侯馬市中心廣場的雕塑。</p><p class="ql-block">公元前五八五年,晉景公將晉都遷徙于此,綿延百余年。時為春秋中晚期軍事政治、經(jīng)濟、文化之中心。</p> <p class="ql-block">路過“晉博園”。</p> <p class="ql-block">來到了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的“侯馬晉國遺址”,僅看到路邊立的一塊牌子。</p> <p class="ql-block">專程來到了侯馬市垤上村的“彭真故居紀念館”。</p><p class="ql-block">彭真故居,是彭真同志出生和青少年時期生活、成長的地方。1902年10月12日彭真同志在這里的窯洞誕生,并在此生活了20年,直到1922年9月考入山西省立第一中學,到省會太原讀書,從此走上革命道路。</p><p class="ql-block">為了緬懷彭真同志的豐功偉績,2006年經(jīng)中共中央批準,對彭真故居進行修繕。2012年10月12日,彭真同志誕辰110周年之際,建成了彭真故居紀念館并對外開放。</p> <p class="ql-block">彭真生平業(yè)績陳列</p> <p class="ql-block">彭真同志是偉大的無產(chǎn)階級革命家、政治家、杰出的國務活動家,堅定的馬克思主義者我國社會主義法制的主要奠基人,黨和國家的卓越領導人。他的一生,是革命的一生,光輝的一生。在七十多年革命歷程中,彭真同志不懈地追求真理,堅持真理面前人人平等,堅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始終站在革命和建設的最前線,為中國人民的解放和新中國的誕生,為社會主義革命、建設和改革開放事業(yè),為最終實現(xiàn)共產(chǎn)主義,頑強奮斗,建樹了不可磨滅的歷史功勛。</p> <p class="ql-block">追求真理,投身革命</p><p class="ql-block">1902年10月12日,彭真出生于侯馬垤上村一個貧苦農(nóng)民家庭,取名傅懋恭。他14歲時才開始讀私塾。16歲考入曲沃縣立第二高等小學。20歲考入山西省立第一中學校,尋求救國救民的道路,在此期間,接受了馬克思主義。1923年加入中國社會主義青年團,同年轉(zhuǎn)為中共黨員。1924年參加創(chuàng)建山西省第一個共產(chǎn)黨組織﹣﹣中共太原支部,是山西省共產(chǎn)黨組織的創(chuàng)建人之一。大革命時期,任中共太原支部委員、書記,中國共產(chǎn)主義青年團太原地委書記,中共天津地委二部(區(qū))委、一部(區(qū))委、三部(區(qū))委書記,中共天津地委組織部部長、職工運動委員,在太原、石家莊、天津、唐山等地組織領導工人運動、學生運動。1927年,大革命失敗后,任中共天津市委代理書記、書記,中共順直省委常委、組織部部長、代理書記,是中國共產(chǎn)黨在北方地區(qū)的主要領導人之一。1929年由于叛徒出賣,他在天津被捕入獄,遭受酷刑摧殘,堅貞不屈,組織被捕同志同叛徒、敵特進行斗爭,減少了黨的損失,表現(xiàn)了共產(chǎn)黨人的堅強意志和堅定信念。</p> <p class="ql-block">彭真祖籍山東省桓臺縣玉皇閣村,他的祖父、祖母在山東災年時,帶著他的父親和姑姑逃荒到山西。初到山西時在運城鹽池一帶打工,后輾轉(zhuǎn)流落到侯馬垤上村落戶。彭真少年時代正是中華民族飽受帝國主義列強的欺凌、勞苦大眾深受封建統(tǒng)治壓迫的年代,山河破碎,民不聊生??嚯y的生活磨煉了他堅強的性格,他從小聰明、勤奮,6歲開始夜里喂牲口,不到10歲就開始到地里干農(nóng)活,在家里紡線織布,有時還挑上自家地里種的菜到侯馬集市上去賣錢,以補貼家用。</p> <p class="ql-block">1922年9月,彭真考入山西省立第一中學校,這里是彭真走向革命的起點。在這里,彭真結(jié)識了山西共產(chǎn)主義啟蒙運動的先驅(qū)高君宇、賀昌,開始接受馬克思主義思想。1923年5月,加入中國社會主義青年團,同年轉(zhuǎn)為中共黨員。1924年,彭真協(xié)助高君宇創(chuàng)建中共太原支部,并擔任組織委員。1925年擔任中共太原支部書記,參與領導成立了山西省國民會議促成會,被推選為秘書長,指導成立山西工人聯(lián)合會和太原總工會,并組織領導工人舉行罷工、開展反房稅運動、聲援五卅運動等革命斗爭。在此期間,彭真受黨組織委派到臨汾宣傳馬克思主義,建立團組織,聯(lián)絡進步青年。</p><p class="ql-block">三人中的兩邊兩個人,是彭真的入黨介紹人。</p> <p class="ql-block">彭真成為了黨在北方地區(qū)的主要領導人之一。</p> <p class="ql-block">革命伴侶﹣﹣侯秀梅</p><p class="ql-block">彭真最早的革命伴侶侯秀梅,生于1905年,山西省榆次縣(今晉中市榆次區(qū))德音村人,出身于書香門第。侯秀梅從小聰明好學,活潑漂亮,受家庭熏陶,知書達禮,愛好詩詞,開明上進。1923年考入太原女子師范學校,在參加學生運動中認識了彭真。侯秀梅是太原女子師范最早的兩個青年團員之一,另一個是朱志翰。1925年春,侯秀梅加入中國共產(chǎn)黨。在太原反房稅運動和聲援五卅運動革命斗爭中,侯秀梅積極組織太原女子師范學生參加斗爭。在得知彭真要離開山西時,她毅然決定與彭真結(jié)婚,同彭真一起去從事革命斗爭。1925年8月25日,彭真和侯秀梅在正太鐵路工人秘密護送下到達石家莊,從事工人運動。</p><p class="ql-block">1929年2月,彭真就任中共天津工作會議書記,再次主持天津黨的工作。這時,侯秀梅已懷孕,且又患痢疾,但由于天津的白色恐怖仍很嚴重,不方便到醫(yī)院治療。再加上許多聯(lián)絡工作還得讓侯秀梅去辦,勞累過度,不幾天就病倒了。3月下旬,侯秀梅終因病情加重,不幸逝世,年僅24歲。彭真與侯秀梅感情一直很深,侯秀梅在工作、生活上對彭真支持很大。侯秀梅的離去,使彭真遭受到很大打擊。在同志們的幫助下,彭真安葬了侯秀梅。彭真在1990年1月談山西建黨時又一次提到侯秀梅,表達了他對革命伴侶的深切懷念。</p> <p class="ql-block">領導獄中斗爭</p><p class="ql-block">1929年6月,由于叛徒出賣,彭真被捕入獄,先后被關押在天津、北平監(jiān)獄中。被捕入獄后,為保護順直省委書記,自認是書記,被判政治犯最重刑9年,而順直省委書記11個月后釋放,減輕了黨的損失。在獄中,彭真領導成立了獄中秘密黨支部,并擔任書記,同敵人進行了艱苦卓絕、不屈不撓的斗爭,表現(xiàn)出共產(chǎn)黨人的堅強意志和堅定信念。在彭真的領導下,獄中的同志把公開斗爭和秘密工作結(jié)起來,把獄中斗爭和獄外支援結(jié)合起來,先后多次組織大規(guī)模的絕食斗爭,并得到社會上的廣泛支持和同情,最終取得了勝利。1935年8月,刑滿釋放出獄。</p> <p class="ql-block">1939年11月,彭真與張潔清在晉察冀邊區(qū)結(jié)婚。圖為抗日戰(zhàn)爭時期,彭真與張潔清在延安。張潔清,河北霸縣(今霸州)人,1912年生,1936年加入中國共產(chǎn)黨。</p> <p class="ql-block">擔架上的婚禮</p><p class="ql-block">1939年的冬季,天氣寒冷。當時,從北平來到根據(jù)地的進步青年張潔清得了瘧疾,打擺子發(fā)高燒。彭真得知消息后到黨校去看望張潔清,看著她被疾病折磨,心疼地說:"咱們結(jié)婚吧!讓我來照顧你。"一句普普通通的話,卻充滿了深深愛意,于是病中的張潔清做了新娘,躺在擔架上被抬進了洞房。11月24日的婚禮上,大家讓彭真介紹戀愛經(jīng)過,他總結(jié)了三句話:在地下工作中認識,在戰(zhàn)爭年代里戀愛,在艱苦環(huán)境下結(jié)婚。革命者的愛情自是不同尋常,沒有花前月下的浪漫,沒有卿卿我我的纏綿,但彭真與張潔清的愛情在平平淡淡的日子里越磨越濃。從此,這對革命伴侶相濡以沫、攜手并肩度過了58個春秋歲月。</p> <p class="ql-block">成為以毛澤東同志為核心的中央領導集體成員</p><p class="ql-block">從1941年9月起,彭真留在延安,任中央黨校教育長、副校長,中央組織部部長、城市工作部部長,參加領導了延安整風運動1944年參加擴大的中共六屆七中全會,任組織報告及黨章問題起草委員會成員、黨的歷史問題委員會成員,參與起草《關于若干歷史問題的決議》和《關于修改黨的章程的報告》。在延安,他為總結(jié)黨的歷史經(jīng)驗,把全黨思想統(tǒng)一到以毛澤東同志為代表的正確路線上來,在全黨確立毛澤東思想的領導地位,為培養(yǎng)黨的領導骨干,為開展敵占區(qū)、國統(tǒng)區(qū)黨的地下工作,作出了重大貢獻。1945年,出席中國共產(chǎn)黨第七次全國代表大會,當選為主席團成員,并任代表資格審查委員會主任。在中共七大和七屆一中全會上,當選為中央委員和中央政治局委員。同年8月,在中央政治局擴大會議上被增選為中央書記處候補書記,成為以毛澤東同志為核心的中央領導集體成員。</p> <p class="ql-block">主持東北局工作</p><p class="ql-block">抗日戰(zhàn)爭勝利后,為實現(xiàn)中共七大作出的爭取東北的戰(zhàn)略決策,決定成立中共中央東北,任命彭真為中共中央東北局書記、東北民主聯(lián)軍政治委員,授予中將軍銜。在矛盾錯綜復雜、形勢變化急劇的情況下,嚴肅執(zhí)行中央、中央軍委、毛澤東主席的決定、指示、命令,粉碎國民黨反動派軍事進攻,放手發(fā)動群眾,壯大人民力量,迅速擴大部隊,建立根據(jù)地,為最后取得勝利奠定了基礎。</p> <p class="ql-block">1948年12月,中共中央決定成立中共北平市委,任命彭真為中共北平市委書記。</p> <p class="ql-block">北京的十大建筑。</p> <p class="ql-block">1959年9月20日,由長春第一汽車制造廠生產(chǎn)的我國第一批36輛紅旗轎車,將其中20輛紅旗轎車分配給中央首長使用。紅旗轎車充滿東方神韻,純手工打造,具有典型的民族風格。該車為彭真乘坐過的紅旗轎車。</p> <p class="ql-block">為建立和鞏固社會主義制度艱辛探索</p><p class="ql-block">1954年9月,一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在北京舉行,選舉產(chǎn)生了第一屆全國人大常委會,劉少奇當選為委員長,彭真當選為副委員長兼秘書長。從此,彭真擔負起全國人大常委會日常工作的重任,為建立和完善人民代表大會制度這一我國的根本政治制度,發(fā)展社會主義民主,開始建立社會主義法制不懈地努力工作。</p> <p class="ql-block">在中央書記處協(xié)助鄧小平負總責</p><p class="ql-block">1956年9月,中國共產(chǎn)黨第八次全國代表大會在北京召開。在中共八大和八屆一中全會上,彭真當選為中共中央委員、中央政治局委員、中央書記處書記。10月9日,中央書記處舉行第一次會議,討論中央書記處的工作范圍和書記處成員分工,決定彭真協(xié)助鄧小平負總責,并分管統(tǒng)戰(zhàn)、政法和港澳工作。10月15日,中央政治局會議批準了這一分工。</p> <p class="ql-block">非常歲月</p><p class="ql-block">彭真在"二月提綱"問題上,在批判羅瑞卿問題上,在批判吳晗問題上,堅持了實事求是立場。1966年5月4日至26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開了擴大會議,彭真在會議上受到了錯誤的批判,被撤銷黨內(nèi)外的一切職務,不久又被關進監(jiān)獄9年。但他始終堅信黨,堅信正義可以戰(zhàn)勝邪惡。他以堅定的革命意志和共產(chǎn)主義信念頑強地堅持學習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苦苦探索和追求著革命真理,思考著黨和國家的命運與前途。</p><p class="ql-block">1966年5月,彭真夫婦和子女合影,此后,全家離散達9年之久。后排左起:傅彥、傅銳、傅洋、傅亮。</p> <p class="ql-block">1975年5月,彭真與夫人張潔清受迫害分離9年后,于1975年在陜西省商洛重逢。</p> <p class="ql-block">1975年5月,彭真從秦城監(jiān)獄出來,被安排到陜西省商洛地區(qū)干休所居住。圖為商洛干休所舊址。</p> <p class="ql-block">1979年2月,中共中央為彭真作出平反的決定。同年9月,在中共十一屆四中全會上,彭真被補選為中央委員、中央政治局委員,之后連任黨的第十二屆中央委員、中央政治局委員。1979年6月,在五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上被補選為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并兼任全國人大常委會法制委員會主任。1980年1月,任中央政法委員會書記。1983年6月,在六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上當選為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長。在新的歷史時期,為撥亂反正,確立和貫徹黨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路線,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為祖國的統(tǒng)一和各民族的團結(jié),作出了重大貢獻。</p> <p class="ql-block">全力推進我國社會主義法制建設</p><p class="ql-block">彭真長期領導、主持社會主義民主與法制建設工作。1954年,他參加了新中國第一部憲法的制定工作,并在一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上就憲法確定的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基本原則作了深刻的論述,之后又領導了刑法等法律的起草工作。在"文化大革命"中,身陷囹圄期間,他對我國的民主法制建設進行了深入的研究和思考。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后,他夜以繼日地忘我工作,三個多月就主持制定了我國第一部刑法、刑事訴訟法等七部重要法律。1980年3月,任"兩案"審判指導委員會主任,統(tǒng)一領導審判工作。同年9月,擔任憲法修改委員會副主任委員,直接主持了憲法修改工作。1979年至1988年,在彭真主持下,人大立法工作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為我國的社會主義法制奠定了堅實的基礎。</p> <p class="ql-block">1985年12月,彭真與參加全國《民法通則(草案)》座談會的同志合影。前排左起:張友漁、王漢斌、劉復之、彭沖、彭真、陳不顯、鄭天翔、武新宇、高克林。</p> <p class="ql-block">1987年10月25日至11月1日,彭真出席中國共產(chǎn)黨第十三次全國代表大會,大會批準彭真在內(nèi)的一批年事已高的老同志退出中央領導機構(gòu)。</p> <p class="ql-block">1993年1月16日,彭真生病期間,江澤民(左四)、李鷗(左三)、胡錦濤(左二)、溫家寶(左一)前去看望,在病床前與彭真親切交談。</p> <p class="ql-block">1997年4月26日,彭真在北京逝世,享年95歲。彭真安詳?shù)靥稍谒砂仵r花叢中,身上覆蓋著中國共產(chǎn)黨黨旗。張潔清偕子女傅銳、傅彥、傅亮、傅洋(由右至左)向彭真遺體告別。</p> <p class="ql-block">永遠和人民在一起</p><p class="ql-block">1988年3月,從領導崗位上退下來,彭真說他現(xiàn)在只是黨員一名,公民一個。但他仍以堅定的共產(chǎn)主義信念,以一個老共產(chǎn)黨員的身份,繼續(xù)關心黨和國家的前途命運,關心國有企業(yè)、農(nóng)業(yè)、農(nóng)村工作和黨的建設,并且深入研究革命理論與革命實踐。1997年4月26日,一顆赤子之心停止了跳動。一位老共產(chǎn)黨員為他的誓言奮斗到最后一刻。</p><p class="ql-block">第一次回鄉(xiāng)</p><p class="ql-block">1958年10月中旬,彭真在建設新北京的繁忙工作中回到山西太原,對家鄉(xiāng)的發(fā)展規(guī)劃給予具體的指導。</p> <p class="ql-block">第二次回鄉(xiāng)</p><p class="ql-block">1964年4月26日至28日,彭真第二次回到家鄉(xiāng),深入晉南的廠礦企業(yè)進行調(diào)查研究,并與勞動模范交朋友、學習棉花"芽苗移栽法",還親手移栽了16株棉花芽苗,全部成活。</p><p class="ql-block">由于每日忙于調(diào)查研究,在三天的"省親"中,他無暇回到自家的土窯洞里看上一眼,只能把老母親接到招待所住了兩個晚上,卻也沒有時間與母親多說上幾句話,而這竟是與母親最后一次見面。</p> <p class="ql-block">第三次回鄉(xiāng)</p><p class="ql-block">1986年5月31日,彭真在視察山西、河南、陜西時,順路回到侯馬市垤上村。這是彭真第三次回鄉(xiāng),但這次回鄉(xiāng)卻頗為躊躇。因為在"文化大革命"期間,彭真的三位親人先后遭受迫害致死,心中自然有氣,此時回去他們可能會產(chǎn)生別的想法。但是內(nèi)心對家鄉(xiāng)人民的惦念,最終還是踏上了故鄉(xiāng)的土地。</p><p class="ql-block">在自家的土窯洞前,彭真與鄉(xiāng)親們親切交談。他鼓勵鄉(xiāng)親們把過去的恩怨都扔到會河里去,埋到地里去,團結(jié)一致向前看,把家鄉(xiāng)建設成為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和物質(zhì)文明的模范村、模范鄉(xiāng)、模范市、模范地區(qū)。彭真的講話,表現(xiàn)出共產(chǎn)黨人的高風亮節(jié)和無產(chǎn)階級革命家的博大胸懷,使鄉(xiāng)親們深受感動。</p> <p class="ql-block">團結(jié)奮斗,把侯馬建設得更好。</p><p class="ql-block"> 彭真 一九八六年五月</p> <p class="ql-block">結(jié)束語</p><p class="ql-block">彭真同志在七十多年的革命生涯中,對共產(chǎn)主義具有堅定的信念,對黨、對人民、對無產(chǎn)階級革命事業(yè)無限忠誠,百折不撓,堅韌不拔。彭真同志為中國革命和社會主義建設所建樹的歷史功勛,將永載史冊。他的革命精神和崇高品德,為全黨和全國各族人民樹立了學習的楷模。奮進新時代,我們要高舉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偉大旗幟,繼承和發(fā)揚老一輩無產(chǎn)階級革命家的光榮傳統(tǒng)和優(yōu)良作風,賡續(xù)共產(chǎn)黨人精神血脈,不忘初心、牢記使命,更加緊密地團結(jié)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周圍,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國家、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不懈奮斗!</p><p class="ql-block">彭真同志永遠活在人民心中!</p> <p class="ql-block">故居保護廳,對彭真同志出生和生活過20年的窯洞及小院,進行了全封閉的保護。</p> <p class="ql-block">彭真同志1902年10月12日出生在這里,直至他20歲考入山西省立第一中學校前一直生活在這里。</p> <p class="ql-block">窯洞內(nèi)陳列的是彭真家人使用過的生活用品和生產(chǎn)用具。</p> <p class="ql-block">1961年12月4日,彭真同志與親人們在自家窯洞前合影。</p> <p class="ql-block">離開侯馬市,前往“宰相村”。</p><p class="ql-block">中途,進入了運城市界。</p> <p class="ql-block">從侯馬市騎行了15公里,來到了“中華宰相村”。</p> <p class="ql-block">裴柏村,即“宰相村”。</p><p class="ql-block">中華第一宰相村﹣﹣裴柏村,位于運城市聞喜縣禮元鎮(zhèn)。這個村兩千多年來培養(yǎng)了3000多位官員,無一貪官。裴柏村的家規(guī)嚴格,重視文化教育,培養(yǎng)出眾多文武全才,成為中華宰相第一村。</p> <p class="ql-block">裴柏村的歷史背景</p><p class="ql-block">根據(jù)史料記載,兩千多年來,從這個村子里頭走出了三千多位的七品以上官員。先后出宰相59人,大將軍59人,中書侍郎14人,還有尚書55人,可以說是文武雙全。另外據(jù)說還有21個騎馬爺,有117人考取進士,其中11個狀元。最傳奇的是,在唐朝的289年當中,從裴柏村走出去的宰相,相當于平均17年就出了一名宰相,因此裴柏村也被稱之為中華宰相第一村。</p><p class="ql-block">不止男子,裴柏村的女子也是巾幗不讓須眉。歷史上據(jù)說還走出過3個皇后,4個太子妃,公主20人,這在中外歷史上都是絕無僅有的。</p> <p class="ql-block">更讓人欽佩的是,從這個村子里面走出去的官員,從來不會有徇私舞弊之輩,也沒有任何一個貪官污吏。說到這里有人會問,那么這個裴氏家族他們到底是如何做到的?</p><p class="ql-block">因為這個村子里面最看重的就是年輕人的文化素養(yǎng),很早就立下了一條家規(guī),如果子孫不能考取秀才,就不能進入到祖祠的大門。如果當官之后出現(xiàn)了徇私舞弊的行為,那么死后也是不能夠進入到裴民祖墳的。因此在這條家規(guī)的影響下,裴氏家族的人從小就刻苦讀書,如果對文不感興趣,會選擇習武,鉆研兵法,帶兵打仗,這才使得裴民家族打破了“窮不過五服,富不過三代”的規(guī)律,一直堅持到現(xiàn)在兩千多年了。</p> <p class="ql-block">在古代的時候,這里是將相之村,現(xiàn)在又成為了高材生之村。據(jù)說僅有九百多人的村子共有34個學生,考取了清華北大等高等學府。</p> <p class="ql-block">裴晉公祠</p> <p class="ql-block">裴氏先祖紀念亭</p><p class="ql-block">亭內(nèi)立有"裴氏始祖碑",碑上刻有五位裴氏先祖遺像,故又稱"五祖碑"。中間為裴氏始祖陵公,其余四人為裴陵第二十六世后裔裴茂之子。東漢順帝時,裴曄遷居裴柏村,生二子:羲、茂,茂有四子"潛、綰、輯、徽"。自四子始,裴氏分為三眷,裴輯為東眷祖,裴徽為西眷祖,裴綰、裴潛為中眷祖,故世稱裴氏始祖、三卷分祖。</p> <p class="ql-block">裴晉公祠,為紀念一代名相裴度所建,清雍正年間與裴氏祖廟合而為一,又稱為"裴氏宗祠"。裴氏祖廟始建于唐貞觀三年(公元627年),屢毀屢建?,F(xiàn)存建筑為仿唐風格,坐北朝南,占地面積1000m2,有祠門、享堂、正堂等建筑。享堂為裴氏祭祖時供奉祖先牌位和擺放供品之處;正堂內(nèi)供奉有裴氏五祖塑像及歷代先祖牌位。</p> <p class="ql-block">中華裴氏家風家教館</p><p class="ql-block">占地面積約7484㎡2。建筑為仿唐風格,內(nèi)部展陳面積為3091㎡2,以"裴氏源流、裴氏人物、裴氏家風"為主題,集收藏、展示、研究裴氏文化、廉潔文化、家風文化為一體,旨在打造全國一流的家風家教體驗基地、廉潔文化示范教育基地。</p> <p class="ql-block">1958年3月,中共中央在成都召開工作會議時,毛澤東主席到武侯祠參觀,看到裴度撰寫的《蜀丞相諸葛武侯祠堂記》碑,與隨行的山西省委第一書記陶魯笳談起裴氏家族,他指出:</p><p class="ql-block">聞喜裴氏家族千年榮顯,將相獨特,是中國歷史上一個有名望的家族。</p> <p class="ql-block">2017年6月,習近平總書記就經(jīng)濟社會發(fā)展和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屆六中全會精神到山西考察調(diào)研,在談到嚴肅黨內(nèi)政治生活、實現(xiàn)黨內(nèi)政治生態(tài)持久的風清氣正時,他指出:</p><p class="ql-block">山西廉政文化資源豐富,要重視做好包括于成龍、裴氏家訓等在內(nèi)的廉政文化資源挖掘弘揚工作,用以涵養(yǎng)黨內(nèi)政治文化。</p> <p class="ql-block">先賢道裴。</p> <p class="ql-block">今人評裴。</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結(jié)語</span></p><p class="ql-block">山河天地間,古今文化傳。觸摸兩千多年裴氏家族的厚重歷史,聚焦一脈相承的裴氏家風文化,幾多感慨,幾多敬仰,幾多感奮。這是裴氏家族用自強不息厚德載物構(gòu)筑的精神家園,用大道之行天下為公譜寫的輝煌篇章,用一身體為行執(zhí)行合一標樹的良好世范,已然成為我們?nèi)≈槐M用之不竭的巨大精神財富。</p><p class="ql-block">聆聽歷史,優(yōu)良家風潤物無聲,映照現(xiàn)實,家國情懷澤被后人。回溯過往,觀照今日,個人和家族始終同國家和民族的前途命運休戚相關、緊密相連。國強則民安,民興則國昌,傳承優(yōu)良家風,厚植家國情懷,薪火相傳,生生不息。我們要將愛家和愛國統(tǒng)一起來,將實現(xiàn)個人多、家廷夢融入中國夢、民族夢,用我們5億家庭、14億人民的智慧和熱情匯聚起無圣不摧的磅礴力量,勃發(fā)成牢記領抽囑托、賦能美好生活的強大動刀,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國家,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而團結(jié)奮斗。</p> <p class="ql-block">離開裴柏村,向前騎行了10公里,在東鎮(zhèn)鎮(zhèn)入住。</p><p class="ql-block">今天騎行了66.64公里(總2969.07公里)。</p>